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爬架是如何升降的?本文算是講明白了

附著式升降腳手架,在工地俗稱外爬架。專業釋義如下:

附著升降腳手架是指搭設一定高度並附著於工程結構上,依靠自身的升降設備和裝置,可隨工程結構逐層爬升或下降,具有防傾覆、防墜落裝置的外腳手架。外觀實圖如下:

爬架是如何升降的?本文算是講明白了

在工程實際中對比使用較多的另外一種腳手架是落地式腳手架,外觀實圖如下:

爬架是如何升降的?本文算是講明白了

兩者的優缺點對比十分明顯。

爬架的優點主要是在於大大節約了鋼管、構配件材料,而且樓層越高,節約力度越大。與此相對應的不僅是材料租賃週轉費用,還有安拆中的人工費,運輸費,後期的檢測維修費也相應增加,此外還有一個大頭是節約了塔吊使用的相關費用。

爬架的不足主要在於對主體結構的依附性強,工作面小,對流水施工組織要求較高,容易導致窩工,而且後期還需要再安裝吊籃完善爬架無法操作的內容以及局部修補。

以本工程來說,因為主體完成後業主方裝修方案定不下來,導致工程進度停滯時間較長。此時爬架就極大地節約了費用:單是塔吊,一臺一個月3萬左右,十棟樓七八個月,費用非常可觀。但是一旦後期要搶工,爬架施工就顯得有些侷促。由於工作面小,施工班組多,土建,水電,保溫,塗料,門窗……工序相互影響,工人經常會處於幹兩天休息兩天的狀態,因而多有流動。

爬架一般覆蓋的層數為4~5層樓層。有一個小小的控制間如下圖紅色圓圈內所示。

控制間裡面則是這樣的,有許多按鈕:每個按鈕通過沿附在爬架上的電線分別控制各個機位上的電動葫蘆。機位是爬架每一處提升拉結固定位置的統稱。

機位的多少根據樓棟的大小有所不同,樓棟越大,設置的機位越多。有7個機位:

爬架有兩套拉結裝置,每一套都可以單獨作用將爬架固定在樓層上。

爬架是如何升降的?本文算是講明白了

上圖中,上側藍色橢圓形內的三根拉桿和與其相連的下側橢圓形內的懸臂樑是一套拉結系統,在下端通過電動葫蘆連接爬架架體;另兩個紅色正方形內的拉桿是另一套拉結系統,下面直接連接爬架架體。導軌和爬架固定在一起,兩個綠色框內的帶有滾輪的支座與牆壁相連,可以防止爬架傾覆,在架體升降過程中還具有控制方向的作用。側面圖如下:

當爬架開始下降時,第一步,工人會將爬架的所有上圖所示兩個紅色矩形框內的拉結點鬆開,然後在控制間內啟動電動葫蘆,這時爬架開始降落,爬架的所有力通過電動葫蘆的鏈條傳遞給懸臂樑,然後通過上圖所示藍色橢圓形框內的拉結點傳遞給牆壁。

爬架下降的速度大約是40分鐘一層。以3m高的層高算,速度為1.25毫米每秒,因而肉眼不太能看得出來架體移動。

可以看到,此時的電動葫蘆鏈條伸長,伸長長度則為一層樓高。同時,將此圖與上面的拉結點側面圖相對比,會發現爬架未移動時,藍色橢圓形內的懸臂樑在下面的兩個紅色矩形內拉結點的同層中間位置,而現在,兩個拉結點在懸臂樑的下面一層位置。這是因為紅色矩形內的拉結點和爬架直接連接在一起,所以隨爬架下降;懸臂樑和連接懸臂樑的三個拉結點通過電動葫蘆的鏈條與爬架連接,在爬架降落期間它的位置保持不變,鏈條伸長帶動爬架下降。

然後,工人將紅色矩形框內的拉結點通過螺桿穿過牆壁上的預留洞將拉結點固定。如果位置有偏差,會通過控制間個別調整電動葫蘆進行升降。將所有紅色矩形框內的拉結點固定完成後,再把藍色橢圓形框內的懸臂樑和連接懸臂樑的三個拉結點鬆開,手動往下移一層後再次固定,電動葫蘆的鏈條便又復位。同時把和導軌相連的兩個支座往下移動一層。至此,爬架下落完成,下次下落又重複以上相同的步驟。

爬架下降到最下面一層後,使命完成,便將爬架進行拆除。拆除時先將升降時使用的電動葫蘆以及相連的懸臂樑拆除。如下圖所示為拆除電動葫蘆和懸臂樑後的機位:

爬架是如何升降的?本文算是講明白了

由此圖可見,這兩根拉桿即可承載爬架上所有力,爬架在不升降時即主要由這兩根拉桿受力。懸臂樑和連接懸臂樑的三根拉桿僅在爬架升降時代替這兩根拉桿受力。那麼,假如在爬架正常使用中,這兩根細細的拉桿突然斷掉,爬架突然下墜怎麼辦?此時,上圖中黃色筆圈出來的杆件就派上用場。這根杆叫做防墜杆,上面與懸臂樑相連(本圖中懸臂樑已拆除),下面與架體相連。假如爬架突然下墜,這根防墜杆會立即啟用,兜住爬架,將力傳遞給懸臂樑。從而防止架體下墜。

爬架的上升過程與下落過程相反:先將懸臂樑以及與其相連的拉桿鬆開,並上移一層後固定。然後將下面的兩根拉桿鬆開,啟動電動葫蘆後帶動架體上移。然後再將兩根拉桿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