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從廣西發達的交通網,看唐朝如何增進對外經濟往來和吸收異域文化

提到廣西,想必大家腦海中頓時閃現的便是青山秀水以及綿延千里的自然風光。然而,在千年前,這連綿的山脈與艱險的山路卻嚴重阻礙了廣西與外界的往來。

唐朝作為我國封建歷史上經濟文化極其繁榮開放的時期,隨著鞏固王權統治和經濟發展的需要,使得作為大唐版圖上嶺南地區重要門戶的廣西,對外交流也隨之得到加強,並進而促進了廣西對外交通的發展,對嶺南地區的經濟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

從廣西發達的交通網,看唐朝如何增進對外經濟往來和吸收異域文化

隨著唐朝整個國家實力的增強與交通事業的興起,位於邊遠地區的廣西,無論是陸路交通還是海陸交通,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廣西雖然處在嶺南邊遠地區,崇山峻嶺包裹,山路曲折蜿蜒,但關於廣西的交通,早在《史記-五帝本紀》就有相關文字記載。

可見,早在大約四千五百年前,廣西就已經有了與外界南北之間往來的記載。後來經過各朝代的更替與版圖的變化,廣西對外交通也得到了完善,一些道路初具成形。

從廣西發達的交通網,看唐朝如何增進對外經濟往來和吸收異域文化

唐朝作為我國封建社會史上空前鼎盛的時代,歷經多年戰亂、分裂,最終形成了統一的王朝。為了加強統治,恢復國力,唐朝便順應民心,採取安定社會、發展經濟的方針,並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積極開展對外交通。

然而,由於北方局勢突生變化,導致整個國家的經濟中心逐漸南移。這樣的形勢本該來說對於廣西的經濟發展會起到帶動作用,但由於廣西所屬的嶺南地區山高水險、道路崎嶇,這樣險惡的狀況使得中原與嶺南地區的對外交流都極為不便。

經濟中心南移所帶來的優勢也在這種條件下無法發揮出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嚴重影響了國家政策政令的傳達。可見發展廣西的交通在當時對於打破中原與嶺南地區的天險壁壘勢在必行。

雖然廣西的對外交通在初唐時期仍初具原來的形態,但是由於它是嶺南地區的重要門戶,為了保障邊疆安全,交通狀況在這一時期還是得到了很大的改變與完善。

廣西曆來是少數民族的聚集地,各少數民族部落分佈在嶺谷盆地間,佔據著河流平原等地勢較為平緩的地方。不同部落間語言習俗不通,在一定程度上也加深了廣西的閉塞程度。

因此,唐太宗李世民在貞觀八年,便對嶺南少數民族地區採取因地制宜的開明政策,准許朝貢與互市等貿易往來活動,還適當採取宣慰、賞賜等方式來加強與少數民族的關係。

從廣西發達的交通網,看唐朝如何增進對外經濟往來和吸收異域文化

這些安撫制度既適應了少數民族的安定發展需要,加強了漢族與少數民族在經濟政治文化上的交流,又使得廣西對外交流的通道也因此保持通暢。

唐朝通過漫長的戰爭,在黑暗中前進,最終用堅定的民族意志換來了封建歷史上的輝煌。儘管多年的戰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卻也不忘將強大的中央力量深入安扎到少數民族的領地,修築驛站、設置都護府,使得廣西成為了唐朝版圖上嶺南地區的重要軍事基地。

可見,唐朝在廣西的軍事部署對於廣西的穩定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配合軍事和王權統治的需要下,廣西的內外交通路線逐漸得到完善。

從廣西發達的交通網,看唐朝如何增進對外經濟往來和吸收異域文化

唐朝時期廣西的陸路交通得到了全方位發展,同時,廣西境內河流廣佈水系發達,受自然環境的影響,交通形成了水陸結合的特點

廣西陸上交通在繼承秦漢時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後經唐朝的不斷整治完善,已成為中國古代陸上對外交通的重要通道。唐朝通過採取休養生息的方式,已逐漸從戰亂後的恐慌中走出。統治者採納良言,積極開展貿易活動。

頻繁的經濟、政治往來也增強了唐王朝的地位,雄厚的國力令四夷臣服。生活在大唐廣袤疆土上的周邊以及境外的少數民族或者鄰近的國家都派遣使者以祈求與大唐王朝進行經濟、文化的交流來建立友好的夥伴關係。

與此同時,憑藉著唐朝對交通事業重要性的認識和相關技術經驗的積累,廣西已修築完成了西出南詔可達天竺,南出安南可達中南半島諸國,北上到達長安和洛陽的交通路線。

從廣西發達的交通網,看唐朝如何增進對外經濟往來和吸收異域文化

這些交通路線方便了政令的傳達,都對當時的廣西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促進了廣西各方面的發展,為西南少數民族和東南亞西亞諸國前來朝貢,開展交流提供了便捷。

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帶動了沿路的經濟發展與文化交融,使得廣西豐富的自然資源與獨特的文化習俗在往來穿梭的人流中得到了傳承與發揚。瑰麗的山光水色也被寫入典籍中,令世人心之神往。

唐朝時期廣西對外陸路交通雖然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下發展迅速,但還是受到一些自然條件、戰亂變故等因素的影響。且廣西本就山川阻隔,長路漫漫以不再能夠適應迅速崛起的商品經濟的發展。但令人驚喜的是,廣西南臨海洋,擁有漫長的海岸線。

另外,生活在古代廣西地區的越人,有著較高的文化水平。他們通過對生活實踐的觀察,為淳樸的廣西人留下了豐富的航海經驗。唐朝造船技術的成熟也為海陸交通提供了安全保障,使得陸路不能輕易到達的地方,海路也能順利抵達。

從廣西發達的交通網,看唐朝如何增進對外經濟往來和吸收異域文化

海路與陸路相結合,為廣西與中原地區以及海外國家經濟、文化交流創造了有利條件,更是推動了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融合包容。

從廣西發達的交通網,看唐朝如何增進對外經濟往來和吸收異域文化

唐朝廣西的對外交通,促進了唐朝與東南亞及周邊國家的經濟往來,加深了廣西地區與中原地區的文化交流

自古以來,廣西由於其獨特複雜的地形被人們視作險地,交通條件的落後阻塞了廣西本土的人們對於外界的探索,山窮水惡的自然狀況也給這裡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打上了貧窮的烙印。

儘管唐朝之前的各朝代出於保衛邊疆鞏固統治的需要,都在一定階段改善了廣西的交通情況。但無疑,唐王朝作為封建社會史上鼎盛一時的朝代,在廣西對外交通上做出了巨大改變。

唐朝結合廣西本地的實際情況,改革生產工具,興修水利農田,開挖溝渠、疏通水系,促進了廣西陸路與海路相結合發展。陸海並通的廣西如獲新生,往來的商旅穿梭其間,帶來各地的特產。

他們將唐代精美的絲綢、瓷器等特產銷往東南亞及周邊國家,同時又將波斯、印度等地商人所攜帶的香料、玻璃製品、象牙等大量採購銷往國內。

從廣西發達的交通網,看唐朝如何增進對外經濟往來和吸收異域文化

各地的商品在此聚集流通,加速了當地商品化的進程。作為朝貢貿易的重要通道,將廣西對外經濟貿易的繁榮發展推向高潮。同時,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唐朝與周邊國家的經貿往來,並由此建立友好關係,彰顯大唐國威。

廣西作為唐朝時期周邊國家朝貢路途中必經的地區,通過這條朝貢之路,中外交流也得到了蓬勃發展。比如:驃國樂、女樂、雜樂等,就是南海諸國通過朝貢的方式傳入唐朝的,並且這些樂舞都對唐代的樂舞產生了一定影響。開明的政策、開放的思想,通過廣西的對外交通表現得淋漓盡致。

強大的唐王朝以更加包容自信的姿態迎接來自異域的風土人情。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的輝煌時期,唐朝在對外交流中也獻上了一場文化盛宴。漢賦唐詩、琴棋書畫、古籍典故、茶道武術……唐朝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們藉此將博大精深的古老文化遠播四海。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

唐朝聖僧鑑真先後六次東渡,不畏艱險,促成了佛教經海上絲綢之路由中國傳入日本,對日本的宗教和文化事業產生了深遠影響,增進了兩國人民的友誼。

海納百川,兼收幷蓄,唐王朝將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與異域文化相互碰撞,驚奇地產生了火花,為後世留下佳話。

從廣西發達的交通網,看唐朝如何增進對外經濟往來和吸收異域文化

廣西的對外交通不僅打開了通向外面世界的大門,使得風情各異的文化特色為廣西本土的民風習俗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更是搭建起一座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樑。

唐朝廣西的對外交通,打破了嶺南地區與中原繁華都市的地理天險,連接起中外經濟政治、文化交流的紐帶,是中國古代對外交通和對外交往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通八達的交通路線為唐王朝平定叛亂,保衛邊疆提供了安全保障,使得廣西成為嶺南的軍事重地。中原地區先進生產技術的傳入,也逐漸改變了廣西落後的面貌,推動了嶺南地區經濟文化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史記·五帝本紀》 、《新唐書》、《繡袈裟衣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