那些“為你好”的長輩們,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嗎?

被動選擇,是人生最無奈的一件事。

01

長輩們總說,工作還是輕鬆些好,日子能過就可以了。

最近又說起這些選擇的話題,我突然就想到:

那麼勸我們人生不要太拼的長輩們,他們有沒有真的過上年輕時候渴望的生活呢?

又或者說,他們人生過半,對自己的現狀和境遇滿意嗎?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他們會不會還選擇和現在一樣的活法呢。

命運究竟在其中起著什麼樣的作用。


長輩們人生過半,是有資格來談論命運的。

身邊的人倒也真的適合在做這個調查,體制內的,體制外的,外企民企做高管的,自己開廠做生意的,做老師的,當醫生的,普普通通上班族。然後發現幾個規律:

有兩種人是滿意現狀的

自己選的,和無意識的

我原本以為對自己人生的滿意程度和人生成就有關,和辛苦程度有關,或者和經濟狀況有關。

但都不是。


每一個跨步,每一個風險承擔,每一個境遇轉折,都是自己選的。

02

年長一輩一直說,他們那個年代從體制內跳出來,和我們這個年代的風險是完全不同的,然而回想過去幾十年,自己幾乎所有的年輕時候想要實現的,想要經歷的,竟也全部做到了。

他們的人生,回過頭來看,有很多很多故事。


包含著剛剛改革開放,剛剛外企進入中國,歷史的痕跡夾雜著自己的人生,經常會說起第一任新加坡老闆,那是他們那個年代對於外企的記憶。

是命運決定的嗎?

不如說,是他們選擇了這樣的命運。

他們自己選的,他們如今都很滿意。

和成就無關,和經濟狀況無關。


還有一些親戚,就是普普通通的上班族,畢業後分配的工作,一直做到退休。他們說,他們年輕的時候也沒想過關於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就是分配了這個工作,受著,做著,然後組建家庭,把薪水拿回家,養家餬口。

沒想過。然後日子也就這麼過了。

你問他們滿意嗎,他們說也挺好,人生就是這樣高高興興也是一天,不高興也是一天。沒想那麼多,就覺得也挺好。

他們可能是我們大多數的長輩。沒有大風大浪,沒有呼風喚雨驚天動地,就是做著一份工作,談不上自己的事業,這份工資養家餬口,就是生活本身。

我發現,人生過半,這兩種人都現狀都很滿意。

要麼是自己一手選擇的道路,很辛苦也很甘心,要麼就是無意識地過著生活本身,平平常常卻也知足常樂。


有人很認真地對我說,對自己的現狀不滿意。

然後我追問,那如果人生重新再來一遍,你還願不願意過現在的生活呢。

“不願意,如果再來一遍,我一定不要這麼過。”

我聽得又感動又難過。

說實話,很少有這麼誠懇的長輩願意說這樣的實話,而這句話聽得我有點難過。我想的是,如果我也到60歲的時候,有小輩問我對人生滿意嗎。

真的能說出,我不滿意,如果人生重來,我不要這麼過,那是多麼難過的一件事。

為什麼不滿意?


被動選擇,真的是人生最無奈的一件事。

被動選擇了不喜歡的工作,然後一干就是一輩子,又或者被動選擇了自己不滿意的另一半,然後一湊合就是一整個人生,真的應該是我們最不想發生的事兒了吧。

問了好幾個親戚,總結了規律,我發現,這是不滿意現狀的根源。

被動接受,你能說這是命運嗎。

其實我不知道。

因為就餘生而言,我也應該還太年輕,我對命運抱有最深的敬畏。但如同我這般樂觀的人,是不願意被動接受,然後說這是命運的。

我親耳聽到年過半百的長輩真的說出這樣的話,我深深震撼,並且引以為戒。


而我想,在六十歲退休的時候,說這根本就不是我想要的一生,應該才是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吧。

03

還有個挺有意思的事兒是,身邊的女性長輩說,她從來沒想過什麼年輕時候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她說,因為她們那一輩女人,結婚以後就是埋頭於所有的家務家事。


其實我聽著挺感恩的。她們那一代的女生,被動承擔了太多,根本就沒有哪怕一絲的空隙去想,自己的人生該是什麼樣,她們包含了太多太多的人,包括自己的媽媽。


04


這個話題,比我寫的任何我自己同齡女生的故事,我覺得都要有血有肉。因為,我親愛的長輩們,他們用他們的人生在回答這個問題。

好的壞的,開心的難過的,他們認真對晚輩說,他們也認真反思,然後把時間告訴他們的事兒,再告訴我們。

好讓我們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聽了各式各樣的回答之後,回答開頭的話題。

到底什麼是命運呢,什麼是命好呢。

我想,如果真的到要聽天命,也不是一開始就被動選擇和接受吧。

盡人事,然後才是聽天命吧。

和你們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