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最有新年气象的5首古诗,看看古时人们都如何欢度春节?

最有新年气象的5首古诗,看看古时人们都如何欢度春节?

春节马上就要到了,大街小巷、家家户户,贴对联、挂灯笼、摆年花……年味愈来愈浓。春节作为中国最隆重、也最热闹的节日,在古代同样也非常受重视。今天,我们就从古人的5首诗里,看看以前的新年气象都是怎么样的吧!

最有新年气象的5首古诗,看看古时人们都如何欢度春节?

一、凤城新年辞

清 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赏析:过去,按照中国不少地区的传统习俗,在正月里不能动剪刀和刀子,否则不吉利。所以,人们会在春节到来之前忙着把针线活做完。这首诗描写的就是春节前夕,女子们飞针走线为家人和自己赶制新衣服的忙碌情景。

最有新年气象的5首古诗,看看古时人们都如何欢度春节?

新衣服做完以后,她们又争相试穿并化妆打扮,体现了女子爱美的天性。虽然眼下分外忙碌,过了年却能清闲一个月,可以安心玩耍,这从侧面描写了古时女子临近春节时的雀跃心情。

最有新年气象的5首古诗,看看古时人们都如何欢度春节?

清 姚文瀚《岁朝欢庆图》局部

二、《甲午元旦》

清 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赏析:作者孔尚任描写了他的家乡——山东曲阜地区在清代的过年习俗,如熬夜围炉守岁、饮酒消夜、亲友赠予买春钱、放爆竹、换桃符、听乐曲、拜新年等。

最有新年气象的5首古诗,看看古时人们都如何欢度春节?

在科举时代,人们有给科举或官场落选的亲友提供酒食费的习惯,所赠予的钱就叫“买春钱”。当时,原任迁户部广东司员外郎的孔尚任刚被罢官,诗里的“买春钱”应该就是来自亲友的关爱了。

诗人这个时候虽然已经66岁,但仍有一颗赤诚的童心,充满喜乐地享受热闹的新年景象,并没有因为被罢官就愤愤不平或郁郁寡欢。

最有新年气象的5首古诗,看看古时人们都如何欢度春节?

三、《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赏析:这首诗当属大家最熟悉、也最经典的“新年诗”了。诗的大概意思是:伴随着阵阵爆竹声,新年的一年已经到来;在和暖的春风中,人们欢乐地畅饮着屠苏酒,庆祝新年的到来。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大家正忙着把去年的旧桃符取下来,换上新的桃符,到处是一派热闹的过年景象。

最有新年气象的5首古诗,看看古时人们都如何欢度春节?

说到桃符,大家可能不知道,在古代,挂桃符是一种过年必需的仪式,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贴春联,而且这个习俗流传已久。古人认为桃木可以驱邪,早在东汉时期,人们在新年时,会在桃木的板上刻上神的名字或画像,挂在大门两侧,希望以此驱除不好的运气。

最有新年气象的5首古诗,看看古时人们都如何欢度春节?

到了五代时期,演变成在桃木上写一些吉利话;再后来,又有人把吉利话写成了对仗工整的语句,类似于后来的春联。这时,桃符已不只是用来辟邪,还承载了人们对于新年的祝福。到了宋代,挂桃符的习俗最为兴盛,出现了不少关于桃符的诗句。

四、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唐 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最有新年气象的5首古诗,看看古时人们都如何欢度春节?

赏析:这首诗是某年的除夕夜,孟浩然在好友张子容的官邸所作。诗人与张子容是同乡,两家还是世交,两人友情非常深厚。除夕之夜,张子容的官邸灯火辉煌,摆起守岁的筵席,还有歌女唱歌助兴,热闹非凡。大家品尝着新酿的柏叶酒,推杯换盏,叙旧畅谈。

在诗的最后两句,诗人突然画风一转,感怀自己四处漂泊、只能随处行乐,一年一年的时间就这样悄悄溜走了。其实,这也是很多人过年时的真实写照,归家不得,只能在异乡度过

最有新年气象的5首古诗,看看古时人们都如何欢度春节?

清代徐扬《万事如意立轴》

五、《迎春》

清 叶燮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辞旧迎新之际,车辆川流不息、往来的人接踵摩肩的热闹景象。诗人还认为,没有必要大老远地跑到郊外去迎春,春天就在家家户户的庭院里。大概就像我们现在常说的“只要心中有海,哪里都是马尔代夫”。

这首诗写出当时街上和居民家里的过年盛况,以及人们内心的无限春意。寥寥几句便描绘出了古代春节的新春气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