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農村自建房,房檐下弄個天溝有組織排水實用麼?你怎麼看?

燭光一點


農村的自建房,弄個天溝排雨水,我覺得沒什麼用。基本上就像是脫褲方屁一樣,沒點實用性,浪費錢,還容易自己給自己找麻煩。

首先,先來看一下,現在的農村自建房的結構。現在農村裡,基本上建房子時,沒人再建泥磚瓦房了。大部分會是建水泥磚房,和少部分會建木板房。

一些少數民族的房子,是很喜歡用木板和木材來建房子的。他們的木板房,屋頂是用瓦來蓋的。為了減少屋頂橫樑和屋簷處的木板的承受力,大家都不會在瓦沿處安裝天溝。

水泥磚房的樓頂,一般會有兩種形式。一種平頂的,一種是用琉璃瓦蓋的倒v型房頂。


1:平頂樓房,通常建房子時,會在樓頂上用圍欄把樓頂的雨水圍起來,然後會挑好的地方開一個排水的洞口,然後在排水洞口處,接上排水的排水管把水給排走。

這樣的平頂樓房,弄天溝是沒有意義的。下雨時,樓頂的圍欄會把樓頂的雨水給欄住,使得雨水可以從排水溝處流走。這天溝弄上去,浪費錢,還有一些會掉落的風險。

2:倒v型,裝琉璃瓦的樓頂。弄個天溝,好不好,見仁見智吧。

這樣的樓頂,雨水會隨著瓦槽處流下來,滴落到屋簷下。按道理來說,這樣的琉璃瓦房頂的,弄個天溝,是有好處的。把雨水排走,不至於下雨時,瓦槽排下的水柱會打得地面拍拍響。


一般來說,琉璃瓦屋簷弄個天溝,也有壞處。

1:年需要上去一兩次,處理天溝處的垃圾,否則天溝堵滿了垃圾,不僅起不到排水的作用,還增加了重量,容易掉落,扎到人。

2:有風險。一般瓦房樓頂的瓦沿處,是很難受力的。在瓦沿處加個天溝,當大風吹和天溝水滿時,天溝會有脫落掉下來的風險。如果扎到了人,就得不償失了。

3:天溝的維護和更換比較麻煩。浪費人力和金錢。

總得來說,在農村裡的自建房,不管是木板房,還是水泥樓房。我都不建議在屋簷處加個天溝的,因為沒有意義,到底增加風險。


那麼是不是所有房子,都沒必要弄個天溝呢?平時,我們也有看到有些房子是弄天溝的,那是什麼道理?

像一些很矮的,一般只有一層的房子,可以在瓦沿處弄個天溝,而且他們弄的天溝,都是輕質的材料來做的。因為樓層矮,就算天溝不幸掉下,也不會扎傷人。

有些房子的屋簷處是泥土的話,不方便排水的地方,弄個天溝,那麼才會有性價比。而且他們弄的天溝都是輕質的。


村哥小凡


農村自建房的天溝,經過了多少年的變遷,早已經不是我們印象中那樣的天溝了,所以此“天溝”非彼“天溝”,我個人認為對於現在農村自建房的潮流,“天溝”的美觀性優於功能性。


我們先來看看以前的天溝是什麼樣的,以前都是一層的瓦房居多,這樣的房子做的天溝,一般都是一些鐵皮槽,就固定在瓦簷的最下面。雨不是很大的時候,也可以集中排水,防止屋簷水打到房間或者牆壁上,還是有點用,聊勝於無吧。


後來農村的自建房,從一層變為鋪有預製板的兩層,第二層的屋面還是跟一層樓一樣的瓦房頂。這時候的天溝就不再是鐵皮了,而是在前後瓦簷,用鋼筋混凝土做的一米來寬的板面。

這樣的天溝可以集中排水,但是更多的是維修屋面瓦的時候,更加方便和安全,畢竟兩層樓都是八九米的高度,前後有個平板做為維修平臺,要安全很多,也方便很多。

到了現在,農村自建房早已經不再是以前那樣了,不再是以前的千篇一律,每一棟都有各自的特色,都變成了一棟棟的小別墅,兩層三層有平頂也有琉璃瓦房頂。

平頂的早就沒有了天溝,只是依靠平頂的坡度自然排水,而琉璃瓦房頂的,四周圍還是會有天溝。這時候的天溝更多的是為了配合造型,為了美觀大方,排水倒在次要位置了。



所以我覺得對於天溝這個現象,我沒什麼看法,經濟的發展,時代的變遷,天溝的形式和用途也都在改變,不管怎麼樣改變,存在就有存在的意義,就有它存在的價值,還是各人所愛吧。

一部天溝變遷史,滿意的點關注哦(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農民也優雅


如今農村自建房,比起以前的房屋,在構造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就拿排水來說,如今房屋建設過程中,都在屋簷下建造了天溝,作為有組織排水。不像以前農村的自建房,屋簷下沒有天溝設計,每到雨天,雨水順著屋簷淌下來後,直接流到院子裡,有時候院溝要是被雜草或者枯樹葉堵塞,就會造成排水不暢,院內積水嚴重的還會倒灌進屋裡。所以,在自建房時,設置天溝進行有組織排水,還是比較實用的。

我們膠東農村過去建房的時候,大多是正屋坐北朝南,兩邊有廂房,中間是院子。也有的富裕人家,還建有南屋。那時候,屋簷下沒有雨棚,也沒有天溝設計。到了雨天,雨水順著屋簷流淌下來,滴在房屋腳下的石頭上,那滴滴答答的聲音,甚是悅耳。一旦下大雨的時候,屋簷上留下來的水,那就會形成一道簾幕,將我們的視線遮擋的嚴嚴實實,我們眼中看到的只有雨瀑。

記得小時候的雨水特別多,每到下雨的時候,父親總是會穿上雨衣,不一會兒就要出去一趟,就是隨時疏通一下院溝,保證雨水能夠順暢地流出院子。防止因為枯草樹葉等雜物堵住院溝,那樣雨水就會流淌不跌,倒灌進屋內,那可就麻煩了。那時候農村的地面都是不鋪的,一旦進水,這泥土地面就會變得粘溼,一時半會兒幹不了,家裡就會返潮。

如今建房,房屋結構就實用很多。有的人家在屋簷下建造了雨棚,雨棚比屋簷略矮,雨棚上留有天溝。到了雨天,雨水便會順著天溝直接從雨棚上面流到院外。還有的人家,直接是用的白鐵皮或者是玻璃鋼等材料做的天溝,直接安裝在屋簷下方,雨水會順著天溝排進落水管,這樣一來,院內就不會有太多的積水了。還有的家庭,在蓋房子的時候,直接建好天溝後,將院子也用鋁合金罩了起來,即使是下雨,院內也是乾爽的。

建有天溝的房屋平日裡也要多加留意,以防天溝被落葉等雜物堵塞,影響雨水排放。如果是北方農村,這麼建的話,恐怕就會增加勞動量了。

蓋房屋留有天溝,我覺得很是實用,這樣可以有組織進行雨水集中排放,避免了因為無序排放導致院內積水,不過,留有天溝的房屋,如果是雨棚式,必須要做好雨棚與屋簷間的防水,這一點尤其重要,否則雨水過大時,容易對房體造成損壞,從而影響房屋壽命。


建行漸遠


個人覺得不太實用,特別是我國南方地區,天溝排水看似很好,但是後續維護上卻比較麻煩。

農村的瓦房設計,決定著天溝不實用

在過去農村都是瓦房,下雨的時候,雨水沿著瓦槽直線流到地面,水滴濺得很高,特別是大門處,水滴濺到屋內,導致大門處變溼,即便關著門,水濺到門上,依然會順著門流到家裡,有時候下大雨,還要弄一些煤灰到大門處,避免雨水流得更遠。還有進出大門也非常不方便,被落下的水滴砸到頭部,如果能有個天溝,將屋簷的水有組織的排掉確實很好。

問題是,農村的瓦房一般都比較高,還有農村的樹木也比較多,瓦片上會有各種樹葉子和小樹枝,這些雜物最終會沿著雨水堆積在天溝處,如果不處理,就會造成天溝被堵,加重屋簷的重量,雨水也得不到及時引流,因此就必須經常清理天溝,而房屋那麼高,顯然清理起來是非常不方便的。

農村的水泥平房設計,決定著天溝不實用

水泥房的設計更加不需要天溝,關於屋頂雨水問題,只需要在四個角落設計一個出口,就能有效的將雨水引流出去,同時也不用擔心雨水濺入家門。

不過這種設計,有個不好,雨水過大時,屋頂的噴射口就好像一個小瀑布一樣,直落而下,時間久了,水泥板容易被雨水滴爛,同時還會造成很大的噪音,還要注意地面雨水排放問題,因此有些人就專門設計管道排水的方式,將雨水通過管道有組織的引流到地面,天溝顯然不實用。


老梁話三農


農村自建房的天溝,其實就是房簷下使用白鋼或者其他的材料做成的一個長條的開口東西,用來承接房頂留下來的雨水。如果自建房是單層建築的話,還是比較實用的;如果是雙層或者三層建築的話,後期的清理工作有一定的難度。

以前的自建房,很少有安裝天溝的。特別是那些較為老舊的茅草房以及有一些年頭的磚瓦房。每到下雨的時候,從房頂流下來的雨水就會形成一道雨簾,出來進去都會淋身上水,很惱人的。而且,在雨停了之後,房頂上的積存的雨水還是會一點點的從房簷滴下。特別是房子底下使用水泥或者混凝土打出一個檯面的,時間長了和房簷平行的位置就會被雨水滴的坑窪不平,這就是傳說中的“滴水石穿”。

但是現在很多新建自建房以及年頭不是很多的房子會在房簷下安裝天溝,有的是呈現輕微的傾斜面,讓雨水從一側傾瀉而下;有的會在天溝的一頭安裝一套下水管,讓雨水從管子裡流出來,很美觀的。而且,這類天溝也是很實用的,特別是在多雨的南方,很是實用,冬天也不會因為低溫而上凍。但是在北方,只能使用最簡單的那種從一側傾瀉式的天溝了。從這一點看,單層建築的自建房比較實用,而且即便是天溝裡有一些樹葉等雜質的話也是很容易清理的。

但是如果是二層或者三層的自建房,就不怎麼實用了。主要原因就在於太高了,後期的維護和清理是個難題,總不能自己弄個很長的梯子去一點點的清理吧。但是也不是不能用,只能天溝裡不會沉積過多的垃圾就沒什麼問題的。而且,在冬季,一些簡易的天溝也容易因為積雪、積水長時間的壓制而破壞的情況,這也是一個讓人煩的問題。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我國農村自建房一般有兩種風格:磚瓦、琉璃瓦房,混凝土平頂房。

您說的“房簷下”可以理解為磚瓦房,農村以前的房屋都是土牆,下雨天房頂上所有的雨水都向前後排出,肯定要修建排水天溝,在南方農村大多為磚瓦房,房簷下都會挖天溝。



房子後面的稱為“後洋溝”,因房子後面的地和牆一樣平,也不會經常去,不挖排水溝下雨天雨水就會侵蝕牆體。且後面的水溝排水量要大還要暢通。

而房屋前面因為有修建臺階,院壩低於牆體有一定的落差,前面的牆體雖然不擔心被雨水侵蝕,但是為了保證下雨天院子快速的排水,不積水,臺階下面也會修建水溝排水。

如果沒有排水溝,下雨天院壩就會積水,無法下腳。且很難排出。修了排水溝,不管多大的雨,大部分雨水都隨排水溝流走了。餘下的很快也就幹了。

如果是現代建築平頂房,房頂上一般會用來積水,倒也不擔心會有大量雨水會侵蝕牆體。但是為了保證周圍的環境以及院壩不積水,還是建議修建排水溝。

以前修建的排水溝基本上露天的,需要定時清理,且不美觀。現在修建排水溝可以修為暗溝。混凝土或者排水管都可以。地面上保留進水口與地漏。既美觀又實用。所以修建排水溝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必須的。


川南小熊


農村傳統院落建有「天井」,即房子或圍牆所圍成的具納陽、通風、集水、採光等功能的露天小型院壩。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瞭解更多農村趣味知識。

如今古院落少了,而新修的農村自建房則很少修成古院子樣式,天井也就越來越少了。如果屋簷下弄個溝渠收集雨水,實用不?


一、屋簷水會成為記憶

屋簷距離牆有一定距離,一般的雨水很少飄來落到牆面,雨水落到瓦房瓦面上後匯聚到陰陽相扣的陰面瓦溝,並從屋簷處流下,行成獨特的屋簷水景象,顯得十分靜謐。

刺楸記得那時村裡還有很多老瓦房,每到下大雨時,農民就會放幾個水桶到屋簷下接水,一根根長流的水柱注入水桶中,不消多時就可把桶接滿,但農民並不會及時地把水桶提走。接的水主要用於煮豬食、洗衣服、衝腳上的泥巴。



而如今,瓦房少了,樓房多了,即便蓋瓦也會做集水溝,屋簷水的景象很難再現。

二、集水天溝用處不大

農民修自建房,有些會專門做集水溝,把斜頂瓦溝的雨水引到集水溝,再從集水溝排走。刺楸認為這種意義不大,反倒徒增成本。


1、集水溝在專門澆築或者磚砌後需要做防水,成本自然不低,防水材料有使用期限,到達使用年限後會漏水,到時又要單獨維護。

2、集水溝屬於房屋的一部分,集水溝內側為蓋瓦或澆築的蓋瓦屋頂,避免房子受日曬雨淋,增加房子結構的壽命,而集水溝長期暴露在日曬雨淋中,該結構會不耐用。

刺楸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混凝土使用壽命為50年,同樣的房子,一座經常暴露在雨水或者潮溼的環境中,而另一座則處於乾燥環境中,乾燥環境中的房子肯定比另外一座房子壽命長些。

三、建議屋頂把建築覆蓋完全


屋頂覆蓋完全,雖然落水線會外移而導致可使用面積減小,但可以保護房子不受雨水浸淋。如果在屋簷滴水處再弄個集水槽,也沒必要,因為在有房前栽樹習慣的農村,集水槽會被落葉和雜質堵塞,不及時清理會長苔蘚植物,從而影響排水。雨水直接從屋簷落下落到場壩裡,並沒有多大影響。而屋後可以掏陽溝供排水,平時還可以養幾隻鴨子在陽溝裡。


以上就是刺楸對農村自建房修建集水溝的看法,如果覺得回答的還行,就點個贊,用順便關注一下吧,謝謝。

刺楸


那要看你喜歡屋簷滴水不???天溝收集雨水導流到魚池還是挺不錯的,,,


逗號哥douhaoge


往你家女人身體上看。


用戶7607049214355


最好排水做好,南方雨水多,一層建築不高,如果屋面雨水直排問題不太大(大多一層房子也建了天溝),如果是二樓或更高,沒有天溝的話,下雨就是“天女散花”,既汙損和侵蝕牆面,還衝刷地面。所以要採取有組織排水。屋頂做防水,也要排水,防水做的好沒排水也會漏水,防排結合,發揮最大作用。屋簷下可以做排水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