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由电影《投名状》联想到的:解析历史上真实的刺马案

“刺马”是港台影视剧中的一个颇受欢迎的主题。对于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来说,最为熟知的刺马题材电影,无疑是由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等人主演的《投名状》了。投名状讲述了一个三兄弟共同创业,却因为一个女人导致反目,最终相互仇杀,直至团灭的故事。

由电影《投名状》联想到的:解析历史上真实的刺马案


投名状的故事情节取材于刺马的故事,却将三名人们耳熟能详的主角名字篡改,可以说是这部电影的一个遗憾(据说是由于版权问题)。自1973年香港邵氏电影公司拍摄由狄龙、姜大卫、陈观泰、井莉等人主演的《刺马》起,经过多次翻拍,热度不减,经久不衰。

这些刺马题材的电视剧主要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晚晴时期,国势衰落,太平天国乘机揭竿而起,在南京建立了政权。三名以剪径抢劫为生的年轻人马新贻、黄纵、张文祥在乱世中崛起,他们收编各个山寨的盗贼,投奔清廷,在镇压太平军的战争中发展壮大。


由电影《投名状》联想到的:解析历史上真实的刺马案

太平军被扑灭后,朝廷论功行赏,马新贻被任命为两江总督,成为显赫一方的封疆大吏。正所谓可以共患难,却不能共富贵。三兄弟在发达后却因为一个女人反目,走上了不归路。

黄纵个性粗鲁,毫无修养,他的妻子米兰对他逐渐厌倦,却与英俊儒雅的马新贻渐生情愫。在爱情的驱使下,马新贻和米兰逐渐冲破了道德的界限,做了苟且之事。为了长期与米兰保持关系,马新贻不顾兄弟情义,谋杀了黄纵。但马新贻虽然成功除掉了黄纵,却露出了马脚,最终被张文祥察觉。

由电影《投名状》联想到的:解析历史上真实的刺马案


悲愤异常的张文祥决定对马新贻拔刀相向。在一个晴空万里的上午,张文祥于两江总督府袭击马新贻,双方展开激战。虽然马新贻的武功远高于张文祥,却因为之前被张文祥偷袭受伤,失血过多,逐渐处于下风,被张文祥斩杀。张文祥斩杀马新贻后,没有逃走,而是主动到两江总督府衙门投案自首。

朝廷派曾国藩亲自审问,张文祥对自己谋杀马新贻的事实供认不讳,他娓娓而谈,说出了这件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随后,曾国藩下令将张文祥处以凌迟之刑,张文祥最终被千刀万剐而死。

由电影《投名状》联想到的:解析历史上真实的刺马案


影视作品中的刺马案剧情饱满,情节离奇,大大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心。但历史上真正的刺马案,却是一件罗生门似的悬案。刺马案发生后,人们众说纷纭,对案情的具体情况莫衷一是。就让我们走进历史,还原下这件位列大清四大奇案之首的“刺马案”吧。

由电影《投名状》联想到的:解析历史上真实的刺马案


清穆宗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九月二十六日上午,两江总督马新贻在官邸遇刺身亡,刺客自称张文祥,他在在刺杀马新贻后,并不逃走,而是束手就擒。此事迅速传遍全国,朝野震惊。封疆大吏被刺,这在大清二百多年的历史上还是头一遭呢。

九年七月,新贻赴署西偏箭道阅射,事毕步还署。甫及门,有张汶祥者突出,伪若陈状,抽刀击新贻,伤胁,次日卒。


由电影《投名状》联想到的:解析历史上真实的刺马案

马新贻,字谷山,山东菏泽人。马新贻通过科举考试,进士及第,被任命为知县,是一名文官。但是在太平天国起事后,马新贻在合肥知县任上训练士卒,操办团练,参与镇压太平军的作战中。在战争中,马新贻曾一度因战败而被削夺官职。但他屡败屡战,毫不气馁,最终靠着资历,做到了安徽布政使的位置。在布政使任上,马新贻显示了自己在治理地方上的不俗能力:

象山、宁海有禁界地曰南田,方数百里,环海土寇邱财青等处窟其中,遣兵捕得财青置之法,南田乃安。黄岩总兵刚安泰出海捕盗,为所戕,檄副将张其光等击杀盗五十馀。上以新贻未能豫防,下吏议。嘉兴、湖州北与苏州界,皆水乡,方乱时,民自卫置枪於船,谓之“枪船”,久之聚博行劫为民害。新贻会江苏巡抚郭柏廕督兵擒斩其渠,及悍党数十,枪船害始除。

由电影《投名状》联想到的:解析历史上真实的刺马案

凭借这些出色的政绩,马新贻一路升任浙江巡抚、闽浙总督、两江总督,成为了正一品的封疆大吏(清代的总督理论上说是正二品衔,但依照惯例,总督都会加正一品的兵部尚书衔,所以清代的总督,实际上都是正一品)。如此级别的官员被杀,自然是在朝野引起了轰动。

慈禧太后对此案极为重视,他颁布诏令,追封马新贻“太子太保,世袭骑都尉,谥端愍”。并派漕运总督张之万、护督将军奎玉联合会审张文祥。张文祥主动招供道:

之万等以狱辞上,略言:“汶祥尝从粤匪,复通海盗。新贻抚浙江,捕杀南田海盗,其党多被戮,妻为人所略。新贻阅兵至宁波,呈诉不准,以是挟仇,无他人指使。请以大逆定罪。

由电影《投名状》联想到的:解析历史上真实的刺马案

如此含糊其辞的供词自然不能令慈禧太后满意,他委派曾国藩为钦差大臣,亲自提审张文祥,同时,派刑部尚书郑敦谨协助曾国藩,争取早日破案。曾国藩在密审张文祥后,没有做任何解释,直接把张文祥处以千刀万剐之刑,连同张文祥的儿子也一并被杀死。张文祥临刑前面带笑容,无任何解释。

复命刑部尚书郑敦谨驰往,会总督曾国籓覆讯,仍如原谳,汶祥极刑,并戮其子,上从之。

此后曾国藩将案情密奏慈禧太后,慈禧太后也没有做任何解释,只是对曾国藩的处理表示认可。清廷如此的遮遮掩掩,引来人们的一片怀疑,难道此案有着见不得光的丑事?于是,流言四起,关于刺马案的各种传言甚嚣尘上。

最普遍的说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马新贻曾经帮助慈禧太后一起排挤湘军系出身的官员,才能做到两江总督的高位。而张文祥就是在湘军系指使下刺杀马新贻的。湘军保证让张文祥的家人后富贵,买的张文祥自己承担罪名,不做解释。

由电影《投名状》联想到的:解析历史上真实的刺马案

另一种说法,就是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剧情了。这个剧情很香艳,又充满话题性,大大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心理。

上世纪三十年代,武侠巨匠平江不肖生在他的武侠名著《江湖奇侠传》中将收录了这个故事,并将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艺术加工,刺马案的故事情节变得饱满起来。1973年,武侠大宗师张彻以平江不肖生的故事为蓝本,拍摄了电影《刺马》。由有着香江第一美男子之称的狄龙饰演马新贻,当时邵氏的头号武打巨星姜大卫饰演张文祥,另一位明星陈观泰,则饰演被马新贻谋杀的倒霉蛋黄纵,唯一的女性角色米兰,则由当时的邵氏一姐井莉饰演。

为了不引起东南亚华侨对“辫子戏”的抵制情绪,张彻将传统的辫子发型改良,留下了两边的鬓角,这就是我们现在在港台清宫戏中看到的留着大鬓角的辫子发型。我一定要强调一下,这个不是人家不懂历史,而是人家故意就那么梳的。

由电影《投名状》联想到的:解析历史上真实的刺马案


影片上映后,在港台东南亚引起了巨大轰动,风靡一时。狄龙从此摆脱了给姜大卫“扛枪”的命运,真正成为香港的动作巨星。刺马案的故事就这样一代又一代的流传下来,故事情节越来越曲折离奇,马新贻的形象也越来越复杂化。早期平江不肖生的版本中,马新贻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而到了张彻的版本中,狄龙饰演的马新贻潇洒倜傥,温润如玉,是那个年代无数少女心目中的白马王子,马新贻的民间形象,也逐渐洗白了。

综上所述,我们要说,历史是历史,影视剧是影视剧,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取材于历史,却又和历史有很大出入,有时候甚至会背道而驰。所以,读者朋友们,千万不要把影视剧当做历史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