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康熙景陵被盗后,考古专家入内勘查,为何没挖掘就匆匆封死地宫?

小末末末


先了解一下康熙皇帝,康熙其名为爱新觉罗玄烨,其父为大名鼎鼎的情种天子顺治,在康熙一朝的文治武功可以说是让后来的继任者都望其项背,平三藩,收台湾,三打葛尔丹,北据沙俄等等,康熙把其父传给他的国土拓展了几乎一倍,但就这么一个有作为的帝王,竟然在死后不得安生,至今其遗骨还躺在冰冷的水中,到底怎么回事,咱下面细细道来。

康熙皇帝死后,其陵墓建在了其父清孝陵的旁边,其名为清景陵,在民国那个风雨飘摇的乱世,在清东陵皇陵区的皇帝皇后陵遭受了数次很严重的盗掘,第一次便是东陵大盗孙殿英所为,他先是带领工兵连用炸药盗取了乾隆皇帝的清裕陵,尔后又盗取了慈禧皇太后的定东陵,可谓开启了疯狂盗掘皇陵的先河,在孙殿英盗墓后的十几年中,清东陵再次成了真空地带,附近的土匪闻风而动,又来到了康熙帝的景陵前,由于清陵的入口都在方城哑巴院的影壁之下,而且埋藏很浅,所以这帮盗墓贼很容易就打开了地宫大门,他们用利斧劈开康熙的及后妃的棺椁,把里面的随葬品盗掘一空,而他们的尸骨则随意扔在了地宫角落之中。

后来清东陵要建设5A景区开放给游客,清东陵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到康熙地宫检查情况,发现在地宫石门之下,又倒灌进了2米多深的雨水,康熙及帝后的尸骨便躺在了冰冷的水中,由于当时文物局有禁令,禁止主动性的发掘帝王陵墓,在加上景陵中也没有什么宝贝了,而且清理地宫又是个脏累的活儿,所以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不大,所以一直保存被盗后的现状了。


老猪的碎碎念


当年景陵的石碑楼因被雷击起了大火,当地的文物局就派了三名工作人员沿着盗洞爬进了地宫之中,其余人在外面拉着绳子。

当时景陵地宫的第一道石门是敞开的,第二道是半开的,还有有一扇石门错了位,在走到第三个石门的时候,突然就出现了没到膝盖的积水,随着往里走,积水涨到了胸口,冰凉刺骨,给人一种惊悚的感觉。在走到安放棺椁的墓室后,里面全部都是积水,根本就没有看到棺椁的影子,于是这三个人就急忙退出了地宫,之后景陵就禁止对外开放


红舞鞋在北京


历史上康熙皇帝的景陵历经磨难,不仅有天灾,还有人祸,它奇迹般地躲过了东陵大盗孙殿英的毒手,但最终还是没有逃过被盗掘的厄运。更是令人不解的是当考古专家入景陵地宫勘查的时候,刚进入地宫不久,就匆匆退出地宫,并将地宫封死。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考古人员到底在地宫发现了什么,还有为何至今还不对外开放呢?今天,我们就一起穿越历史,探究康熙大帝景陵地宫的秘密。

康熙皇帝的景陵位于清东陵,康熙十五年二月初十日开始动工,耗时近5年,于康熙二十年二月营建告成。康熙皇帝首创了先葬皇后,地宫门不关闭,以待皇帝的入葬先例。景陵一共葬了6人,康熙皇帝、他的4位皇后以及1位皇贵妃。

康熙皇帝的景陵在历史上遭遇了多次的火灾,特别是1905年和1952年的两次火灾损失最为惨重。1905年,光绪年间的那场大火直接烧毁了隆恩殿,直到宣统年间才重建完成。而1952年的大火是由于雷电引起的火灾。除此之外还有多次火灾,虽然这些火灾烧毁了景陵的一些地面建筑,但并不能伤及地宫。景陵的地宫被毁还是人祸,被可恨的盗墓贼给盗掘了。

据相关记载,当年东陵大盗孙殿英在盗掘了富得流油的乾隆皇帝裕陵和慈禧的陵墓后,将魔手伸向了康熙皇帝的景陵。但是当盗墓的士兵刚打开地宫的门时,突然有大量的黄水从里面涌了出来,想要进入里面,就必须将水抽出来才行,只是如此这样就太过于浪费时间,担心时间长了被发现,还有就是出于安全的考虑,最后孙殿英命令众人停止挖掘,景陵这次逃过了一劫。

虽然景陵逃过了孙殿英的毒手,但最终还是没有幸免于难。1945年日本投降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清东陵附近的土匪趁机对清东陵进行了疯狂的盗掘。据记载一个姓张的土匪组织了300多人对康熙皇帝的景陵进行了大规模的盗掘。这伙土匪他们将景陵中的随葬品洗劫一空,这还没有结束,最后更是将康熙皇帝以及他的四后一贵妃的尸骸给扔在地宫中,散落一地,一片狼藉。

1952年,清东陵成立了文物保管所,由于景陵被盗,不知里面的真实情况如何,考古人员决定进入地宫勘查。当考古人员刚进入地宫,就感到阴森冰冷。他们又继续向里面走了两道石门,就发现有棕黄色的积水,冰冷刺骨,并且越往里面走,积水越深,很快积水就没过了他们的腰部。出于安全考虑,他们就匆匆退出了地宫,并且迅速地将地宫和盗洞密封上了。

直到今天,景陵的地宫仍然处于封闭状态。很多游客对于景陵地宫至今不对外开放的做法感到不解,甚至有人拉出条幅,要求开放景陵地宫。对于这个疑问,清东陵官方给出的解释是为了保护被破坏的景陵地宫以及康熙皇帝的遗骸,保持原状是最好的做法,不宜对外开放。

根据当年盗墓者的供述,不难想象:如今,景陵地宫中的景象仍然是惨不忍睹。一堆被破坏的棺材板和康熙等人的遗体混乱地漂浮在棕黄色的冰冷积水上。康熙皇帝死后落得这样一个下场,真是令人吹嘘不已!


密探零零发


景陵是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帝)的陵寝,位于遵化州西北七十里昌瑞山孝东陵之东稍南二里许。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初十日开始动工,康熙二十年(1681年)二月营建告成。康熙皇帝首创了先葬皇后,地宫门不关闭,以待皇帝的先例。

康熙十三年五月,自仁孝皇后赫舍里氏逝世后,因时正值三藩战乱,因此康熙的景陵园寝后延康熙十五年二月十日(1676年3月23日)开始兴工。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第二任孝昭皇后亦驾崩。康熙二十年(1681年)二月,景陵完工。一同奉移仁孝皇后与孝昭皇后梓宫,同安于康熙皇帝的主陵地宫。 景陵亦是清朝皇家陵寝中第一个废除火化实行土葬制的陵寝;康熙首开皇帝陵内先葬皇后,不闭石门,以待皇帝的先例。




1945年日本投降后,当时的中国仍是动荡不安,清东陵附近的一些土匪掀起了继1928年7月孙殿英之后的第二次盗掘清东陵文物的狂潮。同年9月当地一个姓张的人纠集约300余人对景陵展开了大规模的盗掘,将尘封了200余年的景陵地宫打开把随葬珍宝全部盗走,康熙皇帝及四后一皇贵妃的骸骨散落在地宫之中,一片狼藉惨不忍睹。 景陵地宫的盗口一直“对外开放”了7年,直到1952年清东陵成立了文物保管所,当时的工作人员,把景陵的盗洞口密封起来,但是对地宫里面没有做任何清理。


专家们考虑到景陵破坏比较严重又无法进入,再加上当时周总理提出了一个考古意见:原则上不发掘帝王陵墓,因为技术不成熟。既然无法保护,那就尽量不要破坏。在汇报上级后,专家们将盗洞填埋,将景陵的大门封闭。直到1995年专家们才对景陵的地面层进行过清理,而地宫内的康熙及其妃子的尸骨,还依然泡在冰凉的水中!


长安书童


因爲景陵被盜過,裏面已經沒東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