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論道丨從中學生志願服務看志願精神的傳承

文丨徐宇珊

提要

中學生參與志願服務,是志願精神傳承的重要體現,是城市精神文明的標誌。中學生是城市的未來,到2035年,今日的中學生就已經成為城市的中堅力量,他們從小所受到的志願精神的培養和薰陶將為他們未來的人生之路奠定基礎,將構成這座城市精神文明的根基。

論道丨從中學生志願服務看志願精神的傳承

深圳自1989年率先發起志願服務,創新多項舉措,一直在全國保持志願服務工作的領先地位。深圳義工聯1990年成立,是中國內地第一個義工法人社團。時至今日,深圳已有165萬註冊義工,活躍在交通疏導、醫療救護、護河治水、垃圾分類、海洋保護、法律援助、科普教育等多個領域。“送人玫瑰,手留餘香”,已成為深圳的一張靚麗的名片,成為深入人心的“深圳十大觀念”。很多來深圳的新移民,剛到深圳接觸的就是各種志願者,他們用微笑和服務溫暖了每一個新深圳人。

近些年,在義工數量增長、義工範圍擴大的同時,深圳的志願服務也發生了些許的變化,這表現在:第一,在義工人群中,退休中老年人的比例逐步上升,而青年人參與的熱情下降;第二,部分志願者以領取義工補貼為目的參與志願活動,有損志願服務的公益性;第三,黨員志願服務、中學生志願服務的發展帶來志願者數量和志願服務時長的增加,但也導致了部分志願服務成為“攤派”,少數志願者為了完成任務而參與志願服務,有損志願服務的自願性。

目前,《深圳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表現評價重要觀測點評分標準》要求所有初中生參加公益活動、志願者活動、社區服務等累計24小時及以上。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也對志願服務有相應要求。然而,由於現有的志願服務崗位尚不能完全滿足中學生的需求,尚未與學生的特點完全匹配,中學生志願服務活動在運行初期發現了很多問題和困難。例如,在這個暑假中,志願服務一崗難求,很多家長忙於在網上“秒殺”志願服務崗位;有些中學生穿著紅馬甲當志願者,手裡卻玩著手機;很多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志願服務項目臨時受居民要求擴大招募規模,甚至從10人擴大為40人。

針對上述問題,為了探討在新時代傳承志願服務精神,傾聽中學生志願者及其家長的需求,建立中學生志願服務的供給機制,深圳市社科院與深圳市社會工作者協會聯合舉辦了三場系列沙龍,分別以“深圳義工文化與志願精神傳承”“志願服務供需關係探究”和“志願服務崗位開發與項目設計”為主題。為了實現多方參與,集思廣益,三次沙龍邀請了市教育局、市義工聯、市民政局的相關領導,市博物館志願服務項目負責人、資深志願者、社會工作者代表、學生代表和家長代表。

一、中學生希望在參與志願服務中有哪些收穫


作為家長和學生,希望參與志願服務,不僅僅是完成教育局的分數和時長的要求,而是在這一過程中可以有全方位的收穫和提升。具體包括,通過參與志願服務,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履行公民的責任和義務,培養愛心,回饋社會;通過參與志願服務,豐富學生的閱歷,開闊視野,瞭解自己的國家,瞭解社會,瞭解城市,瞭解社區,瞭解不同職業;通過參與志願服務,鍛鍊學生全方面的能力,如溝通、組織、協調、團隊合作等;通過參與志願服務,結交更多的朋友,增進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通過參與志願服務,讓學生髮掘個人潛能,發揮興趣愛好和特長;通過參與志願服務,讓學生提高自信心,有成就感,實現個人價值。

二、中學生志願服務需要考慮哪些方面的因素

論道丨從中學生志願服務看志願精神的傳承

中學生志願者的年齡大都在18歲以下,且中學生的空餘時間與其他志願者有顯著差異。設計中學生志願服務項目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一是學生的時間,目前深圳的中學生課業負擔重,課餘時間少,在設計志願服務項目時,儘可能與學校活動相結合,讓學生可以在校內完成部分志願服務。二是家長的時間,目前部分項目要求14週歲以下的兒童需家長陪同參與志願服務,這對雙職工家長提出挑戰。三是服務地點,儘量就近且交通便利,便於孩子自行參加,並節省路途時間。有個孩子很詩意地說,如果你住在山上,那你就可以打掃整個小山;如果你住在海邊,那你就可以清潔海岸線;如果住在市區,就可以幫忙疏導交通;如果住在森林旁邊,那你就可以去給小樹澆水。中學生志願服務要從身邊做起,從社區做起。四是安全,中學生志願者屬於未成年人,要考慮他們的身心安全;五是要有與志願服務崗位相適應的專業培訓,讓學生在志願服務前瞭解相應的要求,具備相關技能,不能盲目直接上崗;六是項目設計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考慮孩子的興趣愛好,只有符合孩子興趣的項目才可能有持續性,才可以得到孩子真心的參與;七是要有一定的挑戰性,考慮到中學生階段孩子處於青春期的特點。

在服務設計時,要考慮到上述中學生的相關特點,將社會需求和個人能力有機結合,讓志願服務從被動變為主動,變為中學生的一種心理需求和個人成長。

三、中學生志願者可以提供哪些志願服務


論道丨從中學生志願服務看志願精神的傳承

中學生,特別是高中生的身體發育已與成人差異不大,知識上也掌握很多,他們能夠提供的志願服務崗位其實非常多。如各種會務工作(如拍照、簽到、指引、會場佈置等),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日常工作(如諮詢、值班等),圖書管理員(圖書歸檔、圖書借還、館內秩序引導等),場館講解員(各景點、博物館講解等),課業及特長輔導(為低年級小朋友輔導,社區四點半學校,山區義教等),交通引導(十字路口、地鐵等地),探訪關愛(可以探訪長者、留守兒童等),宣傳推廣(各類社區宣傳、捐款),環保志願者(清潔海灘,引導垃圾分類),新媒體制作(如美篇、抖音等),特殊兒童陪伴,翻譯,擔任活動觀察員,社會調查,等等。除了以上,學生們還可以自主創造,自主策劃,自己來設計志願服務項目,組織周邊的中學生參與。

需要指出的是,中學生志願服務崗位,不一定需要社會組織特意設置,而是可以在日常工作中開發志願服務崗位。社會組織可以梳理自己的日常工作,將一些工作細分後由志願者來完成,由社會組織的專職工作人員發揮引領、培訓志願者的作用,這也就實現了“社工+義工”的雙工聯動。

四、目前中學生志願服務存在哪些困難或問題

教育部門對中學生參與志願服務的要求剛剛開始,大家內心都非常贊同中學生多多參與社會實踐,但在起步階段還有些地方不盡如人意,各方面還有待完善。

在社會層面,學校、社會組織、社區之間缺少志願服務的交流平臺,學校難以將學生引流到社區。在崗位供給方面,目前所能提供的中學生志願服務崗位不足,未能專門針對學生特點設計項目,志願服務提供的崗前培訓和指引不足,部分活動流於形式,志願服務崗位的持續性不足。在信息渠道方面,目前的信息發佈渠道與學生日常生活結合不緊密,學生在校內無法使用手機,難以報名社會上的志願服務崗位,絕大部分的崗位都是家長去幫孩子報名,這會剝奪學生自己選擇的權利,有損志願服務的自願性。

在學生層面,有些學生對義工、志願服務沒有真正瞭解;有些學生眼高手低,未能看到一些普通常規性服務的深層次價值,希望參加有挑戰性的服務,但能力不一定匹配。

為了知行合一,切身體會中學生志願服務的特點,本次沙龍設計中特別引入中學生志願者參與,會場佈置、簽到、交通指引等工作均由學生代表以志願者的身份承擔。從實踐效果看,他們工作認真負責,且富有創意,完全可以擔任好會務後勤服務類工作。

論道丨從中學生志願服務看志願精神的傳承

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中國志願服務聯合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的賀信中指出,志願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十八大以來,廣大志願者、志願服務組織、志願服務工作者積極響應黨和人民號召,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走進社區、走進鄉村、走進基層,為他人送溫暖、為社會作貢獻,充分彰顯了理想信念、愛心善意、責任擔當,成為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生動體現。《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中,也提出要全面推進城市精神文明建設,弘揚開放多元、兼容幷蓄的城市文化和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特區精神,大力弘揚粵港澳大灣區人文精神,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加快建設區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代文明之城。中學生參與志願服務,是志願精神傳承的重要體現,是城市精神文明的標誌。中學生是城市的未來,到2035年,今日的中學生就已經成為城市的中堅力量,他們從小所受到的志願精神的培養和薰陶將為他們未來的人生之路奠定基礎,將構成這座城市精神文明的根基。我們希望通過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這一載體,發揚深圳的志願精神,讓新一代青少年熱愛公益,熱愛志願服務,傳承深圳精神文明特色,讓“志願精神”永遠成為深圳靚麗的名片,讓深圳成為城市文明的典範,成為新時代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引領者。

(作者系深圳市社會科學院政法所副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