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鱼窝料有精髓——要想诱钓出成效,掌握“晾窝”的方法是诀窍

这两年黑坑池钓的最大特点就是回锅鱼变得越来越多了,而对于那些没有野钓环境,甚至收入不高的城市钓鱼人,难度就更是增加,因为黑坑再加“低价坑”,往往就等于更少的撒鱼数量、和回锅次数更多的鱼情……由此,在全是老鱼、滑鱼、病态鱼的低密度坑塘垂钓——诱不来鱼、诱来的鱼不进窝、进窝的鱼不开口、留不住、都是直接面临的大问题。

  1. 滑口鱼情需要什么样的窝料?
  2. 针对回锅鱼应该怎样的窝料雾化程度?
  3. 如何有效的针对老鱼、滑鱼实现最佳的诱鱼和留鱼?
  4. 本文核心的“晾窝”应该如何理解和使用?

低密度回锅鱼相对生口鱼,鱼情更是多变的,对钓鱼人的经验和基本功要求更多。结合上面的4个问题,咱们今天就基于鲤鱼池钓,来说明下这个困扰许多城市钓鱼人的“滑鱼窝料”问题。

滑鱼窝料有精髓——要想诱钓出成效,掌握“晾窝”的方法是诀窍

“诱和留”其实是辩证关系

很多钓鱼人都明白成年的鲫鱼、鲤鱼是非常“聪明”的鱼类,尤其本文主说的反复钓放的鲤鱼,“记忆力”远远超过了一个月。而且,钓界还常见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许多钓友过于教条的认识“雾化”,从而导致——窝料不是高雾化的散炮饵、就是低雾化的软粘,只使用两个极端的饵料状态。如,很多新手只是简单地知道回锅鱼怕雾化,而忽略了回锅鱼只是不敢进雾化的窝子,而不是诱不来……如果诱不来鱼,又如何钓鱼呢?

所以,适当雾化的窝料作用针对许多“滑鱼”也是有必要的。池钓鲤鱼最讲究的就是诱来鱼并留得住,除非极度病态和惊恐的鱼情,仅靠软粘或低雾化的窝料,甚至浮水养殖颗粒中少部分的悬浮,是远远不够实现“诱鱼”最大化效果的。这就引出了具体窝料搭配的问题和本文的重点“晾窝”。重申:由于密度低,“诱和留”一定要首先诱来远处的鱼,然后才是让鱼肯进窝、并留在窝点里就饵。

滑鱼窝料有精髓——要想诱钓出成效,掌握“晾窝”的方法是诀窍

针对低密度“回锅鱼”的窝料特点

传统的池钓鲤鱼窝料讲究的是味型、“雾化”、悬浮和沉底、平铺5个基本点,以达到诱鱼和留鱼的目的,而这类“传统窝料”在多次回锅鱼,而且密度较低的回锅鱼面前,往往就显得“无力”,甚至出现驱鱼的现象。所以,此类鱼情适合的“窝料”形式常见以下三种:

  • 常规养殖颗粒——这种针对回锅鱼、慢鱼的套路主要集中在沾麻团或皮筋颗粒上,甚至配合小勺“扬”颗粒规避雾化,减少悬浮,做到少而“精”。
  • 浮水养殖颗粒——这是针对近些年养殖变化和池钓鱼种单一、回锅鱼普遍等前提,越来越有效的一类窝料。针对本文鱼情,使用也是本着“少而精”的方式而且要配合一些物料。但依旧不是一次性大量打入,甚至采用窝、饵统一的方式,有效地做到边诱边钓。
  • 浮水养殖颗粒碎——近年风暴类膨化饵,本质就是加胶浮水颗粒的破碎物。此类窝料具有和其他饵料融合度好、不用提前泡制、颗粒保持度好、密度轻还低雾化等特点,而且能做到良好的沉底性和窝点平铺性。
  • 制备的酒米类——酒米是使用很广泛的窝料之一,不仅池钓一直离不了,野钓环境更是大放异彩。针对反复回锅鱼情的一般思路:水质清瘦、水温低,就主用VB类酒米;而针对水温高、水质偏肥就是用中药类的酒米或中药配合VB类的酒米。
滑鱼窝料有精髓——要想诱钓出成效,掌握“晾窝”的方法是诀窍

“诱和留”如何做到“统一”

上文仅为针对滑口、回锅、低密度鱼情的主料,具体的使用就需要搭配,以求最佳的综合效果。比如,在不太熟悉的低密度、滑口环境,笔者首先会泡开浮水颗粒,而后采用先扔几勺成鱼颗粒,等待开饵,之后用:浮水颗粒60+荒食10+风暴饵料20+酒米10 的基础配方,通过“窝、饵统一”的方式试钓。

针对滑口和低密度鱼情,不合时宜的“雾化”甚至窝量偏大是很常见、甚至难以避免的问题,虽然可以实现远程诱鱼,但是更常见来鱼不进窝,窝内惊恐不就饵……此时应该怎么办?有办法~

  • 一款饵料实现做窝和垂钓:实现窝、饵统一,最直观和客观的就是窝料和钓饵一致,如,就用咱们本段的饵料实例:浮水颗粒60+荒食10+风暴饵料20+酒米10,而后通过搓大饵诱鱼,搓小饵施钓的方式,这就是最简单的窝、饵统一,也是典型的诱、留结合。
  • 使用窝料的主成分作为钓饵:这个其实也好理解,依旧使用上边的例子,通过搓大饵诱鱼之后——而钓饵单独使用浮水颗粒或风暴类饵料,搓小饵来钓,这也是简单的窝、饵统一,也是成分上的典型的诱、留结合。
滑鱼窝料有精髓——要想诱钓出成效,掌握“晾窝”的方法是诀窍

滑鱼窝料的精髓“晾窝子”——以上方式,可能常见饵料稍大或频率稍高而出现的鱼不进窝、不就饵的现象,滑鱼这是很常见的,此时只需要一个简单的“晾窝子”就可以达成“诱、留”更好的统一。

即,此时停止做窝甚至停止饵料的抛投,等待窝内的“雾化”降低、并完成水底“平铺”,而后,通过越来越近的“鱼津”和窝内趋于平缓的“鱼泡”,就能看出来什么时候再下饵垂钓。就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频率调整——就很常见是老手能上鱼、而新手同样的饵料却不上鱼的原因~

滑鱼窝料有精髓——要想诱钓出成效,掌握“晾窝”的方法是诀窍

窝料的关键指标“雾化”

常规饵料有三种“雾化”:脱落型雾化、悬浮雾化、溶散型雾化,针对滑鱼、受惊鱼我们需要规避掉后两者雾化,而且后两者雾化造成的鱼不进窝、乱口等现象,“晾窝”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容易失去垂钓的最佳机会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准备两种窝料,先将基础诱鱼和留鱼的窝料投入窝点布窝(例如吃透水的浮水颗粒加酒米的两种颗粒组合料),然后将诱鱼进攻型窝料(例如风暴类膨化饵配合“大粒径的黄面面”+少量膨化类商品饵组成),抽进窝点强化诱鱼,完成做窝以后,抽支烟或沿坑边转一转,给鱼一个诱过来的时间和窝子“安静”下来的时间——让鱼敢进窝。而后,搓小饵来钓,就可以了。

很多时候,越抽越没口,越逗越没口,不一定是你的窝点不够安静,更不是窝料不行——而是不和适宜的雾化驱鱼、尤其可能是你的窝点没“晾”够。

滑鱼窝料有精髓——要想诱钓出成效,掌握“晾窝”的方法是诀窍

写在最后

本文重点说明针对低密度“回锅鱼”应该如何的做窝、晾窝,强调了要合理做窝重视晾窝;将诱鱼与留鱼、稳鱼分开认识,同时要注意此时不合时宜的“雾化”状态和频率。鱼情是多变的,回锅鱼、慢鱼更是公认的难钓,但大的方向把握住,把鱼诱过来,留住——对于怎么让它开口吃饵就不是太大难事了,反而诱不来、留不住才是垂钓中更大的难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