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艺”心抗“疫” 龙岩非遗人用(剪)刻纸等待春暖花开

疫情当前,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防疫宣传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众志成城,共同战役,当千万医务工作者化身“白衣战士”之时,我们的非遗传承人也积极行动起来,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加入到疫情防控宣传的队伍中来。

今天,我们展示的抗疫非遗作品是省级非遗项目——灯彩(长汀客家刻纸龙灯)的传承人为我们创作的主题作品。


“艺”心抗“疫” 龙岩非遗人用(剪)刻纸等待春暖花开

作品名称:《白衣天使》

“艺”心抗“疫” 龙岩非遗人用(剪)刻纸等待春暖花开

作品名称:《众志成城抗疫情》

“艺”心抗“疫” 龙岩非遗人用(剪)刻纸等待春暖花开

作品名称:《武汉平安》


“艺”心抗“疫” 龙岩非遗人用(剪)刻纸等待春暖花开

作品名称:《决胜疫情,百花绽放》


“艺”心抗“疫” 龙岩非遗人用(剪)刻纸等待春暖花开

作品名称:《万众一心,共战疫情》


“艺”心抗“疫” 龙岩非遗人用(剪)刻纸等待春暖花开

作品名称:《武汉加油》


“艺”心抗“疫” 龙岩非遗人用(剪)刻纸等待春暖花开

作品名称:《越战越勇》


“艺”心抗“疫” 龙岩非遗人用(剪)刻纸等待春暖花开

作品名称:《中国必胜》


“艺”心抗“疫” 龙岩非遗人用(剪)刻纸等待春暖花开

作品名称:《中国加油》


“艺”心抗“疫” 龙岩非遗人用(剪)刻纸等待春暖花开

作品名称:《众志成城抗疫情》


“艺”心抗“疫” 龙岩非遗人用(剪)刻纸等待春暖花开

作品名称:《武汉加油》


灯彩(长汀客家刻纸龙灯)


“灯彩(长汀客家刻纸龙灯)”流传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童坊镇的彭坊村一带,据传由清康熙年间彭氏第十五代祖先彭景周(约公元1685年~?)将泉州剪纸艺术、花灯艺术融合在当地龙灯上,并加以创新组合,即创造形成了独具特色,融合龙图腾文化、刻剪纸文化、花灯文化、客家文化等多种文化于一身的“刻纸龙灯”,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龙灯主要由龙头、龙身、龙尾三大部分组成,整条龙的骨架都是用竹蔑扎成,其中龙头、龙尾的表面多采用扎、剪、贴、裱的工艺制成,而龙身则另外多采用了“刻”的制作工艺。

龙身采用竹蔑扎、白光纸贴、裱、色纸凿(图案)、裱、贴融为一体的工艺流程,用刻纸工艺在色纸上雕凿成各种图案,再装裱在椭圆形灯笼上,之后固定在屋桷子木板上,即形成龙身。各龙身与龙头龙尾通过活动撑杆进行接驳,便形成了一条五彩斑爛的刻纸龙灯。

灯笼制作十分精巧,风格独特、内容丰富,图案常有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常见的表达主题有:《生肖报喜》、《狮王闹春》、《春满人间》、《国泰民安》、《龙凤呈祥》、《福禄寿喜》等祈福类图案,表现了客家人祈求幸福、安宁、祥和的心愿,也表达了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灯彩(长汀客家刻纸龙灯)” 体现了群众智慧和民间艺术的魅力,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游龙灯中,更有凝集人心、团结奋进的精神体现;其丰富内容、特征对研究客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丰富和完善龙图腾文化、刻剪纸文化以及花灯文化都将产生一定的作用,应予以传承与发展,使之对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艺”心抗“疫” 龙岩非遗人用(剪)刻纸等待春暖花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