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养老“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未来几年有望改变吗?

在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俨然已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议题。而与城市相比,农村养老显然又有着更多的挑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2018年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26亿增加至2.49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0.2%上升至17.9%;65岁及以上人口达1.67亿,占总人口的11.94%。到2035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预计将超过四分之一,2050年前后将超过三分之一。

养老“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未来几年有望改变吗?

年复一年的辛勤耕作,换取儿孙满堂和物质上稍有盈余的晚年生活,靠土地和子女养老,原本是千百年来农民的共同希望。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变迁,当下农村家庭结构、人口流动等方面都在发生深刻变化,许多生活在农村的老人渐渐陷入无人照料的困境。农村养老,可谓问题频现。

与城市相比,我国养老事业长期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局面。

资料显示,到18年年底,全国有乡镇32527个,村委会54.2万个,有农村敬老院1.8万所。假如说1.8万敬老院都建在乡镇一级,假设互助机构都建在村委会,按照这种设想,算下来覆盖率分别只有55%和20%。即使是这些养老机构,其服务能力也常常不尽如人意。据媒体报道,对于照顾失能失智老人的需求,目前绝大多数农村养老机构根本无法胜任。

农村养老机构覆盖率低、服务无法满足需求,低收入家庭养老支付能力不足,农村居住分散、公共服务开展难度大……这些问题,一直是农村养老的“难题”。

养老“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未来几年有望改变吗?

靠什么来给农村老人一个安乐的晚年?首先应该考虑农村老人的情况千差万别,因此需要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供给,从多个方面着手推进。

不论城市还是农村,老人们在社会养老机构享受专业护理人员照顾可能都是一种主要的养老方式。提高农村养老机构的覆盖率和服务水准的确是当务之急。

对于不愿进养老机构的农村老人,以村组为单位,把老年人组织起来发展互助式的居家养老,或许是一种可行的养老方式。实际上近年来一些地方已经就此展开了探索,如湖南桃源县一个村庄修建了连排保障房供村里孤寡老人居住,“大家户挨户,平日里,没事就会走门串户聊天,或者相约着出去做做农活”。互助式养老也未必不是一种有益的补充模式。

特别是由于农村老人的照料、医疗、慰藉、权益保障等需求迅猛增长,农村家庭规模小型化以及空巢老人现象日渐突出,以往以家庭和个人为主的养老方式无法满足现在巨大的养老需求,养老事业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家庭和个人等多方共同参与,需要整合多方资源。

养老“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未来几年有望改变吗?

近年来,有不少企业及社会力量积极投身养老领域,比如捐建养老院、开展医养结合试点、为农村地区养老机构提供硬件及医疗等支持,但很多项目不可持续、不可复制。

“社会组织除了缺钱,更需要的可能是村委会的支持。没有村委会的支持,即使给钱、给政策社会组织依然进不了村,依然办不了事。”

从内部进行突破,同时调动外部力量参与,才是破局的可行出路。

然而,无论是哪一种养老模式和破解方案,政府在其中的作用都不可或缺。因为农村养老问题是个系统工程,必须纳入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全局,妥善谋划。举凡资源整合、资金投入、设施建设等方方面面,假若离开了政府的主导作用,就很难有良好的效果。

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合力破解,期待农村养老不再是难题!

在农村老家做什么赚钱?点击“了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