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為什麼有些人買社保而不買各種保險?

唇齒留香0507


首先,社保是國家行為,大多數人是認可的,但是商業險就不同了,保險銷售人員質量參次不齊,國內有800萬保險代理人,其中存在很多高素質、有良心的業務員。但由於保險行業的外勤崗是沒有底薪的,為了生存,大部分保險從業人員,為了提升業績,會採取各種手段,比如虛假宣傳停售漲價傳聞、幫客戶隱瞞病史、返傭競爭等,等到理賠再各種推諉。這就導致網絡上流傳著各種,出了事故保險公司不給賠等負面新聞,然後很多人對保險表示反感,形成圈內的惡性循環。

其次,保險可以說是金融裡最複雜的一類。

從表面來看,市面上的保險產品太多了,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壽險、年金險等等等等,每一種保險又有上百種選擇,市面上的保險產品實在是太多了,讓很多國人覺得摸不著頭腦,挑花了眼,根本不知道其中和其中到底有什麼區別,哪個更適合自己,又沒有信得過的保險從業人員,在保險這個大圈子裡兜兜轉轉,挑挑選選,到最後也沒有定下來究竟該買哪個,反而繞昏了頭,最後乾脆就不買了。

最後,其實跟個人相關。

有一部人知道保險是有用的,去問身邊比較靠譜的人買時,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想買知名公司的,又覺得貴;買小公司的,又覺得有風險;買單次的,又擔心生病之後不能再買;買消費型的,又覺得自己身體健康,不生病就賠了;買返還的,又覺得貴。

選產品時,糾結來糾結去,最後選了個最便宜的,還是覺得錢花得不值,打算再考慮考慮。

歸根結底,就是窮,這裡的窮不僅指財務上的,更多的是思想上的匱乏。太侷限於眼前,沒有幾年,幾十年之後的規劃,想保障,又想盈利,自以為自己明白了保險,實際上還是停留在小白階段,忽略了買保險的初衷。

回到開頭,題主這個問題本身就是錯的,現在買保險的人還是挺多的,只不過買的對的人比較少


志鑫萬里揚


這些人都是沒有使用過社保的人群。社保是基礎保障,解決一般的醫療費用保險問題,但是它不是萬能的。之所以有人只買社保,不買商業保險,還是因為沒有全面地認識社保和商業保險的不同之處。

我之前是泰康人壽內勤,9月期轉做外勤工作了,說下自己的案例,供參考。2019年2月底因為肛瘻和混合痔在昆明昆華醫院住院手術,住院8天累計醫療費用6900多一點,出院結算時社保報銷見面了3500多,剩餘的部分我在泰康人壽用員工團體保險報銷了2000元,總共自己承擔的費用是1000多。30多年以來第一次做手術和住院,心理非常緊張,出院後在醫院附近租住了一個房間,然後每天早上到醫院門診上換藥,前後40天時間,住宿費、餐費、門診換藥費和門診開具的藥品費加一起,有10000多元,這些錢都不在社保的報銷範圍內,而這些才是這次花銷的大頭。

一個普通的肛腸外科手術,花銷費用不高,但是康復費用就是醫療費用的近三倍,而且都需要自行承擔。如果是嚴重一點的疾病,花銷更大,康復期更長,僅靠社保是不能完全解決問題的,所以必須乘著身體健康和年齡不高,儘快做好健康險的規劃。


愛笑的童家偉同學


因為他們覺得,社保可以報銷醫療費用,也可以養老。還有生育險,失業險,工傷險。

但是,這只是他們的覺得,社保是挺好,但是存在太多的不足。

只有社保和商業保險的合理配置,才能更好的規避人生的諸多風險(健康風險、養老風險、家庭風險、財產資產風險、傳承風險等等)。

原因如下:

一、社保的保障範圍存在很多空白,這些都需要自掏腰包,而商保可以得到有效補充。看圖(由於系統原因,圖在最後):

二、為了詳細瞭解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簡單對社保和商保做個對比:

①意外保障:

社保對於意外的保障只針對工作單位內。

商保中的意外險,無論在哪都是可以報銷的。並且,意外保障都是低保費高保額。

②疾病保障:

社保只能報銷規定範圍內的藥品的一部分費用。

商保可以補充報銷,做到全部花費都報,重疾險還有高額補貼:康復費、膳食費、收入損失、甚至家庭3-5年的開支。

③身故保障:

社保按賬戶價值的部分退還和喪葬費的限額報銷

商保對於被保險人的身故都會給予家人高額的賠償金。壽險可以達到百萬千萬。

④保費豁免:

社保沒有保費豁免功能。 

商保有保費費豁免功能。有投保人豁免、輕症豁免。餘下的保費免交,所享受利益不變。

⑤變現功能:

社保中間不可以取錢出來,只有交滿後到固定退休時間才可以,且領取的多少也是被動的;

而商保的領取相對方便,可以利用保單貸款的方式或直接領取減低保額的變現。

⑥受益對象:

社保的保險是對個人,功能隨個人的去世而消失,家人或後人無法繼承和繼續受益;

而商保的保障是隨被保險人,無論交費時間長短或是被保險人的年齡,身故保障家人可以繼承。

總結:社保是國家強制保險,只是能讓我們維持基本的生活,就像是災年官府賒的粥,只能保你餓不死;

商業保險是自願的,你想要老了以後日子過得比別人好,那就得提早投保。所以,社保和商業保險“兩條腿”走路才更穩妥。

建議:根據財務情況和需求,合理搭配商業保險,至少搭配合適的意外險和百外醫療。(社保加商保生活更美好)

來源:insurance broker保險經紀人 豆芽兒襖

(wechat:doujianghui)



明亞保險經紀豆芽


樓主你好,為什麼有些人繳納社保,而不繳納各種保險呢?首先遇到這種情況那麼繳納社保是可以讓自己享受到更多的社會保險的待遇和福利,比方說,我們所繳納的職工養老保險,那麼最終是可以享受到養老金的待遇,但是如果說我們沒有交納養老保險,也就意味著是享受不到養老金的待遇的。

而我們所謂的保險應該指的就是商業保險公司推出來的各大商業保險,那麼商業保險它實際上所對應的保險種類和目的也是有所不同的,你比如說商業性的養老保險,實際上這種商業性的養老保險也是起到養老的目的,但是它的保障效率相比於我們的社保來可以說,是無法相提並論的,因為商業性的保險,它的這個領取的金額是相對有限的,而且是在20年前簽訂的合同,可能20年以後才能夠領取到20年之前的這樣的一個費用和待遇,所以說這個貨幣它是貶值的一個狀態。

但是我們的社保它並不是貶值的,因為養老金的計算是根據上一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來給予計算的,所以說都是根據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和物價的增長因素充分的考慮進去,還包括通貨膨脹因素的考慮進去,那麼這樣一來的話,我們的社保所獲得養老金的待遇,它是有抵禦通貨膨脹能力,但是商業性養老保險的待遇是沒有低於通貨膨脹的能力的,所以說我們應該先應該選擇去購買一份社保,而不是應該優先去選擇購買一份商業保險。


懂社保


據我所知,在我國只買社保而不買其他商業保險是一個普遍現象。我就會經常碰到保險公司的業務員忽悠說買社保是不夠的,遇到許多大病社保的報銷比例很低,有最高報銷額限制。通常我也不會排斥商業保險,畢竟有多種保障心理會更加安心。但也要量力而行,老百姓考慮最多的是性價比。誰也不想會發生那種不敢想像的事會發生自己身上,即使有錢了又怎麼樣。並且普通工薪階層也賺不了那麼多錢來保障自己的生命。所以我們應該多學學國外,平常加強保健身體,不能太勞累,勞逸結合,不生病也是一種財富,對不?

社保是我國的最低社會基本保障。社會保險的主要項目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這五險基本涵蓋了我們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所以個人認為買社保是必須的,如果是公司買,個人出錢的比例也不大,對我們的生活影響不大。至於其他保險,看看自己的錢包再說吧。


五邑紀事


第一、社保是國家勞動社會保障機關組織整個實施,老百姓感覺這是由國家統一組織實施的,因此會更讓人感覺放心、踏實。畢竟,保險的付出與回報之間間隔週期長,那麼這其中的不確定性會因國家相關部門實施會大大減少。

第二、老百姓對保險企業的暴利行為並不是充耳不聞,甚至是嗤之以鼻! 保險公司在承保設置

把幾乎各種大概率事件剔除在應該承保的範圍之外;

第三、中國處於將長期處於社會經濟發展穩定、社會基本保障不斷健全完善的階段,這是老絕大多數百姓心目中的預期。這對沖了一些保險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也就是說,老百姓認為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生活,買保險的必要性和理由不足,只要有國家相關部門實施的社保等基本的保障即可!


有容乃大9885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b17f488fe6cf708abda1b716c2571c97\

保險經紀人李先生


一般情況下,買了社保就基本上有了保障,不用費心巴力地再買商保了!


手機用戶50012316003


因為社保是國家的,國家有補帖,有一定保障的,如果國家和政府你不信你還有什麼可信呢。而保險是商業性的,保險公司以盈利為目的,入保容易理賠難,出險了條款又多,這不賠,那不賠。所以說中國的保險難說,入保險的人肯定少。


問心無愧1147


社保是兜底,商業保險是補充,既然是商業保險就是公司盈利或者說是測算後公司要贏利的,但商業保險對個人或者家庭來說是基石。

是護城河。商業保險的銷售模式和從業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導致大眾對保險有深深的誤解。

根據自己收入的實際情況合理配置。不要過量成為負擔。也不要先買年金型理財型的保險產品。

先購買保障性的保險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