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現在一個三口之家,一個月至少收入多少才算夠用?

藍色的憂傷U3


題主你好!我是潘家老六,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現在個三口之家,關於至少收入多少才算夠用的問題?我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我覺得一個月要收入多少才算夠用沒有明確的答案,為什麼?首先要看你是生活在幾線城市,是否租房,有沒有車貸,房貸以及其他比較大的費用支出,比如小孩的培訓費等。還有每個人的消費觀也不同,有些人喜歡追求品質,什麼都要求品牌,這個就無法預算了,甚至有些人每個月都透支。如果在一線城市,沒有任何貸款的情況下,只是單純生活的話,我認為一個月一個家庭收入6000也夠用,二線城市差不多5000就夠了。三線城市4000。如果有房貸,車貸的話,也是根據每個家庭不同的情況。就拿我的家庭來說,我生活在二線城市,一家5口人,2個兒子,我一個月的具體開銷如下:

一,房貸6000,貸款120萬,還是純公積金貸款,如果商業貸款就多很多,差不多近8000,這是一筆比較大的硬性支出。

二,油錢加停車費,保險費,保養費,一個月1500。

三,生活開銷一個月3000,一天100買菜及一些生活用品都算是比較省的了。

四,孩子上興趣班2000,一個人1000。

五,幼兒園一年9000,一個月750。

六,商業保險一年7000,一個月600。

七,全家衣服,一個月600。

八,其他費用,包括紅白喜事一個月500。這樣總計就是14950,車貸沒有,這都是每個月的硬性支出。所以我的家庭一個至少要收入15000才夠用,這都是最保守的。

一個月收入多少才夠用,其實多賺就多話,少賺就少花一點,錢的話沒有夠不夠用之說,如果身上寬裕了,有存款了肯定就想買房呀,買車呀,孩子上更好的學校,生活品質也會提高一個檔次。如果你沒有其他的支出,一家三口正常一個月有5.6千收入也都夠用了。以上都是我個人分析,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潘家老六


這個按所處地區的消費水平來說吧。


說下我個人的情況。四線小城鎮,一家三口,有房貸無車貸,兩人收入加起來8000到10000。房貸一月2200,小孩上幼兒園,每月1100。(學費、餐費、書本費)水電費物業費油費加起來1200左右。生活費每月大概2500到4500之間。


綜合一下每個月支出7000到9000之間,這是在家人沒有生病的情況。


基本上每個月剩下的很少,偶爾出現狀況還得用信用卡週轉,每年只能算是攢個公積金錢出。因病返貧很正常。支付寶賬單,去年一年4.8萬多點,不算房貸不算學費,還有一部分醫藥費。


生活水準一般,不能大手大腳也不至於事事計較。無房貸的話生活的會好些。


微個博語個聊


夠用,其實是個很扯淡的概念。

我兒子大學期間,每月給他一千塊錢生活費,問他夠用嗎,回答夠用,拮据。

現在兒子畢業了,在一家巨型農牧企業工作,月薪除吃住費稅外到手一萬多,單身汪一枚,月光族。問他夠用嗎,回答夠用,拮据。

……

其實每個人都一樣,無論多少錢都夠用,再少也能生存,再多也會覺得拮据。


盆栽黃楊2


看到大家的回答,臉紅呀,我月入1600,收房租900,在乾點小活掙2000吧,沒車,三口人生活費1000吧,不算物業水電,東北四線城市。


用戶57335430535


談談筆者現在的狀況,座標長沙,一家三口,有房貸無車貸


孩子放老家給父母帶的,主要支出就是奶粉,現在吃的是羊奶粉428元/桶,買五送一,平均是356一桶,一個月4桶左右,大概是1400左右,尿不溼一天大概6片左右,2元/片,一個月是360元,買車子,買玩具一年大概1000左右(推車、小汽車、其他玩具),摺合下來每個月100元左右,衣服的話是換季的話一買就是上千,就算一年四千把,摺合每月是330左右,嬰兒零食都比較貴,一個月算100元把,總的小孩子的費用就是2290元


另外我們小兩口在長沙的費用,房子還沒交房,每個月租房、水電、煤氣1500元,早餐算5塊,兩個人,一個月300元,中餐晚餐算15一個人,一個月是900元,公交卡,每人每月充100元,就是200元,零食這些每個月800左右(包括抽菸、檳榔、零食),偶爾外面吃幾頓,一個月算500元,不算其他買衣服什麼的,一起是2700元


最後是房貸,等額本金,首月是4800元/月,每月遞減十塊,現在是4700左右


總結一下,一共是9690,算上我們買衣服,其他娛樂,每個月一萬出頭的樣子。另外房子還沒裝修,還想存點錢以備不時之需的話,兩個人收入要15000左右


樓盤網



正視本心


我生活的地方在內蒙古包頭市,雖然他是一個三線城市,但是這個城市的物價還是比較高的,所以當一個三口之家想要在包頭生存下去,每個月最低的花銷也得3000左右。

對於一個三口之家而言,有固定的住所還可以,如果選擇租房,那每個月的租房錢也得是400到1500。既然是三口之家,孩子可能是上學或者是兒童。如果是小嬰兒那麼他自己的花銷就會很大,各種尿不溼,奶粉,奶瓶等等。如果是上學的孩子那麼一個月的花銷在300到800之間。因為他們可能有託管或者是興趣班。作為家中的爸爸媽媽雙方都有工作,且收入穩定,那麼支撐一個三口之家綽綽有餘,如果其中的媽媽負責家庭主婦,而只有爸爸一個人工作,那麼可能會比較累一些。不過這都是和你本身的工作以及崗位掛鉤的。平時一天三口人最少的開銷就在100到150之間,如果是一百的話一個月就已經3000了,除非你其他的業餘的事情沒有,如果碰上有人生病,那就另當別論了。



所以,我個人認為,一個三口之家,在包頭生活的話,一個月最低的話費也得3000,如果把我上面說到的都考慮進去,再加上聚餐,養車,購物等等,那就不止3000了,會更多的。


包頭吃喝玩樂攻略


從可支配收入來看,是相當窮啊!三個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才1000多元,別說財務自由了,是幹啥都不自由。

但從家庭總資產來看,根據近期的一份報告:廣發銀行聯合西南財經大學發佈《2018中國城市家庭財富健康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預計,2018年我國城市家庭的戶均總資產規模為161.7萬元,戶均淨資產規模為154.2萬元,戶均可投資資產規模為55.7萬元。”總資產500萬以上已經可以算得上是中上等水平了。如果是在四五線城市,那就更可觀了。

那麼究竟是富人還是窮人呢?

首先,要看是在哪個城市?在一個三、四、五線城市,一套500萬的房子至少也是四室一廳,甚至可以達到別墅級水平,以這樣的居住條件,只有兩種情況,一是祖上留下來的財富;二是早些年掙了些錢趁著房價低置的業。

當然可以考慮把這麼大的房子售出,換成兩套或三套房產,分別租出去,或者換為資產進行投資理財。這樣會增加一份可支配收入,如果三口之家在一箇中小城市每月能獲得1萬左右的可支配收入,生活也是不錯的。中產階級以上的生活也是可以保障的。

如果是一線、二線城市,一套500萬的房子也許僅僅是夠養家餬口的一室兩廳,甚至是一居室。這樣的生活水平再加上三個人每月5000元的可支配收入,生活過得會非常艱難。除非房子變現,但是如果變現又無處可住。處境會十分尷尬。

判斷貧富的標準有很多,我認為從現金流角度評價,不失為一個好的標準。有穩定的現金流入,家庭人均收入處於當地平均水平以上,甚至處於當地人均可支配收入前20%的水平上,才可以說是富有。

比如,就全國來講,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20%)高收入組人均為70640元。按照這個標準,一個三口之家月可支配收入應該達到17660元,才可以算是富裕家庭。擁有市價500萬元的房子,很可能是處於一二線城市。但是唯一住房只是賬面資產,除了滿足居住舒適性需要之外,在其他方面沒有更多價值,使人覺得更幸福。反而只有5000元的月收入,用於一家三口的日常生活,會顯得緊緊巴巴,感覺應該是窮人才對。

— 評論 —


小黃在長樂


我覺得能夠家庭收入能夠達到所在地區的人均GDP,那麼絕對就夠用了。

以三口之家為例,2018中國人均GDP接近1萬美金,那麼3口之家就是3萬美金的收入,這樣算下來就是家庭收入20萬人民幣。如果是一線城市或沿海地區,人均GDP達到2萬美金,那三口之家總收入就是40萬人民幣就活得比較好了。

目前世界上發達國家人均收入約佔人均GDP的50%以上,最多能達70%應該是極限了。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其人均收入約佔人均GDP的40%。

所以中國的人均收入約為4000美金就是2.68萬人民幣,中國三口之家的平均年收入8.04萬人民幣。想要夠用幸福,肯定要超過中國人的平均收入撒。

如果3口之家只有1個人上班,那麼平均月收入就是1.67萬。也就可以說老公收入達到這個數,老婆做全職太太,家庭也沒什麼壓力。可以做到有房有車,一年還能出去旅遊幾次,也可以說就是中國的中產階級。當然這不能脫離所在地區的實際情況的GDP,比如沿海是2萬美金的GDP,那麼年收入就要40萬才算。

脫離地區差異來談收入是不現實的,收入必須和所在地區的發達程度相媲美,通俗講就是地區的人均GDP。


黑水灘河


一、多數家庭永遠覺得錢不夠用。

據筆者觀察,同一個單位,從月入兩萬到月入四千,都缺錢不夠用。為何?都是生怕漲工資自己沒份,生怕自己的績效少。

進一步瞭解發現,都覺得錢不夠的原因在於支付目標不一樣。月入兩萬的不僅市區買房,還在省城買房。月入四千的呢,想在本地買二套房。總之,有了四千就貸款做一萬的事,有了兩萬就貸款做五萬的事。如此,當然都缺錢嘛。

二、踏踏實實幹活是硬道理。

這些年的的確確有一批優秀者抓住了市場脈搏先行富裕。看著他們又是豪車又是豪宅,普通人的心裡難免蠢蠢欲動,以前都踏踏實實幹活的,現在不正常幹活只盯收入,還患上機會主義病、享樂主義病。

有買股票加很高槓杆的,有貸款再放貸的,有工作是副業兼職成主業的,很多上班族都在做微商、做直播、做買賣。他們忽視了投資生意的風險性,沒看清粗放型的投資、經商時代已過去。結果,多數的他們還是原地踏步踏,極少數幸運了,有幾個債臺高築失去了平淡日子的基礎。

發財是一個順其自然的過程,發財也是一步步上臺階的過程。硬擠、急切,發財的概率非常低。全民皆商的時候,踏踏實實幹活最起碼不會債臺高築,硬道理都丟了,當然覺得缺錢。

三、多又多用,少有少用。

筆者還發現,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多數的家庭一邊說錢不夠用,一邊都還在正常生活。真正貧寒的家庭比例並不高。

筆者深入瞭解,發現原因是人有非常強的適應能力。錢多了他就吃好穿好玩好,錢少了他就吃一般穿一般不玩了。真正長期透資自己的人,不多。人都是算計著過日子,多又多用,少有少用。可以這樣說,你把每個家庭的月收入減少三分之一,他一樣能過日子。你想撒,以前大夥那麼窮,不一樣都過來了。

四、最怕家人中年成病秧。

筆者調查過很多貧寒之家,多數根在病。老年成病都正常,就怕中年成病。三口之家就兩個有掙錢能力的大人,其中一個成病秧,治病得花錢,看護得耽誤事少收入,病秧沒收入了還花錢,病秧一病好多年。因病返貧,是普通人最怕的。

綜上,議論收入意義不大,踏踏實實幹活是硬道理,收多少用多少,人心哪有足的。何況議論收入,富裕的不會說,說的又有多少是真呢?這種事,說多了人心更浮躁,本來就夠浮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