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肿瘤标志物检查靠谱吗?

詩莫顏


癌症已经是多发病和高发病,大家每年体检的时候,都可能会抽血查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靠谱吗?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1)肿瘤标志物用于癌症筛查不太靠谱

首先你要明白,肿瘤标志物不等于肿瘤,大部分癌症患者,肿瘤标志物并不会升高,所以,如果你体检的时候,肿瘤标志物正常,并不代表你没有患癌。

即使肿瘤标志物升高,也不一定是癌症。因为肿瘤标志物升高的原因有很多,可以是良性病,慢性炎症等,都可能会导致肿瘤标志物升高,所以,肿瘤标志物升高,需要做一系列检查,用来明确诊断。

除了甲胎蛋白,前列腺癌抗原等少数几种相对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其他的肿瘤标志物缺乏特异性,多种癌症可以引起同一种肿瘤标志物升高,例如多种癌症可以导致CEA升高,包括结直肠癌,肺癌,胆囊癌,胰腺癌,胃癌,乳腺癌,卵巢癌等等。大部分的肿瘤标志物,特异性差,敏感度低。

所以,如果是作为癌症筛查,大部分肿瘤标志物都不太靠谱,每一种癌症都有一些特异性的筛查手段,例如,筛查乳腺癌应该做彩超或者钼靶,胃癌做胃镜,大肠癌做肠镜,肺癌做胸部CT检查,肝脏做肝脏彩超,抽血查AFP。

(2)肿瘤标志物用于疗效监测,靠谱

对于肿瘤标志物升高的患者,接受手术,放化疗等治疗之后,如果肿瘤标志物持续下降,说明治疗有效,肿瘤细胞正在死亡。如果肿瘤标志物不下降,而是上升,说明癌症对治疗不敏感或者耐药,癌细胞还在大量繁殖,出现进展。

所以,肿瘤标志物可以用来监测治疗效果,做治疗之后,可以定期抽血查肿瘤标志物。

(3)肿瘤标志物用于随访,靠谱

癌症患者做完手术,放化疗等一系列治疗之后,连续监测肿瘤标志物,应该会持续下降,减至正常水平。在以后的随访过程中, 如果肿瘤标志物升高了,非常有可能是肿瘤复发或者转移了,肿瘤标志物可以比CT和核磁共振等检查提前发现肿瘤复发,是一种经济实惠,有效的监测手段。

所以,肿瘤标志物有不同的作用,用于癌症筛查是不太靠谱的,用于监测疗效和术后随访是靠谱的。


普外科曾医生


肿瘤标志物,也称肿瘤标记物,顾名思义,就是一类跟恶性肿瘤表达有关系的物质,可以是肿瘤本身分泌表达的,也可以是机体对肿瘤的刺激反应而产生的。肿瘤标志物大概分为五大类,分别为糖类抗原、胚胎性抗原、细胞角蛋白、肿瘤相关酶类和激素。去医院检查时经常可以看到医生开单什么肿瘤三项五项之类的,就是选取的常见的几种。肿瘤标志物对肿瘤的诊断主要起到一个辅助检测的作用。当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升高到一定的水平时,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以提示某些肿瘤存在的可能,但是否存在肿瘤还需要进一步检查。



肿瘤标志物升高≠癌症

肿瘤标志物跟肿瘤有相关性,对一些恶性肿瘤的诊断跟复发可以起到一个检测跟监测的作用。但是,肿瘤标志物超过参考值也不一定就是肿瘤,因为一些炎症、感染有时也会出现升高的情况。因此,对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并高度怀疑肿瘤的往往还要进行影像学进一步检查。



常见的肿瘤标志物

癌胚抗原(CEA),公认的最常用最广谱的肿瘤标志物,去医院查肿瘤标志物基本是必查的项目。可见于多种肿瘤,尤其是腺癌,如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乳腺癌等。像前段时间去世的中大六院副院长王磊教授,就是在一次体检中发现CEA异常升高,最后确诊的胰腺癌。CEA除了辅助诊断,还常用于监测肿瘤的复发、转移及预后,肿瘤治疗后复查基本都会查。

甲胎蛋白(AFP),原发性肝细胞癌最佳特异性肿瘤标志物,肝癌筛查必查。肝癌者AFP大多>400ng/ml,有些其它肿瘤或病毒肝炎、肝硬化AFP也可以升高,但一般不会超过400ng/ml。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常见于神经内分泌肿瘤,尤其对小细胞肺癌有比较高特异性,而且敏感性高。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目前被确认的小细胞肺癌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当ProGRP异常升高时表明小细胞肺癌的可能性很大。ProGRP跟NSE联合检测可以明显提高对肺癌的诊断及小细胞肺癌跟非小细胞肺癌的鉴别诊断。

鳞状上皮癌抗原(SCCA),为鳞癌较特异性标志物,常见于肺鳞癌及宫颈癌。

糖类抗原199(CA199),主要为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对胆管癌、胰腺癌敏感性较高。但在急性胰腺炎、胆囊炎情况下也可升高,所以CA199升高并不能急于诊断肿瘤。

糖类抗原125(CA125),在女性卵巢癌中常异常升高,也见于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等,常和另一个卵巢癌特异性标志物HE4(人附睾分泌蛋白4)联合检测判断卵巢癌的疗效及复发。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前列腺癌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对前列腺癌的筛查、诊断及疗效都有重要辅助作用。

β-HCG,特异性标志物,特别对绒癌,敏感性超级高。



正确认识肿瘤标志物

以上为比较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对肿瘤的检测均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可以用于肿瘤的筛查、疗效观察及复发监测等方面。但是必须强调的一点,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能代表一定是肿瘤,因为炎性病变等也可出现,而且如果是一次的肿瘤标志物升高也可以出现假阳性,必须多次的升高才有临床意义。当然,肿瘤标志物升高也不可大意,高度怀疑有问题还是要进一步影像学检查。

我是 ,可关注了解更多相关医学知识。


影医C浩


(医患家特约回答:天津医科大学 感染病研究所贾医生)

肿瘤标记物(Tumor Marker,TM)是一类由细胞释放的,可以从血液中检测到,在肿瘤发生早期就有不同程度升高的物质。检测血清肿瘤标记物,对比病理学活检等有创检查,有易操作、痛苦小和出结果快速的优势,适用于定期体检和早期恶性疾病筛查。

常见的肿瘤标记物有以下几种:

肿瘤标记物的优点

对于基因遗传高危、处于癌症早期、肿瘤体积过小、肿瘤位置特殊及无法进行病理活检,脱落细胞学又呈阴性的患者来说,血清肿瘤标记物的检测是极为重要的检测手段,对医生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其标本简单易获取,多种肿瘤标记物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125等的临床应用已极为成熟和广泛,对于癌症的筛查、治疗和预后都有重要意义。


肿瘤标记物的缺点

理想的肿瘤标志物是同时具有:特异性强(单一针对某种癌症),灵敏度高(在癌症极早期即升高),数值变量与肿瘤大小或侵袭性呈正相关的特点。但在现实中我们还远不能达到以上理想的标准。因此肿瘤标记物的结果并非“金标准”,其存在假阴、阳性的可能。因此在操作时,医生会尽量使用多项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且配合影像学、病理学、细胞学同时对肿瘤进行诊断,以利用其优势,规避其缺陷。


因此,对于体检时单项肿瘤标记物轻度升高,而身体无症状的患者不必恐慌。其数值变化与患者是否有炎症、吸烟、慢性病都有一定关系,患者可在2个月后进行复检即可。


目前随着新型肿瘤标记物的不断发现,以及发展多种检测手段使其灵敏性、特异度不断提高,相信今后各项肿瘤标记物的检测可以为早期监测肿瘤状态提供更加有力的依据。


医患家


肿瘤标志物是肿瘤诊断很重要的辅助手段,之所以称为辅助,是正常人可能升高,肿瘤的患者可能不升高,很多人说了,那这个检查还有啥用,问题来了,既然和肿瘤相关性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高,为什么这个检查还会存在,甚至是很多体检中心必检的项目呢?

其实肿瘤标志物是存在于人体的一些细胞因子,我们很多细胞的增殖、生长甚至器官受损后的修复都需要这些因子的参与,所以我们检查单上都会有一个正常范围,说明正常人血液中也存在这些物质,那什么情况下肿瘤标记物和肿瘤有相关性呢?那就是异常升高、多项升高和肿瘤有相关性,比如说甲胎蛋白这个被认为和肝癌密切相关的肿瘤标记物,如果只是轻度升高就诊断人家肝癌,可以说百分之八十都会误诊,但如果持续几个月升高很多,那么就可以说肝癌的可能性很大了。

肺癌肿瘤标记物也是一样,有一些肿瘤标记物比如CEA、CYFRA211等,和某些类型的肺癌息息相关,但并不代表升高就生了肺癌了。体检中心体检后拿着体检报告来看我门诊的主要就是两类人,一类是肺上查出来有小结节的,一类就是肿瘤标记物单项升高的,这些人中的大多数都不是肺癌,很多人被这些结果吓得不轻。


胡洋


明确说大多数肿瘤标志物是不靠谱的,只有部分肿瘤有特定的肿瘤标志物比较靠谱,比如肝癌的标志物AFP,但肠癌,肺癌的标志物CEA早期艰难发现,胰腺肿瘤CA199,胆囊CA242早期也难明显体现出来。而女性的多数肿瘤标志物CA125,在很多炎症时候都可以明显升高。而食管癌,胃癌几乎没有特定的肿瘤标志物。

所以,肿瘤标志物不但在体检发现肿瘤方面,目前的技术来说还不靠谱,很多抽一管血查所有癌症的体检项目也是噱头,炒作而已。而且同样在确诊或者治疗过程中来看,肿瘤标志物也只能作为一个辅助手段,确诊的黄金标准看病理,晚期肿瘤治疗效果基本上通过ct观察肿瘤大小。

比如肺癌的cea值,开始靶向治疗时候,杀死的肿瘤细胞多,标志物值不但不低反而升高,过一段时间稳定了才能降下来,如果只看这个值就根本不对了,所以得结合治疗情况和其它检查手段综合来看。


健康管理师泽今


经常有患者问我:陈医生你开的这肿瘤标志物靠谱不?靠谱的话我就做这个检查好了,其他的检查,胸片,CT,超声就不做了行不行?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看你怎么去定义这个“靠谱”。在我们医生眼里一个肿瘤标志物如果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那么它就靠谱。

那你可能就会问什么是特异性?什么又叫敏感性? 举个例子,我们说癌胚抗原(CEA)这个指标可以帮助诊断肺癌,那么特异性就是指这个指标诊断出来肺癌是真的肺癌而不没有其他癌的概率;而敏感性就是本来患者是一个肺癌病人,你用CEA这个指标能不能发现他是肺癌,而不会出现漏诊。

而事实上,目前临床上所有的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不怎么高,但是为什么我们医生还在给你经常开呢?

这当然不是为了多开检查收什么回扣,最重要的原因是很多时候肿瘤标志物联合其他检查手段,或者多个肿瘤标志物联合就可以提高诊断肿瘤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查肿瘤标志物到底靠不靠谱?

举几个例子给大家讲讲,大家肯定就明白了:

第一个例子:AFP(甲胎蛋白),它被广泛用在原发性肝癌的筛查、诊断和判断预后。临床上如果看到AFP大于400ug/L,持续超过4周,或者大于200ug/L,持续超过8周,那么就要高度怀疑肝癌了。

那么AFP在诊断肝癌的时候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如何?2015年我国台湾的一个大规模的研究就发现使用AFP来诊断肝癌,其特异性达到93.3%,而敏感性只有52.9%。也就是说,如果你发现AFP升高了,那么你多半是肝癌,但如果没升高,别庆幸太早,很有可能是漏诊了。

怎么办?总不能漏了就漏了吧?这时候就要联合肝脏超声检查!研究者发现AFP联合超声检查后虽然特异性有所下降(68.2%),但敏感性大幅提高了,99.2%!也就是说AFP联合超声检查,肝癌基本就无处遁形了!






再举第2个例子:还是刚开始提到的CEA(癌胚抗原),这是一个十分广谱的肿瘤标志物。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肺癌可能有CEA的升高,而胃癌,肠癌也有可能出现CEA升高!

那么,如果你单凭一个CEA来判断肿瘤的来源是绝对不靠谱的。所以,联合胸腹部CT或者超声检查可以进一步判断肿瘤的具体来源,看是我们的肺组织癌变了,还是我们的肠或胃出了问题。

最后,我们来讲讲多个肿瘤标志物联合,一个肿瘤标志物特异性和敏感性确实不高,但是如果我们联合起来几个肿瘤标志物一起查,综合去判断,那这特异性和敏感性就一点都不低了。

大家,请看以下是一些经常联合的标志物,可以收藏下,以后再去医院查肿瘤时候,就不会瞎选了,自己心里也有底了:

比如,你想查自己是不是得了肝癌,你可以联合AFP和CEA一起查,那么就可以大大提高诊断率,还有结直肠癌也是一样的意思。

所以,单独查一个肿瘤标志物确实不太靠谱,但是不代表查肿瘤标志物没用,陈医生还是要提醒大家,肿瘤标志物在癌症的诊断,疗效的判断,复发和转移的监测当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联合运用,它还是挺靠谱的!


医学小侦探


其实无所谓靠谱不靠谱,肿瘤标记物的作用本就是用来辅助诊断肿瘤的,只能作为参考依据,而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只是人为把它的作用夸大了。

有不少的恶性肿瘤会产生和释放某种物质,以抗原、酶、激素等代谢产物的形式存在于肿瘤细胞内或宿主体液中,所以,可以通过血液、体液等检测这些物质的浓度,用来协助判断是否患有肿瘤。

一、患有肿瘤,未必伴有肿瘤标记物升高

肿瘤具有非常强的异质性,也就是说,同一种癌症,会有很多不同的类型,同一个人患某种癌,这些癌组织里也可能会有不同的成分,具体到肿瘤标记物的表达,有些癌症发生后,会伴有某些数值的升高,有些可能就是正常的。比如:同样是肝癌患者,有60%以上的患者甲胎蛋白会升高,但也有将近40%的人,甲胎蛋白是正常的。

二、正常组织或良性病变也有可能升高

在一些生理情况下,也有可能出现某些肿瘤标记物升高,比如:女性妊娠3个月后,甲胎蛋白开始升高,7-8个月时达高峰,在分娩后3周恢复正常。而正常吸烟的人群,有可能出现癌胚抗原升高。

在一些良性疾病里,也有可能伴有肿瘤标记物升高,比如:良性畸胎瘤,有可能出现甲胎蛋白上升;直肠息肉、结肠炎等良性疾病有可能伴有癌胚抗原升高等。

但是,如果某项肿瘤标记物大幅上升,或连续检查持续升高,也应该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因为良性疾病导致的肿瘤标记物升高大多幅度较小,也不会持续上升。比如:甲胎蛋白(AFP)的正常值为一般小于25ng/ml,如果这项数字大于400ng/ml,就应该引起警惕了。


深蓝医生


肿瘤标志物检查来诊断肿瘤有一定的意义,但全身各个器官都可以发生肿瘤,并不是每个肿瘤都有特定的肿瘤标志物,我们现在常规检查的肿瘤指标,以消化系统的肿瘤为主,当然消化道的肿瘤非常多,除了肺癌以外,最常见的就是消化道肿瘤,比如胃癌,食管癌,肝癌,肠癌,体检的目的主要是早期发现肿瘤,但遗憾的是目前的肿瘤标志物很难做到早期发现,发现指标升高时再去检查,往往都是中晚期了。甚至有些肿瘤到了晚期,肿瘤标志物也可以是正常的。

目前可以相对较早提示癌症的肿瘤指标为肝癌的标志物,AFP,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肠癌,肺癌的标志物癌胚抗原,即CEA较难早期发现,需要肠镜和CT检查诊断。而常见的肿瘤食管癌,胃癌几乎没有特定的肿瘤标志物去检查,需要靠胃镜。妇科方面的肿瘤标志物CA125,在很多炎症时候都可以明显升高,胰腺和胆道的肿瘤,CA199,CA242都是很难早期诊断出肿瘤来。

还有很多肿瘤,比如血液系统的肿瘤,肉瘤,脑瘤,神经内分泌肿瘤,缺乏相应的肿瘤标志物去检测。

因此,如果是为了早期排查肿瘤,肿瘤标志物的作用有限,需要联合胃肠镜,CT等检查来进行。如果是为了诊断,肿瘤标志物的辅助作用有一定意义。

还有一些比较常见的肿瘤,比如乳腺癌,甲状腺癌,体检很重要,也可以通过超声检查。

明确你的目的,选择相应的检查。


消化医生


肿瘤标志物最近很多人问这个问题。也看了很多专业的回答。回答的都符合教学标准,但是还是有人不断在问,而且问的人越来越多。可能是因为现在很多的商业体检多了这一项。又因为“肿瘤”这个词比较敏感。也有些人在体检中偶发的升高感到恐慌。更因为现在生活环境的影响。大家周围都有几个癌症患者。见多了生怕自己得癌。所以更加关注这个指标,希望能更早的预防。我用最简单几个例子给你解释下:

一个船舱里有一个烟雾传感器。船舱着火了,里面的人看见着火了,一边扑火一边呼救,同时烟雾传感器发出警报。

又有一次烟雾传感器突然间发出警报,外面的人不知道怎么回事,也没看见着火啊。最后一看可能是旁边船舱的厨房在炸辣椒,抽油烟机突然坏了,烟雾跑了出来。或者进去一看四个人正在抽着雪茄打麻将。

这说明传感器会叫,但是不一定是着火。可能是其他的东西导致。也可能是抽烟的人太多。如果一个人抽就不会报警。所以是否着火需要亲眼看见

转回医学:肿瘤标志物具有特异性。但是它只占肿瘤判定的百分之十都不到。肿瘤判定是一个多学科的事情。需要其他血液生化学,各种影像学作为更多的依据。单纯的这个升高完全不能代表是肿瘤。比如总胆管结石。CA199这个指标在总胆管发炎时候能达到1000多。有的胆结石也会升高。这时候就需要彩超或其他影像学来判断。七八项加在一起最终决定了是否患肿瘤。

跟之前的例子一样。肿瘤特别小的时候。相当于一个人在抽雪茄。可能传感器就不报警,肿瘤标志物就没变化。有的时候传感器响了,人们跑过去一看可能是炸辣椒。就是我说的其中一个胆管结石。现代医学的肿瘤治疗以看见实体瘤为主,也就是船员跑过去亲眼看见着火了。所以检查以影像学为主。你要明白你自身原有疾病的缺陷,和是否为高危人群。比如你是幽门螺旋杆菌患者。胃镜是比较好的选择。你是肠息肉家族高发遗传,场景就是比较好的选择。你是长期抽烟肺部反复发炎。x光或普通ct是比较好的选择。很多商业体检为了利益会加上很多东西。但是当你明白这些,影像学更为主要。


永盛医生联盟带头人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而出现了癌症这一类病症。越多的癌症患者,使得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癌症的相关问题,比如预防措施、治疗方案、预后疗效,以及如何早发现早治疗。

而在所有基础检查中,有一项特殊检查,即肿瘤标志物检查。恶性肿瘤患者相应肿瘤标志物会特异性增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诊断价值。但是,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增高,并不能就确定一定是得了恶性肿瘤。

我在体检中心的体检单中见到,好多单位在常规体检中会有肿瘤标志物检查项,比如:甲胎蛋白(诊断原发性肝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癌)、血清癌胚抗原(结肠癌、胃癌、肺癌等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恶性畸胎瘤等)……所有这些都作为常规体检项目来检查。

但是癌症不仅仅局限于消化系统或者生殖呼吸系统。在骨骼、肌肉、血液系统及脑组织都有可能发生恶性肿瘤,此类并没有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因此说,肿瘤标志物只能作为恶性肿瘤的一项参考诊断检查,不能完全确定病变性质,且并不是所有恶性肿瘤的肿瘤标志物都会特异性增高。

临床诊断恶性肿瘤性病变,需通过多项联合反复检查、并最终通过病理检查才能确诊,肿瘤标志物只能最为其中一项具有参考价值的检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