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東部決賽已經打完5場,平均每場分差為18分。兩隊的反差為何這麼大?

風一流涕就淌


北京時間5月24日,波斯頓凱爾特人隊回到主場,迎接與克利夫蘭騎士隊的第5場東部決賽的較量。最終,凱爾特人以96-83戰勝了騎士隊,將系列賽的總比分改寫成3-2。接下來,雙方將前往克利夫蘭進行下一場較量。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5場東部決賽的較量中,分差最小的為9分,而分差最大的一場比賽則達到了30分之多,場均分差更是達到了18分。差距如此懸殊的系列賽,為何雙方還會打得如此焦灼呢?這點令球迷們不能理解。

原因歸根到底,我覺得是兩支球隊缺乏穩定性才造成了這個現象。首先,綠軍的陣容非常年輕,大多也缺乏大賽經驗,這使得他們在客場作戰時很容易受到各種場外因素的干擾,包括球館氛圍,旅途的舟車勞頓等等。

反觀騎士隊,作為聯盟最老的球隊,騎士球員的體力已經很難再跟上強度如此之大的系列賽了。最明顯的就是今天詹姆斯全場比賽出現6次失誤,綠軍全隊才出現8次失誤。我想原因無非就是體力透支造成的失誤增加。

接下來,騎士隊將前往主場作戰,一方面會讓球員得到充分的休息,以備戰即將到來的生死戰。另一方面,綠軍本賽季季後賽的客場戰績為1勝6負,騎士如果能拿下下一場比賽的勝利的話,還是有希望晉級總決賽的。

而綠軍小夥子們也確實要為年輕付出代價,當然也不排除他們頂住壓力拿到勝利,最終淘汰騎士隊晉級總決賽。總而言之,下一場比賽對兩隊來說都至關重要,究竟誰能夠獲得最後的勝利,只能等兩天之後再揭曉了。



騎士隊和凱爾特人G5天王山戰役已經結束,凱爾特人13分戰勝騎士隊,而回顧前面四場比賽,騎士隊和凱爾特人隊你來我往,互相傷害,四場比賽的分差分別是25分、13分、30分、9分,雙方分別在各自的主場總共贏了對手38分和39分,加上G5,凱爾特人隊將領先優勢擴大為51-39(平均分差18分),按照這個局勢,下一場騎士隊很可能會贏會凱爾特人隊12分左右(預測一波)。

為何騎士隊和凱爾特人會出現如此戲劇性的比賽結果呢?(其實西部那邊也一樣)

這裡我從兩隊的特點來分析一下:

先說凱爾特人隊。

凱爾特人隊在少帥的帶領下,在今年季後賽一路過關斬將,殺進東決,主要靠的其實並不是他們的進攻有多強,而是整體的防守實力,就像NBA的一句老話說的“防守贏的總冠軍”,少帥史蒂文斯,應該是目前這四位主教練中把這句話用的最淋漓盡致的人,當然,綠軍的進攻也不弱,屬於遇強則強,遇弱則弱的類型。

防守能取勝,但凱爾特人的命門恰恰也是在防守上,綠軍球員的防守強度跟裁判的尺度其實是有一定聯繫的。

在客場,由於客場裁判某種偏向主隊的關係,凱爾特人的球員往往會受限於客場裁判的針對性尺度判罰而丟失掉防守強度(除了霍福德之外大多數都是年輕人,容易受挫折),細節定成敗,裁判尺度嚴,綠軍球員難以拿捏,適應不了,往往就會打的很糾結(一旦防守出現問題,就很容易大比分輸球,參考G3、G4);

相反,在主場,凱爾特人主場的裁判同樣也是對主隊比較“照顧”,這樣一來,凱爾特人得益於這種“照顧”,球員防守強度回到了平時水準,拿下客隊,就相對比較容易;

當然,以上的說法其實並不是針對誰,只是想突出的是,NBA主場的裁判優勢對於凱爾特人的重要性,這點其實在凱爾特人的主客場勝負對比上,也能看出一二,凱爾特人主場至今還沒有輸過,而客場,就只是贏了一場而已,可見,這種微妙的裁判尺度關係,對於凱爾特人的影響有多大。

說回騎士隊。

凱爾特人取勝靠防守,騎士隊取勝靠詹姆斯和隊友正常發揮。

當詹姆斯低迷的時候,騎士隊想不輸都難;當詹姆斯打出高水平表現的時候,騎士隊想贏其實也不容易,所以,詹姆斯只能決定騎士隊的下限,決定騎士隊上限的是他的隊友。

回顧幾場騎士隊取勝的比賽,詹姆斯的發揮都相當給力,但隊友的輸出更加重要,比如G3,詹姆斯只拿到了27分,但TT、JR、樂福、希爾、科沃爾等人都得分上雙,騎士隊大勝綠軍30分;比如G4,詹姆斯狂砍44分,但助攻數和籃板只有5次和3個,詹姆斯無法幫助隊友太多,但好在隊友們的表現依然穩定,TT、希爾、科沃爾和小南斯成為了X因素,他們三人合力貢獻47分, 讓詹姆斯不再空砍。

從上面的例子不妨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騎士隊能取勝,詹姆斯的表現固然重要(詹姆斯已經是常規操作了),但隊友是決定分差的一環,當隊友低迷時,騎士隊往往會大比分輸球;當隊友正常時,騎士隊又往往會大比分贏球,所以,騎士隊的癥結就是他們自己人的穩定性上,並且有意思的是,在主場,騎士隊的“病情”會得到緩解,好轉,而如果是在客場,騎士隊的“病情”則會加重。

這點其實也跟凱爾特人又有點相似(主場龍,客場蟲),但不同點在於,凱爾特人整體性更強,少帥教球的水平更高,並且凱爾特人可沒有詹姆斯這樣的超巨來護住下限,護住主教練的節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