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4 对教育我们还能说些什么?

前二天看了一个视频,一位中学老师谈教育,他对当今的教育提出了很多疑惑。

他的有些观点我不能苟同,但是他说的教育不是假大空,值得我们深思。

对教育我们还能说些什么?

中国人很喜欢仪式感,喜欢把仪式挂在嘴上。

比如说,过生日,聚一下;搬新家,喝一顿;更不用说结婚、生子、过节这些喜事了,更是需要大吃大喝来庆祝。

这个扯得有点远了,其实,我们的教育,有很多也是挂在嘴上,落不到实处,真正落到地的,也是变了味!

比如说,提倡了N多年的素质教育,在家长们眼里,素质就是钢琴十级、舞蹈十级、绘画十级!

于是,才呀呀学语的孩子,就送进了昂贵的早教班;周末的小学生,不是在兴趣班,就是在去兴趣班的路上。

这催生了各种各样的课外兴趣班,填充了孩子们整个童年。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是中国家长很熟悉的一句话,也是家长们最害怕的一句话。大家都怕一个不随大流,自己的孩子就输了,以后就没有竞争力了。

对教育我们还能说些什么?

我也是这样的家长。

女儿苗苗的童年,我们尝试着让她弹钢琴、练舞蹈、学绘画、习书法,但最后勉强坚持下来的,也一直为她喜爱的,仅有绘画这一项。

学弹电子琴,初衷来自于她奶奶,有一位同事是音乐老师,老人家想近水楼台,让孙女儿先跟老师练练,打打基础。

结果雅马哈电子琴买了,苗苗只跟老师学了二次,便死活不去了。

于是那部电子琴,和她奶奶精心缝制的琴套,现在仍静静的靠在墙角里。

练习舞蹈,是想培养女孩子的形体和气质,结果一年多学下来,因脚部问题不适合练习,也就不了了之了。

学习绘画,源自于她的喜爱,从小学到现在,她除了早期参加学习外,自己还买了一些绘画书籍加以练习,并坚持至今。

所以说,爱好源自于热爱,正因为热爱,所以才会时时挂在心里。而家长强加给她的,总是不会长久,自然而然就被排斥掉了。

对教育我们还能说些什么?

可我要说,素质教育就是让孩子们多学一个爱好吗?

我们现在是太重视文化知识学习,和一些个人兴趣,却忽略了孩子们的心灵教育。

在国外教育中,也有让孩子们到养老院做志愿者,到社区做护工,从一点一滴培养孩子的爱心。

记得我们上中学的时候,每个学校都有农场,学生们每年都有一至二次的大型义务劳动,去体会种粮食、种蔬菜的辛苦,去感受丰收后的喜悦,这就是劳动教育。

但是现在的教育,除了学习之外,孩子们的人文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似乎都脱节了。

试想,社会上只培育出学习的机器,生活的弱智,我们的未来会是什么?

对教育我们还能说些什么?

做为一个人,我一直认为,学习文化知识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还有更多的人生知识需要我们去学习,去钻研、去理解、去实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