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是一种策略,还是经验之谈?

野马和尚


别人恐惧我贪婪,本质上是价值策略

巴菲特经历过很多次股灾,他最终发现股票在大跌的时候才便宜,但是这个时候大家的信心都严重不足,没人敢下手买。结果,白白让捡便宜货的机会溜走了。

这个现象多次出现,自然让做价值投资的巴菲特发现了其中的规律,加上他当时的老师格雷厄姆也是坚持不看市场,只看价值的策略,用内在价值衡量股票,而非市场情绪。所以巴菲特也得到真传,认定的股票,如果一直下跌,那肯定是欣喜若狂,买买买。

这背后,是价值投资的理论,所以本质上还是策略,只不过被市场多次验证后,泛经验化了。

为何大多数人上涨时信心高涨,下跌时信心缺失?

这恰恰说明了股票投资,并没有一种统治性的理论来指导大家进行投资,大多数都是羊群,习惯一窝蜂。

好比康得新,以前的大白马,没出事前大家都认定这是个好股票,也没太多的疑问,相信的人多了,自然就稳了。

但是,当锅盖揭开后,大家发现原来一切都是谎言,我们都被骗了,这就是个老千股。

然后呢,大家一窝蜂的卖出,于是现在就要退市了,就是这么快。

从一个白马到垃圾,也不过两年的时间。到底是白马不堪一击还是大家的投资方法有问题?还是这个市场本身有问题?

市场问题属于监管问题,普通投资者没法直接改变,只能建议,呼吁,或者用行动去改变,但并不一定有效。

我们参与了市场,就假定市场即便是有问题,我们也能够应对,要有风险对冲或者处理机制。

所以,最终我们只能反思自己的投资方法。

只能怪我们眼光不行。

美股也有不少雷,中概股的雷就不少吧,巴菲特为什么很少踩雷?这本身就是能力问题。

所以为什么巴菲特年年都建议我们投资指数基金?是他不想让我们赚大钱吗?不,是他想让你少亏钱,至少还能少赚点钱。


赵冰峰财经


曾有个朋友,一个股票发生了显著的利空,就是那种股票炒高,管理人离职潮,几百倍市盈率,股价全靠PPT的那种上市公司。习惯性的奉劝了句谨慎,但是那个朋友振振有词的祭出了一句:“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他认为利空导致的股票下降,就是别人恐慌的时候。于是他杀进去了,也套进去了。

巴菲特这句话对吗?这当然是对的,这体现了一种群体谬误,人类会被情绪支配,从而会出现非理性的行为。但是抛开具体的事件,具体的时间点,具体股票的估值,你再来看这句话,其依然没有解决投资决策的基本问题。

同样的,索罗斯也说过: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和巴菲特那句话一样,其实总结一下,就是一个我们了解的一个浅显的道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如果不给这些经验的语言赋值,增加骨骼和肌肉,其永远不会产生作用。没有行动能力的真理,都是墓志铭,墓志铭他就在那里,永远不动。

股票投资要解决具体问题:在什么时候买入多少股哪一家公司的股票。巴菲特每一次股东大会,每一封致股东的信,最重要的,永远是其对于旗下投资的看法,比如其如何看卡夫食品,如何看喜诗糖果,如何看IBM、亚马逊、苹果、中国股市、比特币。所有一个懂投资的人,会去了解他对于这些的看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真的没有太多捷径。魔鬼作恶的时候一样会运用上帝的法则。决策理由应该起源于你对企业的了解,而不是来自于你主观的感觉,也不是来自于你情绪的波动。巴菲特在具体投资上也会犯错,但是他的错误并不持续和普遍,虽然如今其依赖于专业人士的判断,他的确老了。但是在2000年以前,股市常青树的战绩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其人身的轨迹也是一步步行来,财富是加速增长的。随着年纪的增长,其战绩逐步抬升。这不能不说就是一种学习的结果。

价值投资者需要成长,需要很多具体的信息,提升自己的视野和知识。


凯恩斯


“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一直是一句非常经典的投资箴言,那么他到底是一种策论,还是一种经验之谈呢?我想说的是,并不重要。

谁开始做投资的时候,也无法说出这样精炼概括的投资之道,巴菲特先生应该也不一定是最开始的时候就可以了悟这样的观点,而是在多次的尝试之后,开始积累起来这样的领悟。当然,巴菲特先生受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影响,对价值投资的了解和认可都会更早,在自己的投资事业中应该可以更早的发现这一点并概括进来。

当投资经验形成的时候,慢慢在投资中不断的验证,发现其准确性和可操作性,便可演进为投资策略。

但是我认为说这句话是一种投资策略,不如说是一种投资理念。

一、字面解释

首先,我们来看字面上的解释: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什么时候人会贪婪,什么时候会恐惧呢?当然是股票上涨的时候,每个人似乎都在谈论股票,每个人在市场上看起来都挣钱了,这种时候人最容易贪婪;在股票下跌的时候,账面上的盈利在不断的缩减,本身挣钱的股票眼看或已经要亏本,谁又能免于恐惧。然而这句话就是要说,越是在股票上涨的时候越要恐惧,越是在股票下跌的时候越要贪婪。

二、原因

为什么呢?随着投资者对于价值理念的认可,相信大家也越来越能理解。当股票下跌的时候反而是股票在不断释放风险的过程,而当股价上涨的越高,其风险积累也越高,短期看需要通过震荡调整释放风险,长期看可能面临着悠悠下跌之路。

这一点我们可以回归到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价值规律。商品的交换以其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格受供需水平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主要表现形式。在股票市场中,股价也仍然遵循着这一规律,围绕上市公司的每股价值上下波动。每股价值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每股净资产,当然也可以有更丰富的想象。根据价值规律,当股票价格低于净资产时由于回归价值的需要将可能产生向上的波动,而股价高于净资产时则可能产生向下的波动。当然这一波动周期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并不好确定,也可能时间很短,却也可能是一个很长的时间周期。

三、时间的朋友

价值投资还有一个理念,要和时间做朋友,这也是比较难的一点,因为经常会拿不住股票,觉得股价跌了,会因为恐惧就想卖出。然而巴菲特先生在购买股票的时候,只是购买股票价格被低估的股票(当然上市公司是必须具备投资价值的),这也正是“别人恐惧时”,因为担心还要下跌,但巴菲特先生却认为是在“捡便宜”。买入后也并不会在意是在10天后卖出,还是10个月后卖出,还是10年后卖出。若有卖出的需要,可能因为账面调整的要求,或确实股价已经被高估,股价已经高估则正是“别人贪婪时”。


边走边聊边长大


贪婪和恐惧是炒股人的大敌,严重影响投资人的正常判断。在股票的底部要倾听阴暗和毁灭,在顶部倾听慌乱和雀跃,要提出质疑。卓越的投资者在聆听流行的说法时,总留一只耳朵搜寻隐秘的希望或者极端恐慌的蛛丝马迹。

在担心和恐慌中买进,在贪婪和歇斯底里中卖出。所以说巴菲特的这句话包含了很多投资哲学。也可以说是一种策略。



木林森长


股市技术,三教九流,应有尽有。同一个图形,有说该卖出,也有说该买入。买有买的一大堆理由,卖有卖的一大套道理。真是:嘴是两张皮,说进又说出,说法虽不一,横竖都有理,最终没有相对的定论,让受教者,眼花缭乱、无所适从,稀里糊涂、亏钱破产!

被称为股市之神的:杰西·利弗莫尔和巴菲特,真正能流传千古有价值的东西,不是技术,而是理念。

成千上万的股市技术理论大作,其实每本书,厚积薄发,有用的或者说画龙点睛的精华部分也就不过短短的几句话,只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这有用的这几句话加上重号,读懂记牢 “学而时习之”即可。

如果你要死钻牛角尖,每本书都逐字逐句逐行搞清楚,非把人读成傻子不可。

在现实中,证券市场的价格波动是周期运动,在市场不利于投资者思考时,我们必需耐心等待有利周期的来临,这就是你资本获得固定收益的时间。

巴菲特“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是一种策略,还是经验之谈?

即是策略,也是经验之谈。

因为对于股票市场来说,他是受到市场情绪所操控的,也就是说,当数据显示已经到达底部的时候,往往不是真的底部。

而只有恐慌情绪到达极致 的时候,才能有非常便宜的筹码出现。但是这个时候,大部分的散户其实已经没有资金,甚至没有胆量去拿了。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A股的几十年里,一直遵循的就是这样的规律 。

在2003-2006年熊市底部区域里,机构的市值占比是越来越高的,意味着成为韭菜的散户越来越多,从最初的95.4比4.6,到2006年的70.9:20.1;

而在2007年牛市的时候,市场里机构和散户的市值占比已经是42.9比57.1;

但是,当经历了几年的熊市下跌,我们发现,只有散户在傻傻的接盘,而机构早就已经获利逃跑;

而到了2014-2015年的牛市,以及2015-2018年的上证50局部牛市里,机构的占比明显提升,而散户又再一次成为了韭菜;

所以,股市一直遵循着二八定律,如果你不明白这个道理,永远都是在高位接盘,在底部割肉。什么是投资?如何理解什么是投资!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就是:别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个东西值钱,而以后会有很多人会觉得它值钱!

巴菲特所传授的也就是格局,道理,很容易明白,但是做起来非常难,这需要长期的锻炼,以及自律。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点赞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财经背后的真正逻辑。

琅琊榜首张大仙


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股神巴菲特2004年说的这句话,已成为风靡中国的投资格言。这句话不仅在股票市场得到应验,在期货市场依旧生效,甚至在其他具有博弈性质的投资市场也如此。贪恋和恐惧体现了人的不同情绪,反映的是一种大众心理和行为,在期货市场最能体现贪婪与恐惧情绪的是,行情短期的暴涨暴跌,即出现连续的大幅涨跌(甚至涨跌停板)行情,表现为成交量和持仓量的急剧大幅变化,同时价格也经历了大幅的上涨或下跌。投资者想在这种具有极大情绪化变动的行情中获胜,关键是要准确理解博弈性质以及对市场交易行为(情绪反映,即量价变化)精确认知。

  急涨大涨后现“贪婪”

  很多情况下,不管是股票还是期货品种,当出现一轮急涨大涨行情时,在上涨尾声成交量总会急剧放大,甚至放出天量。在期货市场中,一个品种的上涨行情如果是短期快速的大涨行情,要特别小心谨慎对待。当出现天量时,如果价格已经涨不动,则表明市场进入“贪婪”阶段,此时多数散户投资者还在“买涨”,而主流资金已经悄然“撤退”,这才导致成交量放得特别大,而价格却涨不动甚至开始掉头下跌。

  2013年12月上旬的甲醇期货上涨行情,便是此种情况下的一个经典案例。当时甲醇1月合约自12月6日开始连拉两个涨停板,12月10日虽未拉到涨停,但盘中涨幅超过5%,此时市场已然进入“人气”高涨的疯狂阶段,一方面价格已经“逼近”4000元/吨,而价格涨势也有“逼空”的可能;另一方面12月11日成交放出天量,价格却出现回落,说明散户的“贪婪”行为出现了,多数人买在“天花板上”。

  如果投资者清醒一些,不受情绪使然,则会认识到巨量之下的滞涨是一种潜在的抛空信号,此时一定不能买多。

  急跌大跌后现“恐惧”

  反过来也一样,在大跌急跌的过程中,市场会出现“恐慌”性抛售。这是一种“恐惧”情绪,并带来相应的交易行为,导致市场出现明显的增量(持仓量和成交量同步急剧放大),而此时一旦止跌,则“恐惧”行为也达到了顶点。

  在2014年11月上旬的黄金大跌行情中,11月5日沪金总持仓量达到一个阶段性高峰28.3万手,创沪金上市以来新高,也比之前10月的20万手高出41%,而随后价格却开始连续2天收出低开高走的小阳K线。这是一种止跌(跌不动)的情况,因之前5个交易日沪金期货价格从244元/克跌到了224元/克左右,跌幅高达8%,而此时价格跌不动同时持仓大增,说明有“大资金”介入买多,“撑住”了期货价格。

  这种情况下,一般破位追跌是要动态观察市场的反应,主要观察指标是成交量和持仓量是否放出巨量或异常增加,同时也要关注价格的变化是否和量的增加“一致”。

  长期“低迷”下隐藏的“恐惧”

  有一种情况是,价格在相对“底部”区域盘整,经历的时间也比较长,一般投资者的做多耐心都会被“磨掉”,多头头寸也会被“清洗”出局。当然,并不是所有在底部盘整后的行情都会涨起来,有些甚至还会继续破位大跌。那么,什么情况下,盘整后会出现大涨行情?第一,持仓量要持续小幅稳定增加,同时成交量保持相对“低迷”水平。这说明增量资金在悄然介入,而市场却依旧处于“冷清”的成交低迷状态,一方面为未来行情的大幅波动创造前提条件,一方面也使一般投资者在“冷清”的状态下情绪逐渐看“淡”。第二,价格波动要“窄”,而且经常伴有出现“破位”性的中阴K线后,价格却不再下跌甚至随后几天价格又涨回原来的位置。

  如股指期货2014年5—6月的行情走势,价格多数时间维持在2120—2180点之间波动,波动幅度仅3%;同时持仓总量从2014年4月30日的13.1万手增加到了6月19日的18.9万手的阶段性最高水平,增幅高达44%。此外,在5月19日、6月4日、6月6日、6月19日和7月9日价格均出现下破短期均线的中阴破位K线,但随后却未继续下跌,而是止跌回涨。这表明,有“潜在”的大资金在悄然买多股指期货,从而使得股指期货于2014年7月22日展开了大幅上涨走势,价格从2150点左右上涨到了11月11日的接近2600点,涨幅高达20%。

  总之,贪婪与恐惧是人性的两面,并且会折射到投资交易中去,直接体现在量(成交量和持仓量)和价格的变化之中。而只有仔细观察和正确理解这些元素,才能抓住机会。


小光念股


“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这句话我也经常说,并且我在股市中投资最基本的逻辑也是如此,所以这是一种策略。下面简单说一下我这种越跌越买的策略。

笔者更喜欢跌跌不休的股市,因为机会都是跌出来的,风险都是涨出来的。

股市长线投资遵循的是熊市中布局,在牛市中盈利的交易逻辑;

什么是熊市中布局:熊市中布局就是在下跌中买入,而且是越跌越买;因为股价下跌之后才会出现价值乖离的机会;在股市中只买便宜的股票。

而买入的标的全部是蓝筹和大盘股。在价格下跌的过程中出现企稳的信号进场;分批次进场,按照资金管理的原则,每次被套之后在之前确定的点位进行补仓操作;补满仓之后,就静待股市的上涨。

熊市总会过去,牛市总会到来,只要比别人多一些耐心。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恐惧?因为多数人观察股市的格局仅仅在股价的涨跌,在账户短时间的盈亏。

而我关注的是:股市一定会涨。因为这是一种确定性。至于什么时候涨我不介意;我比多数人更有耐心,而且底部的时间越久,上涨的动能越大。

股市中有一个很明显的指标,多数人对于股市的上涨失去信心的时候,多数人开始恐惧的时候,真正的上涨就会来了。没有不要担心散户不恐惧,因为只要只盯着股价的涨跌,行情走势一定会让他们感觉到恐惧。

总结:交易就是这么简单,所谓大道至简正于此。


外汇期货股票全职交易员,资管团队创始人。欢迎留言交流。


八位数花园


这句话对不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巴菲特的炒股经典值得所以人学习,以价值投资为基础,不为市场短期波动所困,只投资自己熟悉的领域,华盛顿邮报、美国运通、可口可乐个个是经典。

伯克希尔哈撒韦是巴菲特的灵魂,30万美元的股价绝对可以称冠全球,他把他的灵魂注入了这家公司 ,回购股票,还是回购股票,回购的全是自家公司的股票,这就是境界。看看我们的股市,永远的只是大股东减持、再减持、直至跑路。

巴菲特作为一个亿万富翁,巴菲特的天价晚餐是慈善募捐,还永远的是哪家牛排店。一次巴菲特出访,在机场地上有一枚5美分的硬币,别人视而不见 巴菲特弯腰捡了起来。别人真的看不见吗?

你天天仰慕巴菲特,但从巴菲特哪真正学到了什么哪?看看巴菲特投资的比亚迪,你跟投了吗?现在是否还持股?差距是否很明显?





金榜678


个人觉得股神巴菲特的“恐惧贪婪”论,既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经验之道。

第一,为什么说是策略?

策略就是“计策,谋略”,放在投资方面,就是为了达到目标而采取的方法方式。比如1848年在美国加利福利亚兴起的淘金潮,你是去跟着大家一起到河里去淘金呢?还是默默的在一边卖工具铁铲呢?河里的不一定能淘到金子,但是卖铁铲的却闷声发大财。这就是投资的策略。

那么同样的,在做股票投资的时候,你是在市场人气鼎盛,个股涨势如虹,人人都很贪婪的时候买入呢?还是在股市陷入低迷,个股靡靡不振,大家情绪都很恐惧的时候买入呢?这就是股票投资的策略之一。

所以“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这就是巴菲特的投资策略。

第二,为什么说是经验?

光说不练,什么把式都没有用。巴菲特不但有策略,而且巴菲特之所以能成为股神,还是因为他能坚持应用自己的策略,不为外界所动,这就积累了他的经验。

比如在2008年横扫世界的金融危机当中,全球的股市都出现了力度空前的暴跌。在这过程中,绝大部分的投资者早就已经亏得一塌糊涂,或吓得“魂飞魄散”了。而巴菲特在一片恐惧的气氛当中,却尤其的兴奋。做出了多笔的买入决策。比如2008年9月份,投资50亿美元通过购买优先股的方式,入股了著名的投行高盛公司。最终赚得盆满钵满。

在巴菲特漫长的投资生涯当中,诸如此类的经验可谓是非常的丰富。所以说巴菲特的“恐惧贪婪论”也是一种经验之谈。

总而言之,巴菲特的“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既是策略,也是经验。

以上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老鱼聊股


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

这句话仔细一眼看上去格格不入,和股市的顺势而为背道而驰,

但是在你斟酌之后你就知道,这句话的涵义,

它不仅仅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经验!

为何要这样说?

首先我说策略:

人人都知道市场讲究顺势而为,那么什么是顺势?

其实这句话说的是大的方向,比如说,市场除了政策利好,那么自然是要往政策利好方面去考虑,进而做策略的,这就是顺势。

而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多,市场往往有自己的运作周期,而所谓的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其实最好的体现就是在周期性里面。

往往在周期刚开始的阶段,也就是启动期,人人都是处于一种怀疑的状态, 或者说观望的状态, 不会去大胆的建仓,这个时候就是别人恐惧的阶段。

通过周期的运行,到了高潮期之后就会有人开始觉得市场的机会来了,可以大胆建仓了,那么其实这个时候就是别人准备贪婪的阶段。

那么往往在别人恐惧怀疑的时候,是最容易,最好赚钱的阶段,而当别人贪婪的时候往往是高潮之后要开始分化,或者周期开始走下坡路了,那自然不会有利润可图。

这不就是更好,更直接的反映了这句话吗?

在别人怀疑的时候,往往是筹码最干净,最容易拉升的时候,

当人人都相信行情来的时候,筹码就开始杂乱无章,最容易吃面的时候,

所以我说这是一种策略,一种在你面对市场的时候,面对周期的时候需要做出的最精准的策略。

我也说这是一种经验,为什么?

人人都知道物以稀为贵,这里也一样,不代表随大流不好,或者跟风不好,

只是你要知道什么样的风你可以跟,

市场的合力你可以跟,市场的政策引导你可以跟,

而我们常说的太过于一致就会产生分歧,太爱就会导致太恨。

都是一个道理,之所以说这是一种经验,是因为他也同样适合我们的生活,

我们生活里也应该是这样的。

所以不管是投资,或者生活,讲究顺势而为,也讲究点到为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