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她守護家族寶藏25年,拒絕上海5層別墅加600兩黃金,全部捐給國家

從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搶掠,到後來侵華日軍無處不在的掃蕩,我國的近代史除了戰爭的傷痛,還有幾千年文化結晶的不斷流失。在這個文物被劫掠的過程中,有很多搶寶盜寶的齷齪事蹟,當然也有很多有志之士誓死護寶的偉大壯舉。其中就有一位巾幗不讓鬚眉的傳奇女子,她的故事令人肅然起敬。

蘇州曾有四大名門望族,其中潘氏家族興盛於清乾隆時期,百餘年間潘家人才輩出,光金榜題名者就有35人,其中1位狀元,2位探花,從事各級官吏者更是數不勝數。到了咸豐年間潘祖蔭這一代,其累官至工部尚書、軍機大臣,身居高位本該謹小慎微,而他卻冒了一次大風險,為家族帶來兩件重寶。

原來在咸豐十年因“樊燮京控案”,一代名臣左宗棠遭人彈劾性命堪憂,潘祖蔭不願這樣一位國家棟梁白白犧牲,不惜三次冒死上書才讓咸豐皇帝改變主意。左宗棠不忘救命之恩,後來東山再起後,將自己珍藏的一件珍寶大盂鼎贈予潘祖蔭,幾年之後又花費300兩黃金買下另一件大克鼎相贈,從此大克鼎、大盂鼎、毛公鼎這“天下三寶”,潘家獨得其二!

這兩件西周時期的大鼎,每件上面都刻滿了200多字銘文,大盂鼎出土於道光年間,講述的是周康王對大貴族盂的訓誥和賞賜。大克鼎出土於光緒年間,上面有周孝王歌頌祖父和記載田地服飾等內容,都是極為珍貴的歷史資料,所以它們被稱為青銅鼎的王中之王!

而潘家除了這兩件青銅鼎,還有幾代人累積下來的無數書畫、古籍和古董,曾有一次潘祖蔭搬家,這些收藏就裝了整整四艘大船。但潘祖蔭雖家大業大,卻沒有子女,在自己弟弟那過繼過兩個孩子都因病早逝。最後沒辦法在遠房那又過繼來一個兒子叫潘承鏡,這位潘承鏡命也不夠硬,但卻做了一件非常正確的事情。

1923年,潘承鏡娶回了一位知書達理的女子叫丁達於,當時她才年僅18歲。她也出身名門,父親丁春之曾任山西定襄知縣,後來是蘇州最早一批企業家的代表。本來是門當戶對,郎才女貌,誰知道結婚才三個月,潘承鏡就因病撒手人寰,看來潘家註定要衰落在這一代了。

當時潘祖蔭早已過世,他的弟弟潘袓年也接近油盡燈枯,家中已沒有男子繼承龐大家產。無奈之下,兩年後他讓丁達於改姓為潘,臨終之時把這諾大的重擔交給這位弱女子。在當時那種環境下,可想而知她要面對多大的壓力。

潘達於性格堅毅果敢,不輕易退縮,此後她也從家族中過繼過來一對兒女,孤兒寡母從此開始做好守護家產的準備,她知道肯定會有人來覬覦寶藏。剛開始前來“借寶”的人還會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說清末權臣端方,許以重金想強買,後來因端方意外死亡而躲過一劫。

一位美國收藏家為了那兩尊曠世寶鼎,開出上海一套五層別墅加600兩黃金的天價,誰知潘達於不屑一顧,自己本就是大戶人家,何必要拿家族寶藏換金錢。面對各路人士的覬覦和騷擾,潘達於從容應對,但最大的惡人還是來了,那就是日本人。

別人至少還會裝裝樣子來“借”,而日本人則是明目張膽的搶!1937年“八.一三”淞滬戰爭後,日軍多次派飛機來蘇州轟炸。潘達於在逃難前做好準備,她將那兩件大鼎放入木箱,深埋在一個房間的地板方磚下,再將重要的書畫古籍藏在另一個隔房裡。隨後把家裡大部分的金銀首飾拿出來,作為誘餌,就讓日本人搶吧!

果然,日本人攻進蘇州後,由日軍司令松井親自帶一隊人,馬不停蹄的來到潘家。當時幾位看門人受潘家恩惠,在威逼利誘之下,絕口不提寶藏的下落。日本人前後來過七次,將整個潘家大宅全部掃蕩一空,卻始終沒找到藏寶之處。

1951年,上海博物館即將開館成立,這時候他們收到一封信,潘達於在信中表示,自己守護了25年的家族寶藏,兩件國寶大鼎加上數百幅名人書畫,終於可以放心的全都捐給國家了!在重新把二鼎挖出來的那一天,衰敗的潘家大院又開始熱鬧起來,人們在興奮之時,也由衷的感激潘達於先生的勇敢和堅毅。

潘達於是為數不多被尊稱為先生的傳奇女子之一,她的人生經歷了大起大落,卻始終重責任輕名利,曾面對誘惑堅決不動搖。上世紀90年代,潘達於每月僅有50元補貼,國家特地送來10萬元獎勵,結果她依然拒絕。2007年8月,潘達於與世長辭,走完了她102載的傳奇人生。她的名字,被刻在上海博物館的捐贈人姓名牆上,永遠守護著她珍視的大克鼎與大盂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