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1 CBA是否到了該建立自己的“工資帽”的時候了

CBA職業聯賽走過了23個年頭,隨著姚明入選CBA職業聯賽主席,2017-2018賽季CBA聯賽的營業收入和收視率都創出歷史新高,這個賽季出現有爭議的比賽情節裁判也會主動回看,這樣對裁判的質疑聲開始減少了,讓比賽更具有公平性,隨之精彩的比賽增多。國家隊實行紅藍隊,讓更多年輕人有機會得到去國際舞臺展現的機會。季後賽的改制,讓更多隊伍參與總冠軍的爭奪機會。下賽季實行分組制比賽,把季後賽名額繼續增加12席,很多CBA俱樂部球員會得到很好鍛鍊的機會。CBA真的走上了良性發展軌道上來了。

CBA是否到了該建立自己的“工資帽”的時候了

姚明之所以要增加季後賽的名額主要有幾方面的原因也是因為好幾支球隊達到50%的勝利還進不了季後賽的原因之一,強弱球隊差距在縮小,這樣的局面已經出現了幾個賽季了,證明群雄逐鹿的局面產生,沒有一家獨大的局面。季後賽的場次也會增加俱樂部門票和廣告等收益。但是隨之的問題也會產生。下賽季常規賽和季後賽場次增加,外援的薪資和本土球員的薪資漲幅是否大於俱樂部的收益呢。這個問題是需要聯盟和俱樂部好好研究的問題,所以建立CBA的工資帽是一個勢在必行的趨勢。

工資帽在NBA已經實施很多年,是個成熟的案例,對俱樂部和球員都是良性的循環。既能保證俱樂部盈利能力,又能保證球員的穩定收入。CBA已經進入相對成熟階段,但是CBA俱樂部現在絕大部分仍屬於虧損狀態,為什麼還有堅持呢,因為很多俱樂部老闆很在意CBA這個品牌有關係。現在CBA的俱樂部外援薪資佔俱樂部薪資二分之一左右,這也直接導致外援為了薪資刷數據,佔有絕大部分的球權。這樣對本土球員的鍛鍊和積極性是很大挫傷。對CBA的發展也是沒有好處的。CBA下賽季排名最後2名才可以使用亞外名額也進一步證明了姚明想好好鍛鍊本土球員成長的初衷。工作帽的推出也符合CBA發展的趨勢,但是工作帽不能搞一刀切,這樣會極大損傷引進外援質量和比賽精彩程度,進而降低CBA的品牌效應。以下有幾步工作帽試運行模式

CBA是否到了該建立自己的“工資帽”的時候了

第一步 首先建立CBA整體的薪資的透明度和CBA的誠信度。讓本土球員的資料變得更真實,減少球員的陰陽合同,建立球員真實資料庫,對假合同和假球員資料建立懲罰制度。這樣就會對CBA薪資合理化起到奠基性的理由。再者CBA聯盟每年不斷增加對基礎的青少年籃球投資及NBL的投資,讓NBL和CBA的賽程的時間變得合理化。使更多年輕人可以有機會打職業聯賽,從而也會督促CBA和NBL球員的職業性。

第二步 然後對外援薪資進行工作帽的限制,先期外援的薪資控制在俱樂部總薪資的1/3到1/4之間。這樣對外援質量的引進不會俱樂部太大影響,還能使俱樂部更願意把多餘的錢用來培養本土球員及自己梯隊身上。使俱樂部的薪資進入良性循環之中。

第三步 隨著幾個賽季發展,本土球員的成長,可以把外援和本土球員薪資進行整合,把本土球員薪資和外援薪資計入到俱樂部的總薪資,讓有能力的本土球員也可以拿到像外援一樣的薪資,讓外援和本土球員在薪資方面會變得更加合理。這樣讓CBA就會有更好的發展。俱樂部也對培養自己本土球員更有信心。讓外援一統天下的局面也必將成為過去。

希望喜歡文章的讀者給作者點個贊吧,有不意見的讀者也可以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