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心理战”疫“:对疫情过度应激的人更容易生病


心理战”疫“:对疫情过度应激的人更容易生病


有人做过这样的研究:把有两只羊分别放在两个羊圈里生活,有一个羊圈外面有一头狼在盯着,而另一个羊圈则没有狼的威胁,就这样一天又一天过去了,羊圈外面没有狼的那只每天都很快乐的生活着,而另一只可怜的羊,每天在狼虎视眈眈的目光中恐惧不安,吃不下,睡不着,不久后,在恐慌中死亡。

从这个研究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正如你想的那样,这个研究说明了长期过度应激的心理状态对我们身体健康的影响。

在我的上一篇的文章《除了抗疫,还要抗“抑”!警惕疫情可能引起的7种心理障碍》中提到了人们面对疫情产生的心理应激反应,说明了过度的应激反应容易引发多种心理障碍。但其实,过度应激不仅容易引发多种心理障碍,也同样容易威胁我们的身体健康,使我们更容易患上某些生理疾病

其实这个观点并不新奇,中国古代就已产生情绪影响健康的论点,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就提到了: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喜怒伤气,暴怒伤阴,暴喜伤阳。

现代的许多研究也说明了个体在应激事件后可能会发生疾病。例如,经历了长期应激的集中营生还者,他们的健康状况普遍比同龄的其他人差(cohen,1953)。经历了撞伤或撞死人事件的司机在几个月后更容易患各种疾病(Theorell et al 1992)。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有很大的几率会患上消化、呼吸、新陈代谢、和传染病等疾病。


那么,长期应激或者压力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心理战”疫“:对疫情过度应激的人更容易生病

应激的生理机制

在应激过程中,我们体内的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机体的器官机能。

在应激的第一个阶段:惊恐阶段,我们的身体会迅速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以便更好地调动身体的能量到我们的大脑和肌肉中,使我们有足够的能量来作出 “战斗或逃跑”的反应。

这时我们的心跳会加快,心脏肌肉收缩加强,为皮肤和内脏提供血液的血管收缩,而为躯体肌肉和大脑提供血液的血管扩张,消化系统的活动减少,使得有更多的血液流向我们的大脑和肌肉中,同时,我们的呼吸会变得急促,呼吸频率加快可以为身体带进更多的氧气。

此后,我们的身体内部也进一步发生各种神经生理反应来抵抗外界的应激,而经历了高强度的抵抗阶段后,我们体内分泌的大量激素开始耗尽,结果就会使得我们细胞得不到足够的养料而开始死亡,而如果有些身体器官本身就存在疾病,那么在这时就很容易丧失工作能力,从而危及我们的生命。


应激与疾病

长期应激会引起诸多疾病,这里简要列举几种。

心理战”疫“:对疫情过度应激的人更容易生病

长期应激与肠胃问题

当看到草丛的一条蛇,你的身体会分泌皮质醇激素,促使大脑把更多血液输送到你的肌肉上,从而使你能够迅速逃走,那么这就需要它抑制你的消化功能,会降低消化物的分泌量,暂时使你的结肠痉挛。


长期应激与心脏病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在应激的惊恐阶段:应激状态下,我们体内会分泌肾上腺素,使得血压会升高,心率加快,我们的神经系统调动所有的机体能量输送到肌肉和大脑,这也意味着我们身体的其他器官得不到足够的能量。其中受影响的便是肝脏,肝脏可以移除你血液中的脂肪和胆固醇,所以,当肝脏没有足够的能量来过滤你的血液时,这些多余的脂肪和胆固醇就会在你血液中循环堆积在心脏周围,容易引起心脏病。

有研究者做了一个追踪研究:研究者检测40名男性税务会计师,他们在一年中血液里的胆固醇的含量以及胆固醇的堆积速度,研究发现,在每一个缴税日的前一周,他们中心脏病发作的次数大大增加。


正是由于随着缴税日期的接近,他们感受到的压力也在倍增,他们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和堆积速率也出现了戏剧性地增加,从而引发了心脏病的发作。


长期应激与免疫系统

我们知道免疫系统可以保护自己不受会到一些致病的微生物的侵害,它可以使我们减少患病的可能性。而长期应激会削弱我们的免疫力,因为在长期应激过程中,我们的激素使我们的身体把更多能量用于增加血糖和代谢功能,从而影响了制造免疫系统所需要的蛋白质,这种情况持续几周甚至几个月的话,就会大大削弱我们的免疫系统的功能,使我们在疾病面前脆弱不堪。

长期应激影响我们的免疫系统,使得我们更容易感染疾病,得到研究的证实。

Stone等研究者让志愿者每天记录在12周内发生的积极和消极的事情,同时记录自己身体的不适以及任何的疾病症状。结果发现,当志愿者遇到压力或消极事件时,他们更容易感染伤呼吸道疾。


其病因就在于这些压力事件抑制了我们某些特异性抗体的生成,这些抗体存在于鼻子、口腔、咽喉和肺部中,是人体抵抗病毒的第一道防线。

此外,压力还会使我们更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脑中风、高血压、糖尿病,牙周病等生理疾病。

既然,长期的压力或应激会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

那么,我们应如何应对压力或应激反应?


心理战”疫“:对疫情过度应激的人更容易生病


应激的调节方法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种简单方法入手:

保持充足的营养

压力需要营养,从我们人体在应激的过程的身体反应,可以知道应对压力,我们身体需要大量的能量支持。一些动物实验的研究也验证了这一结论。

研究人员通过一些方式使得动物处于应激状态下,如,给它们注射药物,或者把它们放到恶劣的环境下(个人觉得很多动物实验都过于残忍,这里就不提动物实验的伦理问题了),结果发现如果它们的营养充足,则健康不会受到严重的创伤,否则,则会出现健康受损甚至是死亡。

这就要求我们在面对压力时,尤其是在现今的疫情期间,要保持充足的营养摄入,如,补充维C、维B等微量元素,以便为我们的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


改善睡眠质量

当然,保证充足的睡眠,提升睡眠质量,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恢复精力,更有能量去应对压力事件。最近有一项研究表明,在睡眠过程中,我们的大脑中的脑脊液会自动帮我们洗脑,清除脑中的有毒物质和垃圾。当然,这是在我们的深度睡眠过程中进行的。因此,保证我们的睡眠时间,提升我们的睡眠质量十分重要。


心理战”疫“:对疫情过度应激的人更容易生病


与人谈论你的压力

心理学家Pennebaker认为如果一个能够和别人谈论自己的遭遇,表达自己的困境和压力,那么他就为此感到的烦恼症状就会减少。因为,和别人谈论痛苦或压力,可以使我们重新认识自己的经历,重新调整对它的认知,并且还可以从别人那里得到情感的支持,甚至是应对的办法。

他做过这样的研究来支持他的观点,他让一组大学生连续几天记录自己的感到痛苦的压力事件,另一组则作为对照组,记录些生活小事,在结束写作后的六个月内,测量了这些大学生的情绪反应和血压,并且记录这些学生去医院看病的次数。


结果发现,虽然在刚刚结束写作时这些记录压力事件的学生情绪更差,但在以之后的6个月中,他们去医院的次数却更少。


建立正向的压力思维模式

虽然,长期过度的应激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影响,但适度的压力反而有积极的意义,这与本文前面的观点并不矛盾。适度的压力会激发我们的身体潜能,如运动赛中,运动员们在竞争的压力下反而展现出强大的爆发力。面临考试的压力,反而会使我们在复习时更加专注,学习记忆效果更好。

如果过度地视压力为负面的、有害的,这种认知本身可能就会影响我们的健康。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Kelly McGonigal在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开设了的《在压力下好好生活》的课程,在这门课程中便说明了这样的观点,他主张我们正向积极地看待压力。

应对压力的核心便是建立正向的压力思维模式。这就要求我们认识到适度压力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以及压力对我们的积极意义,所谓有压力才有动力,

压力总是伴随着成长。所以如果把压力事件看成是我们自我提升的机遇,那么我们就不会那么抗拒压力,压力带来的应激反应就不会给我们造成太大的痛苦。

因此,没必要谈压色变,和压力做朋友吧,在压力下好好生活!

最后,借用尼采在《善恶的彼岸》的那句话:凡杀不死我的,都将使我变得更加强大!



我是小脑补 || 心理学硕士&心理咨询师,严谨又接地气,传播各种有趣有料的心理学知识,欢迎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