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趣味檔案」館藏手抄的清代嶺南樂府詩

說起樂府詩,或許我們會想到漢魏六朝那朗朗上口“樂府雙璧”《木蘭辭》《孔雀東南飛》,又或許我們會想到唐代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行》,淺白的語言、生動的敘事,讀來趣味無窮,也讓我們得以一窺那久遠年代人們的社會生活和思想狀況。

中山市檔案館館藏有一份手抄的嶺南樂府詩集,大概抄錄於清末民初,抄錄者未署名,內容來自晚清文學家、經學家林昌彝撰寫的詩話作品《海天琴思錄》。既然是清代嶺南的樂府詩,那麼,是否你也跟小編一樣好奇,它們展現古時候嶺南人的哪些生活圖景呢?

「趣味檔案」館藏手抄的清代嶺南樂府詩

《海天琴思錄》《海天琴思錄續錄》(圖源:網絡)

在讀這些詩之前,我們先來了解詩的作者林昌彝。林昌彝(1803—1873後),字惠常,號薌溪,別號石求(石巳)人、五虎山人,晚號茶叟,福建候官(今福州)人,道光十九年舉人,林則徐族人,魏源摯友之一。他一生著作等身,除《海天琴思錄》外,還有《射鷹樓詩話》《海天琴思續錄》《三禮通釋》《小石渠經說》《溫經日記》《小石渠閣文集》等等。

「趣味檔案」館藏手抄的清代嶺南樂府詩

林昌彝與其代表作《射鷹樓詩話》(圖源:網絡)

林昌彝是一位以經世濟時為務的開明經學家。他生活的年代,正是清王朝江河日下,列強瓜分豆剖,民族危機日深,社會激烈動盪的時代。他雖一生不曾為官,但時時不忘“先憂後樂”之義。林則徐、魏源等都認為他的“平夷之策,可以見諸施行”,“非等於頭巾腐氣也”,但他開海禁、興新學、辦實業、師夷技等良策在那風雨如磐的年月只能一一付諸東流。

《海天琴思錄》裡,林昌彝創作嶺南樂府詩的初衷,“餘遊嶺南三載,察其風土民情,欲制《嶺南樂府》未就。及讀定遠方子箴都轉同年濬頤《嶺南樂府》三十章,有關世道人心,煌煌鉅製,可以遠樹白樂天《新樂府》之幟,近奪朱連甫《新鐃歌》之席矣。”這30篇嶺南樂府詩,反映了廣東的人情風俗及沿海通商口岸在開放後因中西文化交流撞擊而帶來的變化,可算作具有參考意義的近代社會實錄。

「趣味檔案」館藏手抄的清代嶺南樂府詩

館藏手抄的《海天琴思錄》之《嶺南樂府》(局部)(中山市檔案館藏)

這些嶺南樂府詩內容很豐富,有反映市井商民人心齊一的《標長紅》;有譏刺統治階級安危亡於旦夕仍作酒色徵逐、反對廢弛武備的《上高樓》《四營將》;有擔心洋奴、土棍的《充馬孖》《阿爛崽》;還有針對不良社會風氣的,如批評奢侈的《燒金豬》,批評賭博的《白鴿標》,批評男、女色的《撿妝會》、《釣魚臺》,嘆息拐賣、鬻女的《拐豬崽》、《琵琶崽》;有批評封建迷信的如《大醮壇》、《跳茅山》;更有譴責遊兵散勇掠奪、緝私巡艇走私、訟棍包攬詞訟的《縐紗帶》、《爬龍艇》、《畫紙虎》等,不一而足。

下面,讓我們欣賞其中幾篇:


大醮壇(戒諂黷也)

大醮壇,鐘鼓鳴,十里五里錦繡棚,千枝萬枝琉璃燈。填街塞巷夜達旦,烹羊炮羔偕獻誠。吁嗟乎!男女雜沓,舉國若狂。赤帝與黑帝,祀典崇蠻方。禾穀夫人古未有,飛來之神殊荒唐。二司馬腳愚民惑,三界迎蛇判曲直。香囊私向先鋒醻,紙人可代病如失。翁山神語洵有諸,顆粒化作旃檀枯。禳祈終歲走祠廟,醵錢不問官冢租。

「趣味檔案」館藏手抄的清代嶺南樂府詩

館藏手抄的《海天琴思錄》之《嶺南樂府》(局部)(中山市檔案館藏)


標長紅(慮罷市也)

標長紅,普傳籤。連甍比屋侔鰈鶼,錙銖計較詢諜僉。大府下令無其嚴,盈廷聚訟終遊移。那及市井人心齊,弦高卜式古來少。絕流而漁患非小,軍儲挹注幾時足。風氣因之愈悍標,長紅雖長官莫驚。未有商賈敢弄兵,何以治之唯公平。釐奸剔弊眾口塞,環顧六街多頌聲。


新聞紙(通華夷也)

新聞紙,聞所聞。孰是孰非,人云亦云。上而王言下私議,旁搜博採刊唐文。晶瑩兩面白如雪,細字蠅頭密羅列。可以驅睡魔,可以助談屑。歐羅巴人一片紙,紛然傳播中原裡。誰其印者孖刺(番人名)館,雞林之賈難專美。君不見宣武門內天主堂,雕欄畫棟重輝光。

「趣味檔案」館藏手抄的清代嶺南樂府詩

館藏手抄的《海天琴思錄》之《嶺南樂府》(局部)(中山市檔案館藏)


阿爛崽(禁土棍也)

阿爛崽,結死黨。三三五五慣打降,握拳弩目形骯髒,恃強欺恇怯。居無家,出無業。情理置度外,威力相恐脅。鳴呼!蠻天戾氣之所鍾,善良孰敢攖其鋒。四民不齒,一方虎視。憑藉遊俠兒,依附輕薄子。是猶夷禪亂禾苗,則無他法耘且蓐。任他桀驚不馴者,總畏朝薛三尺條。


燒金豬(杜奢侈也)

燒金豬,具大餐。魯津伯殿八珍備,糟糠氏進六禮完。萬戶千家貪口腹,市上燔炮猶不足。卻笑老饕未解饒,坡公五日一見肉。古人只重特豚饋,盈幾堆槃太無謂。價奪輝煌龍鳳餅,嶺南應較遼東貴。吁嗟乎!漿酒霍肉珠海濱,漫數石家蠟代薪。

「趣味檔案」館藏手抄的清代嶺南樂府詩

館藏手抄的《海天琴思錄》之《嶺南樂府》(局部)(中山市檔案館藏)


四大寇(傷流丐也)

四大寇,負重名,寇而丐兮,學寇不成,乃是搢紳衣冠之後人,手無寸鐵偏錚錚,未受一塵難為氓。吁嗟乎!胠篋探囊,寇曰非我;沿門託缽,寇曰不可。乞憐仍向仕宦途,翻謂析薪克負荷。此寇雖小,孰階之厲,若祖若父,懵懂弗為子孫計,昔時裘馬今蒙袂,樑上君子非一例,喚作大寇殊可傷,貪泉幾滴流餘芳,綠林豪傑紛無數。公等勞力當自強,莫令蠻民笑外江。

注:補充一句,最後這首寫的“四大寇”,並非是我們所熟知的青年時期的孫中山、陳少白、尤列和楊鶴齡這“四大寇”。


林昌彝的這些嶺南樂府詩,揭示了許多有趣的歷史細節,描寫了當時社會的形形色色眾生相,對於瞭解當時的嶺南甚至香山的風土民情,不乏參考意義。


複審:王 健

終審:高小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