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古樹茶,驚人的後轉化

古樹茶,驚人的後轉化

古樹茶,驚人的後轉化


古樹茶,驚人的後轉化


古樹茶,驚人的後轉化


臺地三年 不如古樹一年

當然這是基於經驗而做出的一種比喻,古樹茶的後轉化速度要比一般茶要快,這是很多茶友都親身體會過的,究其原因,還是古樹茶自身的優勢。

一個“古”字,就代表古茶樹的生長年限長,也因此擁有發達的根系,“樹有多高根就扎多深”,就如人一般,經世越久,見識也就越廣,內涵自然就越深。古樹也如此,樹齡越高,內涵物質的基數也就越大,若將臺地比作,一,那千年也是的茶王樹的內涵基數便是十以上,時間為定數,十的轉化速率當然要遠高於一!

普洱茶用的綿紙 講究透氣性

後轉化指的是後期的自然陳化,而綿紙包裝的透氣性就至關重要,不透氣會在一定程度上隔絕空氣形成密閉的環境。普洱的轉化實質上就是茶葉的內含物質與空氣中的一些物質接觸而發生的變化,隔絕空氣就阻礙了這一過程。

當然綿紙本身的作用就是防潮隔味,保護茶餅不受到其它因素的影響而變質。同樣筍葉也是這個作用,好的筍葉在能很好的保護茶餅的同時,又能在茶餅轉化的同時提供很好的輔助,如在易武有種筍葉會自然散發高香。

古樹茶,驚人的後轉化


紙箱與竹筐 現代與傳統

現在的普洱茶商基本都是採用紙箱裝,因為其防潮效果很好,而且高效便捷,能夠有效提高運輸效率。但最大的不足就是隔絕了茶與空氣的直接接觸。在歷史的傳承中,普洱茶一直都是沿用竹筐裝,當時的馬幫就是用馬馱著竹筐,沿茶馬古道把普洱送進京的。

而竹筐裝一直以來都被認為認為是最適合普洱存放的,它能夠提供最好的自然陳化環境,人茶餅的後期轉化達到最理想的狀態。歷史傳承中是84片裝,後有人改良為42片裝,再就是我們獨創的20片小竹筐裝。

倉儲環境 有了歸宿後的等待

講到普洱的陳化又怎麼離得開倉儲,這就有幾個點必須銘記,乾燥、陰涼、避光、適度通風、無異味、無汙染。茶葉易受潮,所以存茶環境的相對適度要保持在50%-70%之間,溫度不宜超過35度,長期受到光線的直接照射茶餅會變酸,所以要避光。適度通風就是選擇乾爽的時間段通風透氣,別把溼空氣放進來,茶葉的吸附性強,無異味無汙染就必不可少。

存,是時間的沉澱,茶餅到了自己手上便是有了歸宿,我們的等待也是期待,這是天地的恩賜,古樹茶更是前人們留下來的祝福和財富,這就值得我們恭敬的對待。

古樹茶,驚人的後轉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