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想釣鯉魚?這些你不能不知道

鯉魚又叫“鯉柺子”,在我國的分佈非常廣泛,江河、湖泊、水庫、溝塘,到處都有它的蹤跡,鯉魚也就成為了釣友們常常垂釣的目標魚種。而且鯉魚生性機警,擅長逃竄,進食狡猾,不少釣友征服鯉魚後都很有成就感。

不過,對於剛開始作釣鯉魚的釣友,建議先從瞭解鯉魚的生活習性下手,這樣才能在作釣過程中有較好的收穫。

今天的主要內容是介紹鯉魚的生活習性,然後再分享一些釣鯉技巧。

▼首先了解鯉魚習性

1、屬於底層魚

鯉魚多棲息在水底鬆軟的淤泥和水草豐茂的地方。自然水域中生活的鯉魚喜歡在富含微生物的泥層中覓食,在夏秋季節的早晨和傍晚也常游到岸邊覓食。

2、食性雜,葷素皆吃,以葷為主

受地域影響較大,一般野生鯉魚以葷餌為主,也吃一定的素餌。幼魚期主要吃浮游生物,成魚則以底棲動物為主要食物。小魚、小蝦、紅蟲、俎蟲、螺肉、水蚯蚓以及藻類果實等,都是它的美味佳餚。尤其喜吃紅蚯蚓和薯類,對有香味的甜面餌特別感興趣。隨著氣候和水溫的變化,其攝食口味也會發生某些改變,有時有明顯的選擇性。鯉魚的吻部長而堅,伸縮性強,吃餌常常翻泥打洞,有點像豬拱食,並隨之泛起氣泡。在魚塘抽水乾枯後,可以看到塘底和岸邊那無數的圓形坑窩和孔洞,便是鯉魚所為。隨著氣候和水域的變化,鯉魚的覓食習慣也會發生變化,對外界環境的變化有著良好的適應能力。

想釣鯉魚?這些你不能不知道

3、喜弱光,喜活水

鯉魚喜歡在水色比較暗褐、透明度較低的水域中生活,陰天時比晴天時活躍。特別喜歡在有新水注入的流水口處遊弋和覓食。  

4、機警聰明

鯉魚較其他魚類要聰明機警得多。中鉤後,為了生存,會使出渾身解數與人對抗。如在水底原地不動“打樁”,或躲進障礙物草叢之中等等,一有動靜便立即逃竄,有時甚至能夠製造假象來迷惑漁人。其機警聰明由此可見一斑。

5、生性好動

自然水域中的大型鯉魚生性迅猛,到處遊弋覓食,有逆水而上的習性。在一個地方停留不了多長時間,且愛躍出水面蹦跳。鯉魚雖好動,但較孤僻,不大合群,比較喜歡單獨行動,很少有成群覓食的習慣。

想釣鯉魚?這些你不能不知道

6、攝食量與水溫關係密切

水溫是決定鯉魚食慾的關鍵因素。水溫在20℃~25℃時,鯉魚的食慾最為旺盛,從早至晚不停地攝食,上鉤率最高;水溫低於10℃時,活動量很小,基本上不進食;水溫在2℃以下時,則會躲進深水處越冬,不進行覓食。體內脂肪經過一冬天消耗殆盡,春季一到,便急於攝食高蛋白食物予以補充。

7、繁殖力強

自然水域當中,野生鯉魚的繁殖能力較強,一般二齡魚即可產卵,且產卵數量巨大。鯉魚在產卵季節多不開口進食,而在產卵後則食慾大增,一般在春末夏初,鯉魚的攝食量達到最大,此時是垂釣鯉魚的最佳季節。每年春夏之交、盛夏和初秋,鯉魚攝食量最大,初春和深秋次之。冬季南方仍可釣到鯉魚,在北方則相當困難了。

▼夏季釣鯉技巧

1、釣點和時間的選擇

初夏時節,氣溫不高,鯉魚喜歡在淺水區覓食,釣友全天都可以在淺水作釣。而在炎熱的盛夏,鯉魚會游到深水區避暑,它們一般不會靠近岸邊,只有早晚覓食的時候會出現在岸邊,所以,早上和傍晚是作釣鯉魚的好時機,一般情況下是早上七點以前和傍晚六點以後,夜釣鯉魚要比白天效果好很多。

由於鯉魚的習性,只要一發現動靜就四處逃竄,所以,釣友們應該一人一個釣位作釣。作釣水域選擇狹窄的水域較佳,釣位選擇要找到水域的“鏵尖”、“凸處”、“月牙”處、“鵝頸項”口、崖石峭壁、水底有障礙處,斜坡呈梯形處或者淺灘盡頭。

在江河、水庫等水域釣鯉魚,水深選擇3~4米即可,水色深暗最佳。釣位可以選在水域的凸凹灣汊處,如果作釣水域有斜坡,水深則要選擇2~4米,坡度在45~60度更好,因為這樣的地方魚活動範圍廣,餌料充足。鯉魚也喜歡在陰涼處覓食,將樹木遮住的陰涼處作為釣位也是不錯的選擇,同理,回水沱和涵洞也是作釣的好地方。

想釣鯉魚?這些你不能不知道

2、餌料的使用

鯉魚是雜食性魚類,到了夏季鯉魚的活動量和覓食會明顯增強。但是要是用葷餌明顯沒有用素餌效果會更好。窩料要少用比重輕的粉狀餌料,應選擇比重較大的顆粒狀餌料,如小米、碎玉米粒、麥粒等。但比重較大的顆粒狀餌料不會在水中漂移,很大程度的降低了誘魚效果。此時則應該增加餌料的氣味,通過發酵或加入藥酒的方法使餌料的氣味能迅速在水中擴散,窩餌的用量也應略大於其他季節。釣餌則應使用搓餌,搓鉤要粘,要軟。若是要釣個體較大的鯉魚,則應保證在無魚吃鉤時,鉤上的餌團至少能堅持30分鐘以上不脫落。針對不同的魚情應靈活的採取對應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