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膝盖积液抽出去好?还是不抽好?

小萌是个好青年


你好,膝盖积液到底是抽出去好、还是不抽好?

有的说是抽出好,但抽出,这个膝盖积液还会复发。

有的说不抽的好,

但不抽出,膝盖内有积液也不行啊。

有没有既不抽出积液,然后有让积液慢慢吸收的方法呢?

有是肯定的,这个时候只能够求助于中医了。

引起膝盖积液的病因非常复杂,主要有:半月板损伤、膝交叉韧带或侧副韧带损伤、关节内存在游离体、髌骨劳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等,其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膝关节滑膜炎。

中医自古素有外治之法,推拿按摩,拔罐艾灸,外敷浴泡,往往能收到奇效。

对于膝盖积液建议采用艾灸组穴的方法来调理。

常用穴位有:阿是、肾俞、关元、膝眼、阳陵泉等。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想了解更多的健康内容,请关注冰台草堂。


膝关节滑膜炎,为过度劳累,久病或者先天禀赋不足导致的


冰台草堂


就在前不久还遇到过一个老大姐,关节肿的和一个大馒头一样,走路已经完全瘸了,我看着她痛苦的样子和她商量给她抽积液缓解问题,她来了一句:“什么大夫,就知道抽、抽、抽,这积水都是我的血,能抽吗?人家都说了抽了还涨,什么水平……”之后瘸着骂骂咧咧的离开了诊室,留下一脸无奈的我……

相信这种想法在膝痛人群中是最广为流传的,其实这种情况完全可以理解,毕竟任谁看着别人拿针扎进自己的关节腔里往外抽东西也会感到恐怖的。

老百姓所说的抽积液,在我们医学上称之为膝关节穿刺,反复的关节腔穿刺确实会容易增加关节腔感染的风险,而且会刺激关节腔的内环境,所以在临床上我们建议关节腔穿刺最多不能超过5次。临床上如果经过彩超和医生的查体,确定关节腔的积液量不超过20毫升,并不需要给予进行关节穿刺术,完全可以通过其他的办法促进积液的吸收。然而穿刺抽积液就真的那么不可取、充满风险吗?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关节腔积液的穿刺治疗。

需要进行关节腔穿刺的一些常见情况

第一,关节腔积液量量太大,而且患者疼痛难忍,可以进行关节腔穿刺治疗。这种情况往往都见于一些关节的外伤患者,尤其是在膝关节内前交叉韧带撕裂的时候,撕裂的断端会有血管的渗血,而且出血量会比较大。患者的关节腔会迅速的膨胀起来,关节腔是一个密闭的腔隙出血越多压力就会越大,患者就会有难以忍受的胀痛,此时给予进行关节腔穿刺将血抽出来减轻关节腔的压力,这是缓解患者痛苦最有效的办法。而比如髌骨骨折这样的情况,虽然从骨折端有明显的出血,但是由于髌骨骨折以后,有大量的血液会渗入到关节的周边,这样关节腔内的压力反而不大,患者的疼痛并不会特别的严重。


而为什么我们前面所提到的老大姐虽然关节腔明显的肿胀,但是她能忍受关节腔大量的积液,还在寻求其他办法缓解问题呢?这是因为她的关节内的积液是在缓慢的长期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的,此时患者的关节囊,尤其是髌骨上方的髌上囊会出现明显的膨大,在长期的关节积液的刺激下,整个关节囊已经有了明显的增大,关节腔的容量也有了增大,所以能耐受,然而说一点不疼,那也是不现实的,大多数这样的患者都对关节穿刺抽取积液具有明显的刻板偏见,这种情况只能说谁疼谁知道,有的时候医生就是这样,明明有心,但是却没有力去帮助患者解决痛苦。



第二,某些急性渗出疾病导致的关节积液,比如痛风性关节炎。这是导致大量关节积液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了,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晶体性的关节炎,在发作的时候,关节腔的滑膜内会有大量的尿酸盐结晶刺激滑膜渗出,于是患者就会表现出剧烈的关节疼痛和关节胀痛。有一些患者疼痛能达到必须坐轮椅才能行动的地步,而且患者的膝关节表面不能触碰,否则就会诱发难以忍受的撕裂样的疼痛感。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关节腔的大量积液抽出来,那么很可能患者的疼痛会持续3~4天左右,一般大量积液的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很少有人能坚持这样长的时间。此时进行关节腔穿刺抽取积液是一种比较好的办法,可以快速的帮助患者缓解疼痛。结合痛风急性期的其他治疗,更快的帮助患者解决痛苦。


第三,术后缓解疼痛 。有一些膝关节手术的患者,尤其是做了前交叉韧带的重建,或者是半月板切除手术以后,关节腔内也会产生大量的渗出,一般医生会根据积液的量,如果积液的量比较少,不需要进行关节腔穿刺治疗,如果接的量比较大超过了患者能忍受的极限,那么也可以给予进行关节腔穿刺的治疗抽出积液。

第四,辅助诊断意义。有一些患者会无明显诱因的出现一些关节腔的大量积液。仔细的询问病史以后,并没有痛风、也没有外伤,但是就是会出现关节腔的积液,那么此时进行关节腔穿刺将积液抽出来,通过判断积液的性质,来进行一个初步的诊断也是有意义的。比如,本人就经历过一个患者,有严重的关节腔积液,但是并没有任何能导致关节腔积液的病史,于是给他做了诊断性的穿刺,结果他的积液是血性的,赶紧给他安排了住院,后来的确定诊断是骨肿瘤。另外如果关节腔积液是草绿色的,那就会高度怀疑患者是结核性滑膜炎。

关节腔穿刺抽积液的术后处理措施很关键!

为什么很多患者在进行过关节穿刺以后会有积液的复发或者是再次形成大量的积液,一种情况是由于本身疾病的因素,比如某些患者关节腔的软骨已经磨得几乎消失掉了,滑膜炎症又特别的严重,此时即使帮助患者将积液抽出来,那么很有可能在3~5天之后又会形成大量的渗出。另外一种是由于关节穿刺以后没有进行正确的处置,导致了积液的再次增加。在进行关节穿刺以后,一般要进行以下的一些处置:

第一,冰敷。冰敷是进行关节腔穿刺以后必须要做的一项处置,无论是减轻关节腔穿刺针道的疼痛,还是控制关节腔滑膜的炎症减轻渗出,都是有很好的作用的。冰敷的时间不要太长,15~20分钟左右就足够了,而且一定要采取冰水混合物,不要采取大冰块直接敷在患处,很容易导致冻伤,关节穿刺积液量比较大的患者,在关节穿刺术后三天内一定要坚持做冰敷,每天冰敷次数根据积液的情况,选择3~5次均可。

第二,加压包扎。为了限制关节腔积液的可能复发,在关节腔穿刺抽取经验以后,一定要及时的给予关节腔周围进行弹力绷带的包扎固定,这种加压固定可以限制积液的形成。具体绷带加压到什么样的程度,以能在绷带和皮肤之间放进一根患者的小手指头为好。


第三,千万不要一动不动。很多人认为在关节穿刺以后一动不动,也就是所谓的制动能帮助积液的吸收,而实际上能帮助患者促进液体的吸收的应该是规律的膝关节屈伸运动,这种运动要求关节不应该承受重力,而且屈伸角度的范围应该大致相同,最好的这种动作应该是空蹬自行车。(积液比较少,采取保守治疗的患者也完全可以通过这种运动促进积液的吸收)




第四,口服促进积液吸收的药物。口服马粟种子提取物可以起到很好的帮助积液吸收的作用,建议每次两片,每天两次。(积液比较少,采取保守治疗的患者也完全可以通过这种运动促进积液的吸收)

关节腔穿刺抽积液的禁忌症

然而也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可以采取关节腔穿刺的办法解决积液的问题,来帮助缓解患者的痛苦,以下就是一些不能进行关节腔穿刺治疗的禁忌症:

第一,确定为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不能进行,否则容易导致感染扩散。

第二,血糖过高的患者不能进行关节腔穿刺,否则加重感染风险。所以一般临床上有糖尿病的患者做关节腔穿刺,这样的治疗的时候,血糖要求控制在7毫摩尔每升以下。

第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比如血友病,抗凝功能出现明显障碍的患者不能进行穿刺性的治疗,否则容易导致关节腔难以控制的出血。

第四,麻醉药过敏患者。一般在进行关节腔穿刺治疗的时候,会给患者在局部进行少量的局部麻醉,一般采用是利多卡因,如果对麻药有过敏的患者,是不能进行这项治疗的,除非不给予患者进行麻醉。

总结

以上就是对于题主问题的解答,如果关节腔确实存在积液,而且积液量比较大,同时最重要的是患者要有主观的意愿和难以忍受的疼痛,或者是胀痛,那么进行关节腔穿刺治疗,抽取出积液,是一种很好的帮助患者解决问题的治疗方式。有一些关节腔穿刺效果不是很好的情况,多数是由于本身疾病的原因和穿刺以后没有进行正确的处置,比如没有进行加压包扎,没有进行冰敷。无论是什么样的关节腔穿刺治疗,一般建议要控制在5次以内,否则会过度的干扰关节腔的内环境,导致疾病症状的变化。

对于关节腔穿刺这项治疗完全没有必要谈虎色变,以一种绝对不能接受的态度去面对一种很好的治疗方式。如果您还有其他的疑惑,可以在下方留言,大家共同探讨。

我是坚持用简单语言解释复杂疾病知识的谢新辉,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点个关注或点个赞吧,如果您或者是您的家人朋友,正在经历着这方面的困扰,也请把这篇文章转发给需要的他们吧,谢谢了!


想好好做医生的胖子


治标不治本,很快又会有积液,没有作用。只有内服中药针对病因治疗,才能标本兼治。

肾气弱,气血不能下行,骨髓空虚,再被外界的风冷侵入的缘故。

肾居于下焦,主管腰腿,肾气滋养温暖骨骼,肾气久虚,再受风寒,所以膝盖发冷。

胃气虚,胃阳主降,人体全身气机之升降皆与脾胃之升降有关。胃虚则肺气虚,肺主宣发肃降,肺气不降则关节气血运行不至故膝骨痛。

如果长久不愈,脚酸疼,屈膝无力。滑膜炎积液,关节炎,半月板损伤随之而生。🙏不排寒一切都空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