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值得收藏」“倒藻”到底是怎么回事?多年的防控经验在这里

「值得收藏」“倒藻”到底是怎么回事?多年的防控经验在这里

什么是倒藻?

「值得收藏」“倒藻”到底是怎么回事?多年的防控经验在这里

倒藻是指养殖水体中的藻类在短时间内大量死亡、水体中藻类数量急剧降低,导致水色由浓绿变成黑水、清水甚至红水的现象。

发生倒藻的池塘往往水面上会漂浮一层死藻,一般呈黄色漂浮物状,也有部分塘在下风口形成一层“油膜状”。

倒藻发生后,易导致池塘缺氧、水质恶化,造成鱼虾蟹应激减料或厌食,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病害,甚至大量死亡等。

「值得收藏」“倒藻”到底是怎么回事?多年的防控经验在这里

引发倒藻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天气突变:在由晴天突然变成阴雨天的时候特别是连续晴天突降暴雨,或持续阴雨天突然放晴,温度、气压、溶氧、pH值也会随着天气突变而骤变,藻类不能适应环境的突变而大量死亡,引发倒藻。

「值得收藏」“倒藻”到底是怎么回事?多年的防控经验在这里

2、管理不当:在不恰当的时候下肥、使用消毒剂、杀虫剂,特别是使用对藻类杀灭作用比较厉害的产品,如硫酸铜、漂白粉、强氯精等。

3、藻相单一:池塘中某些藻类如蓝藻、裸甲藻等易在水体中形成优势种群,抑制其他常规藻类生长和繁殖。一旦占优势种群的藻类生长达到顶峰便会老化死亡,造成倒藻。

4、底部环境差:底部沉积了过量的有机物,而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会大大增加耗氧,导致底部溶氧较差,好氧菌减少,使大分子有机物经厌氧发酵后产生的短链有机物不能进一步被氧化分解为可直接被藻类利用的小分子营养物质,从而导致藻类失去生长必需的营养来源而大量死亡。

5、藻类营养缺乏或营养结构不合理。

倒藻前有哪些征兆呢?

「值得收藏」“倒藻”到底是怎么回事?多年的防控经验在这里

1、水太肥:透明度一般在15厘米以下,早、中、晚水色会有变化,但是不太明显,用矿泉水瓶子打一瓶水暴晒20分钟观察,若有较多气泡,说明活的藻类较多,反之则说明活的藻类较少,藻类已开始死亡。

2、pH值偏高: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生长进行光合作用,会大量消耗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导致水体pH值升高,一般早上七八点测水,pH值可高达8.5,到了下午高达9.5、甚至10以上。

3、亚硝酸盐偏高:倒藻前有时候会出现亚硝酸盐偏高的情况,并伴有水过肥、pH偏高的情况,鱼儿吃食也不好,通过改底提高食欲后,很快吃食情况又会变得差。

4、下风口绿色浮沫多,如镜检为藻类,通过死藻和活藻的比例可以作为判断离倒藻大概还有多长时间的依据。

倒藻的危害有哪些?

「值得收藏」“倒藻”到底是怎么回事?多年的防控经验在这里

1、溶氧降低

倒藻发生时,一方面,水中少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藻类;另一方面,大量死藻被氧化分解也会消耗大量溶氧。这两者造成池塘溶氧急剧下降,二氧化碳增加,导致pH值迅速下降,一般会在7.5以下。

2、氨氮和亚硝酸盐升高

由于藻类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其死亡之后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氨化反应生成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游离氨通过硝化反应先被氧化成亚硝酸,再进一步被氧化成硝酸。但是,溶氧不足时,第二步的硝化反应就会受阻难以进行,最终导致亚硝酸根离子大量积累。阴雨天、光照不足的天气更明显。

3、水色也会急剧变化

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先变黑再变清,时间长短不定;另一个是变红。

4、水体变浑浊

藻类不足无法沉降水中悬浮物,如微尘、有机碎屑、粪便、死藻、腐生蛋白等,水体容易出现浑浊现象。

5、底栖青苔滋生

倒藻后水体透明度变大,蟹塘等水浅的池塘底部在高温天气容易滋生青苔。

倒藻后水体理化性质会发生急剧变化,轻者导致缺氧浮头、生长慢,重者可能全军覆没,所以一定要重视该问题,经常巡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预防倒藻的日常管理措施:

「值得收藏」“倒藻”到底是怎么回事?多年的防控经验在这里

1、持续稳定地补充藻类营养。倒藻的根本原因是藻类自身抗逆性差,难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突然死亡,需要根据藻类生长的需肥规律有针对性供肥:

养殖前期,存塘量少饲料投喂量比较少,需要靠肥来补充碳源、氮、磷等营养元素,如“氨基酸肥水宝”或“饵肥双效肽”,营养全面且易于藻类吸收,肥水快。掌握好追肥的时机适时追肥不可过早,过早容易导致水肥,过晚容易导致脱肥,一般情况下四大家鱼池塘当水体透明度在45厘米左右时追肥正好。

中后期:饲料投喂量加大以粪便分解物为藻类的营养源,以微生物菌种分解释放,注重调节C/N比、N/P比,定期补磷。

2、注重调水改底。定期使用芽孢杆菌(净水美)、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定期使用“底益康”或“改底先锋”等底质净化颗粒改良底质。

3、不盲目使用杀虫剂、消毒剂,特别是在5~8月,尤其是5月和8月,气候变化比较大的时候。

4、高温季节的预防:连续高温、强光照、浮游藻类光合作用强度大,对碳的消耗过大造成水体碳的缺乏,应适时补充碳源;

5、台风来临前的倒藻预防:一般可以3-4天补菌补肥,防止倒藻,主要是补充藻类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可以使用氨基酸肥水宝,钙镁磷肥等补充藻类所需的营养物质。台风来临时需要保证池塘夜间溶氧的充足,保证夜间藻类呼吸作用的溶氧需要,防止因夜间溶氧过低,严重影响藻类的呼吸作用而引发倒藻,可以通过加开增氧机和使用化学增氧剂进行增氧操作。

「值得收藏」“倒藻”到底是怎么回事?多年的防控经验在这里

6、出现蓝藻和裸甲藻时的预防:采取“杀灭一部分,抑制大多数”的原则,通过对底质水质的改善、菌相的培养,促进小球藻、硅藻等有益藻的生长,培养良好的藻相,从而实现藻相平衡。当蓝藻和裸甲藻问题严重时,首先必须改底养底,然后在下风口等藻类密集区,对蓝藻和裸甲藻进行局部灭杀和抑制,只要控制其不成为优势种群就可以保持良好的水质。

「值得收藏」“倒藻”到底是怎么回事?多年的防控经验在这里

7、多开氧机,避免养殖水体的分层。

倒藻后的处理思路:增氧、解毒、改底、肥水

发生倒藻后,首先需要进行水体解毒和抗应激处理,为了避免养殖水体的缺氧,同时需要加开增氧机,并配合使用化学增氧剂,避免养殖动物在夜间缺氧。

倒藻还需要注意底质改良,因为倒藻后,大量的死藻、有机碎屑沉积在池塘底部,加上藻类的大量死亡,整个池塘的溶氧急剧下降,导致有机物的分解速度下降,水体的自净能力下降,一旦天气恶化,就有泛底的风险,因此,在使用有机酸解毒的同时,需要使用氧化型改底,如过硫酸氢钾进行底质改良,再进行培藻操作。

建议方案如下:

1、开启增氧机,入夜前使用增氧剂,避免夜间缺氧。

2、检测pH值,偏低时用生石灰水泼洒调节。

3、使用多元有机酸如“解毒碧水爽”或“高浓碧水安”进行解毒和抗应激处理。

4、使用“底改先锋”或“底益康”等氧化型底质净化颗粒和颗粒氧进行底质改良。

5、补充新水,重新培藻。引进周围池塘里面优良的藻水,净水美1包放3亩+氨基酸肥水宝1瓶2亩,快速肥水。

肥水前最好先检测水中是否有大量原生动物,如果是则应先杀灭后再肥水;有时绿色的水体变混浊后,其中会有大量的甲藻,水色是黄泥色的,此时应用灭藻剂来处理先对甲藻进行处理后再考虑肥水。切忌盲目施放肥料、底改和活菌,以致延误时机并加大处理难度。

水产养殖是个技术活,稍有不慎满盘皆输。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以预防为主,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找到病源对症下药,切忌病急乱投医。


分享到:


相關文章: