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劉強:每個中國人都是儒家


同濟大學劉強:每個中國人都是儒家

最近這十年,我和《論語》結下了不解之緣。讀之,學之,講之,注之,循序漸進,步步為營,曲徑通幽,樂此不疲。

這份緣,似乎來得有點遲。但,畢竟還是來了。我深知,不是任何一個人都能擁有這份緣。特別是經受過近百年反傳統思潮的強勢侵襲,領略過歐風美雨無孔不入的浸潤洗禮,扮演過或主動、或被動的各種新銳角色之後,完全亂了方寸、失了方向、畫不成方圓的現代人,已經在思維方式、話語形式、學術範式、處世模式諸方面,發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基因突變”,自以為“是”、且自以為“新”的我們,怎麼可能會向故紙堆裡的經典示好?向被掃地出門的傳統示弱?向充滿道德教訓的《論語》示愛?向被潑了一百多年汙水的孔夫子示敬呢?

這個彎兒,對於言必稱革命、行必道先鋒、理必稱平等、學必標自由的左右兩派“新青年”們,尤其難拐!

不過,於我而言,這似乎不是“拐彎兒”,而是一次命中註定且又自然而然的“回正”。回到源頭活水,回到祖宗家法,回到母語和故園,回到仁本和中道!

因為說到底,每個中國人都是儒家。不過程度、深淺、自覺與不自覺、認可與不認可,情況各不相同而已。那些經常批判儒家的人,事實上也是潛在的儒家,因為自古以來,儒家士大夫就是最敢對強權和無道說“不”的人!

同濟大學劉強:每個中國人都是儒家

為此,我不得不感恩造化,感恩生命,感恩經典,感恩聖賢。冥冥之中,或許真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為我這樣一個資質駑鈍卻又不甘平庸的問津者,指引一條路,打開一扇門,點亮一盞燈!

我想,不該只有極少數人擁有這個緣。孔夫子,早就坐在那20篇泛黃的竹簡裡、500章鮮活的章句裡、16000多個蹦跳的漢字裡,虛席以待,翹首以盼!——斯文在茲,吾道不孤,百世以俟,來者不拒!

他等來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賢;等來了子思、孟子和荀子;等來了毛亨、孔安國和董仲舒;等來了司馬遷、楊雄和班固;等來了馬融、包咸和鄭玄;等來了王肅、何晏和王弼;等來了劉勰、皇侃和王通;等來了杜甫、韓愈和柳宗元;等來了周濂溪、張橫渠和邵雍;等來了歐陽修、范仲淹和胡瑗;等來了二程、朱熹和陸九淵;等來了吳澄、王陽明和劉宗周;等來了顧炎武、黃宗羲和王船山;等來了顏習齋、戴震和阮元;等來了劉逢祿、曾國藩和張之洞;等來了廖平、康有為和梁啟超;等來了熊十力、馬一浮和梁漱溟;等來了王國維、陳寅恪和錢賓四;等來了徐復觀、唐君毅和牟宗三……

同濟大學劉強:每個中國人都是儒家

我知道,孔夫子還在等,並且還會等下去。等你。等他。等我。等世世代代的華夏兒女,等前赴後繼的炎黃子孫!

夫子的耐心足夠好!不管你怎麼看他,他都那麼望之儼然,即之也溫,威而不猛,氣定神閒!他把自己坐成了一道雲捲雲舒的風景,坐成了一座仰之彌高的山,坐成了一汪浩瀚無垠的海,坐成了一場可以說走就走、且沒有終點的生命漫遊和精神旅行!

夫子其人,大概是數千年中國歷史上,記載最豐富、細節最生動、面目最清晰、氣象最宜人的偉大聖哲,也是華夏文明之學統和道統的重要奠基者,他不唯是“千古一聖”的不二之選,更是中國文化的最大恩人!

同濟大學劉強:每個中國人都是儒家

《論語》其書,幾乎是中國古代最早的私家著述,其取法之高、化人之深、流傳之廣,影響之大,絕非一般經典之可比,即便稱其為“中國人的聖經”,亦毫不為過。竊以為,凡有血氣、通文墨、思進取、求良知、明善道的中國人,皆應在有生之年閱讀此一“聖經”,而且,起始年齡越早越好,閱讀次數多多益善!

其實,只要是讀書人,都應該尋找這個緣,把握這個緣,擴充這個緣。我素所敬仰的史學大師錢穆先生說:“今天的中國讀書人,應負兩大責任。一是自己讀《論語》,一是勸人讀《論語》。 ”

誠哉是言也!

我因讀《論語》而受益,久而久之,不免技癢心動,必欲加入“勸人讀《論語》”的行列而後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