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农村老话,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和门前不栽竹,这两句农村老话有矛盾吗?

村哥小凡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和门前不栽竹,这两句农村的老话,不是自相矛盾,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一个是喜欢竹子,一个是怕竹子离家太近,影响了自己的生活,下面我详细的说说。

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古代诗人苏东坡曾经写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我也曾经写过一篇散文《绿竹精神赞》在万千的植物中,我钟情于竹,我喜爱竹子。

在农村的老家多竹,阶前,房左、屋右,田头、路边、深山、野谷都有竹,但是如果竹子离农村的家有一定的距离,这样就既可以种竹子,又不影响自己的生活。

二、农村老话门前不栽竹的意思。

竹子在农村种植得非常的广泛,在我农村老家也有竹子,但是离家门都有20米左右,在我们这些地方,农村人都离不开竹子。

竹子因为方便种植,挖一棵竹根,埋在土里面,浇上一点水,在来年的春天,就会生根发芽,长出新的竹子,而且竹子生长力非常的旺盛,竹子在农村用来编织篮子,编织簸箕等这些日常的生活用品,如果竹子很多,还可以出售,卖一颗好一点的竹子能卖到5元左右,也是一笔不少的收入。

农村老话说的,门前不栽竹,是说竹子不要紧紧的栽在大门前,是因为竹根生长能力很强,容易破坏到你的房子,还有竹子长茂盛以后,容易遮挡你的光线,让房子造成阴森的感觉,竹子里面还会藏蛇,老鼠等这些小动物,让你产生害怕的感觉,影响你的生活。

三、把竹子栽得离开家门远一点就行。

农村人都是有经验的,栽竹子不会紧紧的挨着自己的家门,都会离着家门10至20米的距离,这就是最关键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和门前不栽竹,这不是相互矛盾,是要让竹子离家门10~20米的距离,这样既可以观赏竹子,又解决了门前不栽竹的问题,所以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要让竹子远离家门10~20米的距离就行。

总结

其实在农村,栽种竹子多数是用竹子编织蔑货,用竹子卖钱,对竹子的观赏仅仅只是一个方面,你认为呢。


以文温暖三农


鄙人地处山寒水瘦的塞北,根本就看不到一丛竹影;但也许从小就受到书画的影响吧,我一直对绿竹十分心仪。

有幸到河北,去拜谒扁鹊庙,忽见院中有一小片竹林,我大感惊喜!围着这片绿荫,我转悠了老半天,却不知用什么名言佳句来礼赞她!所能想到的,全是前人的牙慧。。。实在惭愧!

因为爱竹,我甚至有一种可笑的想法:希望气候变暖,让塞北变成江南——果如是,我就遍植绿竹,也不管什么门前房后,绝不留一尺闲地;然后在门楣上草书:潇湘馆。让我也体验一下黛玉悲秋的感觉。


乒乓球804


农村老话,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和门前不栽竹,这两句农村老话有矛盾吗?

我们生活在农村里确实也听过一些老话,但是我们也会发现,甚至有的老话是自相矛盾的。比如俗语说好马不吃回头草,俗语又说浪子回头金不换。那么就不可避免要做一个选择了。宁可食无肉,不了居无竹和门前不栽竹这两句俗语就是这样的,那么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一起。它的意思是宁肯不吃肉,居住的地方也要有竹子做伴。这句话的来源于苏轼《于潜僧绿筠轩》,苏轼很喜欢竹子,不仅因为它是岁寒四君子,象征着美好的品质,还因为它把竹子当成了朋友,对居住的环境的高要求,竹代表着超凡脱俗,清新高雅。


门前不栽竹这个意思也很好理解,就是在大门前或者房屋前不栽竹子。这其实考虑到了它的现实居住环境的问题。如果门前栽了竹子,因为竹子比较高大,一年四季常青,肯定会遮挡太阳光照,导致了室内光照比较少,湿气自然就比较重了。其次竹子如果稠密了,可能会招引蛇鼠之类的东西,会影响居住人员的安全。因此是充分考虑了现实安全因素的。

当然抛开这些俗语不说,我们如果想要美化环境,那么选择栽竹子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因为它可以一年常绿,带来美的享受。如果你心情不好,看到这些竹子,自然就会帮助你调节自己的情绪如果不栽竹子,出于安全考虑,也是合适的,还有其它的一些树种可以选择,一些果树就是不错的选择,像桃树,桔子树,柿树等等,不仅可以在花期欣赏,果实期也可以有一份收获,一举双得。



以上就是我对这两句老话的理解,纯属个人观点,如果你有不同的想法,欢迎大家留言分享,我是小李,想了解更多的农业种植知识,欢迎关注我小李带你走进农村生活,体验种植乐趣。


小李说农事


农村有句老话说门前不能栽竹子,这句话我们大家都知道,而且农村里也很少有人在门口种竹子,但是宋代诗人苏轼却说宁愿每天不吃肉,也要在居住的地方有竹子,这两句话是不是有矛盾呢?该怎么看待这两句话所说?



其实这两句话的意思完全不矛盾,用我们画画或者写诗的角度来说,苏轼所说的是写意,而咱们农村老话却是写实。

咱们农村老话所说“门前不栽竹”,这完全是从生活实际体验出发的。种植过竹子的人都知道,竹子发展是非常快的,几年时间就可以扩张到无法控制的状态。


而且竹子又是落叶的,所以竹林里的腐叶非常容易滋生蚊虫鼠蚁,在我们居住的门前有一个这样的环境,确实不利于我们的生活。这才有了门前不能栽竹子的说法。


而对于古人或者文人雅士来说,竹代表的只是一种高风亮节的为人风格,意思只是为了说明宁愿不要每天的锦衣玉食,也得保持一个人该有的君子般气节,所以这完全就是“写意”的手法。

古人眼里的竹,已经完全上升到了代表一个人为人风格的高度,对竹的喜好已经到了完全偏执的程度,这是咱们农民没办法比较的,那些文人雅士们,在竹林前焚香抚琴,可以让小厮们把竹叶一片片的捡起来,甚至挖个坑好好的埋起来。

所以说,这两句话的意思完全不矛盾,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意境要求,这也就导致了完全不同的说法,更何况老话所说也只是说门前才不能种植竹子,房子的左右和后面不也是一样可以种么?只要不影响我们正常的生活环境,都是可以的。



我房子后面就全部是竹子,觉得还好,大家认为呢?(图片来自网络)


农民也优雅


没有矛盾啊!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讲的是生活的情调,“门前不栽竹”说的是经验。


大家知道,竹子生长迅速,是世界上长得最快的植物。它通常通过地下匍匐的根茎成片生长,也可以通过开花结籽繁衍。栽下几棵竹子,三五年功夫,就可成林。


不是有那句话吗?“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本人小时候经常和一帮子小孩傍晚放学后,带着弹弓到庄后的竹林里面打鸟,碰巧打下一只老斑鸠来,还能过一下馋瘾。但晚上是万万不敢到竹林里面去的。晚上竹林是野生动物的天下,像蛇、黄鼠狼、蟾涂,等等。还有,晚上竹林里风大,竹叶子刮得哗啦哗啦的,瘆人。



就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人们不在门前栽竹子,要栽,也是在屋后头。


一株吊兰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并非农村老话,而是宋代文豪苏轼的话。

至于【门前不栽竹】,则一般只限定毛竹。

苏东坡的文人情怀,很多人都能理解,且不多说。单说说【门前不栽竹】这回事。

其实门前可以栽竹子,但是不能栽毛竹。这主要是由于毛竹的生长特性所导致的。

很多人可能看过一篇鸡汤文,叙述毛竹生长的特性,至于带来启示什么的,那倒不用说。

毛竹初时长得太慢,几年里也长不了多高。而农村是把门前树作为一个【标的物】的,生长太慢,也就失去了【标的物】的价值。

毛竹之后会疯长,可不仅是表面上,它的根系非常非常发达,而且它是以地下茎无性繁殖的。所以你问南方地区的居民,他们会告诉你彻底消灭竹子有多么难。

农村一般都有个小院落,院子里种些瓜果蔬菜等等。毛竹过度发达的根系会把整座院落的地下都覆盖住,它虽然能得到它所需要的水分和养料,但是院子里的瓜果蔬菜就要受很大的影响。仅仅从经济价值论,门前一棵毛竹,就足以对院子里瓜果蔬菜的收成造成不良影响。

毛竹这样的竹子,寿命也不是很长,短则十几年,长则几十年,但也仅此而已。而且,逢旱、涝、虫则开花,开花之后就会死掉。说句不好听的,你养条土狗都兴许比毛竹活的时间长。这样的生长特点,寓意太不吉利,所以也就没人在门前栽毛竹。

不过,其他竹类倒可以栽。比如孝竹、淡竹、湘妃竹、观音翠、金镶玉、黄鸡……这些竹子不仅生长周期长,非常经活,寓意美好,而且又有多种利用价值,景观又漂亮,反而很受百姓欢迎。时至今日,许多江南农村居民家门前还都有栽种。


纯钧LHGR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不是农村老话,而是诗人苏东坡所写,全诗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当然后半句“门前不栽竹”确实是老农民所说的,是为咱们后辈农民种树、栽竹提供一定的指导,避免出现某些忌讳,由此影响到老农民口中的风水。那么这两句话是否矛盾呢?您且接着往下看。

这两句话并不矛盾

其实这两句话并不矛盾,门前不栽竹可以在别的地方栽培竹子。我给您举个实例,咱们家猪圈后面就栽培有一片竹子,这个竹子处于家门的南方,没有在家门前面。于此您应该知道为什么说这两句并不矛盾了。现在不少的农民地区都有着栽培竹子的习惯,毕竟这个竹子的作用还是很大的,下面咱们借这个题目来说说竹子的用途。

农村栽培竹子的用处

首先我想问问大家知不知道撮箕、背篓等农村特有物品,这些物品可是咱们农民从事农业农事生产的好帮手,也是咱们农民日常生活所必不可少的助手。就拿背篓来说,在我们山区农村交通还不是很方便,每回农作物收获后都得用背篓背回家里,才能算是真正的收获完成。这些撮箕、背篓就是用竹子制成的,当自家有竹子时,就只需要请师傅到家里帮助编织就行,可以节约一笔费用。


其次这个竹子还能够产竹笋。竹笋可是农村农民十分喜欢的蔬菜,春天竹笋刚出来的时候和父亲一起扛着锄头去竹园里挖竹笋,挖回来后剥开外壳并洗干净。然后把里面的嫩竹笋切成长条后用开水焯水,再放置在太阳底下晒成竹笋干,把竹笋干密闭后放置在冰箱里保存,这样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了。

最后就是可以做些小玩意。竹子和木头一样,都是可以用来做些手工玩意的,这不前几天闲来无事我就和父亲一起自己做了个秋千来玩。您还别说在这个特殊时期,家里有个竹园用来打发时间还是很不错的。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栽培竹子确实可以提高咱们农民的风俗,但对于咱们农民来说还是得遵循老一辈所留下来的传统,做到自己和家人都满意。最后也希望大家都可以像竹子一样万古长青。


爱茶者九号


问:农村有「门前不栽竹」与「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两种矛盾的说法?哪种才正确呢?

其实关于「居无竹」与「居有竹」的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就能理解其中深意。


点击右上角红色按钮关注「刺楸」,了解农村那些二三事。

农村好些说法往往自相矛盾,但各有各的道理,并非谁对谁错。例如,刺楸就曾听过「鱼不相蒜」与「鱼不放蒜,营养少半」两种做鱼时放与不放蒜的矛盾说法,但后经过分析发现,做鱼汤放蒜会被蒜的辛辣味鱼汤的鲜美而失去鱼汤的本真,而做凉拌鱼、酸菜鱼、蒜爆鱼等菜时放入蒜瓣反而能与鱼腥味相得益彰,毕竟鱼香肉丝就利用了蒜来造出鱼味。言归正传,「门前不栽竹」与「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到底矛盾不?


一、门前不栽竹是从农民的角度来看

门前不栽竹子确实是农村基于长期生活经验而总结出来的一个说法,其实不栽竹子的这个说法不仅局限于门前,房前屋后和房子侧面都不适宜栽竹子。不栽竹子主要有三个原因。

1、竹子不吉利。与庭院不栽谐音「丧」的桑树类似,虽然竹子本是风雅的代表,也无不好的谐音,但竹林每年长出来的竹笋却有不好的寓意。一是尖尖的竹笋类似尖锐的利器,对着门口寓意不吉利;二是立在门口的竹笋又似香烛,会带来不详。这些看似无稽之谈,但在特别讲究的民间就特别在意了。



2、竹子招蚊虫。竹子不都像楠竹那般稀疏地生长,有些竹子为簇生。门前所栽竹子在多年后起势成林,到了夏天会招来许多蚊子、蚜虫之类的蚊虫,给生活带来不便。

3、影响房子安全。竹子生长得快,到了暴风雨多发的季节,栽在门前的竹子常被大风吹弯或吹断,触到屋顶的竹巅随风起舞时像扫帚般在屋顶来回扫动,从而导致瓦片掀落。此外,大量竹叶掉落堆积在屋顶瓦沟而影响排水,导致雨水倒灌不说,屋顶也会因此而长青苔或野草,影响瓦片寿命。

二、不可居无竹是从文人墨客的角度来看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句话出自苏东坡的《於潜僧绿筠轩》,即宁可无肉吃也要让居住的房前屋后有竹子相伴,竹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这里讲的竹子相伴并非考虑到了竹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实用性,而是从生活品味来讲。房前屋后栽上竹子,既装扮了居所,又有兰花般的优雅,代表着高风亮节的气节。



三、两种说法不矛盾

从「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看出竹可以替代肉,但这只是在文人墨客、迁客骚人们的世界中,他们可清贫乐居而不为五斗米折腰,竹子是他们那种高雅气节的代表。然而,竹子再高雅也终不能当饭吃,对于农民而言,竹子如果影响生活就不该栽在房前,即便栽也会栽得离房子远远。


以上就是刺楸就「门前不栽竹」与「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看法,如果觉得回答得挺好的就点个赞,并顺便关注一下吧,谢谢。

刺楸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和“门前不栽竹”的说法其实是不矛盾的。居住之地有竹是风雅,代表气节;门前不栽竹是考虑安全和采光的原因。

居有竹则雅无竹则俗

苏东坡喜欢吃肉,无肉不欢,喜竹则是第二个爱好。苏东坡喜欢竹子可不是拿来啃的,他又不是熊猫;即使竹笋可吃,苏大学士估计也不会下口,爱之物何忍食之。

苏东坡放弃吃肉也要选择有竹的地方居住是因为“无竹令人俗”。

“岁寒三友”老大叫青松、老二叫直竹、老三叫寒梅。

松、竹、梅都象征高洁的品质。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是对逆境的抗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是洁身自好的淡定;“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卓尔不群的骨气。

苏东坡爱竹,是因为竹子有节,若君子胸怀坦荡,举止有礼有节;竹子修直,若君子性格刚直,不趋势而宁折不弯。

胸有成竹不仅是指对竹了若指掌,更是指掺进文人思想里的傲气和生命力,所以苏东坡宁肯流着口水眼巴巴看着红绕肉不肯下口,也要找个有竹的地方居住。

即使墨水染透了一江之水,也要做一朵出污泥而不染的荷,里里外外清白;即使邪风纷起,也要做一棵襟怀若谷坚韧长青的竹,上上下下正直。

苏东坡爱竹,更是爱其品质,居家之处有竹,人自然而直

居家栽竹,不但赏心悦目,更添一份雅致和情操,又是农村以前农具的主要原料。

草屋搭架、晒粮之席、淘菜之篮、装粮之筐等等,与农村生活完全隔离不开;竹还能挡狂风,竹笋可做菜,就连雨后竹林里的蘑菇也可上餐桌,所以以前老人最重的嘱咐就是:娃儿,长大后你要象竹子一样经得风雨和有用。

门前不栽竹乃是为了采光和安全。

以前的农村老房子是草屋,墙是用牛车压过的田泥做成的土砖建成的,所以很容易被破坏,狂风和暴雨都是令人很担心的灾害。

墙体是土砖,雨后潮湿,很容易被植物的根系破坏,在农村屋子周围种植的竹、树因此都隔开一段10米左右的距离。

竹子虽然一身是宝,根系也比较发达,这对土墙是个比较大的隐患,因此农村人除了注意种植距离,还必须清理向屋子靠拢太近的新生竹笋。

草屋比较阴寒,所以为了采光需要,屋前尽量不种竹,因为竹繁盛的枝叶会遮住阳光,一是采光不好,二是为了还要用阳光来干燥被雨水淋湿的墙根。

门前不种竹也就成了农村人潜在的一种危机意识,防范于未然。

农村屋子种竹,显然没有太多古人风雅的意味,而是注重竹子的实用性。

枝繁叶茂竹子可以阻挡狂风对屋子的破坏;用竹子搭屋架,成本低廉,且重量不会对墙体造成太大负担;可以做成各种生活用具,如晒席、菜蓝、箩筐等等;把竹笋摆上餐桌,也是一道度日的菜。

当然竹子还曾是一种补贴家用的经济作物,两个人用肩膀抬着去街上卖,那时是一道让人心酸的风景线——走了十来里路,而卖的钱仅仅够买几包盐和一瓶酱油。

以前的农村人,竹不是文人眼中的风景,而是生活的依靠。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和“门前不栽竹”所以是不矛盾的,前者洋溢着文人的喜爱之情,是正直、谦虚、不屈的表征;后者是农村人对竹可能形成的隐患采取的措施,出于采光的需要和安全的考虑。


西游梦红楼


首先,“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并不是一句老话,而是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诗词,全句内容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由此可见,苏轼对竹子的喜爱程度超过了肉类,同时也借竹子表达了自己高风亮节,超然脱俗的品格。而农村老话“门前不栽竹”主要是从我们普通人的居住感受总结出来的。因此,两者并不矛盾。


我们知道,古人一般根据植物的特性赋予它新的寓意,并由此引发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意境。比如莲藕,我们普通人认为它就是一种植物,一种蔬菜,而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写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既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也表达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再比如苏轼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食无肉充其量只是让人瘦了而已,过后还可以再胖回来;但是如果一个人没有竹子那样清高亮节、坚韧不拔的品性,就会心系于名利,计较得失、趋炎附势、俗态媚骨,失去了做人的正直,那样的话就无药可医了。诗句既赞赏了竹子的高雅,又警示世人不可媚俗的精神境界。

而农村老话“门前不栽竹”更多的是从居住感受和经验来告诫后人的。那为什么门前不能栽竹子呢?原因有这么两个。

第一,影响采光。众所周知,竹子生长的速度比较快,而且长的也特别高,如果门前栽有竹子,那么阳光就难以照进屋子,房间整日都是阴暗的,如果人长期居住在这样的环境中,就很容易生病。即使是现在,人们在农村宅基地盖房或者在城里买房、租房时,房间的采光仍然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万物生长靠太阳,人也一样。正是因为门前栽竹子影响采光,所以就有了“门前不栽竹”这句老话。



第二,担惊受怕。通过前面的讲解,我们知道门前如果栽竹,那么房屋周围就比较阴暗,这样的环境容易招引虫子、青蛙以及蛇类。这对人们的居住安全是非常不利的,尤其是对于怕蛇的人来说,更是容易吓得晚上做噩梦,吃不好睡不好,因为你随时可能会和蛇偶遇。此外,门前一片竹林,会让人感觉非常压抑,甚至压抑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因此农村老话讲到“门前不栽竹”,告诫后人。
大家觉得“门前不栽竹”这句农村老话有没有道理呢?欢迎留言评论哦,感谢大家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