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疫情截止現在,一些做餐飲、做實體的感覺活不下去,那今年做啥?

番茄味的西紅柿90


疫情期間對餐飲,住宿打擊還是挺大的,像我在上海迪士尼附近做個小民宿,春節開始停業,還不知道到什麼時候才能開業,疫情結束後開業還不知道什麼情況,現在是捱一天是一天啊[捂臉]





家有一寶36202591


現在做餐飲的生意還可以的吧,主要是外賣為主,快餐店都不設堂食,都是打包帶走,不用怕不夠桌子,感覺生意比之前的還要好!做實體店的都搞社區群了,都搞起了團購了,在網上團購回來放,實體店,然後客戶來拿,我在群裡面看到生意都挺火的,只要努力,只要有想法,沒有什麼活不下去的!!!



崔陳影視


今年的生意確實會有很大的壓力,除了民生衣、食、住、行裡面的食之外,其它行業都不容易,疫情這段時間我也在思考,我自己名下,有一家旅遊消費的珠寶飾品店。三家建材行業的工廠(幾十號人的那種)

我在想疫情之後那些行業會崛起,那些行業又會洗牌。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講幾個現象:

第一個現象:前幾天,我去鄉下看到田地裡很多私人種菜的,地頭的菜有些在爛了,還有些菜也長老了。但是因為疫情卻沒法賣出去,白白的造成了資源浪費。而封城、封小區卻又讓很多的老百姓沒有辦法只能跑到商超裡去買高價菜,當然我們這裡也只允許商超可以營業。

第二個現象:每個小區門口至少有1到2家,甚至三五家便利店,我昨天下午小區門口的便利店買東西的時候,就和店老闆聊了起來,當問及他們店裡為什麼不進些生鮮水果的時候,老闆告訴我,他們也想進,但是不知道去哪裡進。

第三種現象:外面物流配送的,如MT、elm、還有中通,圓通,韻達,天天等快遞公司都忙的熱火朝天。我早些子問MT的,他們一單抽多少?回答是5元錢。不管多少錢的貨品,配送就是這麼多(也許他沒說真話),但是我估計出入不大,因為平臺要掙大頭,還有代理商的抽傭。

第四個現象:我父母都是退休的人,這次疫情呆在家,也學會了在網上購物。

這四個現象是我親身的經歷。同時也在想,有沒有可能做成一個資源的整合。做到農戶+餐桌的模式。這無形中少了販菜的批發商就可以直接到平常百姓的餐桌。大家都知道,做生鮮最怕什麼?損耗!生鮮損耗控制的好,就是利潤。如果直接在田間地頭就把客戶的要求解決,我認為損耗可以下降50個基點,剩下的損耗就是短暫的運輸了。整合的前提就是要引流。

其實方式就是:

菜農+第三方物流+第三個便餐桌。

菜農:專門負責種菜。

第三方物流:負責將菜送到便利店。

便利店:解決最後一公里,及維護客情。

其實包括其它的東西,只要顧客想要的,便利店始終衝鋒在前。而每個便利店如果都聯起來,就是一種渠道。

不知道講的是否有幫?


巧手珠君


現在做餐飲的生意還可以的吧,主要是外賣為主,快餐店都不設堂食,都是打包帶走,不用怕不夠桌子,感覺生意比之前的還要好!做實體店的都搞社區群了,都搞起了團購了,在網上團購回來放,實體店,然後客戶來拿,我在群裡面看到生意都挺火的,只要努力,只要有想法,沒有什麼活不下去的


小小餅乾視野


我覺得疫情今年疫情只要一旦結束,餐飲和其它行業將會有爆發性的增長,人都是聚集性動物,當一個人被栓了很久,一旦沒了束縛,我想行動的軌跡軌跡就多了,行動的軌跡多了,消費就多了,當然是工廠或者企業都上班了,有收入的情況下,不過黑暗之後肯定是光明,因為更糟糕的事情已經發生了,不說其他安慰話,疫情結束之後2個月內,我相信經濟肯定會好轉起來,可能甚至會更好點吧


紫邪魅影


您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現在疫情期間確實對餐飲和實體店來說簡直度日如年,高昂的房租和各項成本費用很容易壓垮個體戶,一方面個體戶可以及時跟房東溝通幫能的話減免點房租,另一方面餐飲和個體戶可以通過一些轉型來降低店鋪開支,比如走一些線上平臺和社區團購的一些方式來銷售自己的產品,希望疫情早日過去,個體戶正常營業,因為每一個個體戶背後都是一個個家庭,上有老下有小,每天睜開眼睛就是需要開支,祝願疫情過後個體戶的生意會越來越好,希望我的回答會對你有一絲幫助,謝謝!





社區快遞驛站小張


根據求職網站最新統計,目前已經開工的公司裡面:

一、工資無法按時發放的佔比45.7%。

二、工資減少的佔比43.5%。

三、裁員的佔比30.5%。

四、縮招的佔比24.4%。

五、企業倒閉的佔比18.7%。

而以上五種情況都遇不到的人僅有24.8%。


用戶7543612405289


1.做電商。實體店經營因特殊時期,導致無法經營。可以轉戰線上,進行電商!

2.自媒體:當今社會。自媒體時代已經到了。網紅經濟需求量大,只要你能玩轉手機。你就可以做自媒體。加之剪輯視頻,等等

3.微商,做個副業。不需要囤貨。沒有資金壓力,多一分收入,多一分技能


向先森Hi


哪行都是狼多肉少,沒辦法熬吧。網店其實比實體店難做,不光是得會運營引流,不燒錢根本看不到你。做低端的拼價都是虧本。這個年代要麼去打工,要麼就出國勞務。



踩雲追樂


疫情將會是慢慢恢復過來,可能還會反覆無常,關於消費爆發,這一點只是理論的存在,不是現實。個人認為,疫情後消費會像竹子生長一樣,而這取決於病毒的疫苗及藥物,而疫苗及藥物可能要1-2年左右,甚至更長。這段時間內,社會工作生活狀態平穩,但人與人接觸及外遊是維持防備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