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5 【扶貧故事】三扶路上真情濃——記合陽縣鳳凰路小學白軍麗老師的扶貧故事

【扶貧故事】三扶路上真情濃——記合陽縣鳳凰路小學白軍麗老師的扶貧故事

“你啥時候去大媽家呀?”老公突然問我。我楞了一下:“哦!怎麼了?”“你不是要去給孩子送新年衣服嗎?我不上班,和你一起去。”“好的,等我聯繫了,咱們再去。”這是2019年1月26日,我和老公的一段對話。

還記得按照縣教育局、學校的統一安排部署,我接到了教育三扶工作的任務。憶起這一年教育三扶工作的點點滴滴,心裡不免酸甜苦辣雜陳。作為教育戰線上的一名教師,我把教育三扶工作看得比自己的事更重要。我總是選擇週末、課餘時間,給孩子輔導、瞭解孩子最近有什麼困惑。還有時家訪回來晚已經華燈初上,萬家燈火,但是,心裡卻暖暖的,也許我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是很多種微不足道的力量加起來就是一股強大的正能量。

【扶贫故事】三扶路上真情浓——记合阳县凤凰路小学白军丽老师的扶贫故事

我幫扶的孩子叫李韓磊,接到學校給我分配的扶貧任務時,第一時與家長取得聯繫,親自登門拜訪,與家長進行交流溝通,瞭解到孩子是一個非常懂事、有禮貌的學生,他的家裡有6口人,爸爸媽媽是聾啞人,姑姑還上大學,奶奶在家照顧他,爺爺在外打工維持一家的各種開銷,為了能讓孩子過上更好的生活,他遠走他鄉,經常在外打工,妻子在家照顧一家。孩子的爸爸媽媽在韓城一個小廠子做靈活,不過好的是可以自理,這讓在外打工的爺爺放心了很多,也讓妻子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照顧孫子。孩子在城裡讀書,所以孩子的奶奶也相應的和很多農村年輕的媽媽一樣,進城,租了房子,管孩子。這樣看,家裡的主要的經濟來源還是要靠爺爺在外打工,因為奶奶要在城裡照顧孩子,所以地裡只能種一些農村人所說的“懶莊稼”,就是玉米、麥之類,好管理,也不用花費太多的時間,正所謂一份耕耘一份收穫,這樣的結果就是他們的收入相應少了很多。回家後我心裡忐忑不安,老公問我怎麼了?我就把了解到的告訴了老公,老公說:“在學校你就要多照顧照顧孩子,在生活中我們盡我們最大的能力去幫助他。”我就開始制定我的幫扶計劃。

我的工作是這樣展開的,首先落實作業輔導,輔導時間我安排在每天下午四點到五點,輔導內容是語文、數學、英語當天所學內容的回顧以及第二天知識的預習,並要求孩子每天堅持課外閱讀30分鐘,其次,我就關注孩子看他在學習用品上缺什麼?我就贈送給孩子一些喜歡看的課外書、本子、筆。再次,就是兩週一次興趣培養,孩子喜歡寫鋼筆字,說到這個興趣培養我還要感謝孩子,就是他也讓我的鋼筆字有所提高。最後,就是扶生活,給孩子增添衣物和一些書籍、筆。2019年除夕節前,我帶著新年禮物——新年衣,來到大媽家,剛上她家那個小坡,大媽就急急地走過來迎我,遠遠地就打招呼:“閨女,這麼冷的天,你咋又來了?快進屋歇歇。”我笑著說:“大媽,您別急,小心腳下,不要把您絆倒了。”大媽拉著我就往家裡走,邊走邊寒暄。我說:“大媽,快過年了,我給孩子送件新衣服?”熱淚盈眶的大娘不停的的道謝!趕緊叫來孩子試衣服!

是的,三扶路走雖然充滿了艱難,但是隻要我想到自己真真切切地被需要著,想到大媽訴說著家裡生活的艱辛,想到……就又讓我生出前行的動力。教育三扶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工程,有幸投身其中,雖苦猶甜。

供稿:鳳凰路小學

審核:嶽採麗

【扶贫故事】三扶路上真情浓——记合阳县凤凰路小学白军丽老师的扶贫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