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潍坊古建筑之万印楼

万印楼,顾名思义里面有一万个印,而且是个楼。潍坊当地人没有不知道万印楼的,此楼建于清道光三十年,出自于潍坊著名的金石大家陈介祺之手,因里面珍藏过万的文物珍品,所以成为万印楼。此楼是潍坊市区为数不多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潍城区东风西街与芙蓉街交叉口南约100米路西侧,占地面积约370平方米,建筑面积380平方米。

万印楼的主人是清代著名金石学家陈介祺。陈介祺,生于1813年,卒于1884年,潍坊市潍城区人,字寿卿,是清代著名的金石学家。道光廿五年金榜题名考中进士,清政府授翰林院编修一职,于成丰四年辞官归里,告老还乡。专心致力于金石学收藏和研究,历经三十年风雨,终成为一代金石大家。他以孜孜不倦的精神,进行金石考释和研究,写下了五十多种警作,文物界权威称他的论调与批评,不但高出当时同辈一等,简直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用毕生的精力为我国的金石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赢得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敬仰。

潍坊古建筑之万印楼


陈介祺收藏过周、秦、汉三代印玺7000余方,钟、鼎、尊、彝等235件,器物80多件,其它如古钱、书籍、陶瓷、碑碣、造像、书画等万件以上。他建万印楼曾书一联:“齐鲁古陶五千种,周秦印篆一万方。”所以就把收藏文物的楼叫万印楼。

所谓金石学,是指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前,以古代铜器和石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问。金石学形成于北宋,到清代正式有了“金石之学”的命名。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后,仍有学者进行金石的整理和研究,但独立的金石学已不再存在,金石学变成考古学的组成部分。

潍坊古建筑之万印楼


万印楼原来的规模很大,浮躁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这栋具有时代意义的建筑现如今仅存有东楼及两座大厅。一九九三年对外开放以来,外来游客络绎不绝,外国游客也日渐增多。万印楼建筑群具有典型的清代潍坊建筑特点,并有清代宫廷建筑格。目前开放的只有东楼,也就是闻名海内外的万印楼,东楼二层十间,陈列了各个时期不同和学术成果,西大厅三间陈列大量仿古品,收藏编钟11件,取整数名斋号“十钟山房”。其所收藏的毛公鼎、曾伯霖簋可为稀世珍品。

潍坊古建筑之万印楼


如今的万印楼立于高楼大厦之间,喧器闹市隅。平日里,朱红色铜环大门紧闭,把外界的喧器和浮躁隔与门外,独享那份静谧和悠然,只有游客前来观摩时才稍显有些人气。我无事前来散步,每每走到此处,无限伤感掠上心头,仰望之,墙头的杂草,见证着岁月的久远;楼角的传统装饰,诉说着它昔日的富丽繁荣;剥落的墙体,印证着岁月的沧桑。只有门上高悬着的那块匾,在向世人述说着它的存在和昔日的辉煌繁荣。也许,摘掉那块圆它将永远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的又有什么呢?

指尖从它身上划过,留下的是一丝淡淡的忧伤。

潍坊古建筑之万印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