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為什麼有人說不能大幅提高糧食價格,從而增加農民收入呢?

加油建業


您好,我是三農領域的優質作者,如果有任何關於三農、農村和農村生活趣事方面的問題,歡迎和我多多交流。

之所以有人說不能夠大幅度提高糧食價格,從而增加農民收入,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對於一些身在農村的朋友應該知道,農村的糧食價格一直沒有到過很高的價格,反而糧食的價格卻跌價跌倒了谷底,令農民心寒,但是這個問題我們要站在兩方面考慮,一方面是農民,另一方面是當下的物價水平。

其二,像是農民,當然對於自家種植的糧食有更高的期盼,因為這是他們辛辛苦苦一年的收穫,所以能夠賣上一個好價格就賣一個好價格,這是農村農民的想法,因為他們都是考慮的自家的糧食能夠賣出去,並且還能夠賣上一個好價格。農民是希望糧食的價格漲高,這樣他們每年的賣糧食的收入也會更加的可觀一些。

最後,如果是糧食的價格一直是處於只高不低的狀態下,當下的物價水平也會隨之變的非常的混亂,像是和糧食一樣的大米、小米等一些人們的日常食用的食物也會隨之提高。

但是國家對於當下農民種地也是有一定的補貼的,農民在得到這份補貼之後保證了糧食的穩定收入,所以按照這個標準也是不能夠將糧食的價格隨意的提高的。

以上是我對於農村這一問題的回答,歡迎評論區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哦~


農村大三妹


農民的低收入,在我看來不是糧價高低的問題,而是農民的收入與其他行業人員的收入不匹配的問題。

我們的數學都是老師教的,就以老師的工資算算賬(老師的工資也只是一般的工資,其他行業在職人員可對照比一比)。

以前稻穀賣9分錢一斤,大米0.139元一斤,教師的工資是50元左右。差不多是每月工資可買400斤左右的大米,一年可買5000斤左右的大米。5000斤左右的大米,在還沒有雜交水稻的年代,農民要種多少畝田呢?平均700斤畝產,畝出米500斤,一位農民要種10畝田。

老師5000斤大米是純收入,農民種10畝田,折5000斤大米,卻要上交公糧、餘糧,還要承擔諸多的建設工程、抗洪抗旱等義務公差,還要購買生產資料,農民種10畝田,最後能收入口袋的有多少?

更何況一位農民哪來的10畝面積,有的地區10位農民都不一定有10畝面積。

現在大米買2.2~2.5元一斤,教師的工資是5000元左右,教師每月可買2000餘斤大米,一年可買25000斤左右大米。

一位農民要收25000個大米,要種多少田呢?往高一點講,每畝產1400斤稻穀,折米1000斤,一位農民要種25畝田才可以收25000斤大米。

教師可以淨買25000斤大米,農民種25畝田,收25000斤大米,卻要投入許多生產資料進去。

糧食漲價了,從0.139元一斤漲到2.2~2.5元一斤但農民卻要從種10畝面積上升到種25畝面積,毛賬才可以和老師持平。

更何況現農民的平均面積,也許20個人才能有25畝。

一個六口之家,加起來的面積不到10畝的地方,應該佔多數,10畝面積能收10000斤大米,也就是說,一個6口的家庭,一年種10畝水稻,除去生產資料開支,風調雨順的話,最多也只能是教師一人的三分之一收入。

9分錢一斤稻穀,0.139元一斤大米的時候,老師一月工資可以買400斤左右的大米。

1.1元錢一斤稻穀,2.2元一斤大米的時侯,老師一月可買2000餘斤大米。

農民田還是那麼多,畝產還是那麼多,但生產資料卻不是那麼多,收入能換來的物資並不是那麼多,開支也不是那麼多。

就如幾年前醫保只要交幾十元,現在卻要交幾百元了。

如果大米漲到6元錢一斤,屆時老師們的工資會是多少呢?農民將要種多少畝水稻才可以和教師們持平呢?更不說他們的其他福利。能有那麼多面積給農民種嗎?

換個角度講,現在70歲以上的老農,一個月的養老金可買40餘斤大米,勉強供一個月的口糧,把糧價提高至6元,這些老人一個月的養老金,20斤大米都買不到了。

農民現在的富裕,並不是因為糧食漲了價就富起來的。農民的富裕是通過種糧以外的途經富起來的。

整個社會分配中,農民想通過糧食高價來致富,可能是很難如願的。

我是一生好人大司馬,稻穀是農作物中的珍品,是每一位生命中始終都離不開的食物。讓我們一同學習和研究水稻種植中碰到的種種問題。也願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一生好人大司馬


我的看法——收回農民手中的土地,將土地集中起來實行人民公社集體化管理,用企業型、規模化生產形式,減少勞動力用工和降低勞動強度,全面推行大型機械化和科學技術現代化生產的水平,發展生產力,降低糧食生產成本,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經濟效益!產量高了,成本低了,農民的勞動報酬及經濟收入也就自然高了!

不在發展生產力、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種植面積、提高單產和總產上做文章,任何的經濟刺激或單靠提高糧食價格的方法,終究解決不了中國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的問題,終究解決不了中國糧食缺口和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不足的問題!也無法解決中國現階段社會老齡化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順林5688


為什麼有人說不能大幅提高糧價,從而增加農民收入呢?對於這個說法,我是不贊同的。因為這種說法,大多是脫離實際的主觀猜測。下面我從幾個方面逐一進行反駁,希望廣大農民朋友和有識之士能給予正確的評判。

一,說糧食漲價別的商品也會跟著漲價。我來問你,你是根據什麼得出這樣的結論呢?我們拿電子產品為例。這些年,房地產價格翻了好幾翻,電視機,洗衣機漲了多少啊?要不是國家財政補貼,估計很多電子企業早就倒閉了。再說現在的汽車,就像糧食一樣,別的商品都漲,唯獨汽車不漲反跌。難道汽車行業沒有上下游企業嗎?難道這些企業的員工不漲工資嗎?


由此可見,並不是說某種商品漲價了,與之相關的商品都必然跟著漲價,反過來也是一樣,某種商品降價了,也並不是所有與之相關的商品必然跟著降價。就像糧食降價了,但是與之關係密切的農藥化肥反而漲了許多。


二,說提高糧價會引發很多社會矛盾。那咱就以豬肉為例吧,近來豬肉價格比一個月前翻了一翻,達到幾十年來最高水平。但是儘管如此,不還是穏穏噹噹,風平浪靜嗎?如果糧食在現有的價格上漲一倍,小麥2.3元一斤,那麼一個普通家庭又能增加多少生活開支呢?如果按每個家庭4口人,每人每月30斤麵粉,就是120斤,現在農村麵粉1.8元,乘以120斤等於216元。也就是說,一個四口之家,小麥價格漲了一倍的話,也只不過每月增加216元的生活開支,一年才區區2600元,還買不著小縣城半個平方的面積。這對大多數人的生活,根本構不成什麼妨礙,只不過一個工人20天的工資而已。至於說有些貧困戶,現在糧價這麼低,他們不也是得靠吃低保嗎?要說有影響,糧價低直接影響了8億農民的收入,這才是大多數。


三,關於糧價,現在糧食價格低迷,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有國際市場的原因,也有國家調控的原因。至於上面那些說法,只不過是各人的看法,並沒有經過科學論證,缺乏事實依據,甚至是聳人聽聞,不必當真。


十里八村眾鄉親


為什麼有人說不能大幅提高糧食價格,從而增加農民收入呢?

對這個問題,很多人都問過,也議論過,更有人提過建議。但是,沒有能夠被採納,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則是糧食價格牽一髮而動全身。

要知道,糧食關係每位居民的切身利益,糧食與農民利益很密切,與城市居民利益也很密切。如果單純地提高糧食價格,或許農民可以增加收入,提高收入水平。但是,城市居民怎麼辦?尤其是中低收入水平階層,很有可能生活水平會出現大幅下降,並引發許多新的社會矛盾。

不僅如此,與糧食有關的工業產品,包括大部分食品,價格也會上漲,最終又傳導到日常生活之中,包括農民自身,也會增加很多負擔。既然與糧食有關的產品漲價了,其他工業產品也可能同步漲價,繼而帶動農民種糧的成本上漲,形成惡性循環。

因此,糧食漲價需要慎重,決不是單邊行動,而是無數邊的行動。簡單地給糧食漲價,必然帶來複雜的矛盾。所以,要想增加農民收入,最重要的還是要在降低生產成本、減輕農民負擔、增加糧食補貼、改善種糧條件等方面入手,使種糧的相對收益增加,而不是通過漲價的絕對收益增加。漲價帶來的絕對收益是不可靠的,是會隨時被農資產品的漲價等吞噬的。

農民和農村問題,尤其是農民收入的增加問題,需要像古人所言“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一樣,在糧食之外做文章,不去做糧食漲價的問題,而做糧食生產和管理的文章,做給農民補貼和減負的文章。這篇文章做好了,農民的收入也就增加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也就會提高,糧食的安全性就會越來越強。


譚浩俊


其實關於現在一提不能大幅度提高糧食價格,有的農民不瞭解真實國情會罵娘,說不給農民一心,特別是身處農民的人提出這個問題,農民會罵他八輩老祖宗。其實你真正懂了裡面的道理,你就完全瞭解這些人對農民的苦心了,他這才是關心農民,為農民過上好日子找出路。靠糧食大幅度漲價,農民會越漲越窮,並不是糧食暴漲價農民就富裕了,農民要想富起來,過上好日子得靠國家的好富民政策才是根本。下面咱就從糧食漲價說說裡面的道理,看農民能不能富起來。

咱就拿現在的一畝小麥來說罷,平均畝產一千斤不少吧,按現在小麥市場價格一塊一一斤,收入一千一百塊錢,不說投資,按小麥現有價格提高一塊錢,農民高興傻了,說這政策不錯你這一畝地收入了二千一百塊錢,下半年的糧食收入作為投資計算,咱農民朋友要是國家不管農民了,你這二千一百塊錢能不能過上幸福生活,在現在高消費的時候,這二千一百塊錢你能買點什麼,咱們農民想想是不是這個理。咱農民要想過上好生活,只有靠國家有個好的全國公民經濟一體分配政策,那才是咱農民過上好日子的根本,仔細想想是不是這個理,所以農民不要盼糧食漲價過好幸福生活,農民過上好的生活,增加農民收入,要靠國家出臺的好富民政策才是過上幸福生活的根本道理,國家只有把農民的收入也納入到國家經濟分配的大蛋糕中,才是農民真正盼望著的好事情。




純正農家蜂蜜


因為牽扯到一個深層次管理的問題了…


手機用戶雁門風正


沒事幹了吧,閒的吧,糧食不該漲錢,就是怕提高生活成本吧,好他媽的自私,因為糧食是必需品,全國大部分是農民,目前種大田的,目前的糧食價格,算上補貼,有幾個不賠錢的?化肥漲錢,播種收割漲錢,種子漲錢,售價一直不漲,種田積極性基本沒有了,種的多陪的多,油鹽醬醋哪個不漲錢,農民種地一年要不是有年輕的外出打工補貼家用,有幾個能有積蓄的?公平來講,糧食應該漲錢,大幅漲錢,讓老農民種地賺到錢,產量再高沒有夠多的播種,也是零,糧食是戰略命脈的,就跟豬肉一樣,你掌握在少數人手裡試試,拿死你,一直強制壓制糧價,種糧的是越來越少,不要給自私找藉口了!


規劃時代


為什麼有人說不能大幅提高糧食價格,從而增加農民收入呢?因為單純提高糧食價格,並不能給農民帶來多少實惠。

我國雖然有18億畝耕地,但農民人均不足3畝,而且分佈很不均勻,自然條件差異也很大。糧食產量已連續續十多年保持穩中有增,增產潛力已經很有限。目前全國農民人均產糧不到一噸,即使價格上漲50%,農民人均增收不過幾百元,戶均增收千餘元,作用並不明顯。



然而,如果糧價真的上漲50%,對國計民生的影響那就大了。在全國大局中,任何一個行業都重要,都需要生存和發展的空間。糧價上漲導致大量企業生產成本上升,必然要提高產品價格,極有可能引發一輪市場漲價潮,農民也是消費者,同樣要品嚐物價上漲的苦果。同時,國外大量糧食進入我國市場,話語權越來越大,將嚴重影響我國糧食安全。


由此可見,大幅提高糧食價格,既不能讓糧食大幅增產,也不能讓農民大幅增收,只會引發一系列負面效應,利少而弊多,實不可取。(文、圖/苗竹子)


苗竹子


我認為不提高糧食價格,就必須把物價降下,特別是牽扯到農業,農民需要的物價都得降下來,再就是國家要向三農大量投入,切實從根本上重視三農,提高大量農業,農民的補貼,調動起廣大農民種地的積極性。這樣才能把三農搞好,農民種地才能有積極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