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裡的細鱗魚,淡水魚中的極品


深山裡的細鱗魚,淡水魚中的極品


細鱗魚為冰期自北方南移的殘留種。屬冷水性山麓魚類。生活於秦嶺地區海拔900—2300m的山澗溪流中,除洪水期,很少在平原平流中見到。多在水流湍急、水質清澈、大型礫石底質的河段活動。最小性成熟年齡3+—5+齡。性成熟個體2—3月產卵,產卵場多在淺水砂石底處。產卵水溫低於10℃。為肉食性魚類,幼魚主要以水生夫脊椎動物為食,成魚除攝食魚類外,也食被風吹落的陸生昆蟲。

外形特徵

細鱗魚體長紡錘形,稍側扁。頭鈍,頭背部寬坦,中央微凸。吻不突出或微突。口端位,下頜較上頜略短,上頜骨後端達眼中央下方,上下頜、犁骨和顎骨各有一行尖齒。舌厚、遊離。鰓孔大,側位,向前達眼中央下方。體被細鱗,頭部無鱗。側線完全,較平直。背鰭短,外緣微凹;脂鰭與臀鰭相對;腹鰭始於背鰭基中部下方,後伸不不達肛門,其基部具一長腋鱗;尾鰭叉狀。幽門盲囊65—75個。生活時背部暗褐色,體側至腹部漸呈白色,體背及兩側散佈有長橢圓形黑斑,斑緣為淡紅色環紋,沿背鰭基及脂鰭上各具4—5個圓黑斑。

生活環境

為冰期自北方南移的殘留種,屬冷水性山麓魚類。生活於秦嶺地區海拔900-2300米的山澗溪流中,水流湍急、水質清澈、水底多為大型礫石,富含溶解氧,常年水溫不超過20℃。秋末,在深水潭或河道的深槽中越冬。除洪水期,很少在平原幹流中見到。 [1]

一年四季活躍攝食。主要攝食無脊椎動物、小型魚類等,也捕食蛙類及小型的齧齒類。極貪食,其胃內食物可佔本身體重的10%左右,更能捕食為自身身體長1/2大小的魚類。每天食慾最旺的時間是早晨和傍晚,其它時間多潛伏在溪流兩岸有廕庇的水底。產卵後的食慾特別旺盛。一般在江河的深水區域越冬。

繁殖發育

它是肉食性魚類,幼魚主要以水生無脊椎動物為食,成魚除攝食魚類外,也食被風吹落的陸生昆蟲。攝食時間多集中於早晚前後,陰天攝食活動頻繁,全天均可見到。

最初性成熟年齡3+~5+齡。性成熟個體於2-3月產卵,產卵場多在淺水砂石底處。產卵水溫低於10℃。絕對懷卵量為2670-4510粒。卵沉性,一次排完。

雌性個體4~6齡成熟,雄性個體較早。一年產卵一次。初春解凍時即上溯產卵洄游。產卵場一般位於水深1~1.2米,底質為砂礫的的急流中。產卵期為春末夏初,水溫8~12℃。絕對生殖力1629~7420粒。產卵時親魚築產卵床,繁殖後大量死亡,尤其以雄魚為多。卵沉性,淺黃色,卵徑約4毫米。在水溫較低的條件下發育較慢,水溫3.5℃胚胎髮育需50天,5℃時需45天,11℃需20.5天,仔魚孵出後12~15天才可以攝食。仔魚喜歡潛伏在砂礫空隙之間,不常遊動,通常以小魚、水生昆蟲、岸邊生活的小動物以及植物為食。


深山裡的細鱗魚,淡水魚中的極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