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西方艺术史:苏联美术-战后年代的雕塑作品「91」

20世纪美术

苏联美术

在战后的雕刻作品中,老一辈雕刻家塞尔盖·提莫菲耶维奇·柯年科夫(Konionkov,1874~ 1971)约从1924年访问美国一直到1945年这一期间,先后创作了《马雅可夫斯基肖像》(1927)、《高尔基肖像》(1928年)、《巴甫洛夫肖像》(1930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肖像》(1933年)等多幅肖像雕塑。

1945年从美国归来,勤奋地投入创作。他创作的《尼诺奇卡》(1950)、《自塑像》(1954)等等受到众人好评。

1952年,他又完成了为争取自由而被处死的希腊战士贝洛扬尼斯肖像,那是他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自塑像》在构思和形式感上尤显其技巧的功力。艺术家采用截胸的构图,认真塑造自己当年的精神状貌。柯年科夫喜欢留须,他目光锐利,头向左肩方向转去,前胸上只塑出一只左手,其余均被略去。柯年科夫的脸部刻画得十分感人;突出的鼻子、薄薄的嘴唇、闪烁的目光,象征这位长寿老人的睿智与内心的信念。

西方艺术史:苏联美术-战后年代的雕塑作品「91」

《柯年科夫自塑像》1954年

他最爱创作的《帕格尼尼肖像》,多次重作,而且不断地以新的手法所突破。直到50年代,他仍孜孜以求地在思考这位意大利大音乐家的激情般的形象。

一些新人的作品也颇受评论界的重视,例如菲维耶斯基的《宁死不屈》、巴布林的《歌·在辽阔的原野》(1957)。

西方艺术史:苏联美术-战后年代的雕塑作品「91」

《宁死不屈》1957年

亚历山大·巴甫洛维奇·基巴尔尼柯夫(1912~? )是苏联著名的雕塑家,一生以肖像雕塑为主,为社会主义时期的许多杰出人物塑造过纪念碑。最早的代表作是1940年至1948年创作的《车尔尼雪夫斯基像》,因此而荣获1949年斯大林奖金。

艺术家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能抓取被塑者的精神气质及其心灵的闪光,在苏联的雕塑界中有很高的评价。他的重要作品很多,如1943年的《拉斯柯娃像》、1949年的《拉吉舍夫胸像》、1950年的《斯大林像》。基巴尔尼柯夫又因《斯大林像》于1951年再次获得斯大林奖金。

基巴利尼柯夫在莫斯科马雅科夫斯基广场所作的《马雅科夫斯基纪念碑》获1959年列宁奖金。

西方艺术史:苏联美术-战后年代的雕塑作品「91」

《马雅可夫斯基纪念碑》1956年

西方艺术史:苏联美术-马里洛斯·谢·萨里扬【91】

西方艺术史:苏联美术-战后年代肖像画家 帕·德·科林Korin【9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