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書評」賈康:強烈推薦《美國憑什麼》


「書評」賈康:強烈推薦《美國憑什麼》

在全球化國際競爭的時代,一樁為世人矚目的事情,是中國經濟總量在改革開放三十年之後,上升為“世界老二”,而國內有識之士深知,總量排名的這種變化固然值得給予肯定評價,但在建設現代化強國的考量上,總量並不能說明太多問題。2012年我在讀書中印象特別深刻、認為值得向廣大讀者推薦的一本書,是龐忠甲、陳思進合著、聚焦於世界頭號強國的《美國憑什麼》。這本書基於史實、實證考察、現象描述,相當客觀地、條理化地揭示和認知的主題側重於:美國何以強大?

我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曾有機會在美國匹茲堡大學做一年訪問學者,自己有了異域求知的經歷後,寫過一段切身的感受:美國是個自然稟賦豐厚、年輕而鼓勵創新、充滿矛盾又催生夢想的國度。不少地方可遇見的彬彬有禮、親切熱情的志願工作者們(“活雷鋒”們),與不斷報道的殺人越貨、道德淪喪並存;長得過胖、無錢進健身房的窮人,與每個週末都去海濱別墅度假、身材勻稱、曬得色如古銅的富人同在;吵嚷、喧鬧、商業繁榮舉世無雙、刑事犯罪數不勝數的紐約曼哈頓,和寧靜安祥、路不拾遺、充滿田園詩風格的鄉間小鎮,都一道享受著汽車、電視、電話、遊戲機等現代工業文明;大學區內的圖書館、教學樓、音樂廳、計算機房、教堂……巍峨而整潔,處處保養維護一絲不苟,而一英里外破舊的救濟“廚房”門口,正歪歪斜斜靠著一些“無家可歸者”與癮君子;有的大學生,兩三頁的文字寫得語法錯誤百出,而說不定那一天,此公卻著實提出了什麼很有價值的創見;好萊塢的影片、百老匯的歌舞,佳作迭出,活力橫生,或情牽夢縈,或銷魂奪魄,高雅絢麗,儀態萬方,而街頭巷尾,以天生麗質的姑娘們為主角的黃色畫報、色情錄相、幾個美元可買可租……。那時我以一個初到美國的青年人的眼光所感受了目眩神迷的大千美利堅之後,當然會引發自己不少研究中的思索,但其實特別需要的,正是龐、陳二位作者現在寫出的這樣一本陳述客觀、態度冷靜、視野全面、資料豐富、勾畫重點、描述源流的關於美國的書!做了多年研究工作之後,我仍感覺此書給我的啟發幫助很大:作者把不同角度觀察的美國,按照美國“憑什麼強大”的思維脈絡,比較清楚、求實和成系統地聯結起來了(當然此書也有對於美國“進步時代”評價不夠等遺憾,但這是不可求全責備的了)。

是好說好,是壞說壞,應是嚴肅的著者求真務實的態度,但如何準確地判斷和提煉出一國的“好”與“壞”,特別是勾畫其“從何而來”,卻與著者的歷史識見、閱世深度、思考水準有關。龐、陳兩位在多年於美的耳聞眼見和專業文獻的梳理歸納的基礎上,很有深度地從人類文明演進的潮流、線索上去解讀美國,開篇始於作為立國之源、強國之本的“美國精神”—介紹優化傳承歐洲進步文明形成的“大覺醒”、“以宗教熱忱認真投入現實生活”的新教文化、“以人為本”和制約權力、夢想無界、墾拓向上、創新不息的理念,並站在“信仰”的高度,直接點破美國基本倫理層面的強勁而理性的動力機制:利己和利他兩心“聯合運行”調諧狀況的人類靈性與創造力源泉。作者進而具體結合美國的商業與經濟運行,揭示其“自利—利人—利人利己”的“潛在契約”大手筆;結合政治生活勾畫歷史上反腐倡廉的美國曆程;解放黑奴後一直推進到上世紀的“民權法案”乃至廣泛消除種族歧視的《人權法案》;揚長避短有效利用自然地理資源的國際競爭方略;移民不斷形成的旺盛勞動力供給及社會多樣性,雄居全球金融制高點(華爾街為代表)和科技領先、超前創新(硅谷為代表)的美國式成就;兼及教育、文化軟實力、軍事實力和美元霸權等的考察。

作者既客觀公正地說明美國的強大與輝煌其來有自,又毫不客氣地指出“美國精神”原內涵的自我糾錯能力近些年間正一步步趨於變質失效、利益集團以金錢實力介入選舉進而介入政治(形成“公司化政治”)的走偏、美國人觸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已表示了現行經濟模式的不可持續,還有民眾的“信仰危機”也已露端倪。但指出這些問題之後,作者客觀地點評到:幸運的是,仍然擁有科技創新能力的巨大優勢,下一輪革命性重大科技突破的最可能發生地仍是美國,使美國之興利除弊、改弦更張、保持上升姿態,可以有時空機會。作者最後就是這樣把我們引入不確定性的展望與值得掩卷長考的深度思索。

身為中國人,我們知道中國與美國在歷史、文化、自然稟賦等等方面的不同是顯而易見的,但我所特別看重的是,世界民族之林在各自的不同和個性之外,畢竟還有同為人類社會在發展規律層面的共性。梁啟超先生說:“歷史者、敘述人群進化之現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錢鍾書先生也有言:“東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學北學,道術未裂”。我們力求深入瞭解美國、探討其何以強大,就是基於這種尋求和總結人類文明發展規律之心,企望以他山之石,攻中華之玉,求民族之興旺,更遠遠眺望人類之大同。

讀過龐、陳兩位作者此書,我在微博上毫不猶豫地表示過“強烈推薦”,語曰:“人類文明在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後迅速提升,但至當今世界,根抵仍是叢林法則。剛告別百年多屈辱,又至GDP老二,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尚路漫漫其修遠。瞭解美國何以強大,借鑑學習圖強!天佑中華、國泰民安只是願望,中華自強自善,依靠我們每一個人。”這就是濃縮之後我的真心話、讀後感。

賈 康 介 紹

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和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導,中國財政學會顧問,國家發改委PPP專家庫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一帶一路PPP項目開發委員會委員,中關村公共資源競爭性配置促進中心首席經濟學家,北京市、上海市等多地人民政府諮詢委員,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多家高校特聘教授。1995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7年被評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高層次學術帶頭人。曾受多位中央領導同志之邀座談經濟工作(被媒體稱之為“中南海問策”)。擔任2010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財稅體制改革”專題講解人之一。孫冶方經濟學獎、黃達—蒙代爾經濟學獎和中國軟科學大獎獲得者。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曾長期擔任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1988年曾入選亨氏基金項目,到美國匹茲堡大學做訪問學者一年。2013年,主編《新供給:經濟學理論的中國創新》,發起成立“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和“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任首任院長、首任秘書長),2015年-2016年與蘇京春合著出版《新供給經濟學》專著、《供給側改革:新供給簡明讀本》、以及《中國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獲評中國圖書評論學會和央視的“2016年度中國好書”)》,2016年出版的《供給側改革十講》被中組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國家圖書館評為全國精品教材。根據《中國社會科學評估》公佈的2006~2015年我國哲學社會科學6268種學術期刊700餘萬篇文獻的大數據統計分析,賈康先生的發文量(398篇),總被引頻次(4231次)和總下載頻次(204115次)均列第一位,綜合指數3429,遙居第一,是經濟學核心作者中的代表性學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