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的大俠不工作,他們的錢怎麼來的?

畫詩人生


其實現代人心目中的大俠概念基本上都是來自於武俠小說,古代的俠客大概率是當地惡霸一類的人物,只有少數人可能是除暴安良這一類型的俠客。


以史為鑑舉幾個郭解的例子大家就知道了。

郭解可以說是漢代甚至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豪俠之一了。郭解一度在家匿藏逃犯,收養門客,那麼郭解的錢從哪兒來呢?根據《史記》記載有這麼幾條路。

一是攔路搶劫

郭解年輕的時候,經常幹攔路搶劫的勾當。可以說是著名的江洋大盜。

因為漢初戶籍、捕快等制度沒有健全,漢初有許多和郭解一樣的人。這些人名義上是豪俠,白天跟朋友吃肉喝酒,到了晚上就變成了強盜,暗中幹了許多殺人越貨的勾當。

二是盜墓掘墳

漢代以前都講究厚葬,陪葬品中有大量的金銀財物。東漢末年到三國混戰時期,董卓、曹操等人都幹過官方組織挖掘帝王將相陵墓,盜取其中財物的事情。

而郭解這樣的豪俠,也經常幹盜墓掘墳,然後得利的事情。只不過郭解這樣的一個人或者小團隊只能偷掘一些周邊的墓葬罷了。


三是私鑄貨幣

比起攔路搶劫和盜墓這種一不小心就丟了自己性命的苦差事,私下鑄造貨幣可以說雖然同樣有風險,但比前兩個獲利多多了,可以說是一本萬利的生意。

郭解身為一個豪俠,自然也掌握了這樣的來彩技能,沒錢的時候,自己鑄造就好了。

史記記載郭解:少時陰賊,慨不快意,身所殺甚眾。以軀借交報仇,藏命作奸剽攻,休鑄錢掘冢,固不可勝數。

除了上面幾條非法的財路,郭解這樣的豪俠還有很多其他的正常路徑來錢。



一、替人消災,拿人錢財

一些有錢人為了除掉仇人,或者是一些不方便的髒活,都會聯絡郭解這樣的豪俠。

郭解自然是拿人錢財後就要替人消災了。而郭解之所以名氣極大,有一個原因就是非常講究信譽。

二、他人供養

就算郭解有很多業務,但是架不住他的團隊很大,開支經常超支。郭解又拉不下臉去找人借錢。要知道郭解這種名人最重要的就是面子了。

不過郭解自己不好說,但是架不住有錢人渠道多,這些有錢人知道了郭解沒錢後,馬上行動起來。這些土豪都是人精,知道不能直接給郭解給錢,於是他們就分別把郭解家養的吃閒飯的門客們帶到自家幫助郭解先養起來,等到郭解有錢了再把門客送回去等等。

後來郭解被強制性的遷徙往杜陵,衛青都替郭解求情,可見郭解勢力範圍太廣。

在漢武帝拒絕後,這些豪門大族為了感謝郭解之前的幫助,乾脆送了大量金錢,幫助郭解落腳。史籍中記載“諸公送者出千餘萬”;




根據上述案例,大家可以清晰的瞭解到被司馬遷專門寫入《史記-七十二列傳》的郭解這樣的豪俠之首,他的大部分財物都是來自於非法行當,以及豪門士族的饋贈,和普通老百姓基本上沒啥關係,更談不上什麼快意恩仇、劫富濟貧。

而其他不入流的豪俠或者俠客,要麼投奔郭解這樣的豪俠首領,混個溫飽。要麼只能佔山為王,幹一些劫道的無本買賣,劫富倒是真的,而濟貧嘛只能聽聽就好。

所以說古代的俠客出頓飯拍桌子上二兩銀子的描寫也就是小說家言,根本不是事實,大家可千萬別以為真的是這樣哦。

我是以史為鑑,每天都有有趣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以史為鑑




古時候的大俠,有的是文化層次很高的文人墨客,有的是不通文墨的江湖草莽。他們當中很多都是有工作的,即使一些人沒有工作,也會有一些來錢的路子,所以下面分類說下大俠們動不動就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錢的來處:

第一類 政府工作人員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是詩仙李白《俠客行》詩中的句子,講的就是俠客行走江湖的故事。我們都關注李白是個詩人了,其實在朝廷翰林院任公職的文化人李白是文武雙全,不僅對詩歌文學擅長,而且劍術高超,大半生都是行走於江湖與廟堂之間。

所以,以李白為代表的一類大俠,是吃官家飯的。這一類的還有《水滸傳》裡落草之前的宋江是鄆城縣的押司,林沖是禁軍教頭。

第二類 做正當民營生意的

這類大俠,都是有著正當營生的,錢財來路端正,本身就是普羅大眾,只是為人行俠仗義,而流傳江湖。

比如開寶芝林藥店的黃飛鴻,家裡開絲綢莊的方世玉等等。



第三類 做違法生意的

這類大俠,亦正亦邪,有時講究江湖道義,有時又草菅人命,不可以正常大俠對待。

比如大樹十字坡開人肉包子鋪的孫二孃,梁山大俠們佔山為寇,打家劫舍為生。

第四類 信眾供養佈施

這類大俠,即是名山古剎裡的各類出家人,以佛家、道家為主。如《笑傲江湖》裡的武林泰山北斗的方證大師,是少林寺的方丈,還有道教武當派的掌教沖虛道長。更高端點的,混到國師水準,各國皇帝會以國家名義對其賞賜佈施。比如《天龍八部》裡的大理天龍寺方丈。

第五類 以開武館收徒為業

這類大俠,通常武功高強,在江湖上比較有名望,最重要的是人緣一定要好,各方人脈要廣泛。不然的話,得罪的人多,朋友少,難免有人來踢館。輸贏事小,關鍵是輸了,這徒弟可就不好招了。這類的就非常多了,就不舉例了,大家自己都知道很多。



第六類 家大業大,靠繼承祖產就可以為生

這類大俠就屬於大俠票友了,出身不錯,也不缺吃缺喝,生活無憂無慮,他們當大俠,純粹就是追求實現個人價值。比如《水滸傳》裡仗義疏財的小旋風柴進,是後周世宗柴榮嫡傳子孫,皇族血統。柴進祖產豐富,又仗義疏財,交遊廣泛,先後救濟幫扶過武松、林沖等豪傑,他當大俠,那就是個性使然。

第七類 雜項

天下行業非常之多,有很多偏門冷僻的可歸為此類。比如有的俠義之士擅長偷竊,有《水滸傳》裡的時遷,最有名的是《楚留香傳奇》裡的盜帥楚留香,聽聞別人有白玉美人,便踏月去偷,香豔瀟灑之極。

還有的當刺客,有的當殺手等等,不一而足。

總之,古代的大俠們,出身來歷各有不同,來錢的方式也千奇百怪,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都是慷慨悲歌之士,行俠仗義,為世間不平而鳴,所以稱之為“俠”。


[關注作者,感悟更多中華文化]


西詞上仙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是金庸武俠裡的話,但實際歷史上所謂大俠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瀟灑。

能被稱作大俠首先身手要好,但身手這個東西除了少數天賦異稟的人之外,大部分都需要後期鍛鍊,自己瞎練也不行,得靠名師指導。古代有句話說窮文富武,一般人家都是當不了“大俠”的。像是水滸傳裡的玉麒麟盧俊義,九紋龍史進等人都是家中富裕才能支撐自己習武甚至資助他人習武。

當然也有家境貧寒之人習武,這些人不但沒有家族的支持,自己還需要資助家族。這些人正規賺錢途徑一般有這幾個。

1.從軍,回到金庸老先生的那句話,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空有一身武藝卻不去從軍報國建立功業,豈不是很遺憾?身懷武藝在軍中總能比別人好過一些,而且軍旅也能磨練自己的武藝。

2.古代鏢師,古代交通不便利,很多地方都會有賊人聚眾搶劫,大宗的貨物就是這些人主要的下手目標。鏢師這個行業也就應運而生,走鏢雖苦,但也算的上一門正當,報酬豐厚的營生。也可以被聘為大戶人家的護院侍衛之類,報酬也是相當豐厚。

說完了正當的自然就是不正當的了,要麼孤身一人,像小說中的飛賊之類,做個樑上君子。要麼嘯聚山林,為禍一方,做個山大王。亂世還好說官府顧不上這些人,若是治世,很容易成為官員升遷的一筆功勞。





卷狸看歷史


一個成語來概括:窮文富武

再比方講: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英雄救美,以身相許。

道理是一樣的,古代的大俠,可不是你想當就能當的,絕大多數都是富豪子弟,那個時代的“官二代、富二代”在家無所事事。唯有吟詩作賦、其樂融融。就是在家無所事事,那就出來闖蕩江湖。這是不缺錢的。

我們這次就說,普通人怎樣當大俠,怎麼賺錢的。

名和利是永遠掛鉤的,有了名就要追求利,有了利就要追求名。

第一種賺錢方法:靠朋友接濟—經典人物:陸小鳳

比如:陸小鳳,稱之為“江湖浪子”我能查到的只有他了,沒事就去花滿樓家,司空摘星家蹭蹭飯,偶爾還去不是很熟的西門吹雪家去蹭一點。有空閒再去談情說愛,這小日子過的太飄了。



第二種賺錢方法:當乞丐—經典人物:喬峰

比如:喬峰,乞丐出生,還成功得從一袋弟子直至八袋弟子(身上掛8個錢袋子,不能亂掛的),長老後補,最後轉正丐幫幫主。雖然最後被趕出丐幫。但還是出手闊綽,帶足了銀兩。之後給重傷的阿紫,買了一支可以說難得一見的人參。才回到瞭解放前。



第三種賺錢方法:開山立派,徒弟養我啊—經典人物:張三丰

比如:張三丰,可以說是招徒弟開山立派的名氣大的始祖,其他大佬紛紛效仿。當然了,張真人就是厲害,名氣大,一般師傅教徒弟都要留一手,師傅丟了飯碗就不划算了。張三丰不怕,就怕徒弟學不會,自然銀子滾滾來。武當派成立,首個上市公司就是不一樣。名利雙收。



當然了,還有好多種古代大俠賺錢方式,我只是講了3個不太常見的,又成功了的例子。還有

大俠沒錢就佔山為王,收過路費啊

再不行去地主家,搞一波,就當劫富濟貧了,順便懲治一下黑心地主。豈不一箭雙鵰,美哉美哉。

接官府懸賞啊,還有一些上不了檯面的。

還有不要小看碼頭邊一下子肩扛5個麻袋的大漢子,萬一是個飛毛腿,鐵布衫的傳人呢。

當和尚也行啊,沒變成得道高僧之前,要是沒錢了,可以向菩薩面前的香油爐裡借一點啊。

大俠不會和官府有多大交集,都喜歡自由,仇視朝廷,各種電影中均能見到。押鏢,這個除非自己不想混了,退出江湖,畢竟都是有規矩的,都要熟人介紹,不然隨便一個大俠去鏢局裡面擔當押鏢的,萬一堅守自盜,鏢局找誰賠錢去。


彼岸的琉璃


說到大俠,想必大家不陌生吧。無論是金庸,還是古龍,甚至是梁羽生,在他們的筆下,“大俠”這個稱呼,那在江湖之中是隨處可見。只要江湖之中有不平之事,就有這些人的身影。似乎對他們來說,行俠仗義、除魔衛道就是他們“家產便飯”。


不過你們有沒有注意到這些“大俠”們常在江湖上行走,這錢從何而來?他們和平常人沒什麼不同,只不過武功高些,但再怎麼高,總要吃喝拉撒睡吧,而這些肯定要花錢滴。總不能每到一個店就吃霸王餐吧?如果是這樣,那就不是大俠了,那就是惡霸了!

那麼大俠平時消費來源從哪來?

一共來源於兩種,一個是家裡給,另一個是幫派中給。

家裡給的這一種,想想都知道肯定家裡是富貴人家,家裡有的是錢。有了錢,就可以請名師輔導,各種兵器任你挑選。而行走江湖、吃飯打尖,就根本不算個事兒!《天龍八部》裡的段譽就是個例子,一出場,他就偷跑出大理,毫無武功的他,還能夠到處溜達,可見家裡十分有錢(廢話!他爹是大理鎮南王段正淳,錢對於他家來說,就是一堆數字)!


可是對於窮人來說,家裡沒錢咋辦?第一要麼聽天意,祈禱自己能夠哪天偶然得到失落的武林秘籍,然後開宗立派,錢自然滾滾而來;第二要麼加入江湖中的宗派,一流的大宗派進不去,至少二三流的幫派總能進去吧?比如天下第一幫的丐幫,那隨隨便便就能加入,只不過平時消費就少了點。除非你是本派或本幫比較出色的弟子,或者上位成了掌門幫主之類,那就一切都不是個事。

還是拿金庸老爺子的《天龍八部》來說,丐幫幫主喬峰,身為天下第一幫幫主,那在江湖上是數一數二,出來混,不是,是出來行走江湖,吃喝拉撒睡,完全不用愁,自然有一大群丐幫弟子準備。難怪喬峰每次請人吃飯都大手大腳的,因為能夠賒賬(丐幫幫主的地位,完全可以享受貴賓卡)。


當然了,除了上面幾種以外,有些獨來獨往的大俠們,可能會採取劫富濟貧的方式,一方面能夠行俠仗義,另一方面,自己的生活也能夠一併解決(劫富濟貧的錢可以拿一部分出來)。在“大俠”們一貫的想法上,富人的錢大多數是不乾淨,花他們的錢,完全心安理得。


青史回聲


問者說大俠,估計是看武俠小說裡的大俠,不食人間煙火,來無影去無蹤,非常人,自己可以不愁金錢。如果是像水滸那樣,就是要落草為寇,即使有自己規矩,劫富濟貧,也要打劫。沒有充分調查,也難免有打劫到好人身上。

這說明什麼?就是武俠小說對古代中原人影響很深。中國最早出現的長篇武俠小說為清代古典名著《三俠五義》,但這指現代說的武俠小說,實際上,司馬遷的《史記》中的遊俠、刺客列傳,以後歷史也會記載一些。另種就是魏晉、六朝間盛行的‘雜記體’神異、志怪小說。唐傳奇、宋元話本等。

歷史記載的大俠刺客,算是真實的,一般也是富人家養起的,以幫助自己達到一些目的。所以這些人是不愁錢的。

後世武俠小說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是指傳統武俠、浪子異俠、歷史武俠、諧趣武俠,但從武俠小說的狹義層次上來說就只指傳統武俠、浪子異俠、歷史武俠、諧趣武俠這四類。

武俠小說的大俠,虛幻的成分多,尤其很多神奇武功,其自我幻想的成分與義和團的刀槍不入沒什麼兩樣。裡面漏洞百出,但沒人願意細究,古代中原喜歡生活在幻想中。產生這些原因是:

一是對當時生活現狀不滿,尤其遇到不公正事件。

二,古代中原人希望能改變命運的,一是遇到個好的父母官,另一個就寄託於神秘的武俠出現。說白了,就是人們的精神鴉片。


滿族文化網


歷史上真正的“大俠”或許那些所謂的武林人士、綠林好漢並非一類人。他們不是不工作,只是工作的方式不一樣。

本質上“俠”只是一種境界,“仗義勇為、扶弱抑強、打抱不平”謂之俠。大俠並非那種所謂江湖恩怨打打殺殺的之輩,而是他們本質上就是讀書人。


金庸曾經講過“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他們只是讀書人在野的一個狀態。

大俠在很多文學作品裡都存在,比如郭靖、蕭峰、楊過都可以稱為大俠,因為他們身上最終都體現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概念。但是《水滸傳》裡大家都也曾“路見不平一聲吼”,但都被稱為“梁山好漢”,而非“大俠”。因為所謂“豪傑好漢”的本質就是“玩命的強人”。

所以大俠對於金錢,雖然離不開,但一定是漠視的。他們取財的方式也是秉承“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

“劫富濟貧”實際上一直都是“取之有道”的最完美的藉口。

正是因為“濟貧”,所以“劫富”才有了合法的外衣。但事實上,在很多文學作品裡,“劫富”的大有人在,而“濟貧”的卻少之又少。


晁蓋等人在劫生辰綱的時候,都聲言這是梁中書搜刮的民脂民膏,是不義之財。自己奪了來是“替天行道”,但結果這些錢財都進了誰的腰包?即便後來梁山樹起了“替天行道”的旗幟,但是硬是把梁山周邊的郡縣吃得百里無人煙,此刻“濟貧”在哪裡?“俠義”在哪裡?“為國為民”又在哪裡?

所以敲詐勒索、攔路打劫的、殺人掠貨的、販賣人口的、挖墓盜斗的、私造假錢的、販賣私鹽的等等,各種生意來的錢,皆非“取之有道”,因而用了這些錢的人都算不得大俠,但是這些確實是很多“好漢們”取財的途徑。


那麼郭靖、蕭峰、楊過等被稱為大俠的人通常出手大方,錢又從何來?

有個段子郭靖第一次見黃蓉,是用錢把黃蓉砸昏的。郭靖出手有多闊綽?

首先,請吃飯,花了20兩銀子,有人換算貨價值5000元人民幣;

其次,送給一件貂皮大衣,按造國際品牌,真材實料,保守估計30、40萬人民幣;

再次,送了4錠金子做零花錢,雖然沒有順4錠金子多少兩,但是按照飯錢標準,怎麼也要夠幾十頓同樣標準的飯錢吧?

最後,這些都不算啥,直接把汗血寶馬送給了黃蓉,放到現在這就是高級超跑啊,每個幾千萬撒真的下不來。

但是所幸的是,《射鵰英雄傳》還是交待了郭靖錢的來源,他的這些東西基本上都是蒙古王宮裡,自己的好安達送的。

這麼貴重的東西,郭靖轉手就送給了一個剛認識小姑娘,這才是豪氣。

但是這側面也說明了一個問題,沒有錢當“大俠”那就是做夢。

然而不可能每個人背後都會有人不求回報,白白送錢給你來大方的。郭靖之所以受到成吉思汗的重視,最主要因素恐怕還是在於華箏。

但是郭靖為了“做大俠”,拋棄了這一切唾手可得的東西。轉而追求到了黃蓉,而黃蓉本身是桃花島主的女兒,用度自不必說,而且後來又成了丐幫幫主。


和《天龍八部》裡的蕭峰一樣,背後有著強大的丐幫集團背景,花錢那自然可以大手大腳。雖然蕭峰非常悲劇,後來脫離了丐幫,但很快有成了遼國的南院大王。

總之大俠之所以能成為俠,背後必然有一個巨大的財團“心甘情願”為他的消費買單。

楊過是大俠中的一個異類,他看起來是一個出身就註定不可以成為“俠”的人,他從出生到一路走來,都是歪門邪道。他的成長路線非常不符合“俠”的概念,所以他成長時,一直缺錢,也一直是坑蒙拐騙。一直到最後頓悟了,為國為民,打敗金輪國師,也因此當上了武林盟主,這才真正解決了用度問題。


而武林正是在楊過的領導下,放棄了相互之間的恩怨仇殺,一致對外,抵禦蒙古的侵略。在釣魚城,楊過不但割了1000只耳朵給郭襄做生日禮物,還將敵方大帥蒙哥一石穿心。因而楊過才真正體現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炒米視角


我有一個夢想,想做一個武功高強,能夠飛簷走壁的大俠,劫富濟貧,還世間一個朗朗乾坤,但是這不是個掙錢的活,我怎麼活呢!

1:衙門懸賞,衙門抓不到的人我來抓,留下我江湖暱稱,懸賞的錢是可以要的。

2:押鏢,重要的鏢需要我這樣的武林高手,押鏢當然是要給銀子的,掛上我的名號,誰還敢來劫鏢。

3:劫富濟貧,實在沒錢了給自己留點買點吃的也不為過。

4:其實,我是個富二代,從小跟隨個路大師練武,練就了一身武藝,和一個行俠仗義的心,富二代缺錢嗎,富二代行俠仗義還能缺錢花嗎

滄海一聲笑,笑笑更健康


瞭望天空


大俠?你是指那些小說裡行俠仗義的人嗎?小說裡寫的那些大門派出身,像少林、武當這樣的,都有自己的行業,少林寺古代最興盛的時候有幾千畝地。這些弟子在外行走江湖,門派都會給錢的,所以他們不缺錢。有的開武館教授武功,收取學費。例如,霍元甲,葉問等。還有所謂的收取保護費,很多幫派的主要業務就是這個。鏢局鏢師什麼的,郭靖是一直都有官銜的,黃蓉有個島,楊過一直寄宿後來認識小龍女養蜜蜂,雁蕩山的大俠何三七走街串巷賣餛飩,阮家兄弟主業是捕魚賣魚。都住山裡吃喝不愁的用不了多少銀兩,還有打劫的所為劫富濟貧,360行行行都行,要說電視劇那想有多少就給安排多少,要是真有什麼大俠,那就砍柴賣柴打獵種地造兵器等等等等吧


飛馬小花


小時候讀一些大家寫的武俠江湖,心裡就嚮往那種自由無拘灑脫的生活!

1.一切隨心,劫富濟貧。

某些大俠喜歡隨著自己喜惡行事,他們內心所想用富人的錢救濟窮人,自己也有可能會留一點!

2.自身浪蕩,家中行商。

一些大俠可能家中本就富裕,浪蕩江湖一切隨心,

3.浪跡天涯,四海相助。

大俠喜好結交朋友,講義氣,就像宋公明,江湖人見面便稱一聲“哥哥”也算是人生贏家了。

4.憑藉自己,

可以協助官府緝拿要犯獲取賞金,也可接保鏢

畢竟大俠都有武藝傍身,比如押鏢,護送重要人物什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