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秦始皇陵墓,經過高科技的探測,成果令專家激動

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至今地宮仍然保存完好。 秦皇陵前後建了三十七年,為顯示天下統一的功績,這座陵墓規模空前。 司馬遷的記載:

“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

秦始皇陵墓,經過高科技的探測,成果令專家激動

送詣七十餘萬人。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


秦始皇陵墓,經過高科技的探測,成果令專家激動

七十多萬人參與建設,以水銀為百川江河,令人瞠目結舌。 司馬遷的記載非常準確,2003年作為國家“八六三計劃”之一,專家對秦皇陵進行了地球物理勘探。 此次史無前例的高科技探測,不會對秦皇陵地宮造成損害。


秦始皇陵墓,經過高科技的探測,成果令專家激動

那麼,這次勘探究竟得到了什麼呢?大致分為四個方面。 第一個是墓室的具體位置和大小。第二個是墓室周圍有堅硬夯土牆。第三個是地宮周圍有防水設施。第四個是宮殿裡有防腐、防盜。


秦始皇陵墓,經過高科技的探測,成果令專家激動

經過高科技探測,地宮距地面35米,東西長170米,南北寬145米,主體和墓室為矩形,大小相當於足球場。 據當時參加該項目的專家回憶,去年冬天秦皇陵地區氣溫極低,結果很多石榴樹凍死了,但第二年封土堆上的石榴樹正常開花結果。

在這次的勘探中,地宮周圍存在著堅固的夯土牆,歷史上陝西多次發生大地震,經過兩千多年完全保存下來。 這是一次偉大的發現。最高級別的地震強度超過了8級。 地宮周圍的夯土牆完全保存下來也是個奇蹟。


秦始皇陵墓,經過高科技的探測,成果令專家激動

除了加固土牆外,地宮周圍還有防水系統。 司馬遷也記載地宮穿三泉。 這說明在地宮開鑿過程中遇到嚴重的地下泉。 怎樣才能阻止地下水淹沒地宮呢?工匠們非常聰明,建造了17米厚的清膏泥阻擋水渠。


秦始皇陵墓,經過高科技的探測,成果令專家激動

水渠設計非常巧妙,秦皇陵整體地形東南高西北低,兩個落差達85米,排水渠恰好阻止地下水從高滲入低,這可以最有效地保護地下宮殿不被淹沒。 但最令人吃驚的發現是汞異常,且汞含量分佈不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