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贺定一:澳门青少年为祖国发展自豪

贺定一:澳门青少年为祖国发展自豪

在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新民周刊》采访到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澳门妇联总会会长贺定一女士。贺女士曾任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副秘书长,对澳门回归20年来的成就,特别是青少年成长这方面,她有着特别的感触。

记者 | 姜浩峰

贺定一:澳门青少年为祖国发展自豪

贺定一

新民周刊: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澳门回归20周年。今年六一儿童节,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的孩子们还收到了国家主席的回信。从您的经历来看,澳门回归前后,在教育领域国家意识方面,有何异同?回归前,这方面澳门怎样做?回归后又通过哪些方式加强?

贺定一:首先,习主席给澳门小学生的回信,体现了中央对澳门的重视和关怀,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回归前,澳葡政府主要通过中文、历史、地理及相关科目,教育学生认识中国的历史文化、人文思想及天文地理。自澳门回归后,特区政府积极全方位推动国情教育,并通过制度课程建设、教材编制、加强两法及国旗教育,以及教学人员培训、组织及资助师生交流与认识中华文化等工作,培养学生及青年爱国爱澳的情怀。

贺定一:澳门青少年为祖国发展自豪

澳门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国家安全展。图片来源 | 澳门特区政府网站

譬如通过《非高等教育制度纲要法》,将“爱国爱澳”订定为教育的总目标之一,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澳门的责任感,并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将中小学的“品德与公民”,以及包含历史内容的小学“常识”及中学“社会与人文”列为学生的必修科目,并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先后出版中小学《品德与公民》教材,以及中学《历史》教材,为学校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加强学生对国情、区情及国家历史文化的认识。

再譬如近年,透过跨部门合作,围绕《基本法》和《宪法》为题,共组织了50多项普法专题活动,接近12万人次参与,借此深化学生青年对两法关系及内涵的认识。

还譬如通过“教育发展基金”专门资助学校设置国旗座、旗杆或展示设备,推动学校升挂国旗,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及校园的爱国氛围,于2018年5月4日实现全澳学校升挂国旗全覆盖。特区政府于2019年6月1日落实《关于使用国旗、国徽、区旗、区徽及奏唱国歌的具体规定》,全澳正规教育中小学按规定于每个学日升挂或展示国旗;具条件的学校每周举行一次升国旗仪式。教青局同年成立首支“澳门学界升旗队”,并重新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和国歌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教材。

贺定一:澳门青少年为祖国发展自豪

11月18日,澳门濠江中学举行升国旗仪式。张金加 ( 新华社记者 )

此外,教育暨青年局还通过设立各项资助计划,以及举办及组织一系列活动,深化青年及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发展、成就、国防及国家安全等方面的认识。根据 “澳门青年指标2018社会调查”,逾九成受访青年“为国家今天所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并认同“国家的发展与个人息息相关”。反映特区政府长期以来推动的相关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新民周刊:比起香港,澳门地方小,人就少。但葡萄牙人占据澳门时间比英国人占据香港要长。澳门的本土文化保存得怎样?在青少年中如何开展本土文化教育?

贺定一:特区政府对澳门本土文化的保存工作,成效显著,例如:回归后,在中央人民政府的关怀与支持下,经过特区政府的积极推动,于2005年“澳门历史城区”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2008年本澳首个独立申请的“木雕──澳门神像雕刻”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粤剧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鱼行醉龙节列入《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南音说唱”和“道教科仪音乐”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贺定一:澳门青少年为祖国发展自豪

澳门粤剧名伶演绎汤显祖的传世作品《紫钗记》

在非高等教育及青年工作范畴,教育暨青年局重视对中华及澳门本土历史文化的教育。通过《非高等教育制度纲要法》,制度上除将“爱国爱澳”定为教育总目标之一,并须教育学生认识、尊重澳门文化的特色在弘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方面,特区政府亦不断投入资源,推动学校举办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不同种类活动。例如:教育暨青年局自2004/2005学年开始推出“认识祖国、爱我中华”学习之旅资助计划,加强学生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名山大川、建设成就及发展情况的认识。至2018/2019学年,已有超过6.5万师生人次参加。同时,亦资助学校组织“传承中华文化”活动,让学生加深认识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计划由2013/2014学年至2018/2019学年各校共开展相关活动超过800项,有超过20万名师生获资助参与。自2004/2005学年开始推出中学生普及艺术教育计划,让学生在学习生涯中,每年均有一次欣赏与认识不同表演艺术的机会,当中包括木偶、中乐及戏曲等中华艺术元素,目前已有超过31.1万人次曾参加过此计划。

“爱国爱澳”一直是澳门社会的主流价值,通过一系列非高等教育及青年工作的推动,“爱国爱澳”精神在新一代青年学生中得到薪火相传。

新民周刊:与广东和内地其他地方青少年的交流情况如何?近几年有什么变化?

贺定一:近年,教育暨青年局透过“姐妹学校交流计划” 推动本澳学校与内地不同省市的学校缔结姐妹学校,支持本澳学校与内地学校的师生开展多元交流活动。截至2019年12月,全澳有60所学校与内地缔结超过270对姐妹学校,遍布北京市、广东省、福建省、贵州省、云南省等22个省市,并全覆盖内地粤港澳大湾区9个城市。2018年澳门携手广东省的姐妹学校首次参加不同赛区的“粤港澳姊妹学校中华经典美文诵读比赛”及“汇演”活动。活动除了促进粤港澳姐妹学校师生的互动及友谊,进一步深化三地的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内涵。

贺定一:澳门青少年为祖国发展自豪

沪澳两地学生同唱《七子之歌》

新民周刊:和上海有哪些交流?

贺定一:上海与澳门一直有着密切的交往和联系,特别是回归后,关系更加密切。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和“进博会”,特区政府均非常重视,由行政长官亲自率团参观访问。同时,各社团各阶层均与上海有紧密的联系。

回归二十年,澳门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上海对澳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特别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国福利会在上海举行的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邀请了澳门濠江中学的师生一起到上海共襄盛举,两地青年携手共唱“七子之歌”,一起高歌“歌唱祖国”,表达了炽热的爱国情怀,两地青年的交流是一场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近期,澳门妇联总会也到访中福会的少年宫,他们用歌声迎接澳门嘉宾的到来,用各种形式表达了对澳门的深情厚谊,进一步加强了澳门妇联总会与中福会的交流和合作。同时,妇联总会和上海妇联一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通过互访,加深了相互学习和借鉴,澳门青年组织也和上海青联保持着密切的沟通和联系。可以说,上海和澳门在多个领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建立起深厚的情谊。

特别感谢上海为澳门人才的培养给予了很多支持,由澳门基金会与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澳区全国政协委员、澳门中联办、上海市政协共同合办“澳门青年人才上海学习实践计划”,自2012年起开展,今年已是第8期。每年组织30名学员到上海实习3个月,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短期理论学习后,学员在上海政府部门及企业机构进行实习,这对于培养澳门人才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