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五代演義 第14章 唐昭宗失威被欺 朱溫得敬翔如日中天

五代演義 第14章 唐昭宗失威被欺 朱溫得敬翔如日中天

嗚呼!孟子謂'春秋無義戰',予亦以謂五代無全臣。

無者,非無一人,蓋僅有之耳,餘得死節之士三人焉。

其仕不及於二代者,各以其國系之,作梁、唐、晉、漢、周臣傳。

其餘仕非一代,不可以國系之者,作《雜傳》。

夫入於雜,誠君子之所羞,而一代之臣,未必皆可貴也,覽者詳其善惡焉。

這是歐陽修對著名的五代名臣敬翔所作出的評價,客觀而又公正。

唐昭宗自從討伐李克用失敗後,就一直處於懊悔的狀態中,他後悔自己當初不該魯莽行事,剛開始就拿實力強大的李克用開刀,他本該就近攻打實力尚不成氣候的鳳翔節度使李茂貞,將離長安城最近的威脅拔出掉,然後再聯合其他藩鎮進攻蜀中王建,拿下王建就有個穩定的大後方,到時候再修養生息,有足夠大的實力後,再針對各實力強大的藩鎮,實行離間計劃,追個擊破。然而等他悟到這些的時候,為時已晚了,此時離長安城最近的藩鎮節度使李茂貞已經變得異常強大了。

李茂貞趁唐昭宗不在意他的時候,悄無聲息的出兵先後攻佔了鳳州(今陝西鳳縣西北)、洋州(今陝西西鄉)和涇原(今甘肅涇川北)三地。勢力有了飛速的發展,在加上他離長安城又近,這時他開始對朝政關心了起來,遂有了不敬之意。

朝廷的一些大臣認為他隨意指手畫腳,眼中根本沒有君主,有的大臣便對他加以斥責。但李茂貞不肯服軟,立即修書一封進行反擊。

朝中有一些大臣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勢,也和李茂貞聯合,對抗其他大臣,這使李茂貞更加驕橫,言語當中經常有不恭敬之詞,這使剛繼位不久的唐昭宗非常生氣,經常在朝堂之上大罵李茂貞。

“這個奴才,簡直是豈有此理,對我竟然如此不恭,給我下旨撤了他的官職。”

於是唐昭宗下詔命李茂貞調任山南西道節度使,鳳翔節度使由宰相徐彥若來接替。

然而李茂貞拒絕上任,還上奏章說:"我怕將來軍情有變,軍隊難以控制,只會使百姓遭難。到時陛下車駕遠行,又到哪裡前去避難呢!"

唐昭宗見李茂貞如此回覆他,肺都差點氣炸了。

“真是氣煞我也,這個奴才,對朕竟然如此無理,朕要出兵討伐他!”

於是,唐昭宗便召宰相杜讓能商議,如何遏制李茂貞勢力的擴張。杜讓能原來曾經領兵討伐過李茂貞,大敗而歸,他知道李茂貞的實力,以朝廷現在的兵力,絕對不是他的對手,所以他不願意得罪李茂貞。

於是對唐昭宗進言:"陛下,李茂貞現在勢力強大,以我們的軍力,根本無法與之對抗啊,況且鳳翔又離京城這麼近,萬一出兵失利,根本就無法收拾殘局啊,到時候即使像當初漢景帝那樣誅殺晁錯向諸侯謝罪也來不及了。"

但是唐昭宗根本聽不進去,此時他的自尊心受到嚴重的傷害,他一定要找回來,他毫不退讓,憤怒地對杜讓能說:"朕不能軟弱到受藩鎮欺凌到如此地步而默不作聲啊!"

公元893年,唐昭宗出兵討伐李茂貞,一切都在預料之中,中央禁軍根本不是李茂貞的對手,才幾個回合下來,便被打敗了。

李茂貞領兵進軍準備攻打長安問罪。此時的唐昭宗害怕引火燒身,趕忙殺死兩個樞密使,請求李茂貞退兵,此時的李茂貞卻說主張發兵的是宰相杜讓能,非得拿宰相杜讓能問罪,同時陳兵於皋驛站,請求殺死杜讓能。

宰相杜讓能只能無奈的對唐昭宗說:"陛下,我早就預料到了,現在也只有殺了我才可以紓國難。"

面對宰相杜讓能的視死如歸,唐昭宗泣下沾襟,不得不貶杜讓能為雷州司戶參軍,賜死,李茂貞這才罷兵。

沒過多久,公元895年。

河中節度使王重盈病死,他的兩個兒子王珂和王珙爭奪節度使之位。

李克用支持王珂繼承節度使的位置,而李茂貞支持王珙繼承節度使的位置。

王珂因為有李克用的支持,唐昭宗深知李克用的實力更強大,便將節度使的位置給了李克用支持的王珂。李茂貞見唐昭宗將節度使給了王珂,心中憤恨,便和另外兩個地方軍閥,邠寧節度使王行瑜和華州節度使韓建一起發兵殺到長安來問罪。

逼著唐昭宗改換節度使的人選,還逼唐昭宗殺掉了兩個宰相李溪和韋昭度。唐昭宗無奈,只好照做,事情處理好之後,李茂貞讓自己的養子李繼鵬留在京城守衛,自己又回到了鳳翔。

李克用聞訊後,迅速帶兵支援唐昭宗,六月,李克用攻克絳州, 斬殺刺史王瑤(王珙的弟弟,幫助王珙爭位)。七月,李克用來到河中,邠寧節度使王行瑜前去長安,在長安城散佈謠言說:"李克用率領十萬沙陀軍隊殺來了!"

王行瑜此舉是想讓唐昭宗移駕邠州。李茂貞的乾兒子閻圭也想把唐昭宗劫到鳳翔去。一時間長安大亂。

唐昭宗慌忙從長安城逃出來,來到石門。李克用軍隊此時在河中一個多月都沒往長安方向進發,於是唐昭宗派王戒丕、王允兄兩人在李克用處做事,並告知長安的危急情況。八月,李克用進軍渭橋,被委以邠寧四面行營都統。

唐昭宗回到長安。十一月,李克用擊破邠州,王行瑜敗走到慶州後被殺。李克用收兵到雲陽,上書請求討伐李茂貞。唐昭宗怕除掉李茂貞後,李克用的勢力大得更加無法節制了,便想保存李茂貞,從而來牽制李克用。於是昭宗慰勞李克用,讓他和李茂貞和解,授予李克用"忠正平難功臣"稱號,封為晉王。

這時,晉軍在渭北遇雨六十天,有人勸李克用趁此機會進入長安,李克用沉默不語,他在猶豫當中,沒有下定決心。這時都押衙蓋寓說:"自皇帝從石門回來,都不敢好好入睡,如果我們的軍隊渡過渭河,皇帝更會惶恐不安?這時我們來勤王,為什麼要進長安呢?"

李克用笑道:"蓋寓都不信我,何況天下其他人呢!"於是收兵回去。

李克用收兵走的時候有點怨恨地說了一句話:"唐昭宗不讓殺李茂貞,京師一帶永無寧日了!"

李克用走後,乾寧三年(896年)正月,唐昭宗準備再次任命張浚為宰相。

李克用知道後說:"這一定是朱溫的陰謀呀。"於是向唐昭宗上表說:"如陛下早上任命張浚為宰相,那麼我晚上就帶兵到朝廷來!"

長安人心惶惶,唐昭宗還是終止了對張浚的任命。

就在李克用和李茂貞在長安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長安城一片混亂的時候,此時的朱溫正在大肆的吞併周圍的小藩鎮割據勢力。

在公元892年這一年,朱溫遇到了他心目中盼望已久的良臣:敬翔。

敬翔,出生年月不詳,字子振,同州馮翊人,唐朝侍中敬暉之後,好讀書,尤長刀筆,應用敏捷。人稱少年英才。趕赴長安參加進士考試,未中。黃巢入長安,敬翔逃至朱溫所在的駐地汴州(今河南開封),投靠同鄉王發。王發以故人的禮遇接待,但無從推薦使之顯達。

敬翔也無計可施,於是替人家寫寫書信,勉強度日,常有名言警句出現,在軍中傳誦。朱溫沒讀過書,文章喜歡用淺顯明白的話,聽到敬翔寫的文辭,非常喜歡。

一打聽是王發的同鄉,於是對王發說:"聽說你的老鄉很有才華,可帶他一起來見我。"

王發不敢怠慢,馬上就帶敬翔去見朱溫。

見到敬翔,朱溫便問他:"知道先生很精通《春秋》的大義,我現在有些根基了,很想學習《春秋》裡邊的方法來作戰,以圖更大的事業,不知道先生意下如何?”

敬翔朗聲回答道:"諸侯打仗的事。"

朱溫說:"你的兵法可以為我所用嗎?"

敬翔鎮定的回答道:"自古至今的用兵之道,貴在隨機應變,出奇謀而制勝。古代的禮俗到現在都沒有沿襲下來,變化極大,況且是用兵之道。一味學習《春秋》就是因循守舊,結果只能是徒有虛名而無實效,百戰難以百勝,那麼大王的大業也就很難有希望了。"

一席話說得朱溫心服口服,朱溫對此大為讚賞,於是讓敬翔補任右職,常讓他隨軍。敬翔不喜歡武職,請求補任文官,於是暫任館驛巡官,讓他專管檄文奏章。

朱溫與蔡州賊人相拒連年,城門之外戰聲相聞,軍機要略之事,敬翔經常參予其間。朱溫非常高興,遺憾得到敬翔太晚,所以軍機政略,都向他諮詢。

蔡州賊寇平定後,朱溫上奏朝廷任敬翔為太子中允,賜穿緋衣。敬翔從此跟隨在朱溫身邊,朱溫也是對他言聽計從,有了敬翔,再加上跟隨他多年征戰的武將王彥章,朱溫一路攻伐,勢如破竹,不可抵擋。

五代演義 第14章 唐昭宗失威被欺 朱溫得敬翔如日中天

王彥章,生於863年,字賢明(一作子明),鄆州壽張(今山東陽穀)人,軍中外號王鐵槍,驍勇有力,勇猛無敵,每戰幾乎必為先鋒,持鐵槍馳突,奮疾如飛,無人能敵。

公元893年,在對徐州城經過長達七年的戰爭後,在敬翔和王彥章的聯合下,終於攻破徐州城,駐守徐州的武寧節度使時溥(曾經獻黃巢的首級於唐僖宗)與妻小自焚而亡。 至此,徐州、泗州盡入朱溫之手。

公元894年二月,朱溫親征鄆州(今山東東平縣),先派遣朱友裕和王彥章在斗門(今山東東平縣西南)屯駐軍隊,自己親自率領大軍從鄆州東路向北到達魚山(今山東東平縣北)。駐守鄆州的節度使朱瑄偵察到後,同樣領兵直奔魚山。兩軍在此地相遇,立即展開激戰。朱瑄兵敗,被殺死一萬多人,殘兵擁擠著進入清河城,朱溫在魚山下收聚敵屍築起高大的墳墓以紀戰功,駐軍幾天後返回。

公元895年正月,在敬翔的策劃下,朱溫派朱友恭和王彥章率領軍隊攻伐兗州(今山東濟寧),挖成塹壕圍住兗城。不久,朱瑄從鄆州率領步卒騎兵運送支援的糧食想進入兗州,朱友恭和王彥章埋下伏兵擊敗了他們,在高吳將他們的軍糧全部奪過來。

朱溫在攻打兗、 鄆兩地時,節度使朱瑄向李克用求援,李克用派李存信借道魏州(今河北魏縣)去救朱瑄等人。李存信屯兵莘縣,因李存信軍紀不嚴,屢次劫掠魏博居民,激怒了魏博(管轄今山東北部一帶)節度使羅弘信,羅弘信遂與朱溫結盟,乃出兵三萬以攻河東軍。

羅弘信埋伏部隊攻打李存信,李存信敗退到洺州(今河北永年縣廣府鎮)。李存信斂眾而退,為魏博軍所薄,丟棄輜重,退保洺州,損失三成軍士。

李克用知道後大怒,出師進攻魏博軍,屠殺陷落的諸邑。五月,李存信駐軍於洹水,朱溫派麾下的猛將宣武軍將領葛從周援助魏博軍。

葛從周,字通美,濮州鄄城人(今山東鄄城縣)。

在公元884年三月,朱溫率軍大敗黃巢軍於王滿渡(今河南中牟北),葛從周及霍存、張歸霸兩個結拜兄弟一起率軍來投降朱溫。七月,葛從周跟隨朱溫在西華(今河南省西華縣)屯兵,他幫助朱溫大敗秦宗權的王夏(軍)寨。

在一次戰鬥中,朱溫臨陣落馬,秦軍來勢又很猛,情況十分危急,葛從周挺身而出,扶起朱溫上馬,之後又與秦軍短兵相接,奮力格鬥--結果他不僅臉受傷了,而且手臂由肘到肩的部分也中了數箭、身上也中了數枝槍矛,但他仍然毫不畏懼、拼盡全力,為的就是保證主帥朱溫的安全。幸而此時另一位將軍張延壽回馬來相助,且奮力廝殺,才使得葛從周與朱溫都僥倖逃生了。之後,因為此役不利,朱溫下令軍隊退到溵水。由於此戰的失誤,差點讓朱溫都戰死,所以朱溫很不高興,將許多部將都削職了,但只有奮力營救朱溫的葛從周、張延壽升遷為了大校。

之後,葛從周累立戰功--他隨從朱溫在長葛(今河南省許昌市長葛鎮)、靈井(河南省許昌縣靈井鄉)作戰,結果又大敗秦宗權的軍隊,到了斤溝(今安徽省阜陽市)、淝河,又殺了秦宗權的將領殷鐵林及其手下的三千餘人,還俘獲了九寨都虞侯王涓。

不久,李存信與李克用之子李落落遇宣武軍將領葛從周於洹水以南,兩軍大戰,沒想到,猛將葛從周早已布好埋伏,李存信戰敗,李克用的親生兒子,李落落被葛從周擒殺。

李克用知道後大怒,嚴詞責備李存信,將殺之。李存信懼怕,頓首謝罪,險遭不測。自此之後,李存信便再也不敢跟隨李克用征戰沙場,不久之後病死。自此一戰,葛從周更是名揚天下。

公元898年初,在敬翔的策劃下,朱溫派遣王彥章和葛從周攻下縣州、洺州、磁州三州。李克用派周德威出兵青山口,周德威在張公橋遭遇葛從周和王彥章部隊的襲擊,周德威大敗。同年冬,潞州守將薛志勤去世,李罕之接管潞州,並叛變投靠朱溫。

公元898年七月,在敬翔策劃下,攻陷東都洛陽。

公元899年,又是在敬翔的策劃下,朱溫派名將氏叔琮攻破承天軍(今山西平定縣東),後又攻破遼州(今山西左權縣),到達榆次(今山西榆次區)。

氏叔琮,河南尉氏人,朱溫的開國名將,壯勇沉毅,膽力過人。作戰勇猛,功出諸校。

公元900年,李嗣昭在沙河擊敗朱溫軍,再次奪取洺州。在敬翔的建議下,朱溫親自帶兵圍住李嗣昭部隊。李嗣昭敗走,逃至青山口,遇朱溫軍伏兵,李嗣昭大敗。同年,朱溫軍攻打鎮州、定州兩州,鎮、定兩州懼怕朱溫大軍的威名,都脫離晉王李克用而依附朱溫。

至此,河北和山西大部分領土落入了朱溫的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