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除了轮换注射部位,糖尿病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避免皮下硬结

除了轮换注射部位,糖尿病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避免皮下硬结

说起皮下硬结,那可真叫糖友们头痛,不单单影响外观,重要的是影响胰岛素吸收,导致血糖波动。对于恐针的糖友来说,皮下硬结更是雪上加霜般的存在。

除了轮换注射部位,糖尿病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避免皮下硬结

皮下硬结其实就是皮下脂肪增生的俗称,它的发生主要与与未轮换注射部位、轮换部位范围太小以及重复使用同一针头有关。有数据表明,针头重复使用次数超过5次,硬结发生率将高达60%以上。

除了轮换注射部位,糖尿病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避免皮下硬结

针头使用1次会磨损产生毛刺,使用2次就有明显的毛刺和倒勾,而大部分糖友为了节省耗材,一个针头一天会使用3~4次,连用2~3天。使用2次的针头尚有如此明显的磨损,更何况2次以上的针头呢。再加上平时也不注意轮换注射部位或者轮换部位范围较小,皮下硬结自然会越长越多。

除了轮换注射部位,糖尿病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避免皮下硬结

除了轮换注射部位,糖尿病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避免皮下硬结

1. 加重皮下脂肪增生导致胰岛素吸收延迟或不稳定,引起血糖波动,加快并发症发生;

2. 增加断针风险,加重注射部位痛感;

3. 对糖尿病患者产生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折磨。

除了轮换注射部位,糖尿病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避免皮下硬结

第一,轮换注射部位


除了轮换注射部位,糖尿病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避免皮下硬结

上图是成人胰岛素注射部位,除了腹部,上臂外侧、大腿前外侧、臀部均可注射。

腹部:胰岛素吸收率达到100%,适合注射短效、超短效胰岛素;

上臂外侧:胰岛素吸收率为85%;

大腿外侧:胰岛素吸收率为70%,捏起皮肤注射,适合注射中长效胰岛素;

臀部外上侧:胰岛素吸收率最慢,无需捏皮注射,适合注射中长效胰岛素。

除了轮换注射部位,糖尿病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避免皮下硬结

不同注射部位的轮换,按照早、中、晚,同一天的不同时间,选取不同的部位注射。

同一注射部位内的轮换,以腹部为例,将腹部注射区域以“十字”分为4个等分区域,避开脐周,每周使用一个等分区域并始终按顺时针方向轮换。

第二,改变注射方式

有皮下硬结烦恼的大部分是使用有针注射的患者,并且血糖往往比使用无针注射器的患者控制的差。所以在轮换注射部位的基础上,还可以改变胰岛素注射方式,不仅可以减少有针带来的痛感,还可以避免皮下硬结的发生,这主要得益于独特的注射方式以及药液在皮下吸收的形式。

与传统有针注射相比,无针注射器是基于压力射流原理,将液体药品从注射器前端的微孔推出,药液以3.5厘米的直径弥散在脂肪颗粒间隙内,整个过程对皮下的创伤极小,且药物吸收的面积增大后,吸收速度更快,有效减少了胰岛素被吸收时对皮下的刺激时间。

除了轮换注射部位,糖尿病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避免皮下硬结

有针注射器(左)和无针注射器(右)注射后皮下药液状态示意图

有效避免皮下硬结只是无针注射器的众多优势之一,消除恐针,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才是无针注射器最大的亮点,本期文章 我们详细介绍了三种胰岛素注射器的发展史,在众多学术研究和临床应用的证实中,无针注射器已成为现代胰岛素注射方式的趋势。如果您正在为血糖不能很好的控制而烦恼,欢迎在评论区下方留言或者直接后台私信小编帮您答疑解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