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在《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知道陈洪的为人为什么还重用他?

纳兰明珠12


这就是帝王之术!

一、

陈洪在严党没有倒台之前,在司礼监顶多排二号人物,他前面是吕芳,后面是黄锦。之所以会被嘉靖帝重用,完全用的是他的狠,这一点上,不仅嘉靖帝清楚,吕芳也清楚,陈洪同样清楚。

嘉靖帝的运气确实爆棚,在十二岁时老爹嗝屁,自己接管了兴王府。又过了两年,明武宗突然嗝屁了,由于没有子嗣,众臣向太后请懿旨后,皇冠“咣当”一下砸在了还在王府“玩蛐蛐”的朱厚熜头上。

别看他继承皇位的时候只有十四岁,其心智和手段就已经展露无遗,接到旨意的他刚到北京,就给杨廷和等人来了个下马威,不肯从东华门以太子身份进城:

“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

双方互不让步的情况下,朱厚熜最终从郊外接受群臣建议即位,并从象征帝王身份的大明门进去,在奉天殿即位。

随后便是长达三年多的“大礼议”之争,在《大明王朝1566》剧中,嘉靖帝跟黄锦观看陈洪鞭打百官时,也讲过:

“三十五年前,和朕闹的人比这多多了,朕一个人对付二三百人,有的还是大学士,把他们全杀下去了。”

嘉靖帝专门强调了是一个人对付二三百人,所以,在他的心中,只有自己能做主的事才算是自己的,谁答应的都不算,这一点在后面他骗自己的孙子时也讲过。

二、

毫无疑问,整个追寻权力顶峰的过程中,嘉靖帝是孤独的。而十几年后的壬寅宫变,无疑更加把嘉靖帝往孤独的巅峰推进。

在这个过程中,嘉靖帝一直是冷冰冰的皇权象征,唯一能跟他亲热一下,能知道他也知冷暖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吕芳,一个是黄锦。

而嘉靖帝这种冬天穿单衣,夏天穿长袍的人,冷暖不一定要知,但帝王之术必须拿捏的牢固。在他固有的认知中,没了吕芳和黄锦知冷暖,他热不死也冻不死,但是没了帝王之术,他皇位都不保。

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明白了,他为什么会在吕芳私见徐阶和严嵩后,把他罚去修吉壤。为什么黄锦在替海瑞说话时,被他打入大牢,硬是被陈洪敲断了腿。

所以,跟嘉靖帝讲感情,讲功劳,那就是不自量力,不知轻重!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理解,在嘉靖帝眼中,所有人,不过是他手中的一颗棋子罢了,虽然某一颗他或许很喜欢,但是当老帅被将军时,谁都可以舍弃。

在严党尚未倒台之际,严嵩就是那一把快刀,凡是跟嘉靖帝过不去,首先就得过严嵩这一关。而监督严嵩的便是吕芳,监督吕芳的又是陈洪,陈洪再往下,还藏着个黄锦。

所以,注定这些人不能做朋友,一旦出现和谐的端倪,嘉靖帝必然大怒并予以阻止。

背黑锅的严嵩倒台了,徐阶和吕芳又都是老狐狸,嘉靖帝一下子就暴露在了世人面前,不得已,他必须启用陈洪。为了让陈洪发挥最大的作用,不至于被掣肘,不惜忍痛发配了吕芳。

就这样,陈洪凭借自己的“狠”上了位,也注定了自身命运的悲剧。

三、

陈洪之所以能从数以万计的太监中脱颖而出,凭借的也是那股子狠劲,不然吕芳不会提拔他,嘉靖帝也不会重用他。

而陈洪越狠,得罪的人就越多,越多他就越慌,为了自保,他就需要更大的权力,自然他爬的也就越快,越快得罪的人就越多。这会让他陷入一种死循环,得罪的人只会越来越多,但权力,终有一天会达顶端。

陈洪能做到司礼监掌印太监,必然也不是傻子,他要想掌握权力,“狠”是他的武器,武器可以杀人,当然也会自伤。他何曾不想跟吕芳一样全身而退,不要觉得只有吕芳懂“三思”,陈洪必然也懂,但是“思退”谈何容易,关键是往哪退,谁帮你退?

吕芳之所以能退,是因为严党倒台了,嘉靖帝不再需要他了,是愿意让他退。冯保之所以能退,是因为他有一个好干爹,冒着风险帮他设计了一条退路。可是陈洪,孤家寡人,往哪退,谁让他退,他退了,冯保以后拿谁来练手?

所以,陈洪唯一的办法就是自保,或者把希望压到下一任皇帝身上。

只是他太后知后觉了,所有人都在瞒着他,包括嘉靖帝,直到海瑞上谏之后,直到嘉靖帝病入膏肓了,直到嘉靖帝通过他给裕王送“好雨明月”四个字时,他才恍然大悟。

原来黄锦这小子一直瞒着自己给嘉靖帝吃药,原来嘉靖帝并没有修炼成仙体,原来嘉靖帝想要传位了,原来自己已经无路可退:

“走了个吕芳,来了个人又想学吕芳,陈洪,你这点德行要学吕芳,连影都没有!”

四、

仿佛一下子被扒光在了众人面前,陈洪的心里面只剩下了悲凉,和不甘。

前面我们也讲过,这次海瑞上疏,嘉靖帝并不想杀他,他也不想末了了,还留下个骂名。不杀海瑞,就得放海瑞,但是由谁来提出放海瑞呢?

没有,一个人都没有,每个人都喊着海瑞辱骂君父,是大不敬,但是杀不杀,不说话,放不放,也不说话。这一点上,徐阶这个老狐狸,不知道比高拱、张居正、赵贞吉高了多少,他不表态,就只剩下裕王能表态。

其实嘉靖帝需要的是一个台阶,一个放海瑞的台阶,陈洪第一次去见裕王,裕王就说了:

“作为列祖列宗的子孙,我若能继承大统,必重用此人!”

杨角风可以明确的告诉各位,嘉靖帝等的就是裕王这句话,只是不幸,这句话被陈洪隐瞒了。

等到陈洪第二次去见裕王,并传达了嘉靖帝想杀海瑞的意思之后,裕王等人选择了明哲保身,给海瑞判了秋后处决,陈洪以为嘉靖帝很满意,其实不然:

“你何不干脆说好人都让你们去做,恶人让朕来做!”

很多人不理解嘉靖帝为什么会冒出这么一句,现在估计懂了吧,判了海瑞秋后处决,就等于把这个皮球再次踢给了嘉靖帝,到时候他是勾决呢,还是不勾决?

五、

而陈洪,却暴露了马脚,不要以为锦衣卫归他管,就没人监视他了,嘉靖帝的眼线遍布全国,裕王府发生的一切,他岂会不知?

陈洪选择了做刀,那就只能做一把没有思想的刀,如果刀不受主人控制了,那还算是刀吗?

这把刀得罪了太多的人,司礼监吕芳那一伙人怎么得罪的自不必说,包括杨金水、黄锦、芸娘等;当初奉旨去裕王府带冯保去朝天观,算是彻底得罪了裕王妃、冯保、世子,尤其世子,咬着牙要杀他;奉旨去锦衣卫“除草”,彻底得罪了朱七、齐大柱等人,算是把自己的基本盘给毁了;末了又在西苑鞭打百官,一下子把满朝文武全给得罪了……

他也不是后知后觉,代理掌印太监的时候,他就已经向徐阶示好,只不过碰了一鼻子灰罢了,他这点道行,怎么跟徐阶比?

内阁首辅是巴结不上了,他开始往裕王身上凑,从送冯保回去那里开始,一步步步了吕芳后尘。但是要明白,他不是吕芳,他想做好人,两头讨好,但嘉靖帝不同意:

“吕芳临走了心里始终明白,不管多少人叫他老祖宗,他永远是个奴才,你以为你是谁?”

这句话意味深长,其实就是告诉陈洪,做奴才只管完成主子交代的事就行,你能做什么主?

“裕王府李妃才是我朱家的媳妇,她瞒瞒朕倒也罢了,凭你也想做我朱家的媳妇?”

所以,很多时候,嘉靖帝不是被欺瞒,而是自己给自己找了台阶下而已。当初张三丰的“血经”如此,现在的判海瑞有罪的折子同样如此。

嘉靖帝没有得到自己满意的答复,还是下不了台,拿起了朱笔打了一个叉,并对陈洪讲:

“他们不是会猜吗,让他们猜去!”

而陈洪,既然选择了做刀,也就必然有被扔掉的那一天。不仅陈洪,海瑞也是一把刀,一把留给裕王的刀,如果他即位后真的能用好,这对大明朝也是极好的,当然这是后话,这里不表。

陈洪,从他选择上位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会灭亡!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大明王朝1566》,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喜欢就关注吧!


杨角风发作


其他人写的很好

我就不引经据典了

在我看来嘉靖用陈洪就一个原因

那会儿的他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处境

并且已经知道知道很多地方做错了

但是作为皇帝的面子不能丢

认错是不可能认错的

他不需要更多的海瑞来骂他

不需要更多的吕芳来告诉他应该怎么办

他也不关心天下臣民怎么样

他就想继续做他的得道神仙、无为皇帝

所以

他需要一条很听话的狗

而陈洪正是这样一条狗

而且是很凶残的一条狗

嘉靖让他咬人

他不啃下一块肉绝对不松口

这就是我个人认为的嘉靖为什么要用陈洪

不是因为陈洪厉害

只是因为他是嘉靖需要的那条帮他咬人的狗

我是小书,我想把我心中最美的世界分享给你。我觉得我值得你点一下关注,要不你试试?


书海拾贝丶


我很喜欢《大明王朝1566》,剧中嘉靖是很聪明的皇帝,善于把握人心,玩弄权术,同时深知每个大臣的长处与短处,也可以说,知人善用。作为皇帝,嘉靖有很大忍耐力及包容心,同时也杀伐果断。

陈洪、黄锦、杨金水是吕方(吕公公)最得意的三个门生,黄锦忠厚老实,认真负责,知恩图报,善良敦厚,不适合政治谋略;杨金水忠心不二,善于权谋,处理事情心狠手辣,但胜在忠心不二,尚存有悲悯之心。陈洪是三人中的小人,喜欢权力,毫无人性,飞扬跋扈,为了得到权力可以背叛所有人,并痛下杀手。

嘉靖启用陈洪是因为当时严党被废,嘉靖要做很多大臣不同意的事情,比如在国库亏空时期修建宫殿等,他深知朝臣肯定会反对,以往这种棘手事件严嵩可以轻松处理,但现在的徐阶是应付不了的。处理这种局面,必须心狠手辣,也就是说陈洪是嘉靖的一颗死棋,处理这些问题,肯定会得罪所有的朝臣士绅,到处树敌,结果肯定会很惨烈。嘉靖并不喜欢陈洪的为人,却需要用他的能力,需要他去当这个恶人,而黄锦是处理不了这些问题的,嘉靖也不想让他树敌,嘉靖打心眼里是爱护黄锦的,也对黄锦说过,“不要得罪陈洪,你斗不过他,今后能杀陈洪的,大约便是此人(冯保)”。

综上,政治斗争及权谋之术是很残酷的,有时候善良的人明哲保身,很多问题处理不了,就必须得用一些不怕得罪人,品德令人诟病的人才能解决问题。


Shirley西兰花


嘉靖为什么知道陈洪的为人,还要重用陈洪。其中的原因,嘉靖在万寿宫的楼上对黄锦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他用陈洪就是用一个狠字。那个时候黄锦正陪着嘉靖去看万寿宫,陈洪的贴身太监正在找冯保的茬,侮辱鞭打冯保。黄锦为此想去主持一下正义,嘉靖为了保护蠢直的黄锦,劝阻了他。嘉靖是这么告诫黄锦的:

“你斗不过他。往后你不要太直,也不要当面和陈洪顶嘴。”“朕这是为你好。”“今后能杀陈洪的,大约便是此人。”

从这里可以看出两点,一是嘉靖是知道陈洪的为人的,所以才会这样告诫黄锦,不要与陈洪作对;二是嘉靖还提防了陈洪,未来的冯保能够除掉陈洪。

之后,百官以对内阁这两年做的事情非常不满为理由,趁着宫观马上要剪裁竣工,跑到万寿宫前来进谏。徐阶、高拱、赵贞吉等人苦苦劝阻,仍然无效。于是陈洪在没有圣旨的命令下,私自下令殴打了百官。此时的嘉靖终于说出自己重用陈洪的原因:

“朕用陈洪,就用在一个狠字上面。” “要是现在连陈洪都没有,我大明朝立刻就会翻了天。”“朕不得不这样做。 ”“你现在应该明白,朕为什么要吕芳到南京去”“这样的事,吕芳不会干。朕也不想让他干。”

嘉靖当初是用严党来对付那些对自己不利的官员。反过来,嘉靖又用徐阶高拱张居正这些清流来敲打严嵩父子。自己从中用只需用吕芳来维持平衡即可。这便是二十多年的司礼监-严党-清流权力体系。严嵩父子倒台以后,原来的模式被打破,徐阶等人不愿意像严嵩那样替嘉靖得罪百官。这个时候嘉靖便只能用司礼监的人来对付那些不听话的人。

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吕芳非常懂得为人处世,自然明白做这种事情没有退路,所以他是不会愿意做的。不过嘉靖贵为皇帝,若是逼着吕芳去鞭打百官,吕芳还是得做。好在嘉靖这个人还是非常念旧的,还是念及吕芳多年伺候自己的情义,所以他也不愿意吕芳做这种事情。最后,嘉靖把吕芳放到南京去,提拔了陈洪上台。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关于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帝知道陈洪的为人为什么还要重用他,说到底还是帝王的驭人之术。自古帝王没有道德底线,只有政治需要。谦谦君子要用,卑鄙小人同样要用,只要他们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电视机《大明王朝1566》中的陈洪是一个典型的小人,表面上对上司吕芳恭恭敬敬,以干爹相称,背地里小动作不断,巴不得立即取吕芳而代之。对外,则如同疯狗一般,只要嘉靖帝想处置的人,逼置之死地而后快,绝不留情,没有任何转圜的余地。这就是他和吕芳最大的区别,吕芳为人圆滑,对于嘉靖帝一味逢迎,对于文官集团也做人留一线,什么事情都留有转圜的余地。因此,吕芳主持司礼监期间左右逢源,与嘉靖帝和内阁的关系都比较融洽,既起到了牵制文官集团的作用,又起到了皇帝与文官集团之间润滑剂的作用。



嘉靖帝重用陈洪发生在严嵩倒台之后,文官集团失去了“严阁老”的压制,清流们纷纷跳出来“表现”。明朝的清流们虽然干不了什么正事儿,不怕死却是出了名的。他们闹起来,够嘉靖帝好好喝一壶的。吕芳见状,想置身事外,加之嘉靖帝深知吕芳的性格,不会彻底拉下脸来。于是吕芳故意犯错,被嘉靖帝接机解除职务,正式“退休”。那么,谁能处理这些事情呢?黄锦虽然最受嘉靖帝信任,关系也最铁,但是性格过于温和,甚至比吕芳还要温和,自然是不行的。其他人,地位不够,压不住场面。



这时候,陈洪的作用出来了,他可是什么脸都能撕破,什么事都干得出的主儿。于是,嘉靖的换上了陈洪。陈洪不是盖的,上来就是一顿鞭子,打得出头的清流们哭爹喊娘,不老实都不行。接下来,“太子”裕王出场了,慰问受害人、收买人心,让清流们觉得,皇帝还是关心他们的,都是陈洪在作祟。于是乎,嘉靖帝既平息了事端,还没有失去人心。坏人只有一个,那就是陈洪。剧中嘉靖帝自己也说,如果是吕芳,他做不出这样的事情,自己也不愿意吕芳当这个恶人。说到底,陈洪就是嘉靖帝的一枚棋子、一条咬人的把门恶犬而已。



实际上,嘉靖帝从内心来说根本看不上他,至少对他的印象比对吕芳差得多。之所以重用他,用的就是他的恶。只有这样的恶人才能尽快平息事端,同样只有这样的恶人才能留给自己和儿子做好人、收买人心的机会。而这一点,吕芳做不到。同时,嘉靖帝并没有打算长期留着陈洪,仅仅是用一用而已。从剧中嘉靖帝看到冯保后说将来能够收拾陈洪的大概就是此人也能看得出,嘉靖帝已经预见了陈洪的结局,从内心里早已将这条恶犬抛弃了。



史籍中关于陈洪的记载并不多,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的剧情自然也是杜撰的。但是,真实历史上的陈洪大体也就是这么一个恶人,评价并不高。


农民工歪说历史


自古帝王用人就不看什么人品节操,只看对自己有没有用,或者用了这个人是不是利大于弊!嘉靖帝用陈洪就是这样的。

比如历史上有名的陈平,跟自己的嫂子私通,在军队里又敲诈下级士兵的钱财,坏名声传的刘邦阵营里的大将们都知道了,都反对刘邦重用陈平。

可是刘邦还是重用了陈平,因为他知道陈平对自己有用,自己用的是陈平的才干,而不是陈平的品行。

再比如,雍正重用李卫,这个李卫本来不学无术,也没有科举功名,只是花钱捐了个官。但是雍正地就是要用他,用他敢做敢干,李卫的大胆对雍正的改革大有帮助。

再比如,年羹尧和岳钟琪,都不是真的满人,他们两个,一个祖宗是包衣,一个是纯正的汉人。满人都觉得他们靠不住,可是雍正还是让他们在西北带领大军。

特别是年羹尧,飞扬跋扈,桀骜不驯,但是雍正却曾经说过,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交给了年羹尧了这类话。雍正用人,不管你是满人汉人,对他有用的人就会用。

回过头来看陈洪,嘉靖明知道陈洪品行不端,狡诈狠辣,为什么还要用他呢?

陈洪对吕芳落井下石,对杨金水落井下石,这些事嘉靖都看在眼里。但是,他还是要用陈洪。因为陈洪的很辣正是此时他急需的。

嘉靖帝在朝廷里,布置了代表自己的司礼监,在内阁里分化了以严嵩严世藩为首的严党,和以徐阶高拱张居正为首的倒严党,清流党。使朝廷在正常运转的情况下,保持一定的权力平衡。

可是,严党倒台了,平衡打破了,夹在百官和嘉靖之间的内阁成了徐阶这位清流领袖。

这就相当于,百官直接面对皇帝本人了。以前在嘉靖帝前面“遮风挡雨”的严嵩退休了,嘉靖帝失去了对百官的缓冲带。

这时候,必须有人站出来替嘉靖帝遮挡。徐阶是清流领袖,他也没严嵩那么狠,所以内阁是没法替他遮挡了。

只能祭出司礼监了。这是嘉靖帝对百官的最后一道屏障。可是,司礼监的头子吕芳这个人,太和气,不够很辣,成天只想当和事佬。严党和倒严党斗的最激烈的时候,他还私自拿着嘉靖的酒去拉架,要徐阶和严嵩不要再斗了。被嘉靖狠狠地批评了。

所以,吕芳不能再当司礼监的老大了,剩下的几个,黄锦,孟公公,石公公,威信不够,很辣更不够,这时候,只有很辣的陈洪可用了。

嘉靖帝就是需要陈洪的狠。只有狠人,才能给他遮挡百官随后带来的冲击。

就像大礼议时期,嘉靖一口气廷杖140多位官员,杖毙16位,就像严嵩严世藩父子整死沈炼等人,就像冯保杖毙周云逸。

如果看人品用人,黄锦人品好,又忠心,他能挡得住百官对嘉靖的冲击吗?

嘉靖当时一门心思盖新宫殿,百官不断上谏,接着百官先是因为俸禄问题,后来又因为乔迁问题,再后来又因为海瑞的问题,又不断向嘉靖帝发起攻击,发起冲锋。

这已经不是小太监之间的尔虞我诈了,这是明枪暗箭、短兵相接的权力交锋,这些事让黄锦上他行吗?他有二营长的意大利炮吗?

还得是陈洪,他狠,敢毒打百官,敢跟百官对着干,能遮得住,挡得了。这才是嘉靖帝需要的,对嘉靖帝有用的。他就是嘉靖帝此时的意大利炮!

后来,冒出来一个海瑞,比陈洪更狠,连陈洪都降不住了,还得嘉靖帝拖着病,亲自跟海瑞过招。

还是那句话,自古帝王用人就不看什么人品节操,只看对自己有没有用,或者用了这个人是不是利大于弊!


西堤君


其实这归根结底,不过是嘉靖皇帝重塑政治格局并且保护作为自己最真心的老奴吕芳的手段而已。

嘉靖在位40多年,一直秉承政治格局就是文官分派斗,司礼监做裁判代表自己,在重要决策中出力。这时候司礼监吕芳就是嘉靖代言人,他的作用就是传达嘉靖意思。可在严党倒台后,文官集团变铁板一块了,这政治格局就没法玩下去了。

原来的嘉靖朝政治格局就是三角关系而已。

严嵩一党,清流一党,他们二个互相制衡,然后司礼监作为传递皇帝命令的使者出现。

嘉靖政治思想其实和道家很相似,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嘉靖痴迷道教,当然深谙此道,只有一肯定是没得斗的,这个一成为自己对立面,自己说话就不算数了。二同样如此,在势均力敌情况下他们会水火不容,三才是权衡和政治斗争开始。三国争霸就如此这才是帝王术根本。

消灭不是根本目的,制衡才是,可严嵩一党全部雨打风吹去,那么谁可以代替严嵩?这就是嘉靖最要考虑问题。不仅如此,嘉靖还担心自己的老仆人,吕芳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会晚节不保。原因很简单,嘉靖知道自己估计是不行了,老了。虽然每天修仙,他那会不明白自己离死不远?

这个时候他也要给身边人想退路,同样想退路的还有吕芳。

如果说在大明王朝1566中,谁的政治智慧最高,其实吕芳绝对可以排的上号。而吕芳对冯宝说的为官三思就是她智慧的体现,这件事上他也是这样做的。

为官三思:“思危,思变,思退”我们看看吕芳如何做的。

因为思危:才有电视剧中这一段出现。

嘉靖皇帝每次修道都是吕芳伺候,早有水上漂功夫,行走不带动静,可他却在想辞职时候三番四次犯错。

嘉靖修道时,吕芳合炉盖发出“当”一声!

嘉靖道:“这一月你已是第三次扰朕清修。你在害怕什么?”

吕芳低头:“回主子,奴才在主子身边会害怕什么?

然后又意味深长的说:……回主子话,主子不要生气,奴才也老了。”

那么这句话什么意思?请注意那个,奴才也老了。这就是吕芳要表达的意思。陛下你老了啊,我也老了。你什么都不怕你是皇帝,可是我怕啊?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就是吕芳三思中第二思带来的。这第二思就是“思变”。

因为思变:才有吕芳请辞之举。

而变化就是朝局变化,随严嵩倒台,吕芳位置很尴尬。因此吕芳要为自己找退路,而这退路就是未来的皇帝,可这个事情他不能做,他不是裕王人,而是嘉靖的人,按他的想法自己和裕王阵营越走越近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但这事他明白不能做。

原因很简单,吕芳-严嵩-徐阶现在只有二个势力还在,嘉靖怎么可能允许司礼监、内阁和裕王一体无间,拿走全部权力。那么他往哪里放?

也因此他开始对吕芳行动表示猜忌和怀疑,同样受这种待遇的还有首辅徐阶,而嘉靖内心想的肯定是“你们二个跟我悠着点,别一个鼻孔出气。”

不仅如此,他还用行动表达自己态度,那就是提拔徐阶的儿子徐璠接替严世蕃任工部侍郎目的是什么?

不过是告诉徐阶,老严严嵩走了,现在你要代替他的位置,我需要一个“遮风挡雨”的内阁首辅,我给你好处你要听话。同样他也在敲打吕芳,还有储君裕王,你们二个别太亲密无间了。你老子我还在,现在想接班,太早了。这也是他拿掉吕芳在裕王家里的亲信冯保的原因。

面对这样状况,吕芳尴尬啊,他内心是想靠拢裕王,目的不过是给自己找退路,但这个事情她不能做,如果全面迎合徐阶整顿朝局,他就要被打倒,与其如此不如思退。

因为思退:才有陈洪的上位。

面对变化的朝局,吕芳完全无法在不得罪裕王情况下,找到自己退路,唯一办法只有请辞,这就是吕芳思危之后的应对,也是他和嘉靖说自己老了的原因。吕芳退了,嘉靖就尴尬啊,你说你掌控司礼监二十多年,突然撂挑子不干了。嘉靖也郁闷,可是一想,又觉得自己这个奴才聪明。这样的情况下,辞职却是是最好的选择。

可司礼监事情不能没人做,只能选拔新人,于是行事果断,狠辣,又和徐阶还有裕王都没有什么瓜葛的陈洪就成必然选择。

陈洪也是老资格大太监,深得嘉靖宠信,再加上和新生政治势力没瓜葛,做事就有狠劲。那么他代替吕芳做自己的刀就再合适不过了。于是嘉靖就顺理成章的批准了吕芳的请辞要求,最后还深情的对吕芳说:“你走了就在没有一个贴心人了。”

这就是做皇帝的无奈,谁说嘉靖无情,只不过他有他的无奈

他的无奈就是必须保证政治格局的制衡,而这一切制衡的背后,都是他必须掌握最高权力的诉求造成的。但是他又不想自己忠诚的奴才为自己而死。

严嵩是一个,虽被打倒但他还是给严嵩生路,吕芳是一个,他让吕芳退出,避开危险。最后自己在扶持新人,重新构筑帝国三角政治格局,维持至高无上的权力。在这个新格局下,徐阶要代替严嵩作用,陈洪要代替吕芳作用,直到他死之前,这个格局都不能被打破!

那么嘉靖无情吗,不过是政治斗争太残酷而已。


阿斗不傻


在《大明王朝1566》中,处处都提现了嘉靖皇帝的帝王权术,处处提现了嘉靖的用人艺术。就如他最后说过的话“长江水清灌溉了两岸数省的田地,黄河水虽然浊也一样灌溉农田”嘉靖用陈洪,甚至是重用严党也是运用了这个原理。

嘉靖皇帝一生都沉迷于修炼,都沉迷于道法,几十年不上朝,但是整个朝廷还是在井井有条地运作着,这个朝廷运作的井井有条的重要原因就是他会用人。这个朝廷里分为三股力量,一股是以高拱,徐阶和张居正为代表的清流一派,一股是以严嵩严世藩的严党一派,还有一股就是以嘉靖皇帝马首是瞻的司礼监等,这三股力量相互平衡共同运作整个朝廷。而在这个内阁系统中严党和清流总是闹得不可开交,总是想着要弄垮对方,既然是斗的这么严重,嘉靖皇帝这个也是知道的,所以就专门有个机构来平衡,这个机构就是司礼监,他的直接目的就是为皇帝服务,无条件地效忠于嘉靖皇帝,另一个目的就是平衡严党和清流的争斗,作为一个相互制衡的作用。

在严党和清流争斗的时候,这个时候司礼监的大太监是吕芳,吕芳这个人虽然颇有城府,但是却心地善良,在嘉靖身边伺候了几十年,十分懂得嘉靖皇帝的心思,而对于严党和清流的争斗也是在和稀泥,谁也不向着谁,谁也不得罪,一心一意都为皇帝着想,嘉靖这几十年以来也一直把吕芳当做自己最为亲近的人来看待。但是自从郑泌昌和何茂才完蛋之后,这必然会牵扯到严氏父子,嘉靖也知道严党终有倒台的那一天,到严党倒台之后,嘉靖皇帝所要面对的就是清流了,清流这一帮人自视清高,相比严党来说更加不好对付,而能够帮助嘉靖处理这帮清流的是司礼监,但是吕芳这个人太善良,就怕对这些清流没有办法,所以他只能用心狠手辣的陈洪了。

陈洪这个人心里就没那么善良了,并且他盯着吕芳这个职位很久了,早就想取而代之,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就趁着严党将要倒台的时候,吕芳去守陵,嘉靖身边正好缺人,嘉靖也知道这个陈洪是个心狠手辣的人,而这个时候嘉靖需要的正是一个狠角色来帮他对付平衡这帮迂腐的所谓的清流,对他们来说道理是肯定说不过他们的,只能使用武力了。但是黄锦这个人也像吕芳一样心地善良,也没有陈洪有心机,他只能用陈洪,来对付这帮人,陈洪对他们使用武力之后,在过去安抚一下,他们就会对皇帝感激不尽。

而嘉靖也似乎预见了陈洪的未来,皇帝终究也是会生老病死的,他死后肯定是裕王继位的,裕王继位之后陈洪肯定就不会再这样嚣张跋扈了,因为他之前结下了太多的仇,其中一个就是冯保,因为这个冯保是吕芳的人,是吕芳比较信任的人,他将冯保贬到别处干粗活,陈洪的人处处为难,嘉靖皇帝也知道未来置陈洪于死地的人就是这个冯保。

陈洪虽然心狠手辣,但是对嘉靖皇帝来说也算是忠心耿耿,但是嘉靖对陈洪却没有像吕芳那样的感情,吕芳对他来说是一种亲情,而陈洪对他来说只是一条狗。


史飞卿


这就是昏君的智慧。

这部电视剧神在不仅写嘉靖一朝,而且把后朝也给写了。伏笔在于高拱屡次对徐阶出言不逊;裕王府闭门时只有张居正一人能进出,张表示了特殊的态度并不与高拱合作;优先登场的冯保和最后嘉靖表示取代陈洪必为冯保。

(《大明1566》之陈洪)

实际上已经暗示了从嘉靖死到万历时期的发展。

《大明王朝1566》中宦官们的争斗可以说是相当的精彩。自上而下的“祖宗”“干爹”的阶级让人感到封建阶级无处不在。最可爱的形象就是秉笔大太监黄锦了,他没参与设计劣迹事件中,顶多是模模糊糊的去执行,安守本分没什么非分之想。他和陈洪比起来就更显善良。剧中最后,嘉靖告诉黄锦,不要与陈洪斗,灭陈洪者必冯保。事实上,冯保和张居正的确在万历帝期间“精诚合作”,看出嘉靖之眼光。

(《大明1566》三宦官)

陈洪是里面非常可恨的角色,或者说是最可恨的角色,应该说一无是处。但是他却被嘉靖皇帝所器重了。那是因为嘉靖不会用人?

嘉靖是个聪明人,懂得甚至是精通制衡属下的道理。耳目广泛,不听一家所言。他对吕芳最后的冷漠实际上也是为了保全后者。

(剧中嘉靖帝)

所以嘉靖用陈洪就有他的用意。陈洪是嘉靖和群臣之间的缓冲地带。嘉靖想干而不能干的就要陈洪来做。为什么严嵩能掌权那么久,多少也有点这个意味。上梁不正下梁歪,嘉靖也就用用这样的人让他的王朝苟延残喘了。病入膏肓的明朝没有佞臣亡的更快,佞臣对于皇帝个人是好的,但是无疑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和苦难。

陈洪是个十足的白眼狼,自尊心极强,报复心也很强。嘉靖用他来独挡正义之声以维持他所谓的平衡。这个平衡越来越微弱也越来越畸形。这就是昏君的智慧。


泊图泊途


这个就是嘉靖的用人艺术了。

嘉靖皇帝多年不上朝,朝廷运作竟然这么井井有条,这就需要说到他们完善的内阁制度了,在嘉靖朝,这个内阁制度却分为两派,一是以严嵩和严世藩为代表的严党,一是以徐阶,高拱,张居正为代表的清流。严党算是贪官污吏一派,而清流则自诩为两袖清风,一心为国家着想的人。两派自然是斗的不可开交,既然斗的不可开交,自然需要一股平衡力量,那就是司礼监。所以这个时候的司礼监可以算的上是严党和清流之间的和事佬,但是他们是直接听命于皇帝,直接向皇帝服务的。

这个时候的司礼监大太监是吕芳,吕芳这个人在嘉靖跟前伺候了几十年,算是嘉靖身边最为亲近的人,也是对嘉靖最为忠心的人,他心有城府,但是却宅心仁厚,是个比较善良的,和蔼的长者形象。以他为代表的司礼监平衡着严党和清流,才得以使得这个巨大的内阁运作的这样井井有条一丝不紊。

但是自从严党倒台之后,整个内阁就只剩下一帮清流了,没有制约,这帮书呆子还不反了天,而这个时候,吕芳的脾气秉性已经不适合再平衡这个关系了,而内阁仍然需要司礼监来制约平衡,以便这个机构可以平稳运行,这个时候他需要的就不是宅心仁厚的吕芳,而是心狠手辣的陈洪了。

陈洪这个人一直是个很有野心的人,他一直想要打压下吕芳并想取而代之,而嘉靖也是看在眼里的,他这个时候就需要陈洪这样心狠手辣的人来打压那些迂腐的清流了。这些个文官,大多数都是书呆子,死脑筋,一件事都要死磕到底,对他们根本无道理可言,只有动用武力了,就像里面有多位文官上谏皇帝,怎么都不走,这时候陈洪和他的司礼监的人上去就是一鞭子,打的他们嗷嗷的,疼的他们不走也不行了,然后打个巴掌揉三揉,裕王再去安抚一下,他们都激动的感激涕零,皇上的心里还是想着他们的。

这个时候,嘉靖就和同在城楼上的黄锦说了一番话,那个意思就是我重用陈洪就是看中了他的狠,而现在治理朝廷正需要这样的狠人,但是吕芳并不是这样的人,我也不会让他干这样违心的事情,所以我以后用不到吕芳了,就让他去守陵去了。而嘉靖皇帝也似乎预见了陈洪的未来,他的最大的死对头,冯保。他这样心狠手辣,虽说是为了皇帝服务,但是也得罪了很多的人,其中一个就是吕芳的干儿子冯保,嘉靖也和旁边的黄锦说以后能除掉陈洪的大约就是他。

其实陈洪就是嘉靖身边的一条狗而已,能用的时候就用,嘉靖才不会关心他未来的死活,相反,吕芳在嘉靖身边伺候了多年,他不仅仅是皇上的奴才,更是皇上的家人,所以皇上才如此念旧。当看到吕芳向陈洪跪下让他好好照顾皇上的那一刻,嘉靖流了眼泪,就看出,嘉靖不仅仅是在利用吕芳,而是把他当做最亲的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