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灼人的秘密》:逾越道德雷池,一念地狱,一念天堂

徐静蕾主演的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曾刻画了一个爱到尘埃里的女人。这部电影,改编自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小说。

茨威格以其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卑微、专情、忠诚、大度、至死不渝的女人,也给我们展现了一个风度翩翩、才华横溢、放荡不蜀、无情的作家。

诚然,茨威格最惯用的描写视角,便是心理描写。他往往能恰到好处地选取人物的心理视角,为我们刻画出一个饱满的人物形象。“陌生女人”如是,“作家”亦如是。

茨威格的代表作,以《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最为出名,除此之外,他所写的《象棋的故事》《看不见的珍藏》《灼人的秘密》等,也是倍受推崇的作品。

正如,喜欢一个人,往往是根源于他的一部作品。再慢慢地,当你像剥洋葱一样,一点一点揭露“秘密”的外衣时,你会发现,他的每一件作品,都充满着他所具有独特魅力。

茨威格的心理描写,根源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作者从不以“非黑即白”的视角,来描述人性的特质。而是给每一位人物,都覆以一个“灰色”地带。

“陌生女人”拥有为爱堕落的特性,可她却也是一个忠贞不二的女子。“珍藏家”是一位拥有无数珍稀画作的富有老人家,却又是一个偏执又贫瘠的可怜人。

《灼人的秘密》这部作品,初读时,会让人茫然生出一种发自内心的厌恶心理,那是面对一个不忠的女人时,自然萌生出的条件反射行为。可当你步步逼近事实,你又会发觉,她其实不仅仅是一个平凡的女人,也是一个伟大的母亲。

接下来,就让我们从这段偷情故事的男女主人公入手,了解一下二人背后灼人的“秘密”。

《灼人的秘密》:逾越道德雷池,一念地狱,一念天堂


男爵:道德的沦丧,只在一念之间

这部小说,讲的是一个犹太贵族妇女与一个多情男爵偷情未果的故事。

故事的场景,在塞默林一个度假酒店展开。男爵因不忍假期浪费,而来到这个度假酒店,享受他美好的假期。

从故事开头,男爵便是带着躁动的心态的,“我怎么就来了这样一个鬼地方?”“既然如此,我该怎样让自己的生活充满激情?”

答案,当然是刺激。而对于男爵来说,最有效的能够吸引他的刺激,莫过于女人。

“他们的眼睛不会放过任何性爱的东西,因为他们投向每个女人的第一瞥目光,就是从肉欲上打量的,而且不管她是朋友的妻子,还是给他开门的女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只要是稍微有吸引力的女人,无论她的身份,是一个服务员,还是一个中年妇女,都难以逃脱他的魔爪,都属于他的猎艳范围。

他从一开始,就在酒店的大厅中,一眼发现了他的目标人物马蒂尔德。而此时,他的心中,已然敲定了全盘计划。

他通过观察她的一举一动,便可知,她是一个久在婚姻坟墓中的女人,婚姻生活看起来并不幸福。

他知道:

“意志的磁针最后一次在渴望官能享受和彻底断绝欲念之间颤动着。一个女人面临着一个危险的决断:是为了她自己的命运,还是为了孩子的命运,是做女人还是做母亲。男爵对这一切都一目了然,他感到他已经觉察到她的这种危险的动摇了。她谈话当中总是忘记提及她丈夫,实际上心里对她孩子也了解得非常之少。她杏仁般的双眸里有一种百无聊赖的影子,在伤感的面纱下,半遮半露地掩饰着她的情欲。”

而这,便是他履行猎艳计划的关键突破口。于是,他决定采取最高明的迂回战术,一步步打破对方的心理防线,最终俘获美人心。

在女人方面,男爵全然了如指掌。他知道,像这样一个生活富裕,而又充斥着枯燥乏味生活的女人面前,贴心、浪漫、新异,都可以为他夺得美人一笑。

在男爵心里,他可曾对马蒂尔德真正动心过?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所做的一切,全然只是他的算计,他为了获取目的,所使得手段罢了。

茨威格在文中,给这段故事,安排了一个出轨失败的结局。想必,也是饱含了作者的一片良苦用心。

在茨威格所处的年代,欧洲社会骄奢淫逸的风气盛行,而像男爵这种典型的人物形象,更是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茨威格借以小说人物,用以达到针砭时弊的作用。

正如茨威格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给同样风流成性的作家R与陌生女人之间,所安排的结局是一样的。

小说中恋情最终的破碎,都饱含着茨威格对爱情观所持有的纯粹心态,也寄托了茨威格对社会现象不忿的潺潺哀思。

当然,这样的人物,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如今社会,都是如噬骨毒一般的存在。

男爵,便如现代典型的PUA。当两性之间娓娓动听、奇妙美好的爱情,充斥着通往爱情之路的捷径与手段时,这个人的精神层面,已然崩塌了。

对于一个人来说,日常生活适量的刺激,有益于一个人的正常生活。而倘使,长期处在异常刺激环境,那么受体必然形成相对应的“抗体”。

我们人,其实就像是一面白纸。当你已然在这张白纸的每一处角落,填充起了五颜六色的颜料时,那么必将导致,再也没有能为这张白纸提供新鲜美感的颜料出现。

生而为人,本应适应规则,让自己按照世界的法则生活着。而当你一步步打破规则制度,踏破道德的门槛时,就会导致道德的沦丧。

当埃德加发现男爵的“阴谋”后,莫名生气恼火时,男爵心中曾经隐约闪过一丝不忍,“他对自己的做法几乎感到羞愧了”,可最终,当他踏破这道门槛后,他继续理所当然地追求着自己的猎物,甚至不惜在阴谋破败后,对一个十二岁的小孩大打出手,这也正是男爵用他行为,让我们见证了道德沦丧的铁板事实。

“偷情”的双方,有了第一次,就一定会有第二次。一则,他已然尝试了越过道德线的警示。二则,他尝到了异于常物的刺激体验,这种刺激体验就像吸毒上瘾一般,让人欲罢不能。

男爵是悲哀的。他就像是那幅刚出场,就被五颜六色的颜料浸泡的白纸,他的余生,也只有通过更强有力的刺激,才能让他体会到存在的乐趣。而这样的人,注定有一个悲惨的结局。

我们生活在这世上,倘若没有了爱一个人的能力,就像是用黑白两色看待世界一般,再丰富的画面,在男爵眼中,不过只是个褪了色的物象。这也是正这类人,最大的悲哀。

《灼人的秘密》:逾越道德雷池,一念地狱,一念天堂

茨威格


马蒂尔德:幸福,源于内心的坚守

于马蒂尔德来说,像男爵这样一个会给女人送花,陪她散步,带给她新鲜活力的男人而言,无疑是最致命的毒药。

她常年处在一个优越的家庭环境状态,拥有一个婚姻关系稳定的丈夫,一个十二岁的调皮儿子。

可是,这样的婚姻生活,对于她来说,就像每天必喝的白开水。颐养身心,却又寡淡无味。

若没有男爵的出现,我相信她的婚姻生活,必然能够保持着绝对的忠贞。

因为她从未曾越过这条道德线,也从未想过要主动越过。

可是当男爵出现后,那就像是在一片枯燥的荒原中,燃起了一堆小火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转而迅速在她的灵魂中肆虐开来。

她开始渴望越过雷池的惊喜,她开始一步步掉进深渊。从她把自己的儿子支走,屡次问道,“你要去打球吗?”“有一场不错的球赛,你确定不去看吗?”

再到,她把埃德加骗去邮局为她送信,而她却和男爵坐着马车跑了。最后,她竟然还狠心地把埃德加锁在房中,防止他破坏她的好事。

当埃德加被男爵暴打一顿以后,她并未立即关爱自己的儿子受伤与否,而是冷漠并生气,她要求埃德加写信给男爵道歉。最终,埃德加被气得离“家”出走。

看到这里时,真是像极了茨威格所说的:“人们竟然可以像踏灭一根燃着的火柴棍那样来践踏真理。”

我们可以看到,当一个人被“传销”蛊惑洗脑时,也不过如此了。道德的禁域,就像是迷药,一步步让人不自觉地坠入深渊,最终万劫不复。

所幸的是,在沉迷于深渊,和回归现实之间,她选择了后者。

在埃德加出走后,她的良知开始召唤着她,让她迷途知返。她用世纪一吻,与自己的欲念说再见,与最疼爱的儿子和解:

“他感觉到了她的吻,也感觉到了她的泪。他温柔地回应了母亲的爱抚。就当做是和解,当做对他缄口的回报、感激吧!多年后他才认识到,这泪水是这位老妇人的誓言:从现在起,她只属于他,属于她的孩子。这意味着她要放弃放荡的生活,与自己的欲念诀别。他不知道,她其实也很感激他,把她从无益的放荡生活中解救出来。她用拥抱把爱的亦苦亦甜的负担交给了他,像是一笔遗产。”

最终,换回了她对人生的幸福坚守。

《灼人的秘密》:逾越道德雷池,一念地狱,一念天堂

茨威格夫妇


结尾

其实,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遇见诱惑与抉择。重点从来就不在于诱惑本事,而是面对诱惑的主体,以及主体的抉择。

每一个选择,都将成为通往你未来人生道路的一叶扁舟。孤注一掷,一往无前。

就像陶杰在《杀鹌鹑的少女》中所说:“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做出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请记得,无论何时何地,当你准备做出抉择时,一定要始终坚守本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