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周筠、耿樺有無原型?畢必成是如何編劇《廬山戀》的?

許多人都知道《廬山戀》是上海電影製片廠1980年拍攝的一部具有劃時代、開創性的風光抒情故事片,該片上映之後觀眾如雲,好評如潮,獲獎無數。影片男女主演張瑜和郭凱敏立即成為全民心目中的“青春偶像”。影片於1981年獲第四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影片女主角周筠的扮演者張瑜為此連獲金雞獎和百花獎最佳女主角獎。此後該片一直在廬山電影院放映,創造了一部電影放映時間最長的世界吉尼斯紀錄,2018年影片又被評為改革開放40週年中國十大愛情電影之一。

周筠、耿樺有無原型?畢必成是如何編劇《廬山戀》的?

對於一部成功的影片,光環最後大都聚焦在導演和演員頭上。不錯,電影是綜合藝術,是導演藝術,但其實,劇本是一劇之本,沒有編劇對生活的熟悉和把握,並最後執筆編成劇本,影片就是無本之木,導演就是無米之炊,演員更是無所適從。那麼是怎樣的機緣讓電影《廬山戀》的編劇畢必成有了靈感和衝動?他又是如何創作出這樣一部轟動全國、影響深廣的電影佳作的呢?

周筠、耿樺有無原型?畢必成是如何編劇《廬山戀》的?

畢必成肖像

畢必成原籍江西省彭澤縣,生於1941年3月15日,曾就讀於南昌市第二中學,1962年在母校任語文教員,此間他寫了不少散文和小說,均發表在報刊上,還創作了不少小戲,引起人們的注意,於是1972年7月被調到九江市話劇團任專業編劇。1979年初夏,畢必成在廣州為珠影編寫電影劇本《路》。有一天晚上,畢必成到珠影廠廠長家串門,三句話不離本行,廠長告訴他,前不久香港電影界朋友來廠裡,曾說到國產影片風格樣式太單調,為什麼不能以國內眾多的風景名勝為背景拍一些風光故事片,也好增加一個新品種呢?說著,廠長笑望著畢必成說:你就在九江工作,對廬山應該比較熟悉,你有沒有興趣試一試?

畢必成當即心就一動。電影貴在創新,為什麼不能嘗試一下這種新的風格樣式呢?“初生牛犢不怕虎”,畢必成當即答應廠長試試看。

在回招待所的路上,畢必成就開始構思思考了。四周一片寧謐,然而畢必成心裡卻很不平靜,熟悉的廬山風光和許多美麗的典故傳說一下子全在腦海裡閃現出來,畢必成覺得心間有什麼在拱動,熱烘烘的難以自制。哦,他明白這是一種創作慾望在萌發。

周筠、耿樺有無原型?畢必成是如何編劇《廬山戀》的?

《廬山戀》劇照

但中心事件寫什麼呢?閃光的珍珠總需要一根紅線穿起來呀!總不能寫一個拉洋片式的風景加解說的不倫不類的東西吧?但畢必成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好辦法,一連幾天都陷入茫然的苦惱中。

就在這時,畢必成工作單位九江話劇團的一位導演來看他。此時該導演全家路過廣州,擬經香港去美國探親。這位導演的岳父是前國民黨中將,1949年大陸解放時沒跟蔣介石去臺灣,而是跑到美國定居了。在1976年之前,這位導演因有這麼個“海外關係”,吃了不少苦頭。如今黨中央號召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同心“四化”建設,他們一家高高興興地去美國探親了。這是多麼大的變化呀!這件事觸動了畢必成,彷彿一道星光閃現在他煙霧繚繞的腦子裡。

周筠、耿樺有無原型?畢必成是如何編劇《廬山戀》的?

《廬山戀》劇照

不久報上刊載了國民黨一位高級官員回大陸定居備受歡迎的消息。畢必成震動了,他腦子裡的那點星光也愈發明亮,他終於醒悟到,這個劇本不但要寫出廬山的風光美,主人公熱愛祖國、忠於愛情的情操美,更要寫出1976年以後祖國嶄新的政治風貌美,抒發出強烈的愛國主義之情。

周筠、耿樺有無原型?畢必成是如何編劇《廬山戀》的?

《廬山戀》劇照

很快畢必成就構思了影片人物、情節的大致輪廓。畢必成自信地認為,他有三個優勢可以寫好這個劇本。一是對廬山熟悉,每年不知要陪多少客人上山旅遊充當“業餘導遊”,對廬山的風景名勝如數家珍。二是1950年代讀中學時,同學當中有許多歸僑,他(她)們回國時興奮的音容笑貌和由於極左政策的打擊,以後不得不離開祖國時的哀傷、痛苦的神情還清晰地烙印在心中。所以對女人公周筠這類初次回國,對祖國的一切充滿新奇,傾注著眷眷深情的華僑姑娘是不陌生的。三是畢必成曾在南昌二中當過幾年教師,教過一個重點班,全班五十四個學生全是省黨政軍首腦的子女。因此對耿樺這樣的幹部子弟及他的父母,也是熟悉的。

周筠、耿樺有無原型?畢必成是如何編劇《廬山戀》的?

《廬山戀》劇照

唯一陌生的是周筠父母。正好,此時廣東省在開僑務工作會,畢必成特地趕去了解採訪。有一位旅居非洲的老華僑看到祖國欣欣向榮的情景,競多次提出要把自己的全部鉅額遺產捐獻給祖國,唯一的條件就是死後骨灰盒要安葬在祖國的土地上!這使畢必成異常強烈地感到這些海外華僑“樹高萬丈,葉落歸根”的戀土之情。

周筠、耿樺有無原型?畢必成是如何編劇《廬山戀》的?

《廬山戀》劇照

然而一旦要把構思化為具體的情節時,畢必成又陷入新的苦惱中。因為按矛盾的啟、承、轉、合去寫這個劇本,主人公的感情必然被複雜的矛盾鬥爭所掩蓋,難以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廬山的美景也難以揉合其中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境地。畢必成為此苦思冥想了幾天卻不得其解。他開始灰心洩氣了,在廣州期間竟然一字也沒寫出來。

周筠、耿樺有無原型?畢必成是如何編劇《廬山戀》的?

《廬山戀》劇照

一個月之後,上海的《電影新作》要發表《路》,打電話讓畢必成來上海修改劇本定稿。就這樣畢必成住在上影招待所改稿。由此趕上了文化部組織的內部參考片觀摩學習機會。通過觀摩,畢必成才發現國外有一種非戲劇化影片,如《魂斷藍橋》之類,全片沒有貫穿始終的矛盾衝突,而是以主人公的感情線作貫穿,即使有一些矛盾也都是局部的,或者作為背景,只是為了主人公更大的跌宕而設置的。影片雖然沒有引人入勝的曲折情節,也沒有扣人心絃的矛盾衝突,但情景交融,娓娓動人,照樣能引起觀眾的強烈共鳴。畢必成豁然開朗,這不正是《廬山戀》所需要的表現形式嗎?真是“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旦找到了突破口,畢必成文思泉湧,一氣呵成,很快就寫出了《廬山戀》的初稿。

周筠、耿樺有無原型?畢必成是如何編劇《廬山戀》的?

畢必成很幸運,《廬山戀》初稿完成的第二天,上海電影製片廠老導演黃祖模正好來招待所看望其他編劇,畢必成鼓足勇氣,將劇本交給黃導,請黃導過目提意見。黃祖模此時正在到處尋覓有新意的電影劇本,為重執導筒做準備。一看劇本,即被《廬山戀》劇本所描繪的動人情節和詩情畫意吸引,隨即便果斷向廠裡推薦了該劇本,並請纓執導《廬山戀》。《廬山戀》就這樣誕生了。

周筠、耿樺有無原型?畢必成是如何編劇《廬山戀》的?

《廬山戀》工作照

畢必成後來總結說,《廬山戀》的誕生的確有一點偶然性。但這種偶然性是建立在豐富的生活積累之上的。只有有了豐富的生活積累,才能在一些偶然事件的啟發下產生靈感,迸發出創作的火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