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外國人都在搶購衛生紙?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


從當地時間3月7日世衛組織發佈的最新疫情報告來看,中國以外,全球93個國家和地區已出現確診病例,日新增確診達3633例。


隨著各國確診人數不斷增多,多國民眾開始搶購物資,其中澳大利亞民眾搶購衛生紙的新聞特別引人關注。


為什麼外國人都在搶購衛生紙?


據BBC報道,上週末澳大利亞出現首例本土死亡病例,確診病例數不斷上升,當地人感到很恐慌。


官方指南建議人們保持衛生、勤洗手,如果需要可以囤些食物和日常用品。


令人意外的是,衛生紙銷量暴增,比長保質期的食品等更受歡迎。


有報道稱,澳大利亞兩位居民為了搶衛生紙,甚至拔刀相向。


為什麼外國人都在搶購衛生紙?


其實,隨著疫情蔓延全球,除了澳大利亞以外,美國、日本、新西蘭、英國、加拿大等越來越多國家的民眾加入了搶紙大軍。

加拿大居民在搶購衛生紙↓↓

為什麼外國人都在搶購衛生紙?


美國居民在搶購衛生紙↓↓


為什麼外國人都在搶購衛生紙?


英國居民也在搶購衛生紙↓↓


為什麼外國人都在搶購衛生紙?


此前,面對民眾瘋搶衛生紙,日本政府特地提醒居民不要囤積衛生紙,並對“衛生紙短缺”進行了闢謠。


為什麼外國人都在搶購衛生紙?


相信國內不少人看到此類新聞會感到很好奇,囤吃的喝的都能理解,為啥外國人這麼喜歡囤衛生紙呢?


其實,不少外國人對此也感到困惑。一位澳洲網友就在Reddit論壇上發問——“一個嚴肅的問題,為啥人們在買衛生紙?”


為什麼外國人都在搶購衛生紙?


這位網友說,囤罐頭食品、瓶裝水啥的都能理解,但為啥要囤紙?


外媒也注意到了這個現象,紛紛寫起了文章,分析背後的原因。


為什麼外國人都在搶購衛生紙?

News.com.au: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為啥澳大利亞人搶購廁紙?


為什麼外國人都在搶購衛生紙?

BBC:新冠病毒恐慌:為啥人們在囤廁紙?


為什麼外國人都在搶購衛生紙?

《衛報》:就算作為行為研究者,我們都抗拒不了想要買廁紙的迫切慾望


下面,雙語君(微信ID:Chinadaily_Mobile)就來總結下外媒分析的幾大原因。


▌恐慌性購物(panic buying):害怕短缺


澳大利亞新聞網站News.com.au分析稱,人們擔心疫情打亂中國這一全球廁紙供應商的生產計劃,從而導致澳大利亞衛生紙短缺。


而相同的原因,也引發了日本的衛生紙搶購現象。


為什麼外國人都在搶購衛生紙?

日本民眾排隊買衛生紙


據Time Out東京報道,此前日本網絡上有謠言稱,由於衛生紙都是中國生產的,受疫情影響可能買不到。


還有謠言稱,衛生紙和口罩是同一種原料,口罩短缺,勢必也引發衛生紙短缺。


隨後,日本媒體對此類謠言進行了闢謠,消除民眾恐慌情緒。


▌衛生紙體積大,空貨架引人注目


行為研究者(behavioural researchers)Liam Smith和Celine Klemm發表在《衛報》的文章指出,衛生紙體積大,缺貨後非常醒目,空貨架很容易引發人們害怕買不到的心理。


為什麼外國人都在搶購衛生紙?

澳大利亞超市衛生紙貨架售空


消費者心理專家在接受BBC採訪時也表示,比起50罐焗豆子或洗手液,50包衛生紙消失後,會更加引人注目。


▌跟風搶購


新南威爾士大學消費者行為研究專家Nitika Garg稱,人們搶購衛生紙還出於“害怕錯過”(fear of missing out)的心理。如果你看到別人買了,就會覺得自己也應該買。


為什麼外國人都在搶購衛生紙?

澳大利亞一超市,衛生紙貨架售空


而《衛報》則引用了心理學上“社會證據啟發”(social proof heuristic)這一概念來做進一步解釋,即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很多人會把“別人做的”當作心理捷徑加以效仿。


▌社交媒體加劇恐慌


《衛報》文章還指出,發達的社交媒體放大了對廁紙短缺的恐慌,而這種恐慌比病毒傳播的還快。


衛生紙貨架空空的照片,也向人們傳遞了“趕緊搶購”的信息。


▌衛生紙帶給人控制感


據澳大利亞對話新聞網(The Conversation)報道,來自昆士蘭科技大學公共衛生與社會工作學院的專家Niki Edwards表示,衛生紙能給人們帶來一種控制感,讓人覺得可以在衛生和清潔方面佔據主動。


為什麼外國人都在搶購衛生紙?


▌衛生紙適合囤,不易壞


紐卡斯爾大學紐卡斯爾商學院專家David Savage把衛生紙稱作一種“完美商品”,不易腐壞,不管啥時候,終究能用到。


面對民眾空前囤紙熱潮,日本、澳大利亞等國政府呼籲民眾不要過量囤積,本地衛生紙製造商也表示廁紙供應不會出現短缺。


不少媒體和網友也勸大家保持理性,要為別人考慮一點。


來源:中國日報雙語新聞,綜合BBC 衛報 news.com.au Timeout東京 紐約郵報 WHO 推特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