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二戰時期,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唐朝的長老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原因很多。

第一,實力不濟。

戰爭是兩國國力、軍力的客觀對比。

而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美軍並沒有使用全力對付日本。

羅斯福認為,德國是軸心國的領袖,必須優先對付。

所以美國大體是拿出百分之七十的實力來對付德國,只留下百分之三十(主要是海軍)來對付日本。

即便如此,1943年2月瓜島戰役結束,也就意味著日本徹底失去了太平洋的優勢,戰爭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

就國力來說,日美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

1941年開戰時,美國年產鋼鐵3300萬噸,到二戰後期達到8000萬噸,而日本鋼鐵產量僅580萬噸,頂峰時期也只有700萬噸,相當於美國的零頭。

鋼鐵產量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實力的重要數據,可見日本同美國國力相差多遠。

隨著德國的投降,可以預計美軍會將那百分之七十的軍力也來對付日本。

那麼,日本無論如何也頂不住。

第二,日本遭遇群毆。

除了英美法中等盟國對日本宣戰以外,蘇聯在8月9日也向日本宣戰。

當時蘇德軍力國力都大大強於日本,英國和蘇聯接近,美國則比蘇聯加英國還強。

可以說,英美蘇三國聯手,忽略中法,其實力越是日本的七八倍。

這種情況下,日本無論如何不可能打贏,等於同全世界作戰。

第三,不投降就登陸日本本土。

瓜島戰役以後,美軍基本勢如破竹,一直打到沖繩。而當時沖繩就是日本本土,實際上美國已經佔領了日本的國土。

既然能夠佔領沖繩,也能夠佔領日本三島。

日本不投降,未來美軍很可能大舉登陸。

到時候日本本土就會遭到毀滅性的破壞,到時候還得投降。

第四,不投降也沒有資源繼續作戰。

日本到最後階段,各種資源都已經匱乏。

其中石油資源消耗殆盡,一般認為連超級戰列艦大和號也帶著單程燃料去做自殺攻擊了。

石油是軍事作戰的血液,沒有石油,戰爭機器是無法運作的。

除了石油以外,日本作為一個資源貧乏的小國,什麼資源都缺。

由於缺乏鋁材,一些飛機都用木頭甚至主子製造。

而日本早在30年代就建造了全金屬戰機。


薩沙


日本偷襲了珍珠港,美國本來模稜兩可的態度終於明確。於是和日本在沖繩上演了一場激烈的焦土戰,20多萬沖繩軍民喪生,琉球時代的文化財,全部付之一炬。


隨後美國以沖繩為基地,對日本本土,包括東京,神戶,橫濱等重要城市狂轟濫炸,投下了數十萬噸炸彈和燃燒彈。


然而日本右翼軍國主義分子還想頑抗,他們制定了焦土作戰計劃,甚至幻想著一億總玉碎。終於,隨著兩顆原子彈的爆炸,給日本軍國主義份子以最後的一擊。也炸醒了日本的天皇和人民。


他們終於意識到,不能再如此了。否則日本可能要被炸光光,成為一片焦土,到時候雖有人還沒來記得與美英法中討價還價,自己可能就連小命就沒有了。


所以兩顆原子彈給日本帶來的致命一擊,是加快日本投降的助推器。


當然了,日本在中國,東南亞市場受到的頑抗和反攻,導致日本節節敗退,勝利無望。這是根本原因。戰爭的勝利不可能發生在邪惡一方身上。



北京不冷東京熱


促使日本投降的因素有多種,關健因素有以下幾種:

首先是日本的經濟己處在崩潰的地步。由於美國的封鎖,特別是美國的水雷把日本的商船全部炸燬。導致日本所有軍工企業停產,日本的糧食供應不上,民眾每天只能吃上一頓飯。美國的大轟炸和燃燒彈,幾乎把日本的民生企業全部炸燬和燒光。如果日本不投降老百姓都餓死了。


其次美蘇兩面進攻,由於軸心國德國和意大利被打敗。日本原打算放棄本土遷至我國東北,當日本談判者聽到斯大林告訴他,蘇聯軍隊攻克柏林休整2個月後,迅速出兵東北。這個談判官被驚的目登口呆。日本是萬萬抵擋不過這兩大國家進攻的。

第三,兩顆原子彈的爆炸,加快日本投降步伐。
日本原叫囂“一億玉碎”,但是兩顆原子彈徹底擊碎這個想法。因為日本不知美國有多少原子彈,況且美國還大量宣傳進行恫嚇:“如果不投降,還有第三顆超級炸彈”。其實,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就意味著這場戰爭以失敗告終了。


適情雅趣


日本帝國主義的戰敗投降是歷史的必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各國共同努力的結果。究其原因,其實世界戰爭大趨勢索然,也包括日本國內經濟、政治的壓力都在起作用。

在亞洲戰場,中國頂住了日本侵略者一開始企圖速戰速決的壓力,戰爭進入了持久消耗戰階段。在東南亞同時開闢了印度戰場、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及新加坡等戰場,並計劃進一步向澳大利亞及新西蘭進軍。在廣闊的太平洋上,偷襲珍珠港後同美國進行了數次大規模的海戰對決,並在中途島、塞班島等進行了殘酷的爭奪戰。

在亞洲北部還要提防已經從蘇德戰爭泥潭中抽身的強大的蘇聯紅軍。可以說,德國和意大利戰敗投降後,此時的日本帝國主義已經在和全世界進行舒適決戰了,一個彈丸島國單挑英法美中(蘇聯是在1945年的最後階段才發兵進攻關東軍的),可謂是貪心不足蛇吞象了。這樣做的直接結果就是國內經濟已經完全支撐不起龐大的軍事戰爭消耗,即使當年的日本在軍國主義狂熱分子的操縱下舉國上下都處於一種對戰中和侵略癲狂的狀態,但是工業體系和經濟對戰爭的供給已經是杯水車薪了,整個國家基本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

而隨著日本帝國海軍在太平洋的覆滅,導致美國逐漸佔據了上風,控制科日本的制海權和制空權。此時的美國頻頻飛抵日本本土,對於東京、大阪等政治、工業重鎮進行大轟炸,給日本政府和普通民眾造成了心理上的重創。

1945年進入8月後的戰爭的一系列進展,成為壓垮日本軍國主義政府的最後時刻。1945年8月6日,為了避免採取大量傷亡的登陸戰以及在先蘇聯一步拿下日本本土,美軍在日本廣島投下第一枚原子彈,三天後又在長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彈;1945年8月5日200架戰機從大琉球島及硫磺島基地出發,對東京及其機場與九州進行轟炸;炸彈與子彈齊下,日本又有十二城市受重創;1945年8月8日蘇聯紅軍也根據《雅爾達密約》,隨即發表在對日宣戰,發動八月風暴行動;1945年8月9日零時10分蘇聯百萬軍分四路越過中蘇、中蒙邊境,向駐守東北之關東軍發動全線進攻,此時的日本關東軍兵力僅有70萬人部署在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蘇聯紅軍投入到遠東戰場則多達150萬人,雙方的裝備也相差懸殊,於是蘇聯紅軍在中國東北橫掃日本關東軍,與此同時,中國的抗日戰爭進入大反攻。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結束戰爭。1945年8月21日今井武夫飛抵芷江洽降。


垚鑫淼森焱


二戰時,促使日本投降的因素有很多,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日軍在南海諸島與美軍的戰鬥中,節節敗退,美軍逐漸逼近日本本土,日本國內已經沒有多少兵力,無法抵擋美軍的進攻,特別是美國向日本丟了2顆原子彈,給日本造成了極大的震撼,進一步逼迫日本人無條件投降;

二、1945年8月8日,蘇聯軍隊突然進攻日本關東軍,60萬關東軍不堪一擊,節節敗退,日本無力抵擋蘇軍的進攻;

三、中國軍民在中國戰場的浴血奮戰,拖住了日軍一半陸軍,日軍與中國軍隊戰略相持不下,且由於國內資源日益匱乏,在中國戰場上也越來越不好過,且國內面臨美軍的登陸,可謂腹背受敵,已經沒有勝算可能性了。

總上所述,三個方面是促使日軍投降的關鍵因素。


密探零零發


二戰中日本為什麼投降?他們確實不想投降,但是他們也沒有了其他選項!

戰爭後期,面對盟國的封鎖,其國內資源匱乏,早就沒有條件支撐他們繼續打下去。但是那時的日本人已經瘋了,他們喊出了“一億國民總玉碎”的口號,這意思就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一定要死磕到底!他們甚至考慮哪怕給日本島打沒了,他們也要給天皇送到偽滿洲國,在偽滿洲國繼續戰鬥!這難道不是瘋了?💀



美國鑑於沖繩島戰役付出的巨大犧牲,重新估算了攻佔日本的代價,最後得出結論:代價太大,難以承受。所以8月6日在廣島投下第一枚原子彈,此時的日本人並沒有從瘋狂中走出,他們認為美國只有一枚原子彈,他們認為還有偽滿洲國作為退路……


蘇聯人一直以《蘇日中立條約》為藉口拒絕出兵,當他得知美國在日本投下原子彈之後,知道大勢已定,於8月7日晚9點多召見了駐蘇日本大使,告知:《蘇日中立條約》即刻作廢,蘇聯紅軍明日對日宣戰!大使一看時間,還有兩個多小時,只能匆忙回去通知國內……而後,關東軍也一敗如山倒。

8月9日,美國在日本長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彈。這下日本人心理防線徹底崩潰,原來美國並不是只有一枚原子彈,而蘇聯已對日宣戰,偽滿洲國也已經去不了啦……



8月15日從廣播裡傳來日本天皇的《終戰宣言》……無論你如何總結日本人為何投降,中國人民浴血奮戰,付出的巨大的犧牲都是不能忽視的,勝利的號角里流淌著中華兒女不不畏侵略的怒吼……勝利的旗幟上浸染著中華兒女不畏犧牲的鮮血……


樵漁閒談


打不過了,再打亡國滅種了,為何不投降?

日本為何投降,投降其實是停戰的一種方式,停戰則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雙方勢均力敵,都不想耗下去了,籤協議,停戰。另一種是,雙方實力懸殊,明顯打不贏了,由戰勝國解除武裝,放棄抵抗,這叫投降。而日本就是屬於第二種,而朝鮮戰爭屬於第一種情況。


日本的戰爭之路

從晚清的甲午戰爭開始,日本就一直處於一個瘋狂的階段,吞併了朝鮮,之後發動了日俄戰爭。1931年又發動九一八事變,1937年全面侵華。而1939年,挑釁蘇聯,被狠揍一頓。隨後開始南下東南亞,進而對美國開戰。這個時候開始,日本就走上了覆滅的道路。



盟軍的反攻

其實日本在進攻珍珠港之後,並沒有真正得到什麼好處。反而是美國準備了一下,就開始了反攻的過程。1945年的時候,不管是歐洲戰場還是亞洲戰場,形勢都已經十分明朗了。法西斯國家做的都是無意義的抵抗,


美軍在太平洋上,已經打到了日本本土外圍,可以說這個時候,日本大勢已去了,美軍的轟炸機每天都臨幸一下日本本土,東京都被炸的面目全非了。這個時候,日本仍然堅信自己有抵抗餘地。

盟軍曾經多次催促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讓他們停戰,然而日本人又臭又硬。多次催促未果,美軍很瀟灑的扔了兩顆原子彈在日本本土。這個時候,日本才有投降的打算。


與此同時,蘇聯從西線調集部隊,開赴遠東地區,上百萬的蘇軍南下,幾天收拾掉了關東軍。這就意味著,日本的一條後路被盟軍斷掉了,不投降也不行了。


投降時機

盟軍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日本的一個願望,保證了天皇不被廢除。日本什麼時候投降,投不投降,跟誰投降,這都是看天皇安全不安全,天皇不安全,不好意思,血戰到底。當天皇可能安全了,立馬投降。估計天皇也怕和蘇軍投降,當年沙皇可被滿門抄斬了。

日本這個時候投降,可以把損失降到最低。如果像德國一樣,被打到了首都,那個時候投降就不一樣了。那個時候,不光分區佔領,受到的制裁將更嚴重,而且,天皇絕對保不住了。



戰爭和打架其實是很像的,兩個人鬥毆,當對方打斷了你三條腿,而對方沒什麼事的時候,你就要求饒了,因為再打,命就沒了。


軍武文齋


身在鬧市,心向青山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二戰正式結束。

雖然在德國投降之後,日本的戰敗已經是時間問題,但日本的投降仍然很突然,因為此時的日本國內尚有超過200萬的準備決戰的軍隊,同時日本又以“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而著稱。

我想,這個問題應該是問日本突然投降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對於如何投降,日本的天皇、軍方和內閣有一個長期的決策過程,且大致分為四個階段:

1、不考慮投降

2、有限度的投降

3、有條件的投降

4、立即無條件投降

所謂有限度的投降,即僅僅放棄部分佔領地區;所謂有條件的投降,就是停戰談判,爭取戰後最有利的條件。

而最終導致日本決定立即無條件投降的原因有二:

1、廣島長崎的兩顆原子彈

這使日本看到了美國有能力毀滅日本,但美國在佔領沖繩之後是否會進攻日本本土,其實在當時仍為未知之數,所以這一點使日本明白了戰敗是遲早的。

2、蘇聯出兵我國東北

蘇聯的出兵,才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不是說美國的軍力不夠強大,也不是說日本不瞭解原子彈的威力,而是對於日本來說,蘇聯的威脅遠比美國要大。美國遠在大洋彼岸,而蘇聯就在眼前。

而關東軍的迅速被滅,使日本瞭解到再不投降,整個日本本土將會被蘇聯攻佔。

與歐洲戰場上美國一直坐山觀虎鬥(蘇聯VS德國)一樣,在亞洲戰場上,雖然斯大林早就答應了美國參加對日作戰,但卻一直坐看日本消耗美國的國力。

美國原子彈的投放,使蘇聯明白再不參戰將失去分享勝利果實的機會,於是蘇聯出兵了。而蘇聯的參戰和關東軍迅速崩潰,對日本人的心理上的刺激和最終決定立即投降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心向青山


二戰後期,日本明知繼續打下去根本沒有取勝的希望,但是依舊遲遲不願意投降,直到兩顆原子彈的投下,蘇軍進攻關東軍之後,日軍最終被迫無條件投降。

日本並非不願意投降,只是拒絕無條件投降,特別是《開羅宣言》以及《波茨坦公告》中要求的,讓日本歸還中國臺灣及澎湖列島,歸還東北的要求是日本不願意接受的,所以日本拒絕了波茨坦公告。而日本之所以在德國投降之後,依舊苦苦支撐不願意投降,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中國戰場長期不能轉入反攻,對日本形成不了致命的打擊,一方面是美軍在太平洋上由於顧及到傷亡太大,也進展不是很順利,一方面是與蘇聯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幻想著蘇聯能調停日本與盟國停戰,保住日本在戰前的既得利益。

首先,中國戰場長期不能給日本主力致命的壓力是日本拒絕投降的最重要原因。

抗日戰爭中,中日兩國的裝備差距確實比較大,這個是客觀存在,所以國共兩黨在抗戰初期,儘管都很努力,但是依舊阻止不了日軍侵佔了華北,華東,華中,華南的大片國土。但是進入相持階段之後,日軍受困於兵力不足和物資的緊張,無力繼續擴大戰局。

提起二戰,各大戰場上都有戰爭的轉折點。太平洋戰場上中途島戰役是轉折點,歐洲戰場上斯大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會戰)是轉折點,北非戰場上阿拉曼戰役是轉折點。若問中國戰場什麼戰役是轉折點,真的不知道哪一場戰役是轉折點。因為正面戰場直到1944年,全世界其他戰場都在反攻時,我們還在潰敗。

1944年,日軍在太平洋上已經大勢已去,面對著制海權的逐漸喪失,日軍在中國戰場上發動了大陸交通線戰役,又稱豫湘桂會戰。已是強弩之末的日本面對著已經得到大量美式裝備的國民黨軍隊,依舊勢如破竹。8個月中,中國在豫湘桂戰場上損兵50-60餘萬,喪失國土20多萬平方公里、6000萬人民。這恐怕是中國抗戰以後正面戰場的最大恥辱之一了,失敗並不可恥,可恥的是全世界都在反攻了,我們還在失敗,而且是潰敗。戰後連蔣介石政府都不得不承認,國民黨軍隊中的腐敗現象已經非常嚴重了。這場大潰敗不僅嚴重傷害了自身的軍民士氣,也損害了蔣介石為首的重慶政府的國際形象。至於日本,就更不會把中國軍隊當一回事了,指望它投降,你想都別想。

其次,美軍由於各種原因,在太平洋戰場上的進展緩慢,也給了日本“希望”。

由於日軍作戰確實勇敢,不成功便成仁的決死士氣也確實給美軍在太平洋上帶來了很大的損失,美軍方面在儘可能的空軍轟炸的同時,坐等原子彈的研製,好給日本致命一擊,儘可能減少傷亡。而蘇聯其實早就等著機會一血日俄戰爭的戰敗的恥辱,但是卻佯裝不願意對日動兵的樣子,勒索英美和中國,逼迫中國承認了《雅爾塔協議》。不明真相的日本一方面在中國大陸上打通了大陸交通線,希望固守中國大陸,一方面不斷的加固東北的防禦工事,甚至幻想著遷都中國東北,與英美繼續拖下去。

寧可“一億玉碎”,也不無條件投降的日本在戰敗不可避免之時依舊瘋狂,不僅徵召一切可用之兵,更是組織了自殺性襲擊的神風特攻隊。

最後,由於摸不清楚蘇聯的態度,並且和蘇聯訂立了相關的中立條約,日本直到蘇聯即將對日宣戰之前,還寄希望於蘇聯居中調停。天真的日本人還指望通過努力至少保住自己的領土完整,以及在東北與朝鮮的特權。殊不知150萬蘇聯紅軍早已枕戈待旦,作好了最後的進攻準備了。

投降的致命因素一:原子彈的打擊廣島核爆炸之後,日本政府依舊不肯退讓,封鎖了核爆的消息,幻想著美國只有一顆原子彈,繼續困獸之鬥。長崎核爆之後,日本政府的心理防線徹底崩潰了,再不考慮投降,恐怕東京都要保不住了。

投降的致命因素二:蘇聯紅軍進攻東北。在長崎核爆的同時,150萬蘇聯紅軍從東西北三個方向攻擊東北,強弩之末的關東軍毫無還手之力。少數被殲滅之外,多數被直接俘虜,日本最後的希望,偽滿洲國也丟了,再拖下去也沒有任何意義了。

投降的致命因素三:中國戰場全面反攻

儘管中國戰場是所有戰場中最後一個反攻的,但是在原子彈和蘇聯紅軍的打擊下,日本敗局已定,國共兩黨都展開了對日寇的最後一戰,敵後和正面戰場紛紛展開反攻。

日軍在重重打擊之下,最終放棄了無謂的抵抗,1945年8月15日,天皇下詔宣佈投降,9月2日,在東京灣的密蘇里號戰列艦上,正式受降。9月3日,中國戰區的日軍分別向中國政府正式投降。


徽南城意


很明顯由於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輸給了世界老大美國,很多的島嶼被美國佔領,使得美國的戰略轟炸機很輕易的飛致日本本土,日本的大後方遭受了空前的大轟炸,整個國家的經濟陷入癱瘓,已無力支撐龐大戰爭機器的運轉,再加上廣島和長崎遭受核爆的打擊,徹底摧垮了上至天皇下至國民的戰爭意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