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顺治首位皇后,堪称清朝历史上后宫靠山最强的皇后,为何会被废?

天山在的来客


因为顺治帝福临很不喜欢这个皇后,而且废后与多尔衮也有牵连,让福临很不爽。清朝基本继承了明朝“严禁后妃干政”的相关制俗,所以大多后妃即便出身高贵,其娘家也没有什么实权,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清朝初期。由于满蒙联姻的旧俗,清初宫禁之中出身蒙古大族的后妃家世显赫,地位超然,让满洲皇族不得不有所顾忌。

若论其中地位最高的,必然就是顺治帝的元后博尔济吉特氏。然而这位清朝历史上,娘家最强势的皇后,却成为了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位真正的废后。博尔济吉特氏被废黜以后,被降为静妃,也彻底消失在了史料之中,之后到底如何没有任何书面记载。博尔济吉特氏被废的悲剧,一来是因为她本身就是满蒙联姻的棋子,二来是她自己太作。


出身显赫至极的皇后

若是论出身高贵,清朝的历代皇后恐怕无人能越过世祖废后博尔济吉特氏。“博尔济吉特氏”也就是蒙古黄金家族“孛尔只斤氏”,是蒙古黄金家族的嫡脉,废后博尔济吉特氏出身蒙古科尔沁部,其父亲吴克善是部族亲王。而后金与清朝初期进行的满蒙联姻,几乎都集中于科尔沁部。

废后的父亲吴克善有两个妹妹,也就是废后的两位姑母,都嫁给了皇太极,一个就是福临的生母,大名鼎鼎的孝庄文皇后,另一个就是当年跟皇太极爱得死去活来的敏慧恭和元妃海兰珠。另外,皇太后的元后孝端文皇后也出身这个家族,是吴克善兄妹的姑姑,也就是废后的姑奶奶。可以说,世祖废后博尔济吉特氏的出身已经显赫到了一种无以复加的地步。


满蒙联姻,身做棋子

虽说满蒙联姻是旧俗,但联姻终究只是联姻,充满了权谋方面的目的,很难有真正的真情实感存在。世祖福临登基之初尚且年幼,朝政大权几乎都集中在了摄政王多尔衮的手里,尤其多尔衮逐渐铲除诸王之后,几乎凌驾于皇帝之上。在这种情况之下,小皇帝对于自己未来皇后的人选,根本没有自由,只能任凭多尔衮摆布。

选来选去,多尔衮为小皇帝选中了孝庄太后娘家的侄女博尔济吉特氏。一来她出身蒙古科尔沁部,还跟福临算是表亲,联姻也算是亲上加亲;二来这桩婚事得到了孝庄太后与多尔衮的双重支持。博尔济吉特氏被婚配给顺治帝福临的时候,两人都还是小孩子,都做不了自己的主,只能听凭家里的长辈们安排,所以这桩婚事本来就没有感情基础。


自己太作,怨不得让人

历来没有感情基础的联姻数不胜数,反正都是为了利益,若是相安无事倒也罢了,大不了人前夫妻和睦,人后各过各的。从这方面来说,如果博尔济吉特氏安安分分在后宫之中,温婉贤淑体贴人意,那就算福临不喜欢她,恐怕也不会将其废黜,就像当初皇太极对待孝端文皇后那般。然而问题在于,博尔济吉特氏自己本来就不是省油的灯,在后宫之中很不消停。

在史料记载之中,博尔济吉特氏生性喜欢奢侈,而且性格非常蛮横。想来也是有道理的,毕竟出身大族,被家里人给惯坏了也是正常的,然而博尔济吉特氏在后宫里飞扬跋扈,生活极度奢侈的样子,让一向生活简朴的顺治帝福临看在眼里烦在心里。生性蛮横任性奢侈,仪仗母族在后宫里横行霸道,虽然博尔济吉特氏长相美丽,但依旧无法得到顺治帝半分宠爱。


树倒猢狲散,棋子变弃子

虽然顺治帝福临对于博尔济吉特氏充满了不满,但一开始他也没有任何办法,也不能说蒙古科尔沁部不能轻易得罪,即便是头顶上压着的摄政王多尔衮与自己的母后,顺治帝福临也没有任何办法。然而,福临对博尔济吉特氏的忍让只是权宜之计,这种情绪积压久了,一旦爆发就无法收拾了。

随着顺治帝福临逐渐长大,手中也逐渐开始有了力量,对于废黜博尔济吉特氏的欲望也就越来越强烈。尤其多尔衮突然死在喀喇城以后,福临迅速收拾掉了多尔衮的旧部,其皇帝的权威终于能够真正至高无上了。在这种情况下,福临已经无法容忍后宫里那个当初由多尔衮选定,而且飞扬跋扈的性格与多尔衮如出一辙的皇后了,直接将其废黜。


博尔济吉特氏虽然满门显贵,还有自己的姑母皇太后,但最终也保不住她的凤印后座。即便满朝文武大臣,碍于科尔沁部的颜面极力反对废后,即便有皇太后力保皇后,但当时的福临依旧不听。始终母亲拗不过亲儿子,而且当时的福临已经亲政,手握权柄,他执意废后其实也没人能够反对。

当然,博尔济吉特氏被废以后,顺治帝福临依旧摆脱不了命运的戏弄。其母孝庄太后又从娘家给福临挑了个皇后,所以福临的新任皇后仍旧姓“博尔济吉特氏”。比起当年因为无子被废的汉景帝薄皇后,明宣宗胡皇后,世祖废后被废其实虽说可怜,可也算其本身咎由自取,若是其本人安分守己,借着母族也不会被顺治帝所废弃。


澹奕


顺治八年,十四岁的顺治与住在科尔沁大草原的博尔济吉特·孟古青举行了大婚,而顺治皇帝则御升太和殿,接受诸王、贝勒和文武百官的祝贺。同日,册立孟古青为皇后,诏告天。

因为顺治是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任皇帝,所以八旗特意将这场婚礼办得庄严而隆重。史书上记载,皇后是在蒙古骑兵的护送下进入到京城的,当时的护送队伍一眼看不到尽头,孟古青就这样成为了顺治的第一位皇后。

孟古青为什么能成为后宫靠山最强的皇后呢?

这要从顺治幼年登基的时候说起,顺治是6岁登基的,因为顺治当时年龄很小不能处理政务,所以清朝的军政大权是掌握在豪格多尔衮的手里。

在后来的政治斗争中,多尔衮为了削弱豪格的势力,以罪人亲眷的罪名将豪格囚于狱中致死。此后,多尔衮的权力便无人能及。

清朝为了培养和蒙古之间的关系,自皇太极开始,后宫中的妃子大多都是来自博尔吉特氏。也正是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孝庄皇太后为了让自己儿子能够早日亲政,避免皇权旁落。便从娘家博尔吉特氏里为顺治挑选蒙古的妻子,一方面是为了巩固满蒙联姻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维护和加强孝庄娘家在大清的政治地位。

因为孟古青不仅是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又是孝庄太后的侄女。再加上在顺治即位之初,是摄政王多尔衮为顺治指定的婚姻。

因此,孟古青正是在这样亲上加亲的关系下,顺利成为了后宫靠山最强的皇后。

相传,孟古青的容貌非常出众,可婚后2年,顺治却因她的无能,被废为静妃

清朝刚刚入关的时候,因为初入中原,天下未定,所以顺治是非常崇尚节俭。而孟古青从小生活在草原上,除了骨子里透露着一种自由和野性,在其他方面多少也会有些娇生惯养。

孟古青在吃饭喝茶上,是非金器不用的,而这又正好跟顺治崇尚的节俭相对立。据说在一次饭宴上,孟古青因为有一件餐具不是金子铸造的,便与顺治发生了争执。

除此之外,顺治作为皇帝,在后宫偶尔宠信其他妃子,也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孟古青作为后宫的表率,却产生了嫉妒之心,时常为了后宫其他妃嫔的事情跟顺治耍性子。

久而久之,顺治对她做的一系列行为感到不满,并且她又比较强势,让顺治感受到孟古青强势的样子像极了多尔衮在朝堂上独揽大权的样子。

所以,在顺治十年,当了两年皇后的博尔济吉特·孟古青,因为无能被废后位,降为静妃,居于侧宫。

这场政治联姻,导致顺治废后的,除了憎恶孟古青的个人德行,更多的是当初负责指婚的多尔衮

说到多尔衮,他既是顺治的恩人,又是顺治的仇人。如果说多尔衮是顺治的恩人,那是因为顺治继承皇位,多尔衮起了一定的作用。

而伴随着多尔衮手中权力越来越大,年幼的顺治,在他的摄政下,几乎没有可以做主的空间。因此,顺治一直对多尔衮怀有深深的恨意。

其实,摄政王多尔衮生前是极尽奢华,在待遇上,凌驾于其他诸王之上。并且多尔衮的帽子上东珠只比皇上少一颗,他的朝服只比顺治的龙袍少一条龙。府邸与皇宫没有太大差别,更过分的是,连仪仗最后都是跟顺治看齐,不再恭谦请示。

以上种种,导致多尔衮在死后,不仅免除了他所有的爵位和荣誉,还为其列举了十四条之多的罪名,甚至最后被顺治鞭尸以及脑袋遭砍下示众。

顺治对于多尔衮的恨意由此可见,那顺治对于多尔衮指定的婚姻,又何尝不憎恨呢?

当时要不是因为顺治年幼,多尔衮又手握大权,所以他没有能力去反对这门婚事。而顺治本身就对多尔衮非常不满,从小就受他的欺压,却又没有办法反抗。顺治只能将这一切进行隐忍、不满,都表现在孟古青身上了。

被废后的孟古青,后半生惨淡到没有了记载

孟古青被降为静妃后,就从清室官方典籍史料中消失了。以至于她是在哪一年死去,死后葬在了哪里,都没有留下任何记载,从这也可以看出她在被废之后,后半生过的是比较惨淡的。

由于孟古青是草原女子,我想在琴棋书画上也不是很精通。而顺治偏偏又是一个深受汉文化影响的帝王,以至于他在位期间大力推行汉化。孟古青虽然漂亮聪明,但是她的爱奢华、好嫉妒、强势与顺治的性格完全不合。

而被废后的孟古青虽然在史料上没有记载,但是在《朝鲜李氏王朝实录》这本书有提到关于孟古青的一些事情,说她被废以后就回了蒙古的科尔沁。并且回去的时候已经有孕在身,随后顺利的生下了一个男婴。但是,这本书里面记录的时间又与官方史料有所冲突,所以具体还需要进行考证。

总而言之,虽然孟古青在历史上一个好奢华、性善妒、心胸狭窄的角色,但是换个角度去想,她身上还是有一些亮点的。她很勇敢、又不甘于屈服于皇权,想要得到丈夫全心全意的爱,又不愿忍受与别人共同服侍自己的丈夫。

因此,她的所作所为都只是想为自己争取幸福,只可惜孟古青的思想在她那个年代是无法被人理解的。如果换到现代,她是属于大多数人喜欢的小女生思想!


秋原历史


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皇后的地位也是历朝最高的。

至尊至贵的皇后不仅统摄六宫,而且能够让其家族在大清皇室享有崇高的地位。

因此,成为皇后是天下女子的终极梦想。不过,稳坐皇后之位也是一门高难度的“技术活”。

在清朝历史上,来自美丽的科尔沁草原的哲哲皇后就凭借她那份仁慈、宽厚、雍容,赢得了皇太极的尊重,成为清朝历史上第一位生前由皇帝册立的皇后。然而,同样来自科尔沁草原的博尔济吉特·孟古青虽荣登皇后之位,却没有哲哲皇后那么幸运,稳坐皇后之位。

博尔济吉特·孟古青是顺治帝的原配夫人,因此,荣膺“入关第一皇后”美称,她的父亲是“走女人路线”的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也就是说她是孝庄太后的亲侄女。

博尔济吉特·孟古青可以说是清朝外戚实力最强、后宫靠山实力最强的皇后。除此之外,孟古青还是蒙古草原的绝世美女,并且人也很聪慧。就连顺治帝也赞美过她“容止足称佳丽,亦极巧慧”。按道理说,孟古青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优势,应该宠冠后宫的。然而,入宫两年后,孟古青却被顺治帝废掉皇后之位,降为静妃,并打入冷宫。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顺治帝废掉这位既漂亮又聪慧的表妹皇后呢?

一、表面上俩人的结合是亲上加亲,实际上是无可奈何的捆绑

满蒙之间的政治联姻由来已久,最为典型的就是皇太极的后宫,在皇太极的后宫的五宫之中,就有三位后妃来自科尔沁部,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孝庄皇太后。

当时,清朝的统治地位尚未巩固,各地反清势力依然存在,为了巩固满洲与蒙古之间的关系,摄政王多尔衮从博尔济吉特氏家中选一女,指定为顺治帝的皇后。这是因为蒙古各部落实力强大,而科尔沁部落是清朝忠实的拥护者,关系搞好清朝就减少后顾之忧。

与此同时,孝庄皇太后为了维护其家族科尔沁部落的地位和利益,也是极力赞成多尔衮的做法。此时的顺治继位不久,只能听凭摆布。

顺治八年正月十二日,博尔济吉特·孟古青嫁给顺治,八月被册封为皇后。孟古青与顺治的婚姻属于秦晋之好,两人并没有多少感情基础,顺治娶她,无非是为了巩固满蒙之间的关系以及争取早日亲政。

另外,这个皇后是顺治的叔父摄政王多尔衮指定为婚的。而顺治从小就受到多尔衮的压制,长大后性格叛逆,并且十分痛恨多尔衮,因此,顺治帝把对多尔衮的怨恨迁怒于孟古青身上,对她有着排斥的心理。差强人意的结合,为皇后被废埋下了伏笔。

二、孟古青娇生惯养,仗着有蒙古和科尔沁撑腰,自高自大,她的两大缺点成为被废的导火线

孟古青虽然出身贵族之家,但是她并不像两位姑姑布木布泰、海兰珠那样温柔娴淑,而是骄盈不通人情,她的两大缺点更是成了她被废的导火线。

其一,孟古青是吴克善的掌上明珠,从小就娇生惯养,奢侈无度。据史料记载博尔济吉特氏:

“凡诸服御,莫不以珠玉绮绣缀饰……膳时有一器非金者,辄拂然不悦。”

这意思就是说孟古青所穿的衣服、所戴的帽子必须用珍珠、宝石缀饰。用膳时,如果她发现餐具有一件不是金器就大发雷霆。母仪天下的皇后竟然没有半点节俭的意识,这让崇尚简朴的顺治帝十分反感。

其二、孟古青心胸狭隘,嫉妒心极强。对于顺治帝而言,延续子嗣是他的责任,因此他广幸妃嫔,然而孟古青却无法忍受顺治帝宠幸其他嫔妃,只想集三千宠爱于已身。一方面,凡是孟古青认为姿色超群的妃嫔,她就视对方为眼中钉,并绞尽脑汁打击对方;另一方面,孟古青自入宫以来,总是监视顺治帝的行踪,如果发现顺治帝接触哪位妃嫔、召幸哪位妃嫔,她就百般阻拦。孟古青仗着有科尔沁部落和孝庄皇太后撑腰,严重地干扰了顺治帝的私生活。因此,顺治帝对孟古青的不通人情大为发火。

除此之外,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仗着有蒙古和科尔沁撑腰,自高自大,从不把众多妃嫔放在眼里,对待太监宫女冷酷无情,因此,孟古青刚进宫就失尽人心。

最终,孟古青毁在自己的奢侈无度和嚣张任性,终生与寂寞相伴,成为清朝历史上第一位被废的皇后。


忆史官



这个主要还是跟顺治帝本身的性格有关系!

清军能够入关,离不开蒙古人的支持;而顺治能够继位,多尔衮更是功不可没。按理说,多尔衮指的婚,又是蒙古科尔沁亲王的掌上明珠,这样的政治联姻对于尚未亲政的顺治来说,简直是绝配。

就个人感情而言,这样的婚姻即便是皇上不喜欢皇后,平时少跟她接触就可以了,也不至于闹到废后的地步。这不仅弄得孝庄太后脸上无光,更寒了多尔衮和蒙古科尔沁亲王的心。

我个人觉得,顺治这种不管不顾的性格养成,主要还是跟他的皇位和江山来得太容易有关,下面做简要分析,与诸君一起探讨:


第一,皇位来的太容易

顺治这个皇位,其实来的并不容易,但他自己却丝毫并未感受到,因为当时他才只有六岁。作为皇太极的儿子,皇位本来应该是豪格的,但因为多尔衮的原因,最终才落到了顺治的手中。

对于这个捡来的皇位,顺治一直都不怎么珍惜,甚至把它当成了一种负担。或许,他并不适合当皇帝,所以他也不愿意为着这个皇位委曲求全,包括自己的婚姻。

第二,江山来的太容易

清军能够入关,是很多清军将领浴血奋战的结果,是他的爷爷努尔哈赤,他的父亲皇太极,几代人的梦想。但对顺治帝来说,就好像不知不觉间就入主中原了。

对于这个偌大的江山,他没有为之付出过自己的心血,他也就没那么珍惜。在天下未稳之际,蒙古人对满清是否还会继续给予支持,跟他这个大清的皇帝关系都不大。


顺治这种不管不顾的性格,如果是一个普通人的话,完全没有问题。但作为一个皇帝,很多的时候要学会牺牲,牺牲自己的婚姻,甚至于牺牲自己的幸福。就像他的母亲孝庄皇太后一样,承受无限殊荣的背后,必定承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苦难。


谈笑沂州府


顺治的第一位皇后是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吴克善之女,孝庄文皇后侄女。是多尔衮亲自为顺治选定的。这皇后出身高贵,也很美丽。这本来就是一场政治联姻。顺治认为她奢侈嫉妒,只不过都是看她不顺眼的理由而已。顺治把对多尔衮的恨意转移到她的身上。

大婚两年后,顺治将她降为静妃,移居侧宫。成为清朝历史上唯一被废的皇后。被废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 顺治对多尔衮的不满

顺治登上帝位是由于多尔衮的帮助。没有多尔衮顺治就不会如此顺利登上帝位。顺治帝亲政前由多尔衮摄政,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受到压制,对多尔衮有恨意。

多尔衮与顺治的母后之间的暧昧关系,也令年轻的皇帝不满。

多尔衮死后,顺治帝以多尔衮谋反为由,夺去封号,杀其党羽。后来康熙为多尔衮平反。

  • 帝后不和

感情的事谁也说不准。也许就是眼缘。如果他喜欢你,你怎样都是对的,如果他不喜欢你,你呼吸都是错的。顺治强势废后,不顾所有人的阻拦,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这个皇后是由多尔衮强塞给他的。他不喜欢。当年他拒绝不了,现在可以废后。其实顺治帝是重感情的。

顺治对董鄂妃的感情

董鄂妃是顺治弟弟的妻子。据说这位亲王也很喜欢他的妻子。可是在皇权面前,亲王妥协自杀了。

由于孝庄皇太后的强烈反对,顺治没有办法册封董鄂妃为皇后,只能封董鄂妃为贵妃。为她举行隆重的封妃大典。而且一切待遇比照皇后的标准。

董鄂妃身体本来就不好,生下来的孩子夭折,身心招架不住病倒了。顺治亲自照顾他。后来董鄂妃得了天花,是顺治帝亲自侍疾。

董鄂妃病逝以后,顺治想追随。后来也被感染了天花。真的驾崩了。

反思,顺治帝的首位皇后只不过是政治联姻下的牺牲品。顺治和董鄂妃两个人还是不要那么相爱的好。失去一个另外一个也活不了。所以废后真就是不喜欢。其实顺治是有爱人的能力的。


史小生


大家好,我是历史爱好者,我喜欢分析研究历史。喜欢远古历史,古代历史,还有近代历史,我对历史深有研究并且很感兴趣。

以下是我的分享孟古青心胸狭隘,嫉妒心极强。关于顺治帝而言,连续子嗣是他的职责,因而他广幸妃嫔,但是孟古青却无法忍受顺治帝宠幸其他妃子,只想集三千宠爱于已身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仗着有蒙古和科尔沁支持,自命不凡从不把很多妃嫔放在眼里,对待宦官宫女无情无义,因而,孟古青刚进宫就失尽人心。终究,孟古青毁在自己的奢华无度和放肆固执,毕生与孤寂相伴,成为清朝历史上第位被废的皇后。

以上是关于我的分享,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好的认识这个问题。也希望大家在阅读当中能够开心。谢谢大家!





5千年中华历史


首先顺治一生共立了三位皇后,废黜两位皇后,而这两位是姑姑与侄女的关系。今天说的首任皇后是博尔济吉特·孟古青。顺治八年(1651)八月,十四岁的少年天子迎娶了他的第一位新娘一一博尔济吉特氏,这位蒙古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的女儿,也是顺治皇帝的生母孝庄皇太后的侄女,与顺治是表兄妹,皇后之父蒙古科而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亲自送女儿上京,秋季举行大婚典礼,这个婚姻是由多尔衮及孝庄所定的,借此加强满蒙联姻的政治上作用。

这位来自蒙古科尔沁草原的皇后博吉特氏貌美秀慧但好奢华、性善妒,又无法忍受顺治移情于其他嫔妃,当看到顺治皇帝与美貌女子接近,“即憎恶,欲置之死”。她不但容貌俏丽,聪颖任性,生活也是极尽奢华,穿戴服饰,一定要用珠玉绮绣缀饰,用膳时的餐具也一定要用纯金制成,否则会怒气冲天,加上她是摄政王多尔衮为当时尚年幼的顺治所迎聘的皇后,姑姑是孝庄太后,自以为有靠山。

顺治因厌恶多尔衮与太后的暧昧关系,包括第二次废后可以看出母子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再加上皇后心胸狭窄,皇后没有皇后的样子,所以也对皇后心存芥蒂,始终冷落皇后,仅过了两年,顺治十年(1653)八月二十六日顺治帝不顾满朝文武反对,降皇后为静妃,并令其改居侧宫。

被降为静妃后,就从典籍史料中消失了。


品读中华史


【我是浮生若浅,很高兴和您一起探讨!】

熟悉清史的朋友都知道,顺治帝先后有过两任皇后,而第一任皇后背景实力十分强劲,可却没能躲过被废的命运,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出身高贵 背景强大

顺治帝的第一任皇后为博尔济吉特氏,看到这姓氏想必都了然了,因为顺治帝的生母孝庄太后亦是博尔济吉特氏,而这位皇后便是孝庄太后的亲侄女,顺治帝的亲表姐,舅舅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的女儿。

在清朝初期,清朝与蒙古科尔沁部的关系十分优待亲厚。清太宗皇太极的后宫中,孝端文皇后、孝庄太后皆是出自科尔沁部。可以说,在这个时期,科尔沁部出来的公主,身份是十分贵重的。

背靠科尔沁部的支持、两宫太后的关系,貌美聪慧的博尔济吉特氏在多尔衮的“推荐”下,成为了顺治帝的第一任皇后,在顺治帝十四岁时,二人大婚。

不知低调收敛 终究失去帝心

出身高贵且自小家人娇宠着长大,博尔济吉特氏入宫之后依然我行我素,性格骄纵,生活奢侈,且天生善妒。这样的性格若是一直生活在草原中,或许也影响不大,可是她进宫了,成为了六宫之主的皇后,这样的行为处事,就让顺治帝很不喜欢了。或是一开始念及孝庄太后的面子,有所忍让,可博尔济吉特氏却没有因此收敛,就让顺治帝愈发讨厌她了,与此同时也有了废黜她的理由。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当初这段亲事的成就,最主要的撮合人是摄政王多尔衮。以顺治帝对多尔衮的厌恶,多尔衮挑选的女子,顺治帝打心底里就不会有多少好感,即便这人是他的亲表姐。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有个便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没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两人说不到一块去,心离得远了,原本就没有感情基础的两人就更是相看两生厌了。这个道理现在的夫妻相处中同样适用。


若浅话史


靠山确实挺强的,亲爹是科尔沁的亲王,亲表哥是清朝的皇帝,亲姑母是清朝的太后,还是实际掌权者摄政王多尔衮许的婚,偏偏这位公主还聪明貌美。这简直就是女主的标配。

可为什么就被废了呢?

主要有两个原因:

1.多尔衮许婚

顺治能登基,本身就是多尔衮想当皇帝不成,和各方妥协出来的结果。再加上他继位时只有六岁,不能理政,所以多尔衮就成了摄政王。顺治年幼时,可能还没什么大问题,等到他逐渐长大,想要亲政时,问题就不可避免地暴露了。

一边是野心勃勃想要架空皇帝的摄政王,一边是心高气傲不甘于做傀儡的年轻帝王,谁都不肯退,谁也不能退,两人的关系只能是越来越糟。等到多尔衮死后,忍耐多年的顺治就对他进行了彻底清算。

而他的第一位皇后,正是多尔衮当年为他定下的。尽管是亲表妹,可顺治每次看到她,都仿佛是在提醒自己,多尔衮对他的操控并没有结束。

2.夫妻性格不合

顺治和他的皇后表妹,倒是真的志趣不相投。据《清史稿·列传一》记载,顺治一向节俭,不喜欢铺张浪费,皇后则喜好奢华,注重排场(上好简朴,后则嗜奢侈)。

《孝献皇后行状》中则对这位皇后的奢侈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凡诸服御,莫不以珠玉倚绣缀饰,无益暴殄,少不知惜。尝膳时,有一器非金者,辄怫然不悦。

不仅如此,皇后还喜欢使小性子,不能容人。可能对普通人来说还好,但是对身份尊贵的顺治来说,这是万万不能的。

皇后不是省油的灯,顺治也不是个好脾气的人,何况还没有感情基础。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迟早都会出事。

但凡皇后稍微温柔一些,贤惠一些,顺治也不至于真的废后。

当然,这仅限于董鄂妃没有出现之前。一旦董鄂妃进宫,所有的人都要靠边站。毕竟,这位才是顺治的心头宝。

君不见,孝惠皇后低调内敛,都被顺治不喜,一度差点被废。要不是孝庄护着,皇后也聪明,董鄂妃思念夭折的儿子导致早逝,别说皇后要换,康熙能不能上位都不好说了。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毕竟皇后被废是在顺治十年,而董鄂妃入宫都要到顺治十三年去了。


望舒楼主人


1651年初(顺治八年)的正月十二日,多尔衮去世一个月零三天后,福临(顺治皇帝)在北京故宫太和殿举行亲政大典,执掌大清的军政大权,这一天,离他十三岁周岁生日还有十八天的时间。

顺治这个在孝庄皇太后与多尔衮双重影响下的孩子,表现出他的及明显的双重性格。在广众之下他雍容俨然,颇具人君气势。回宫后则骄纵好怒,横暴无常,经常暴躁鞭打宫女与太监。史书上称“龙性难撄”。

就在顺治亲政后的第五天,群臣奏请顺治批准,在二月份为其举行大婚典礼。年孝恶顺治直接批示“所奏不准行”。这批示把大臣们搞晕了头了,本来奏请顺治只是一个过程,因为这都是孝庄皇太后早就安排好的。

这位被孝庄皇太后甚至多尔衮安排的,与顺治成亲的新娘是孝庄皇太后的亲侄女,他的父亲是蒙古科尔沁的亲王吴克善。

很明显,这门婚事,有笼络蒙古贵族的意思,也有增加皇太后家族势力的含意。所以,顺治的抵抗显然没有起到作用,到了八月份,在孝庄皇太后的旨意下,还是举行了婚庆大典。

然而,就在两年后,顺治突然下诏书废后,一时间朝野震惊。但是,顺治对大臣们说的很直接,他说这门婚事是“因亲而定,未经选择”。他明显是指责多尔衮和皇太后。

顺治甚至明确的说,这位皇后长得虽然美丽,却不具备母仪天下的资格和能力。她极度嫉妒,见到美貌的女子,就想置于死地。连他也要被猜疑防范。因而,他尽量不去见她,这期间别的嫔妃已经为他生了两个孩子了。

这场废后风波,导致群臣恶反对,顺治干脆来个谁都不见,包括那位苏麻喇姑。最终连孝庄皇太后也只好牺牲了自己的侄女,同意废后。她事实上是为了告诉天下,顺治的皇权是至高无上的,他的意志不可以违背。

就在一年后,孝庄皇太后又安排了自己的家族一位侄孙女成了皇后。

顺治废后,其实根本不是皇后的品行问题,反而史书上说,顺治这位皇后颇为节俭,品行德贤,后被降为“静妃”,便无有消息了。

顺治废后,表面看来是顺治多孝庄皇太后极其多尔衮的不满,事实上这里面隐藏着顺治内心不可告人的秘密,而这个秘密就是他与董鄂妃之间的不伦之恋。


尽管事实上根本不是演绎的那样凄美,但总得来说,顺治短暂的一生,也算是经历了一次波澜壮阔的爱情,在他短暂的生命里,他为爱情活了一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