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辣椒常见病害的识别,及防治对策,快来学

辣椒为前科辣椒属一年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通常呈圆锥形或长圆形,果实颜色鲜红色、绿色或紫色等,以红色最为常见

。辣椒富含维生素C,加之果皮含有辣椒素而有辣味,能增进食欲,是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蔬菜。在辣椒栽培过程中,辣椒的病害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主要介绍辣椒软腐病、枯萎病、炭疽病、疫病四种常见病害和病害的特征,分析发病原因,找到解决的对策和防治措施。

辣椒常见病害的识别,及防治对策,快来学

1软腐病

1.1病害症状

软腐病主要危害辣椒果实。发病的果实最开始变成水浸状,并带有暗绿色斑,之后变为褐色,发软变腐,伴有恶臭味,果实内部腐烂,果皮变白,最后整个果实干缩,挂在枝蔓上,可以轻易脱落。

1.2病原菌

病原菌为胡萝卜软腐欧氏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型,属于细菌。发育适宜温度为25~30°C,存活温度最高40°C,最低2°C,在50°C经10min可杀死。

1.3发病原因

灌溉水或者雨水中带有病菌,并从果实的伤口侵人,也可通过烟青虫及风雨传播。田间低洼易涝,连阴雨天气多,湿度大,钻蛀性害虫多,病菌易流行。

辣椒常见病害的识别,及防治对策,快来学

1.4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制度,与非茄科作物实行两年以上的轮作;(2)及时清理发病果实,把发病果实带到田间之外的地方烧毁或深埋。(3)下雨后要及时排水,不要造成积水。(4)注意通风,避免种植区的湿度过高。(5)及时喷洒杀虫剂防治烟青虫等蛀果害虫。(6)药剂防治:防虫时可以采用2.5%功夫乳油5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3000~3500倍液、2.5%溴氰菊酯2000倍液、20%氰戊菊酯2000倍液等药剂任选一种喷雾。防病时,初发病害与雨后选用50%dt杀菌剂5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任选一种喷雾。

辣椒常见病害的识别,及防治对策,快来学

2枯萎病

2.1病害症状

枯萎病经常发生在开花结果初期,发生时,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变黄,大量脱落。与地面接触的茎基部皮层呈水浸状腐烂,地上部茎叶迅速凋萎。有时病情只在茎的一侧发展,形成条状坏死区,后期全株枯死。地下的根系软腐,皮层非常容易剥落,如果把茎基部纵面破开,可见维管束变为褐色。在湿度大的情况下,病部常产生白色或蓝绿色的霉状物。病茎和病根的表皮缢缩,易松脱,木质部亦变褐。

辣椒常见病害的识别,及防治对策,快来学

2.2病原菌

病原菌为辣椒鐮孢霉,属半知菌亚门的尖鐮孢菌辣椒专化型真菌。病菌发育适温为24~28°C,最高可耐受37°C,最低可耐受17°C。

2.3发病原因

病菌的菌丝体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或进行较长时间的腐生生活。在田间,该病主要通过灌溉水传播,从茎基部或根部的伤口、根毛侵人,进人维管束,堵塞导管,致使叶片枯萎。在适宜条件下,发病后15d即有死株出现。田间积水,偏施氮肥的地块发病重。潮湿或水渍田是发病的高频区,特别是大雨过后,积水深,发病重。

辣椒常见病害的识别,及防治对策,快来学

2.4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制。(2)灌溉得当,尽量避免田间过湿或雨后积水。(3)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施86.2%氧化亚铜(铜大师)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株0.2~0.4kg药液;定植时可穴灌75%萎菌净可湿性粉剂400倍剂,每株0.3kg左右的药液,隔5d灌1次,连灌2~3次。发病后期喷洒50%多苗灵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稀释液,此外也可用50%琥胶硫酸铜(dt)可湿性粉剂400倍稀释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稀释液灌根,每株0.4~0.5kg药液,连续2~3次。

辣椒常见病害的识别,及防治对策,快来学

3炭疽病

炭疽病是辣椒挂果期的主要病害之一。此病危害成熟果实,会造成果实大量腐烂,对产量影响极大。

3.1病害症状

炭疽病主要危害辣椒的果实,其叶片、果梗也可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果实染病,初现水渍状黄褐色圆斑,边缘褐色,中央呈灰褐色,斑面有隆起的同心轮纹,往往由许多小点集成,小点有时为黑色,有时为橙色。潮湿时,病斑表面溢出红色粘稠物,受害果实内部组织半软腐,易干缩,致病部呈膜状,有的破裂。叶片染病,初为褪绿色小浸状斑点,后渐变为褐色,中间淡灰色,近圆形,其上轮生小点。果梗受害时,出现生褐色凹陷斑,病斑不规则,干燥时往往开裂。在田间还有一种病果,症状与上述相似,但组成轮纹的小点较大、较黑。

辣椒常见病害的识别,及防治对策,快来学

3.2病原菌

辣椒炭疽病的病原菌是辣椒刺盘孢和果腐刺盘孢,属于半知菌的真菌。

3.3发病原因

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要求相对湿度较高,相对湿度低于54%便不会发病。高温多雨、田间湿度大、排水不良、氮肥过多、种植密度过大、通风不好等都会加重该病的发生和流行。成熟果实和受伤果实最易发病。

辣椒常见病害的识别,及防治对策,快来学

3.4防治方法

(1)选择抗病品种,凡辣味强的品种都比较抗病。选用无菌种子,从无病果实中采收种子进行播种。若种子有带菌可疑,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2)清除病残体,播种前翻晒土壤;;施足优质有机底肥,适当增施磷钾肥。(3)避免连作。发病严重地区应与瓜类和豆类蔬菜轮作2~3年。(4)低湿地种植要做好开沟排水工作,防止田间积水,以减轻发病。(5)及时采果,辣椒炭疽病菌为弱寄生菌,成熟衰老的、受伤的果实易发病,及时米果可减少发病率。(6)果实采收后,清除田间遗留的病果及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并进行一次深耕,将表层带菌土壤翻至深层,促使病菌死亡,可减少初侵染源,控制病害的流行。

辣椒常见病害的识别,及防治对策,快来学

(7)化学防治,定植前要搞好土壤消毒,结合翻耕,每667m²喷洒3000倍96%天达恶霉灵药液50kg,或撒施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2.5kg,或70%的甲霜灵锰锌2.5kg,杀灭土壤中残留病菌。定植后,每10~15d喷洒一次1:1: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进行保护,防止发病,但是不要喷洒开放的花蕾和生长点。每2次波尔多液之间,喷1次600~1000倍瓜茄果专业型-果美康(或5000康凯、或5000倍芸苔素内酯),与波尔多液交替喷洒。发病初期每隔10~15d喷1次4%农抗120-嘧啶核苷类抗菌素瓜菜烟草专用型600倍液,连喷3~4次。也可喷80%代森锰锌600倍、75%百菌清600倍。

辣椒常见病害的识别,及防治对策,快来学

4疫病

辣椒疫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危害严重。苗期、成株期均可受害,根、茎、叶、果实都可发病,前期根、茎染病造成死苗,中后期染病常造成整株死亡。

4.1病害症状

染病幼苗茎基部呈水浸状软腐,致上部倒伏,多呈暗绿色,最后猝倒或立枯状死亡;定植后叶部染病,产生暗绿色病斑,叶片软腐脱落;茎染病亦产生暗绿色病斑,引起软腐或茎枝倒折,湿度大时病部可见白霉;花蕾被害迅速变褐脱落;果实发病,多从蒂部或果缝处开始,初为暗绿色水渍状不规则形病斑,很快扩展至整个果实,呈灰绿色,果肉软腐,病果失水干缩挂在枝上呈暗褐色僵果。

辣椒常见病害的识别,及防治对策,快来学

4.2病原菌

辣椒疫病的病原是辣椒疫霉菌,属于鞭毛菌的真菌。病菌孢囊梗简单,菌丝状,淡色。孢子囊顶生,长椭圆形、淡色、顶端有乳头状突起、大小为(27.6~55.8)x(15.5~31.6)滋m。病菌还能产生球形的厚壁孢子,淡黄色、单胞。

4.3发病原因

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中越冬,借风、雨、灌水及其他农事活动传播。发病后可产生新的孢子囊,形成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重茬、低洼地、排水不良,氮肥施用偏多、密度过大、植株衰弱均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蔓延。移栽期该病传播快、易感染,会造成大片死苗,连作田较重,病菌孢子借风雨传播,迅速蔓延成灾,损失较量。


辣椒常见病害的识别,及防治对策,快来学

4.4防治方法

⑴深翻改土,结合深翻,土壤喷施“免深耕”调理剂,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和微肥,适量施用氮肥,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根系发达,植株健壮。(2)实行轮作,与韭菜、豆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3)栽植前实行火烧土壤、高温焖室,铲除室内残留病菌。(4)结合根外追肥和防治其它病虫害,提高自身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提高光合效率。(5)全面覆盖地膜,调节好温室的温度与空气相对湿度,使温度白天维持在25~30°C,夜晚维持在14~18°C,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6)如果有少量发病叶果,要立即摘除,发现茎干发病,立即铲除病原。(7)定植前选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根治(30%恶霉灵水剂)600倍液浸根10min,每穴浇50~100mL坐窝水。定植缓苗后和开花盛期等阶段发现病株,可选用免疫(50%氟啶胺水剂)500倍液,或用菌可净(72.2%霜霉威水剂)600倍液,或用根治(30%恶霉灵水剂)6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150~250mL,视病情1~15d灌1次,连灌2~3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