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的德國軍隊嚴謹得嚇人,從這些細節中可見一斑

德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全球資本輸出國,工業發達,機械化水平高,“德國製造””這些詞彙已經是眾所周知的德國代名詞了,德國能有如今這般成就地位與其嚴謹的生活和工作態度有很大關係。

二戰時期的德國軍隊嚴謹得嚇人,從這些細節中可見一斑

納粹元首阿道夫·希特勒

雖然希特勒殘酷的種族政策使德軍成為不光彩的角色,但二戰中的德軍,依舊沿襲了德國人的優良傳統,我們從下列幾件事便可見一斑。

首先為了減少傷亡,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國軍隊的裝備肯定是儘可能地做到齊全,能夠應付大多數人們能夠想到的突發狀況。然而德軍有一件裝備,雖然看上去有些多餘,卻是自始至終人手一件。

二戰時期的德國軍隊嚴謹得嚇人,從這些細節中可見一斑

如上圖所示,每名德軍士兵在二戰中都配有腰間這種圓筒形盒子,筆者並不是軍迷,一直總以為這種盒子是用來裝望遠鏡、紙張等,或者是收納雜物的。其實,這種盒子裡裝的是M31防毒面具。

二戰時期的德國軍隊嚴謹得嚇人,從這些細節中可見一斑

二戰中德軍使用的各款防毒面具

早在1915年4月22日,德軍在伊普雷戰役中,藉助優勢風向將180噸氯氣釋放到英法聯軍的陣地上,當即造成敵方約1.5萬名士兵中毒,其中有1/3的士兵不治身亡。 這種毒氣戰術在當時給歐洲各國帶來的震撼不亞於後來的原子彈,其巨大殺傷力受到了交戰各國的追捧,毒氣戰出現也愈發頻繁。 然而,毒氣戰的存在與推崇"人性先行"的歐洲人理念不符,於是一戰結束後,世界各大國共同將"禁止使用毒氣彈"加入到《海牙公約》中。

二戰時期的德國軍隊嚴謹得嚇人,從這些細節中可見一斑

即使在後來戰局陷入最困難的時刻,德軍高層曾多次有人建議使用毒氣彈,均被希特勒斷然拒絕。 美英兩國也曾偷偷囤積毒氣彈,也是"有賊心沒賊膽",可以說防毒面具在二戰中是一件浪費資源的事情。但是德國人的嚴謹仍然讓他們給每一名士兵裝配了這件看似多餘的裝備。

二戰時期的德國軍隊嚴謹得嚇人,從這些細節中可見一斑

二戰時期德國士兵的軍用水壺

其次,說到嚴謹就不得不提起二戰時期德國士兵的軍用水壺,德國的水壺設計得小巧輕便,與其他水壺不同的是他們的壺蓋是扭動的而不是扣的或者外拔的,瓶內更是有鋁製內膽,這樣一來水溫便可得到保持,瓶身外更是有一層毛氈外套,在不失手感的同時還能效避免水壺在行軍中被碰壞,保證了撞擊帶來的聲響不被被敵軍發現,這些細節無不體現了德國人的細心嚴謹。

最後一件曾讓美軍納悶很久。因為二戰中的坦克經歷飛速發展,裝甲戰車的頻繁出現給士兵的生命帶來的很大的威脅,有些性能優良的坦克,甚至在履帶被炸斷後仍然能夠行駛。

二戰時期的德國軍隊嚴謹得嚇人,從這些細節中可見一斑

對付重型坦克,最好的辦法是用戰鬥機俯衝攻擊。這種戰法二戰中的德軍使用得最為出色,德軍的王牌飛行員能夠做到俯衝投彈後迅速升空,動作極其流暢。 美軍看到後曾也在軍中推廣,然而,由於在完成俯衝-爬升動作的過程中,四周氣壓會急劇變化,對飛行員來說非常危險,巨大的耳內負壓極易造成鼓膜破裂,引起心率大幅減緩,從而供養不足失去意識。

二戰時期的德國軍隊嚴謹得嚇人,從這些細節中可見一斑

為此,美軍失去了一大批飛機和優秀的飛行員。然而德軍飛行員的屢試不爽讓美國人非常困惑,這個問題一直困擾到二戰後期。

原來,早在發明這種戰術時,德國空軍高層對此表達強烈質疑,然而一名叫做戴維斯的軍官提出一個手術即可解決問題,即將飛行員的鼓膜刺穿。 鼓膜上有一個三條神經交匯的敵方,這裡進行刺穿不會傷害鼓膜,不會疼痛或是流血,癒合速度也快。

二戰時期的德國軍隊嚴謹得嚇人,從這些細節中可見一斑

二戰德國王牌飛行員:馬爾塞尤

體現德國人嚴謹之處的例子可以說不勝其數,現在的德國不僅沒有丟掉最初的嚴謹精神,更是把這種精神運用到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嚴謹成就了“德國製造”,成就了工業大國。雖然追隨希特勒的黨衛軍給世界人民帶來了無可磨滅的創傷,但不可否認的是大多數德國士兵,仍如同傳統的德國軍人那樣,嚴謹、高素質、具有獻身精神與榮譽感,這種精神無論在何時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