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古代执法严明的包青天一年的俸禄是多少?折合成人民币是多少钱?

晕海的感觉


我国古代官员的俸禄根据史料记载的最低待遇应该就是明朝,而最高待遇就是包拯所在的宋朝。而包拯为人熟知的就是开封知府,但在史籍里的包拯的官职更为准确的叫权知开封府事,而这个官职只是做了不到两年就高升了。那么包拯从开封知府之前到之后的仕途中分别担任了很多官职,不同的官职享受的待遇也大为不同。



宋朝官员俸禄概况

宋代官俸制度中对于实职和虚职区分并不大,只是实职官员会比虚职领的正俸会多出个五六十贯;并且在职官员兼职另一处职位时也会增加相应的正俸作为补贴(比现在企业用人合理的多),为了区分挂职还是专职,会在官职前加上守、试、判、知的称呼,守和试说明所挂职位要比本身职位还高,这种补贴就低一点,判和知说明所挂职位要么与本身职位同级,要么比本身职位低,这种补贴相对要高一点。


众所周知官员的俸禄中会发钱,这叫正俸,正俸里还包括粮食和布匹等,但除了正俸,北宋还会给官员发放衣服、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生活必须品,更有甚者会给官员发马匹饲料、派驻地方的官员还会配有职田。另外有差遣职务的官员享受津贴和职务补贴等。这样计算的话过于麻烦,后文所算俸禄一律按照正俸的三倍计算,比较符合所有福利加起来的总和。

任职低位

包拯在仁宗天圣五年考中进士,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知县,开始了仕途。后来因父母年迈然后去世守孝等事辞官回家,在景祐四年又赴京听选,被任命为天长知县。这个知县的位置包拯是做了四年之久,并且这个县是属于京城外的县,宋时称望县,这样的知县在北宋是正八品官员,月俸为15两白银,如果按三倍计算所有福利的话,大概就是45两,那么年收入在540两。任职四年,总收入约2160两白银。


庆历元年的时候,包拯被调任为端州知府,这个知府是离开了京城的,属于外派地方锻炼,而包拯是正八品知县挂任知府,属于上挂,补贴并不高。两年后回京担任殿中丞,然后被举荐为监察御史里行,两个月后就改任监察御史,这个监察御史是从七品官员,月正俸在30两,总体收入就是90两,年进1080两。任职四年,总收入约4320两白银。

任职高位

庆历五年,包拯迎来了平步青云的机会,那就是出使辽朝,这在当时是没有人愿意去的,辽国的脾气是摸不透的,羞辱宋使都是平常之事,若是丢了小命也是有可能的,但包拯顺利的完成了使命。此后便被提拔为三司户部判官,一跃为从三品大员。之后出任京东路转运使、陕西转运使、河北路转运使、皆为从三品官阶。在北宋,从三品官员的月正俸为55两,总体收入165两,年收入1980两。而期间所任官职还有三司户部副使,天章阁待制、知谏院、龙图阁直学士、刑部郎中,这里有虚职也有实职,并且都由职位补贴,这样算,包拯在此十年间每年收入不会低于2000两白银,总体收入能达到20000两白银。


至和二年时,包拯担保举荐受连累,被为贬为兵部员外郎、知池州。嘉祐元年复职刑部郎中、知江宁府,同年年底,被召回京任权知开封府,迁升右司郎中。也就是说包拯拿了一年的从六品的工资,后又恢复为从三品。而从六品的工资与正七品差异不大,年入1080两。嘉祐三年,包拯升为右谏议大夫、权任御史中丞,也都是从三品的待遇,三年间收入约为5940两。

嘉祐六年,包拯升任给事中,任三司使,后拜枢密副使,成为了正三品官员,月俸为60两,总体收入180两,年入2160两。但只干了一年不到,嘉祐七年,包拯便病逝,被追赠礼部尚书,从二品,但这就没有俸禄了。



总体算出包拯为官生涯中共计能够获取俸禄35660两白银,但不能按照白银价值来估算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读了一篇文章写到,北宋1两银子就是1贯钱,也就是1000文钱,武大郎的炊饼3文钱一个,现在的烧饼两元钱一个,这么折合一下,北宋1文钱相当于现在的0.7元,所以北宋的1两银子差不多是现在的700元,那么包拯为官生涯的总收入折合为现在的人民币就是2496.2万元。得到这个数字后才知道北宋的公务员是真的幸福。


棍哥观史


包拯最辉煌的时候,一年收入约为:20856贯铜钱、2180石大米、180石小麦、10匹绫、34匹绢、2匹罗、100两绵、15秤木炭、240捆柴禾、480捆干草。

换算成人民币,包拯的工资购买力,约等于上千万人民币。

包拯的大致年薪构成

谈包拯一年的俸禄,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毕竟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个阶段,我们很难搞清楚他不同阶段“一年的俸禄”问题。

所以,我们以包拯担任的最高职位【枢密副使】,来谈包拯一年的俸禄有多少,换算成人民币又是多少钱。

包拯的墓志铭上面提到,包拯担任枢密副使时,还兼任其它官职:宋故枢密副使、朝散大夫、给事中、上轻车都尉、东海郡开国侯……包公墓志铭并序。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九十三》又记载:(三月)辛酉,权三司使、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包拯为给事中、三司使。

所以,综合上述资料,我们可以得知,包拯同时兼任着三到五份的职位。

其中枢密副使的待遇是: 料钱二百贯,春、冬服小绫各十匹,绢各二十匹,春罗一匹,冬绵五十两。

给事中,料钱五十贯。

右谏议大夫,料钱四十五贯。

……

宋代一名官员的收入构成是多种多样的,料钱相当于官员的生活补贴,在此之外还有奉禄匹帛、职钱、禄粟、傔人衣粮、厨料、薪炭诸物等等待遇。

以当时包拯的收入来讲,他想真正家财万贯的富翁。

【1】人民网 《包拯年薪过千万?》

【2】《宋史·职官志十二·俸禄制》


取笔来


据说当时宋朝还是比较富裕的,正处在一个太平盛世的阶段,所以像包拯这样级别的人员,朝廷给他们的俸禄还是比较高的。


据史料上记载,包拯每个月的俸银大概是1500贯钱左右,按照这个数目算一年也就是18000贯。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可见包拯的年薪是相当的高,用现在话讲就是一个大富豪。

那么按照当时宋朝的换算比例来算,一贯钱等于一两白银,那么18000贯就是18000两银子。

接下来我们在来看看这18000两银子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是多少钱?

按照目前白银的市场价格计算:一克白银等于六元左右 ,那么一两银子是五十克,这样一两银子就等于三百元人民币。

18000两银子也就是5400000万元人民币。

这样就得出了包拯一年的俸禄相当于现代人民币540万元。

然了以上这些只是包拯的薪水,另外朝廷每月还要赏赐给包拯一些物品,这些物品折合成钱那也不是一笔小数目。原来包黑子腰杆子这么硬,是因为他有钱啊,有钱人家就任性,三口铡刀一开,想铡谁就铡谁,当然,包拯铡的都是犯法之人,这一点毋庸置疑。
不过从包拯的俸禄上来看,不得不佩服宋朝的国库是多么的富有。在古代那么遥远的时代就能赚这么多钱,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爱历史的圆脸怪


包拯是史上清正廉洁、秉公执法的好官,在历史上包拯受到宋仁宗赵祯的重用,那么他的俸禄是多少?包拯25年的职场生涯,担任过许多的职位,从知县,知州,户部判官,到转运使,三司户部副使,再到府尹、御史中丞、三司使和枢密副使。包拯当过的官职多此之多,我们以他在开封府当官的年薪的年薪为例,和今天做一下比较。

根据《宋史。职官志》资料记载,包拯每月的俸禄为:“每月粮三十石,其中米和麦子各一半;柴禾二十捆(每捆十三斤)、干草四十捆;冬天外发十五枰(每枰十五斤)木炭;月发“公使钱”一千五百贯、“添支钱”一百贯。”包公享受朝廷无偿划拨的职务耕地二十顷(二千亩),允许收租,不缴国税。

包拯的年薪为:铜钱20856贯、大米2180石、小麦180石、绫10匹、绢34匹、罗2匹、绵100匹、木炭15枰、柴禾240捆、干草280捆。按当时物价,米每石400文、麦子每石300文;绫每匹1600文、绢每匹1200文、罗每匹4000文、绵每匹40文;木炭每枰100文、柴禾每捆50文、干草每捆19文,总合计21865贯。一两银子可以购买2.5石米,一斤大米按5元来算,一两银子相当于825元人民币,包拯一年的收入为1803千万,原来包拯是属于千万年薪的人。

在宋朝,不用贪就已经很有钱了,清官的出现,不仅在于官员本身,宋朝的这种的制度也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豌豆尖儿


《宋史·职官志》中有记载,包拯在开封做官时,每年得到的粮草食物土地等各项实物收入,换算成钱加起来大约是有1022贯左右,在加上每年的工资是20856贯,共计是21878。如果我们按照当时400文铜钱购买力约等于现在的人民币200元的话,21878贯铜钱约等于现在的1000万元......


历史探究家


包拯是我国古代著名清官,因其清正廉俭、爱民如子的优秀品质,所以又有“包青天”的美称。包拯生在北宋时期,我们都知道宋朝时期冗官非常严重,官员贪污问题也不小,不过包青天自然是会以身作则,大概不会有什么灰色收入,那么这位执法严明的包拯一年的俸禄有多少呢?

首先来了解一下北宋时期官员们的大概处境。

刚刚说到宋朝时期冗官问题严重,这是由于宋朝开国皇帝忌惮官员积权势大,另外宋朝官宦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重文轻武,文臣地位普遍高于武官。而包拯作为文臣中比较显赫的存在,在俸禄上自然不会太少,再加上包拯所在的时期是北宋国力最为鼎盛的宋仁宗时期,官员待遇本来就比较高。

据资料显示,包拯同时期的北宋官员除了自己的俸禄以外,朝廷还会给他们发放衣物、食品等物资,所以那个时期的官员过得还算是挺滋润的。

再来介绍一下包拯此人的基本情况。

包拯第一次做官是在宋仁宗五年考中进士之后,但是当时他的父母尚在,且年迈无人赡养,于是他便辞官回家奉养父母。待到父母相继去世之后,包拯又再一次入仕做了知县,为正八品官员,此时他的月俸大概在十五两白银左右,不过这应该是他拿俸禄拿得最少的时期了,之后的包拯一路升迁至枢密院副使,另外还身兼多职,官位一度只比宰相低一级。

据资料显示,在包拯做官的鼎盛时期,一月俸禄大概在1500贯钱左右,也就相当于一千五百两银子。按照今天的银价换算,大概一两银子是600左右,那么他一个月工资大概就有90万左右人民币,年薪更是破千万。

可见以包拯的年薪放在今天也算是个有钱人家,更何况包拯的收入来源远远不止朝廷这些俸禄,他还有地租、粮食产出、朝廷奖励等等收入,总收入绝对不止千万。难怪我们所了解的包拯为人处世如此刚正强势,原来他本身就是个有钱有势之人,再加上自己的收入高,自然不屑于去行贪污受贿之事。

从包拯的高收入中我们也可以推断出北宋官员的普遍高收入,以及北宋经济的强盛和国库的充裕,也难怪当时的人各个挤破头都想入仕为官,毕竟社会地位和收入都极高,还能一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不过以上关于包拯的收入数据都只是根据一些记载所推断出来的,不能断定他的收入就是这样,毕竟还要考虑到当时社会的经济水平和物价等方面的影响。

但是总的来说,包拯的收入一定是只会高不会低,封建社会士农工商的阶级划分也是有一定依据的,官员即使没有灰色收入,待遇也不会低。如果想要更准确地了解包拯乃至整个北宋时期的官员收入,可以再去仔细研究一下北宋的货币制度以及消费水平,对比当下社会的具体情况得出结论。


旧时楼台月


有人专门推算过,包拯在宋朝就算只用工资生活,也真不穷。

一般印象里,我们所知道的包拯就是坐在开封府里。但是包拯不仅仅是一个开封府的大老爷,他还有其他的帽子在。

除了权知开封府事,包拯同时还兼任着龙图阁直学士,尚书省右司郎中。

有人推算过包拯作为龙图阁直学士,每年能有1656贯的收入,还能获得10匹绫,34匹绢,2匹罗和100两棉。有点儿像现在过节发上几斤大米,几桶油的感觉。

同时作为开封府的一把手包拯每个月还能获得30石粮食,其中包括15石米和15石麦子。除了粮食之外,每月还有20捆柴火,40捆干草和1500贯的“公使签”。

另外作为高级官员,宋代政府还划分给包拯了一些田地,大概是2000亩左右,包拯作为地主,每年只收这些地上的桌子,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具体每年收入是多少,这还真不太好算,因为购买力确实不太能,等价计算。

不过还是有人尝试着算过,计算的过程不再详说,只说结果包拯的年薪,包括那些钱和实物,折合下来一年大概和人民币1300多万。


一盘拉条子


有钱腰杆硬,没钱惨兮兮,宋朝是出了名的高薪养廉的朝代,想要知道包青天一年的俸禄是多少,就得先弄清楚了宋朝的俸禄组成,不过宋朝的俸禄计算太过复杂,名目实在太多,因此我只能大概说一下,肯定和实际有所出入,仅供参考吧。

宋朝官员俸禄计算比较复杂,一般由正奉+福利组成,正奉就是官员的品级,比如一品官月奉300贯,这就是正奉。福利的名目就比较多也比较复杂,一般包括添支钱、职钱、职田、衣、食、住、行、公款吃喝、仆人工资等等,职钱就是实际的职务工资,比方说参知政事是二品官,参知政事是具体职务,这个职务需要另外给工资的,这就是职钱,添支钱是职钱的一种补充,比方说你的品级是一品,而实际负责的职务只有三品,皇帝觉得你受委屈了,需要给予一定的补偿,另外就是临时差遣,比方说外派官员巡察防务等等,这些都是有另外的补贴工资的,宋朝不抑制土地兼并,朝廷有大量的公田在,凡是五品以上的官员都会根据品级分田,这个叫职田,职田的所有权归朝廷,品级不在就会被收回。衣食住行就比较简单,只要做了官,这方面朝廷是全包了的,另外依据职务不同有一定的公款报销,正经的请客吃饭之类的,都是可以报销的,当官的肯定有仆人的,不同的品级可以养数额不等的仆人,这些仆人的工资也是朝廷报销的,所以在宋朝做官,真的是福利不要太好,尤其是只要做到五品官以上,基本上都是土财主级别的了。

介绍完了宋朝公务员的工资组成,那我们可以大致算一算包拯的工资能有多少,我直接按照包拯临死前的时候算。包拯临死的时候同样身兼数职,虚职和实职以及爵位加起来有:枢密院副使、龙图阁直学士、给事中、朝散大夫、上轻车都尉、东海郡建国侯。枢密院副使为从二品,月奉和福利全部算上大约510贯,龙图阁直学士正三品,月俸大约340贯,给事中从四品,大约270贯,朝散大夫从五品,大约210贯,上轻车都尉正四品,大约270贯,建国侯从三品,月俸大约340贯,总数加起来包拯的月俸为1940贯,一年就是23280贯,一贯钱市值一两白银,古代一斤为16两,因此换算到现在就是727.5千克白银,按照现在白银3.9元一克计算就是年薪283万,这部分是没有算上职田的,朝廷给包拯分配的职田大约2000亩,意思就是包拯还有2000亩地可以收租且不需要缴税,按照宋朝的产量来算,大约一年可以收租2000石,差不多就是现在的12万公斤大米,我们按照最差的3块钱1公斤大米来算,差不多是36万。总体算下来包拯年薪320万,这些还不包括年终福利以及衣食住行的开销,纯收入300万。但是宋朝的物价和现在的物价肯定不一样,我们以大米作为标准来计算,宋朝1贯钱大约能买350公斤大米,包拯的年薪23280贯可以买815万公斤大米,加上自己的收租,总数大约827万公斤大米,一公斤大米按照3块来算,包拯的薪水换到现在就是年薪2400万。这还不是包拯最高的时候,如果有外派的话,那只会更高。

由于资料的缺失,很难对包拯的实际薪水计算,以上只是大致的算法,仅供参考,不作为依据,总之就一句话,包拯很有钱,非常有钱,在大宋,官做到五品,那就绝对是一名土财主无疑,贪百姓那点钱实在没有必要。


达达说历史


包拯的俸禄有多少,说出来吓你一跳

包拯是中国北宋时代的官员,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的朝代,和唐朝不同,北宋不但经济发达,尤其是对外贸易极为发达,是历朝之冠;而且北宋是真正藏富于民,百姓生活压力很小,当时北宋首都东京城一个小吏的待遇都能让北方的辽国君主羡慕,北宋官员的待遇之优厚可想而知

包拯在这个富裕的时代,工资绝对不低

宋朝百官的俸禄在历代封建王朝中最为优厚,月薪饷最高达400贯(一贯为千文),是汉代的10倍,清代的2至6倍。除俸钱外,还有禄米,宋朝大小官员锦衣美食,生活奢华。当时包拯的官阶是龙图阁直学士、尚书省右司郎中,权知开封府,官拜正三品。仅龙图阁直学士一项官职每年就有1656贯的货币收入,还有10匹绫、34匹绢、2匹罗和100两绵的实物收入。当时的一百贯钱大概可以购买一百斤以上的粮食,包大人的工资之多可想而知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中国古代的底层百姓,最盼望的就是“青天大老爷”,也就是既能帮百姓办事,又能维持清廉的好官,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北宋仁宗年间的包拯了。包拯在民间又被称为“包青天”,青天大老爷这个称号,极有可能就是因他而来。

包拯为官数十载,从小小的知县一路做到开封府尹,从来没有收受过一次贿赂。尤其是在端州任上,按照以前的惯例,每任知州离任之时,必然会带走几块端砚,然而包拯却没拿一块。

他是个文臣,北宋又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端砚更是上流社会备受推崇的珍宝,按理说,包拯肯定也会对它感兴趣的。再者,端州知州带走几块端砚,在当时人看来是理所当然之事,根本不会有人觉得这是贪污,然而即便如此,包拯还是一块不拿,可见清廉之甚。

包拯为什么能如此清廉,难道他真地对财富一点也不向往吗?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这是小概率事件,在一个私有制占主导的社会,要让一个人对财富提不起半点兴趣,那得有极高的道德约束力才行。

当然,我们不排除包拯确实是这样的人,但他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绝对廉洁,恐怕也绝不仅仅是因为人品高尚。

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包拯也是人,他也有自己的家庭要养活(史载包拯至少二子二女),如果当官的收入不能满足他养家的需求,很难想象他会严守雷池数十年,就算他愿意,家人恐怕也会不满。

明初三品高官穷到要靠卖女儿来筹集回家的路费,最终被朱元璋处以宫刑

明洪武年间,有一个叫曾秉正的三品官员,由于回老家的路费不够,竟然不得不把自己年仅四岁的女儿卖掉来筹集路费。

这件事后来被曝光,朱元璋知道后,勃然大怒,再加上曾秉正又犯有其他事,最终被朱元璋下令处以宫刑,享受了一回太史公的待遇。

曾秉正堂堂三品大员,居然穷迫至此,可见明初官员俸禄之低。要说起来,这个叫曾秉正的三品高官,必然是一个清官,否则以他的地位,随便捞一点,又何至于连回老家的路费都凑不齐?

包拯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廉洁,与北宋“高薪养廉”的制度不无关系

曾秉正不幸生在了明初,倘若他穿越回北宋,就不至于沦落到卖女儿的境地了,甚至还能过得非常富足,因为北宋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官员待遇最高的一个朝代。

北宋的领土虽然不及汉唐明清,但是经济却远在四朝之上,就连底层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都比其他朝代的所谓盛世要高上许多。

北宋不但经济发达,而且还是个典型“高薪养廉”的朝代,北宋官员的俸禄,也是历朝之最。这种情况要往前追溯,甚至可以追溯到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

从那时候开始,北宋的帝王就有意地用金钱来收买官员,只要他们不造反,钱就有的是,反正以北宋的经济实力,花再多的钱去供养官员,也是养得起的。

北宋官员的高薪,恐怕也是包拯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清廉,并成为古代清官代表的一个重要原因。

巅峰之时,包拯一年当官的俸禄就超过今天的一千万,他真得无需靠贪污受贿敛财

北宋官员的俸禄究竟有多高?其实从包拯身上,就可以一窥究竟。

巅峰时期的包拯,曾当过开封府尹以及龙图阁大学士,以他这样的官位,在当时大概可领1500贯的月薪,不算“年终奖”等额外的收入,巅峰时的包拯,每年保守估计也能收入18000贯钱。

而北宋的一贯钱就相当于一两白银,根据不同的换算标准,北宋的一两白银大概折合现在的人民币1000~1800元之间。

如此算来,包拯的年薪就是合人民币1800万到3240万之间,不仅如此,包拯的这些钱还不需要入税,更不需要交什么“五险一金”,而是纯收入!

除了当官的俸禄,包拯还有朝廷赐予的良田二十顷,光是这个,就足以让他成为地方上的大地主

包拯的年收入,就已经足够令人咋舌了,然而除了固定的年薪之外,他还有许多额外的收入。比如皇帝的日常赏赐,以及门生故吏送的礼等等。

除此以外,包拯还有朝廷赐予的良田二十顷,即两千余亩。在古代,田地就是最好的不动产,包拯光是靠当官所得的这两千余亩良田,就足以让他成为方圆数十里内的大地主了。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也能够对包拯这位大清官的赚钱能力有一定的了解了吧。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靠当官就可以轻松跻身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的富豪之列,当然就不太会冒着风险去搞什么贪污受贿了。

所以说,包拯的清廉,固然与他的品德高尚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北宋的“高新养廉”大有关系。甚至还可以进一步设想,倘若让包拯生在明初,同样做了大官的他,是否还能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廉洁呢?如果是的话,那他的结局一定会很惨,曾秉正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