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專捕大板鯽的捕魚方法,為何走向沒落?

今天要說的這種捕魚方法,相信很多人都沒有見到過,就連我家這種三代捕魚的都未曾嘗試。我第一次接觸,是在我我小時候的某個夏天夜晚,當時跟幾個小夥伴在湖裡夜遊,潛水的時候,腳鉤到了一根細繩,我知道,這是別家下的延繩釣。一般情況下,作為本分的漁民是不會染指其他人家的漁獲的,那天剛好從主繩上感受到了拉力,而且還不小,好奇心起來的我就像想看看是啥魚。我用主繩溜了一會兒後,就順著主繩摸到子繩,越來越近,

可就在我碰到魚頭的一瞬間,魚突然一驚,就跑了。

我當時以為是脫鉤了,可一摸線頭,發現,根本就不是,因為,線頭處壓根就不是魚鉤,憑感覺來說,是一根略微彎曲的小細杆子,兩頭尖尖。回來之後,我就跟我爸說了這事兒,才知道,這是一種傳統的延繩釣方法,我們當地叫彈釣。

這種專捕大板鯽的捕魚方法,為何走向沒落?

我們家常用的歪頭鉤延繩釣


這種專捕大板鯽的捕魚方法,為何走向沒落?

紅遍大江南北的黑色歪頭鉤,魚中鉤後無法掙脫


這種釣法,在我小時候,就已經是比較冷門了,如今,在我們湖裡更可以說是絕跡了,就我所知的幾戶漁家,都沒有采用。先來說一說這彈釣的原理。線上線下找了半天,也沒有圖片,只能用回形針給大家示意一下。

這種專捕大板鯽的捕魚方法,為何走向沒落?

憑我的記憶,這彈釣鉤基本跟著回形針一般大,不過材質是竹子


這種專捕大板鯽的捕魚方法,為何走向沒落?

細竹籤凹成U型,用小皮扣扣住,皮扣中間嵌入菜餅條等誘餌


這種專捕大板鯽的捕魚方法,為何走向沒落?

魚兒啃食誘餌,彈釣鉤就卡入魚嘴裡,魚也就掙脫不得


簡單來說,彈釣就是利用竹籤的彈性,在魚來吃餌時,彈扣住目標魚的嘴,令其無法掙脫,而不是像魚鉤一樣鉤住。大家看圖就一目瞭然。

作為捕魚工具中最具工藝感和技術感的彈釣,為何會漸漸退出人們的視線,想必肯定是有原因的。

目標魚單一

作為如此有個性,有技巧性的捕魚方法,還真是有點性格的。它不像紅遍大江南北的黑色歪頭鉤,幾乎各魚種都大小通吃,它只鍾情於鯽魚,而且一定是三兩以上的鯽魚。從它的捕魚原理就可以推斷一二。

首先,它的目標魚不是吃活餌的,很多諸如鱖魚、甲魚、鯰魚等肉食性魚類就被排除在外;然後,目標魚嘴巴不能太大,比如嘴大如鯉魚,小小的彈鉤都扣不住;再者,目標魚的吃餌動作必須是啃食,不能吞嚥,這樣,基本就只剩下鯽魚了。

作為種群範圍最廣的魚種之一,鯽魚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但由於太過大眾,且產量豐富,單一捕捉鯽魚,不是一個能產生可觀經濟效益的方法,所以,這種方式不被廣泛採用,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這種專捕大板鯽的捕魚方法,為何走向沒落?


收魚是個技術活

彈釣收魚的確是個技術活兒,因為它不像釣鉤是把魚鉤住,它只是用一根有彈性的竹籤把魚嘴扣住,如果操作不當,魚也可以藉助竹籤的彈性逃脫。我第一次遭遇彈釣跑魚,就是因為自己操作不當。彈釣收魚,切忌猛拉猛提,要用巧勁,提魚出水就更是作死操作,99%跑魚,唯一有效的就是用抄網,老漁民都不能保證100%成功,特別是收大魚的時候。

維護成本高

彈釣的主體部分材質是竹子,而竹子在水裡的耐用性顯然要比金屬製的魚鉤差一點,因為要保證足夠的彈性來困住魚,彈釣鉤需要定期整體更換。再加上市場需求小,故而竹籤鉤的生產成本肯定要高於小黑鉤。隨著市場越來越小,估計現在市場上已經難覓這種竹製彈鉤了。

整理繁瑣

在這一點上,彈釣鉤和小黑鉤可以說是不相上下。但整體感覺,還是彈釣鉤更為繁瑣。因為需要將舒張的竹籤再次壓回緊繃狀態,處理不好,容易將竹籤崩斷,還得再扣上皮扣加上餌料,完全是個技術活兒,這可比小黑鉤掛蚯蚓難多了。

鯽魚數量銳減是主因

歸根到底,這種捕魚方法在湖裡的沒落,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湖中鯽魚的種群數量銳減。作為抓大鯽魚的高效利器,彈釣方法最盛行的時候,是在湖裡漁情好的年代。湖裡鯽魚種群龐大時,用歪頭鉤的鯽魚捕獲量是無法跟彈釣鉤相比的。無奈的是,如今湖裡鯽魚的種群數量一年不如一年,已經都快觸及紅線了。所以這種彈釣捕魚方法的沒落也是必然。

這種專捕大板鯽的捕魚方法,為何走向沒落?


雖然有各種侷限,卻是個綠色捕魚法

目標魚單一:前文提及的漁獲單一的侷限性,加上彈釣只抓大魚,所以,它對漁業資源來說可是個好東西。對魚傷害小,更有利於放流:中彈釣鉤的魚,受傷部位在嘴唇鰓蓋處,容易恢復,不像歪頭鉤動不動就深喉,斷了很多小魚的生路;僅僅這兩條,就甩了現行很多捕魚方法十幾條街。

結語:

想要這種捕魚方法復活,那麼只能等到湖裡的鯽魚種群恢復,而要讓湖裡的鯽魚種群恢復,那就不是一件單方面能夠解決的事兒。它既要有好的政策,又需要民間的積極配合。而現階段,我們只能不斷地摸索和實踐。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能夠正正經經地試一試這彈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