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艳铭杰是得什么病英年早逝的?为什么?

用户9122468679098


艳铭杰,著名评剧女小生,艳派创始人。生于1933年,幼年常随父亲到戏园看戏受到薰染,渐渐地喜欢上了评剧,十六岁拜著名评剧演员筱荷花为师。1950年后在"共同戏院"得到了张艳云和筱月影的提携,17岁时就声名鹊起。

评剧,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流传于中国北方,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有人认为是中国第二大剧种。2006年评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艳铭杰从1952年到1955年,曾多次与他人合作先后演出了《老妈辞活》《十八里相送》《相思树》《梁祝》等剧目。她的表演风流潇洒,扮相英俊;音域宽音质纯净,嗓音甜脆、高圆明亮,行腔典雅;其身段、表演、唱腔,揉进了著名女小生演员袁凤霞的演唱技巧。特别是在新音乐工作者的帮助下,革新创造了新的板式和唱腔。她的代表剧目有:《梅香》《唐伯虎》《珍珠塔》《人面桃花》等,1953年与花淑兰合作演出《红楼梦》饰演贾宝玉;《茶瓶记》演单宝童;与筱俊亭合作《井台会》扮演小王子;均获东北地区汇演表演奖。1982年秋,沈阳评剧院在北京演出她与爱人王少岩移植的古装喜剧《珍珠塔》,年近五十岁的艳铭杰扮演小生方卿,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艳铭杰长期的全身心地投入表演艺术事业,而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却不太关心,不幸患上了糖尿病,这个病一得就折磨了她四十年。她每当排戏时经常是抱病工作,一次在排演珍珠塔时,因有糖尿病饮食受到控制,而在方卿离开陈府时路遇坏人时的舞蹈动作幅度很大,身体常常坚持不了,于是她就在家里煮几个鸡蛋,继续排演。珍珠塔演出成功了,可她的病情却更加严重了。 文化大革命中艳铭杰也受到冲击,并被下放到一个边远山村去改造,身体受到摧残,她平反后带病重返舞台,立即忘我地投入到演出和排练中去。在排演人面桃花时,正赶上她大病初愈不能下地,只能在床上练写毛笔字,为了能在舞台上双手写字,她起早贪晚地练,毛笔用秃了十几支,因为腿部未全好时上台表演,上台时还有些颠脚,她就借自己的病腿设计出了崔护带醉意上场的行走步来控制自己。在表演上尽量不留缺憾,她的这种作风严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高尚职业情操和忘我工作精神着实让人感动不已。

艳铭杰这位在中国平剧舞台上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一代戏剧大师于1997年不幸病逝,至今已有22年了。虽然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但是我们对平剧大师艳铭杰的怀念却未曾减少,她将永远伴随着我们充满信心的去迎接中国戏剧春天的拂面而来!






老刘


艳铭杰,著名评剧女小生,艳派创始人。原名魏桂兰。1933年生于锦州市郊区,幼年随着父亲在戏班里经常看京剧、评剧、梆子等戏,使她渐渐喜爱上了评剧。她由业余票戏到十六岁拜著名评剧演员筱荷花为师。1950年后在共同戏院得到了张艳云和筱月影的提携,17岁的艳铭杰到哪里红到哪里。

艳铭杰这个艺名是自己起的,从锦州转到沈阳,在沈阳评剧院演小生直到去世,终年六十六岁,因为艳铭杰老师刻苦钻研,对艺术精益求精,对评剧内容有所创新,使评剧小生唱腔有了很大的发展。五三年东北地区观摩演出时她与花淑兰老师合作排演茶瓶计打破了生腔只有简单上下句的传统唱法,她注意表现人物,根据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思想变化逐字逐句地研究,大胆实践,成功地塑单宝童的人物形象,丰富了小生唱腔,得到了东北地区观摩演出的表演奖。一九五八年,在外地演出时看到地方一个越剧团上演梅香。艳老师和花老师多次看到此剧,和领导提出要移植此剧。经过同意,艳老师和王少岩老师对剧中二公子角色进行了认真研究,设计出了二公子的优美唱腔。结果演出相当成功。艳铭杰一心扑在演出上,对自己的身体关心不够,得了糖尿病,这个病一得就是四十年,她每当排戏时经常是抱病工作,一次在排演珍珠塔时,因有糖尿病饮食受到控制,而在方卿离开陈府时路遇坏人时的舞蹈动作幅度很大,身体常常坚持不了,于是她就在家里煮几个鸡蛋,继续排演。珍珠塔演出成功了,可她的糖尿病却严重了。十年动乱,艳老师也受到了冲击,并被下放到新城子一个边远山村去改造,身体受到摧残,平反后,她带病重返舞台,并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演出和排练中去,在排演人面桃花时,正赶上她大病初愈,(她是因为糖尿病引起了腿部蜂窝组织炎左腿做了十几次手术),不能下地,她只能在床上练写毛笔字,为了能在舞台上双手写字,她起早贪晚地练,毛笔用秃了十几支,因为腿部未全好时上台表演,上台时还有些颠脚,她就借自己的病腿设计出了崔护带醉意上场的行走步来控制自己。在表演上尽量不留缺憾。艳铭杰老师对待艺术是严谨的,在人面桃花复排时,当崔护去杜宅门前讨水喝时,老剧中的崔护似一个风流酒鬼,艳老师觉得不妥,她认为尽管崔护喝醉,但他仍懂礼节,于是她去掉老戏中的不足,重新塑了新的崔护形象,使这个人物摆脱了低级趣味的束缚,真正成为了一个光彩照人的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